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130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小馨的意思是她不愿意隐瞒张璋的情况,不管以后她自己生不生孩子,张璋是注定跟着她的,男方必须得接受这一条,否则她宁愿不嫁。周昊肯定没问题,他对张璋本来就好,也不存在看不起这孩子。但是听人说他家条件很不错,就怕他家里人不乐意。”

刘春燕也是越靠近过年越担心,她一方面希望陈馨跟周昊能修成正果,一方面又觉得带着张璋会影响到两人的婚事。这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就是想不出办法解决。

张家人也知道张璋肯定不会愿意离开他小姨,但是如果真的对陈馨的婚姻有影响,就怕到时候陈馨会嫌弃孩子。

“这就不可能,小馨那人我清楚,她是个宁愿单身带着孩子,都不会放弃抚养张璋的人。而且她经常说,结婚是因为情投意合,又不是去给人当生孩子的工具的,她能养活自己,能养活张璋,男方觉得嫌弃那不要就是了,这天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还能少?”

听到刘春燕的话,严春华和张二姐哈哈的笑了,二姐还推了刘春燕一把,笑着说她当着她男人的面怕是不敢说的。

“有啥不敢说的。本来就是这样,咱们女人在家里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还得在外面上班挣钱供老养小,不辛苦吗?他们男人总说他们在养家糊口,合着我们挣的钱就是自己用了的?我家男人算好的,逢年过节买的东西都是同样的两份,给他爸妈的跟给我爸妈的一样,平日里给他爸买条烟,就给我爸买盒茶。不在这边呆着的时候,周末都会去我家看看我爸妈,帮着收拾下家里,换个灯管修个水龙头什么的。我爸妈常说我能找到我男人这样的简直就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

“我看姐夫能找到你这样的老婆才是积福呢。”二姐适时的恭维了刘春燕一句。

不过说真的,她觉得刘春燕做的也不差,每次从这边回去她婆家,带的东西都不少,给公婆的,还有公婆的兄弟姐们的,虽然不说有多贵重,但是每次都有,也是心里记挂着才能做到。上次刘春燕的公婆带着孩子来看她,再忙刘春燕都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公婆孩子做早饭。

“这人本来就是相对的,他儿子对我好,对我爸妈好,我也对他好,对他爸妈好。所以啊,婆媳之间相处也是有学问的。”

第187章 整个歇脚的地方

因为赶时间,所以并没有什么乔迁酒席之类的。

张二姐在一楼的堂屋里备了三张桌子和十几条长凳,这是给来镇上赶场的乡亲准备的歇脚地。他们这边都是这样的,从山上下来镇上居住的人,都会在赶场天提供乡亲们歇脚的地方。家里富裕一点的,还随时烧着热水蒸着一大屉的泡粑,案板上新腌制的咸菜和辣酱敞开了供应。

来这里歇脚喝水不用付出什么,随时来随时走都行。要吃东西也简单,带来的菜留一点,要想吃点泡粑就把菜放到案板旁边的木架子上。多少随意,哪怕是把葱都行。

这里的人还挺淳朴的,没有真那么小气的人,就算是家里实在没多余的菜,也会留下一包掐得嫩.嫩的野菜给主人家,或者留下一小瓶自家做的辣酱。

张二姐家不在乎这些菜啊酱的,习俗是必须要遵守的,她亲自动手,赶场的前一天就把东西做好,第二天清早就搁在灶上,放到大门口,让乡亲们取用。

她家的泡粑不但糯米用的多,糖也要多一些。还有一层馒头跟花卷,甚至专门定制的双头灶上还烧了一锅骨头汤,里面切成细丝的海带散发出浓香。葱花、盐和其他的调料就在案板上码着,想怎么吃自己动手就行。

大家都觉得她这是想要做生意,起先两天还不敢来,后来发现二姐就是单纯的给大家一个吃饭的地方,这才人渐渐多起来。

他们镇上赶场是逢农历三六九,一个月九天。二姐在这九天里提供的食物连本都回不来,但是却得到了山里乡亲们的一致称赞。被她带着,其他家也尽可能的提供更好的东西给乡亲。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毕竟张二姐还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其他人就要差一些了。

“最初我是想给做包子的,后来我妈骂了我,说我这样做是把其他人架在火上烤。后来想想也是,我不在乎其他人在乎,我不收钱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收钱,这样下去得把别人家都拖垮。所以我想着,干脆把镇上下场口那个废旧的老祠堂的厢房给买下来了,就做我们山上的那个什么会馆?是会馆吧,我听小馨说的。哎呀,反正不管是不是,那里买下来折腾一下,重新刷了墙盖了顶,留两间屋做吃饭的地方,其他屋弄来给老辈子们玩下牌,还有一间最靠里的大房间,小馨说好好摆弄一下,给带奶娃的阿姐阿嫂们做成可以带娃休息和喂奶的地方。贾大姐,你说这样行不?”

张二姐带着新鲜的野味去了贾大姐家寻求支持。她不是镇上的人,想要做这事儿也不能从镇长那边下手,最好是贾大姐这样的小干部帮个顺手忙才是稳妥的。

“你挣点钱不容易,就这么折腾进去能行?”

