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 第148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爽文 种田 穿越重生

  她瞪了眼妹妹:“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使唤人家给你干活!”

  林蕊吐吐舌头,识相地闭嘴,生怕她姐又拿补课的事情讲嘴。

  好在林鑫深谙妹妹的秉性,知道说了等于没说,只得先关注眼前的问题:“港镇菜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自产自销,菜价反映的情况不典型。”

  她倒是有个主意,去饭店看菜价跟菜的分量。

  什么价格高、分量少,就代表这东西市面上少,价钱也能卖出来。

  就说西红柿炒蛋这道国民菜吧。

  但凡在外头吃,冬天肯定基本上找不到西红柿,夏天则要带着放大镜找鸡蛋。

  林蕊惊讶地捂住嘴巴看她姐。

  她罪过了,她姐这样的小仙女都被她带的关心国计民生了。

  林鑫没好气地拍了下妹妹的脑袋,嗔道:“就你说怪话!以前家里头不都是我去菜场买菜嘛。”

  双职工家庭,尤其是父母当中有人常年在外出差的双职工家庭,大女儿就是半个妈妈。

  薛副教授瞥了眼姐妹俩,没吭声。

  他转过头让藕塘人家的小孩带着他去村里头转转。

  他要看看整体的水文环境,搞养殖的话,一定得是活水才好。

  林蕊想跟上去,被她姐拽住了:“少捣乱啊。”

  她叽叽咕咕的,抱着她姐的胳膊一个劲儿蹭,小声嘀咕道:“要是我爸在这儿就好了,他肯定知道什么菜紧俏。”

  现在的旅馆可不包饭,都是拿着粮票去外面店里头吃。这价钱高低,老跑火车的人哪有不清楚的道理。

  可惜厂里头逮着她爸就往死里用,根本不给他丁点儿休息时间。

  “你又说怪话!”郑大夫忙完手上的事情,出来找孩子,听到小女儿的话,立刻拉下脸,“要是没有科协组织,郑家村的教授怎么来的?”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现在有政府出面找专家送科技下乡,郑家村才能这样正大光明地请教教授搞生态种植养殖。

  “成天就想着怎么占人家便宜,而不想着自己付出。”郑大夫看她眼珠子骨碌碌乱转,就忍不住拍了下她,“多想想你自个儿能做多少吧。”

  林蕊立刻为自己辩白:“我做了!我还跟教授说藕塘里头能养王八呢!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啊!”

  郑大夫勃然大怒:“我要你说怪话!”

  林蕊吓得直往姐姐身后躲:“姐,救命啊,你听到的。我没撒谎来着。”

  林鑫假模假样地虚拦几下,由着亲妈的巴掌落在妹妹的后背上:“哎,妈,现在什么东西贵啊?吃的。”

  郑大夫揍小女儿的时候也不耽误回答大女儿的提问:“你得问现在什么东西不贵。”

  哎哟,东西都贵的没边儿了。食堂采购每次去周会计那儿报账,周会计都要皱眉头。

  “你就说那蒌蒿吧,现在食堂的蒌蒿炒干子都看不到蒌蒿,全是干子。”

  林蕊背上挨了两下,立马要酝酿眼泪。

  学渣没人权哦,看看郑大夫眼中只有学霸。

  听到蒌蒿炒干子,她立刻又来了精神:“食堂还炒蒌蒿啊?那菜可难弄了。过年时我择蒌蒿,手上差点起冻疮。”

  要不是林主席说不择菜的人不许吃,打死她都不动。

  郑大夫奇怪地看她:“哪一年的事啊,蒌蒿是夏天吃的东西。你过年上哪儿吃蒌蒿?现在都没了。”

  怎么可能,过年时她可是一定要吃蒌蒿炒腊肉的。

  林蕊突然间反应过来,大棚种植啊,三十年后的大棚蔬菜遍地都是,所以冬天蒌蒿不稀奇。

  既然蒌蒿价格贵,大家喜欢吃,现在冬天又没有蒌蒿,那可以利用大棚来种蒌蒿啊。

  郑大夫忍不住笑:“你又说傻话呢,那是野菜,自己长在沟渠里头的。”

  林蕊下意识地反驳:“荠菜不也是野菜吗?可现在市面上卖的人工种植的荠菜多了去。”

  她可记得有篇课文叫《挖荠菜》,那可是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了。

  郝教授同魏镇长说完话了出来,闻声接话道:“对,蒌蒿也是可以搞人工种植的。农大那边有人在试验这个,不过蒌蒿适合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上生长,江心洲比较合适。”

  这个林蕊倒是知道。

  因为上辈子江州的江心洲房价暴涨,土地都被卖出去盖房子了,导致江州市面上蒌蒿价格一路飞涨。

  后来大家还揶揄,房价果然关系民生方方面面。

  你不买房也逃不过房大爷的五指山。

  魏镇长立刻双眼放光:“沙壤土我们有,渡家边就有大片的沙壤土。种庄稼不行,现在村里头主要靠养鱼、贩鱼虾。地上长了不少芦蒿,就是现在要老了。”

  “割掉。”郝教授干脆利落,“下霜后就立刻割掉蒌蒿在地上的部分,然后施肥浇水,覆盖大棚。”

  很多蔬菜跟韭菜是一样的,割了一茬接着发第二茬。

  等到蒌蒿新发出的枝条一个巴掌长的时候,就可以收割,留一个指甲盖的长度便可。

  再上肥料,等过一个月,就能出第二茬。

  这样子,一直长到来年四月份,没的任何问题。

  魏镇长也拿着本子记,热情地邀请郝教授:“您三位要不要跟我去渡家边看看,那边好大一片蒌蒿呢。”

