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160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但场面话还是得说一下,体现组织对他的关心。

  这并不是虚伪做作,只是同样的一件事你硬巴巴的命令,效果当然不如温和的交谈沟通。

  是同志不是敌人,对自家人当然要像春风拂面似的温柔。

  这个道理,仝远拧着眉头。

  南雁感慨万千,“难怪姚知雪说你严肃不好接近呢。”

  她要是跟仝远工作上没交集,也不会跟这人过多的打交道。

  因为会心累。

  干嘛不给自己找一个轻松点的方式来处理工作呢,比如说躲开这人。

  仝远听到这话握紧了方向盘。

  走之前就跟自己说“别总是板着脸”,回来后又说他严肃不好接近。

  “我姓仝,不姓阎。”

  是仝远不是阎王。

  “知道,人工仝嘛。”南雁倚在靠椅上让自己舒坦些,“我也只是经验之谈,难道上级领导没说过你吗?”

  仝远没吭声,显然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

  南雁也没再说什么,看着还在冬日余寒中荒冷的城市,什么时候才能把这城市新颜换旧貌呢。

  任重道远啊。

  ……

  三月五号,星期天,惊蛰。

  春雷乍动万物生。

  南雁在与任雪松谈话后的第二天,正式拉开了沧城化肥厂的建设工作。

  偌大的工程,多的时候得大几千的建筑工人,吃住都是大问题。

  仝远调来了炊事班,让炊事班负责这边的吃喝。

  因为这边是盐碱地,种植不太方便,炊事班种菜的技能暂时被搁置,不过还是养了一圈的猪。

  当然这几头猪哪够吃的呀。

  就是来到来了,不养几头猪总觉得有些说不过去。

  至于猪饲料倒也好弄,找几个孩子给他们几块糖,还怕没猪草?

  乡下的孩子干活挣的是工分,城里的孩子没这个机会,干活挣的是小零食。

  他们乐意着呢。

  穷苦的条件下,群众的智慧不断闪光,要不咋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呢?

  炊事班养的猪就当个添头,南雁还得去一趟沧城肉联厂,跟这边肉联厂商量下。

  毕竟按照化工部和省里的安排,工地这边管三餐,但饭食里面没肉。

  早晚两个杂面馒头加粥和咸菜,午饭就是大锅饭再加上三个馒头,其中一个是白面的。

  大锅饭嘛,无非就是土豆白菜和萝卜,你想要吃点别的菜那也得等到青菜下来的时候。

  不止沧城这边,放眼全国,其他项目工程也都差不多如此。

  顶多就是馒头被米饭所取代,南方人吃大米嘛。

  现在就这条件,再好了那就得你们自己想法子。

  化工部不负责这方面的预算。

  而不管是省里还是沧城地区,也都不可能拿出这笔钱。

  穷。

  南雁只能自己想法子。

  总不能让工人们整天白水煮白菜,白水煮土豆萝卜,好歹得见到点肉腥,看到些油花吧?

  姚知雪养的那些鸭子还来不及送到炊事班,南雁把主意打到了肉联厂这边。

  沧城肉联厂规模比陵县那边大多了。

  年屠宰量有五十多万。

  南雁过去的时候就看到火车运输生猪过来,那些生猪白.花.花的,茫然的看着外面,全然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高厂长可是稀客,快请进快请进。”

  沧城肉联厂的厂长姓杨,和钟厂长年龄相仿,只不过脸上笑容比较多,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

  十分热情的与南雁寒暄,“咱们这化肥厂啥时候能投产使用呀,有了这化肥厂,咱们沧城往后可就不愁种地没肥料了。”

  南雁说一句,这人有十句话在那里等着呢。

  头一次看到比自己还能说的人。

  实际上就是怕她开口呗。

  南雁也不着急,“杨厂长知道的,我来沧城前,就是在陵县那边的肉联厂工作,来到这边看到肉联厂就十分亲切,跟回娘家没啥区别。”

  杨厂长听到这话乐呵起来,刚想要开口就又听南雁说,“这不是年前就想来拜访杨厂长您嘛,结果首都那边来通知,外交部那边借用我过去帮忙,给来访的总统夫人当翻译……”

  这事就是筹备处的人也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南雁被喊到首都去。

  事实上,美国总统访华是轰动世界的大事件,全球的新闻媒体都在关注这件事,反倒是被访问的国内媒体并没有这个敏感度。

  南雁后来才知道,国内相关的报道不算特别多。

  她在海外的报纸上出现了好几次,而在国内报纸上,只出现了半个后脑勺。

  除了首都那边知情.人多点,南雁也没跟其他人说。

  这位杨厂长倒是听说了一句,但怎么都没想到,外交部竟然还借调南雁去帮忙。

  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吗?