“怎么不能行了?小馨说了,这里可以让族老们来负责管理,我和其他家里富裕点的,每年给赞助一些,然后在场坝边上做两个宣传栏,一边是宣传政策的,一边给我们赞助的人家打广告用,还有什么启事啥的都有地方张贴。而且跟以前一样,泡粑开水不要钱,但是想要吃饭填饱肚子就得给钱了,不多,大概是店里的一半或者再多一点点的样子,怎么算都比在外面吃饭便宜。这些钱收起来就是维持运转的。”

她们在贾家阳台上聊天,隔壁家的女主人也在阳台上摘菜,听到张二姐这么说,第一个说好的还是她。

“这主意不错,不过你们要是这么经营,最好去办个营业执照。不然到时候说起来不太好说。而且我们镇上的商业税不重,出事儿了还有政府给你们判,你们经营正规也更容易让人信服。以后就算不赶场,也能营业的。”

隔壁女主人是做税务的,很有兴致的跟张二姐聊了起来。贾大姐给她们做了个介绍,就忙着去烧菜了。

“得,老贾,干脆今天我们两家凑一屋吃饭,正好聊聊,让家里爷们儿也能喝两杯。”

都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人,本来就熟悉,凑一起吃饭的事情也不少见。两家凑吧凑吧弄了七八个菜,开了一瓶酒,小孩子端着碗去边儿上吃去,他们几个大人聊得热火朝天。

最后的结果,是把那个小会馆弄成了个接待站的形式,还专门弄了一辆中巴车,说好找点关系拿到线路执照就可以营业了。中巴专门跑张家村那条线,绕个路,弄个单循环,一天三趟就足够应对山上村民的交通需求了。

这样还有个好处,能把散居在山上的村民逐渐集中起来,不管是以后让他们搬迁到山下,还是在半山修建集中居住区,都比现在找个人漫山遍野的跑要方便。

张二姐转头就把这事儿跟村长说了,至于村长他们要不要这样做,她管不了。反正地买下来也不会亏,如果村里不做,她就自己做。山上的专门做野味,山下的就做一般的餐饮,再代卖一点山货之类的,不是赶场天也能做买卖。

村长想的更多更全,他在儿子的陪同下,拉着隔壁村的两个老兄弟和本村的支书一起到了镇上,没知会二姐,几个老人围着老祠堂走一圈,又在祠堂墙边的老树下跟老人们聊了半个下午,走之前才去二姐那里坐了几分钟。

“二妞,这事儿就让村上来办,你来牵个头就行,赞助的事情可以有,其他的尽量把你撇开,不是叔不念你的好,这事儿真成了就是几个村来钱的渠道,如果跟你牵扯太深对你不好。你要是想不明白就回去问问你阿爸。”

二姐皱着眉头听完村长的话,没说啥,规规矩矩的送了几位老人离开。

等到晚上男人下班回来,她把这事儿一说,她男人也觉得老村长说得对,自家最好别掺和太深。见二姐还有些不甘心,她男人拉着她坐下来跟她一点一点的掰碎了讲。

“这事儿到后头肯定是能挣钱的,这点不可否认对不对?”

二姐点头,要是不挣钱她也不会出这个主意。

第188章 修什么会所

“正因为能挣到钱,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盯着这个肉骨头。狼多肉少,怎么分就成了一个考验人的大学问。”她男人拿出纸笔,在当头上写下会馆两字,“你看,这个地方建成了,就有这么几个部分。这食堂和院坝的茶馆是最挣钱的。请的人要给工资,那么,请谁不请谁,这就需要衡量了。而且打的名头是几个村子共同拥有,所以怎么平衡利益?这一点你吃不下来的。”

男人说的话二姐听进去了,心里仔细一叨念,果然是这样的,自己年轻又是个女的,而且还是张家村的人,不可能不给自家村子乡亲面子,可如果全请了自己村的人,那么其他两个村不会有意见?不可能!不给自己村的人名额,自己还要不要回去见人了?她阿爸得揍死她!

左右吃亏的都是她,还落不到一个好。

可不掺和只赞助就轻松了,她给了钱,打了广告,会馆办起来大家都念着她一个好,说她吃水不忘挖井人,实惠有了,名声也有了。而且名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候却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在例行的跟陈馨通电话之后,张二姐无意中提到了这事儿,陈馨当时就冒起一个念头,让她找村长把设计图拿来给她看一眼。

村长对陈馨的感官很不错,要不是这小丫头,他们村到现在怕是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听到说陈馨要看设计图,他们找人专门画了一张,是根据几位老人的意见赶出来的,只把张二姐说的那几个东西糅合了进去,其他一点没有。

“二姐,我跟你说,这样不行的。”拿到设计图一看,陈馨就想扶额。

“你们那边是民族混居地,说实话,很多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承你们那里的山上还保留着。我跟你说,你带着村长和族老去找镇上要扶助,至少要镇上帮你们在会馆的坝子头修一个戏台,两边配一些展览室。”

“修戏台干什么?还不如多修两个餐厅呢。”张二姐嘀咕一声,惹来陈馨一叹。

“算了,我跟你说不清,这事儿我回来再说。”

“你要回来?”

“嗯,不但我回来,我们学校的教授也会跟我一起过来,你找个时间跟村长说一声,估计村长比你明白。”

懒得跟张二姐解释,陈馨搁下电话,直接卷起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图纸就去了人文学院那边找教授去了。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