  村委书记急了:“哎,我说魏镇长,咱们讲好的。你不能这样,我们这儿问题还没解决,你就先把我们请的客人给带走了。”

  “哎哟,我的老书记哎,说好的觉悟哩。一家富裕不是富裕,家家户户富裕才行。你们郑家村走在前头,也要带带后面的村子哎。”

  魏镇长嘴里头说着话,眼睛已经往边上使眼色,他带来的几个学生立刻大着胆子将郝教授跟周教授往外头引。

  舅舅在边上大笑:“老书记,你也有今天啊。”

  当初,他就是这么硬把人从郑家带去教村里人不挖稻草根种油菜的。

  一行人热热闹闹往前头走。

  镇政府的小车被派去送镇上中学老师去市里头开会了,魏镇长自己也是骑自行车来郑家村的。

  这回去渡家边,他索性问承包大沟的人家借了条渔船,亲自撑船送教授过去。

  周教授微微一笑,没有反对。

  这位民办小学老师出身的代理镇长,虽然有点儿表演型人格,但终归是在积极热情地做事。

  只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达成一致的时候,人才能有最大的动力。

  她微笑着伸手招呼还在河岸上漫步的薛副教授:“一块儿过去看看吧,港镇的风景不错。”

  这种机会,林蕊怎么可能放过。

  她首当其冲,巴巴儿挤上船去。

  林鑫哪里放心她一个人,只能皱着眉头瞪她,也跟着上船。

  郝教授笑呵呵地问林蕊:“你的小龙虾养成了没有?”

  “薛教授说可以在藕塘里头套养!”林蕊笑容满面,“这样小龙虾的上市时间就可以提前到明年的三月份。”

  薛副教授看了她一眼,没有纠正。

  郝教授乐呵呵的:“那好啊,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呢。这要是打开了小龙虾市场,你可比别人占了两个月的先。”

  林蕊得意地挺起胸膛,美滋滋地欣赏河面美景。

  真是美景,十月底的河流两岸,芦苇花白茫茫一片,漂亮得简直可以拍明信片。

  船上的大人都被她的话给逗笑了。

  林鑫也笑着摸摸她的脑袋,把她抱在怀里,怕河面风吹的她受凉。

  林蕊看着河边的翠绿色的杆子,立刻惊奇地招呼她姐:“哎哟,我还以为荸荠都长在水田里头呢。”

  “说什么傻话。”林鑫嗔了眼妹妹,“你还真是五谷不分。这是鸡头米,什么荸荠啊。”

  薛副教授突然间冒了句:“其实藕塘里也能套种荸荠,这样能够增加产量。”

  郝教授哈哈大笑:“我说有意思吧,比你闷着不出来有意思多了吧。除了荸荠,我看藕塘里头也是能套种蒌蒿的,不过种双茬藕也好。那个鸡头米其实在水田里头产量更好,因为好控制水量。你套养泥鳅啊,小龙虾啊,都没问题。”

  正在划船的魏镇长立刻招呼林鑫:“大学生,帮老叔个忙,赶紧记下来。”

  林蕊囧,总觉得她姐成了秉笔太监。

  林鑫作势要揍妹妹。

  魏镇长却哈哈大笑:“教授说的话可不是金科玉律?”

  渔船顺风顺水,一路滑到下游。

  魏镇长在前头带队,他们穿过一片农田,又走过一座石板桥,然后终于到了沙壤土河滩边。

  放眼望去,大片全是绿色。风吹过来的时候,林蕊还闻到了蒌蒿特有的清香。

  前面有个戴着眼镜的三十多岁的男人冲魏镇长挥手,笑容满面地迎上来。

  魏镇长赶紧给大家介绍:“这是我们港镇农科站站长,渡家边是他丈母娘家,他对情况最了解。”

  现在正是茨菇钻心虫肆虐的时候,农科站站长忙着指导茨菇种植用药,所以没跟着去郑家村迎接几位教授。

  他连连道歉。

  郝教授赶紧摆手:“哎哟,我们又不是你领导,要你接什么啊。”

  魏镇长立刻接腔:“你们可比我这个纸糊的官厉害有用多了。你们的技术能带领我们港镇人民劳动致富。”

  郝教授直奔主题,开始给农科站长上课,如何搭建大棚:“今年没准备,等明年八月份的时候,要记得给蒌蒿打顶摘心,别让它们开花结籽,不然养分就不往下面走了。”

  他领着人,手把手地教授如何整地施肥,大棚又该怎么起。

  “中间留半米宽的过道,还有小拱棚要加地膜覆盖。这个你应该很熟悉了,我看你们自留地上种菜也加地膜的。”

  林蕊偷偷跟她姐咬耳朵:“加地膜干什么啊?”

  林鑫点她的脑门儿:“你还要搞种植养殖业呢,最基本的道理不懂吗?保温啊,用地膜保温。大棚蔬菜,就是利用塑料膜的保温技术。”

  林蕊恍然大悟:“我还以为是为了方便往里头灌二氧化碳呢。”

  郝教授笑得快被呛到了,勉强点头道:“这也可以啊,二氧化碳是保温气体,还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林蕊不好意思地往她姐身后蹭,努力转移话题,借以挽回尊严:“大棚可以套种吧,成本这么高,得多种几样,不然容易亏本。”

  郝教授笑眯眯地看着她:“那你说套种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