  杨厂长脸上的笑容都收敛了几分,“真是没想到,高厂长和外交部那边关系匪浅。”

  “也还好,主要是和外贸部的孙副部有点私交,我们一起去法国和西班牙,算是有些交情的。”

  南雁在不断施压。

  效果还挺好。

  杨厂长明显话少了几分。

  “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我这次过来找杨厂长,其实是想商量个事。”

  对方十分客气,但过于客气疏离,似乎知道她的意图,只要南雁一开口就会拒绝。

  这可不成,她既然来了那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杨厂长笑了起来,“那我得先问一句,这是公事还是私事,私事的话我可不敢乱答应。”

  南雁笑了起来,“公事,对咱们肉联厂百利无一害的好事。”

  杨厂长觉得这是在说大话,这好事轮得到他们肉联厂?

  他不信。

  南雁倒是不慌不忙,“杨厂长想必跟我的老领导钟厂长认识,知道咱们陵县肉联厂这两年的改革。”

  这话让杨厂长拧起了眉头,“有所耳闻。”

  “其实不瞒您说,也没啥好遮遮掩掩的,陵县肉联厂这两年在扩产,我70年一月份去厂里时,这屠宰量大概也就二十万左右,前些天刚跟那边打听问了下,去年的屠宰量是六十五万,预计今年屠宰量加大到一百万。”

  杨厂长听到这话神色动容,“这么多?”

  两年翻了两倍,关键是今年增加的三十多万,那就是一个全新的中型肉联厂的年屠宰规模呀。

  “效益好嘛,所以省里头也同意增产,为此还鼓励养猪呢。”南雁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杨厂长知道这效益是怎么提上来的吗?”

  这边省里年底开会时,曾经提起过陵县肉联厂的事情,杨厂长有所耳闻,但大家也都知道,那是人家省里头的发展秘笈,怕是并不会外露。

  想要学习,难着呢。

  但现在,他似乎找到了藏宝地图。

  “小高同志你说说看。”

  “倒也简单,陵县肉联厂大规模提升屠宰量,那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猪胆和猪胰,这些看起来用处不大的猪零件,其实能提炼出胆黄素和胰岛素,在医药市场上都十分值钱。”

  “我不知道杨厂长您这边是怎么处理这些猪胆、猪胰的,不过六十万的屠宰量,如果能妥善利用这些猪零件,光是这些猪胆就差不多能给咱们沧城肉联厂带来小一百万的额外收入。”

  杨厂长腾的一下站起身来。

  南雁仿佛没看见,继续说道:“至于这些猪胰提取的胰酶粉和胰岛素也能卖出一个相当不错的价钱。六十万的屠宰量,少说也能额外创造一百五十万的收入。”

  杨厂长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真的?”

  “我骗您做什么,要不您就去陵县那边看看嘛,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眼见为实去那边看看,也不费什么。”

  话自然是这个道理。

  杨厂长决定亲自过去,他知道南雁的来意——

  不就是想要从肉联厂这边弄猪肉,去给工地上的工人补充点油水嘛。

  想到这些的可不止她一个,杨厂长不想坏了规矩。

  但是在一年一百五十万面前,这些规矩算个屁。

  “我这么过去,是不是有点太冒昧?”

  “不会啊,钟厂长和骆主任都十分热情好客,肯定会盛情款待杨厂长。他们要是不热情,您跟我说,我跑回去也得给您讨个说法!”

  杨厂长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哪能啊,有小高同志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对了你们化肥厂开始施工了是吧?要不这样,我每天给你们那边送五头猪。”

  南雁听到这话脸上笑容微微僵硬,“五头是不是少了点?”

  “不少了。”杨厂长觉得五头猪真不少,大肥猪能有六七百斤肉,很多了。

  南雁叹了口气,“其实我之前有想过,咱们肉联厂的这些猪零件多半是浪费了的,顶多就是做点胰子,卤货什么的,我要是来收购,兴许都不用花几个钱。”

  杨厂长听到这话老脸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