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妾之女 第19章

作者:君子迁 标签: 穿越重生

  “……”沉香偷眼看阿珎,阿珎脸上胀得通红。

  “有时候是两样点心,有时候也有给王家老爷和老太太的针线。”

  “这也正常,平日里两家都有走动。旁的呢?”

  温氏反而露出了笑,“譬如给你姑娘的二舅母,可有什么没有?”

  沉香听见二舅母三个字,已经吓得浑身都发抖了,匍匐在地不敢吭声。

  不过一时三刻,温氏和三太太就都问明白了。

  阿珎回来后,两家正常的走动并不少。王家是二太太当家,时常让人给阿珎送点儿果子之类的。温氏并没有放在心上,每次她都安排了回礼。

  就阿珎所说的孝敬外祖父母的针线,其实也是禀明了她,光明正大给送过去的。

  她不知道的是,每回这阿珎还另有给王二太太,或者说是她二表哥的东西哪。

  “我也是傻了,咱们家大姑娘,叫人在我眼皮子底下暗度陈仓。”

  没给阿珎解释的机会,也没有责备什么,温氏叫人把阿珎送回了屋子,捏着眉心对三太太说道。

  三太太见她脸上有疲惫之色,劝道:“嫂子也是为难。就没想到阿珎这孩子如此糊涂。”

  乐意嫁到王家去,你就别跟着嫡母到处走动啊。结果呢,这边儿温氏带着她到处相看人家,背地里却来了这么一手,这不是明晃晃地打温氏的脸?就是老太太知道了,也没有个不生气的。

  “要不,去跟老太太说一声?”三太太想来想去的,提了建议。

  温氏觉得一颗心都乏累,“我是不管了,看老太太的意思吧。”

  王二太太这么说过几回,任是谁听了都得以为是王沈两家都有了做亲的意向了,谁还会看中阿珎?想到这些天自己还替阿珎仔细挑选了好几家人选,温氏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人不定怎么笑话她呢。

  温氏心灰意冷了。也没有拖着,当下就和三太太一起去了顾老太太那里。

  幸而几个姑娘都在上课,顾老太太这里很是清静。同样让丫鬟们都除去了,温氏才缓缓地跟顾老太说了此事。

  虽然温氏说得比较委婉,顾老太太听明白后,还是被气了个倒仰。拍着桌子一叠声地说道,“叫人备车,我去王家亲自去问问她们倒是个什么意思!”

  一口气呛住了,撕心裂肺地咳嗽了起来。

  三太太忙替她抚胸口顺气儿,劝道:“母亲别这样,您这么大张旗鼓地去了,反而让她们中了意。”

  “多大仇哪,这么毁大丫头的名声!”顾老太太红着眼恨声道。

  温氏跪下了,“都是我当家不利,竟没有发觉。”

  “哎大嫂你快起来!”三太太又忙着去扶温氏。

  温氏摇摇头没起来,“好歹大丫头叫我一声母亲,我确有失职。”

  “这都是哪辈子修来的冤孽啊!”顾老太太长叹一声,声音里带了哭腔,让温氏起来坐下了。

  “我知道你的难处。只是再没有想到,大丫头她,她……她怎么能留下这种把柄给人呢?她就没想过她的妹妹们啊!”

  只是如今,再愤怒伤心,又有什么用?

  “实在不行,给她看个外省的人家,门第不必高,孩子上进就好。咱们家也不会少了她的嫁妆,远远发嫁了吧。”

  顾老太太是死活看不中王家。这哪儿是做亲的意思啊,简直是要结仇。

  温氏垂眸,“叫我说,阿珎既然愿意,想必王家也有可取之处。不如,就成全了她的意思吧。不然就算嫁到别人家里,往后也过不得安生日子。”

  况且,别人家又做错了什么呢?

  顾老太太闭了闭眼,一声叹息。

  靖国公落衙回府后,顾老太太将他叫了过去,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靖国公回到正房的时候,脸色都阴沉的不行。

  “阿珎的事情,母亲的意思,就随她去吧。”靖国公整个人都像是老了好几岁。他有点儿颓丧,“这孩子,忒也不知道好歹!”

  温氏坐在妆台前,一下一下地通着自己的长发,淡淡地说道:“我知道了。”

  有丫鬟送了茶水上来,靖国公接过来一口灌了下去。水有点儿甜。

  “这是加了蜜?”

  想起贴心的小女儿,靖国公一颗老心才算是舒服了一点儿。

  温氏看着铜镜中的丈夫,“你也别太过生气。孩子大了,总是有自己的主意。我仔细想过了,王大人一部尚书,又是阿珎的嫡亲外祖,往后对她也不会差了。阿珎又跟她表兄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彼此中意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盼着她往后,好好过日子吧。”

  有王老太太那样糊涂的太婆婆,有王二太太那样刁钻尖刻的婆婆,温氏觉得自己这话说的,其实挺昧心。

  然而阿珎自己乐意,又有什么法子?总不能因着她,坏了其他几个女孩儿的名声。

  她就只等着看阿珎自己后悔那天就好。

  靖国公没那么乐观。刚才老太太跟他说的时候,他都想直接打上王家了。没这么毁人的!

  到底还是被劝住了。

  此时看到温氏如此,便也知道妻子被伤了脸伤了心,起身过去站在温氏身后,抢过梳子一声不吭地替温氏梳起了头。

  就只几下,温氏就皱着眉头躲开了,“你这是气我?头皮都要被你弄破了!”

  “我就只觉得,有些对你不住。”靖国公放轻了手,叹道。

  初时他也在心里头稍稍怪了一下温氏,觉得她对阿珎不够上心。只是仔细想想,本来就是隔了肚皮的,阿珎自己又不肯亲近温氏,难道能怪温氏不把阿珎当亲生女儿来?这话,不用老太太说,他自己也能想明白。

  平心而论,温氏嫁给他以后,无论对上还是对下,都做得足够好了。

  阿珎,实在是不识好歹。

第26章 拿乔

  就阿珎的亲事,温氏自觉已经尽了心。她不是个钻牛角尖的人,身份又尴尬,索性与婆婆丈夫说开了后,自己彻底撒手不管。只是心里头终究有些气不平,次日一起来,就觉得有些头重脚轻的。

  阿琇也不去上课了,端茶倒水地在床边照顾着母亲。

  就连一向淘气的初一,也趴在温氏床边眼泪汪汪地看着。

  “我就是昨儿夜里没睡好,没大碍的。”温氏摸了摸初一的脑袋,哑着嗓子叫了初一的乳母来,“带他出去玩吧。”

  原本靖国公和温氏打算着叫初一春天就开蒙的,有个爱念书的堂哥比着,初一也得努力上进不是?只是这熊孩子坐不住,跑出去跟着老太太一块儿上山玩了好几天。靖国公是个没什么原则的爹,索性就跟温氏商量着,叫他秋天里在去跟着先生读书。

  皮猴子沈初一也不皮了,用小脑袋蹭蹭温氏的手心,“我陪着您。”

  他长得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温氏生病了,心里就着实有些害怕,小脸都白了。

  阿秀把他提起来交给乳母,脆声说道:“你能帮上什么忙?在这儿也是捣乱,还不快快出去呢!”

  到底让乳母把人带走了。

  听说温氏病了,二太太三太太都带着女儿过来瞧她。阿珎对事情不好让几个姑娘听,温氏就叫阿琇:“带着你姐姐们去你那里坐坐。”

  等人都走了,三太太就问:“大丫头怎么没来?”

  就算不是为了她病的,这母亲病了,做女儿都不在床前来侍疾?又不用她亲手熬药炖汤,坐在床边也不会?

  太不懂事了!

  “我叫她在屋里的。”温氏轻声道。亲事没定下来之前,阿珎还是别出来的好了。

  二太太也是叹息,“阿珎着实糊涂。”

  不趁着会讨好太太,往后出了门子,难道还指望继母兄弟真心为她做主撑腰吗?

  “她可不糊涂呢。”三太太冷笑,“她就是摸准了,横竖娘家不能不管她,有恃无恐罢了。”

  阿珎这事儿办的,叫她也气的很,偷偷告诉了二太太,二太太也生气——她就没想过,留这么个把柄给王二太太说嘴,弄不好就得带累家中姐妹吗?真是想想就来气!

  像阿瑶,与阿珎年纪最相近。二太太也正在给阿瑶相看亲事呢,这要是被阿珎影响到了,看她饶了哪一个!

  二太太心里头未尝没有怪温氏,只是看着温氏也因此病倒了,倒也不好再说什么。

  “孩子糊涂,咱们不能糊涂,大嫂你也莫要把这事儿看的太过严重了。”二太太劝道,“既然王家有意结亲,阿珎也乐意,不如就全了这件事。王家也是官宦人家儿,家底不薄,又是嫡亲外祖家里,阿珎过去,想来日子也不会难过的。”

  最要紧的是,这破事除了他们捏着鼻子认了,难道还有别的好法子么?以王二太太那张嘴,还不定说出什么来哪。

  “昨日我也与她父亲商量了,端看老太太的意思吧。”温氏淡淡说道,“也别说她就乐意,我问过她了,臊得脸上通红,可也没说出就乐意嫁给王二的话来。我这里琢磨了一宿,阿珎还不至于跟王二就有什么事情。她没什么成算是有的,这事儿,她八成也是被人算计了。”

  譬如王二太太夸夸她针线好,使人往府里头送东西的时候悄悄跟阿珎说,帮着舅母做些什么针线的,阿珎年少脸热,也不能推辞了。里边夹带些给王松的私货,再正常不过了。温氏气得也就是这个,又不是没脑子,看见有男人的东西,不说扔出去,怎么还能给做出来送回去?当然这里头有沉香给穿针引线撺掇着,不能轻饶了她。可真要硬说阿珎跟阿松有私情,也多少有些冤枉了阿珎。

  二太太在担心什么,温氏十分清楚。正因为是为了女儿,她也理解二太太。

  阿琇带着几个姐姐来到了自己的小跨院里,阿瑶心细,问阿琇:“大伯母怎么病了?请了大夫没有?”

  “母亲说是夜里没有睡好,早上起来才头重脚轻的,没让请大夫呢。”阿琇小大人儿似的,叫春雨给阿瑶等人送了茶,又端了两碟子点心果子摆好了,自己托着下巴发愁,“从没见母亲病过呢。”

  温氏身体一直都很好的,阿琇才不相信一晚上没睡好就能病倒。

  这里头透着蹊跷呀。

  “大姐姐也没见着。”七姑娘细声细气地说。

  大房一共五个姑娘,除了阿珎和阿珠阿琇外,还有七姑娘八姑娘,也是大房里姨娘所出,不过她们的生母远不如白姨娘受宠,这些年缩在小院子里头也都挺安分的。

  她们都得叫温氏一声母亲,温氏病了,自然都该来侍疾的。因都不住在一处,便去寻了阿瑶等一起,跟着二太太三太太一起来了。她们也去找阿珎了,就没见着人。

  几个人还以为,阿珎早早过来了呢。

  八姑娘向来是个小透明儿,她就比阿琇大了两岁。因为换牙晚,前不久刚掉了两颗门牙,还没长出来,说花钱就捏着帕子遮住了嘴,“蹊跷。”

  六姑娘左右看看,丫鬟们都在游廊上头站着,离着她们还有些距离,就朝着阿琇几个招了招手,脸上可神秘了。

  几个姑娘头对着头凑在一处,六姑娘就小声说了自己偷听来的话。

  “这不能吧?”阿瑶先果断摇头,“大姐姐不至糊涂至此。”

  阿珠往后坐直了身子冷笑。

  “我说呢,原来是这样啊。亏她还以书香血脉自居呢。”

  她比阿珎只小了一岁。

  据说当年,先靖国公夫人怀上阿珎不久,她姨娘就被靖国公收在了身边,还是贵妾的名义。先靖国公夫人气恼伤了身子,这才导致后来生产时候难产,产后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摆在明面上来说的,但阿珎住在王家,听了不少这样的话。从小,她就很是敌视阿珠。要说这府里九个姑娘里哪两个关系最差,也就是阿珎阿珠了。

  小时候,阿珎只要回府里来住着,见着了阿珠免不了就要讽刺几句。阿珠呢,本来就掐尖抢上,仗着靖国公宠爱,也不示弱。

  得了机会,阿珠自然就要幸灾乐祸了。

  “三姐姐你是不是傻?”阿琇皱起了两道小眉毛,“这话是亲姐妹说的吗?”

  这年头,凡有姑娘的人家儿,哪个不是一损俱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