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74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你姑姑伤了身子,那韩家老太婆却总是冷嘲热讽,那个时候沈家自顾不暇,你姑姑不想给娘家添乱,什么事都不肯告诉娘家,唉。

  不久之后,她又怀了身孕,这一次是四个月时在院子里滑了一跤,又小产了。

  她小产的第三天,韩家便把她送回了沈家。

  韩纲和你姑姑是三月初和离的,三月底就娶了李文兰进门,李文兰的儿子是成亲后七个月出生的,说是小产,没办满月酒,可是稳婆却说,那孩子出生时和足月的没有区别。

  这倒也罢了,没过多久,李文兰回娘家的路上,捡了一个小男孩,那孩子三岁左右,韩纲便收了那孩子做养子,你是不知道,当时人人都说李文兰心善,是活菩萨呢。

  现在那孩子十三岁,哈哈,长得和李文兰的两个兄弟简直不要更像,有名老话,叫做外甥肖舅,那孩子虽然长得不像韩家人,可却像极了李t家人。”

  听到这里,沈凝怔了怔,李文兰的亲生儿子很可能是在韩纲和姑姑和离之前便怀上的,是奸生子,可这个养子,莫非不是捡来的?

  “敏江姑姑,您是说那孩子很可能是李家人?”

  张敏江无奈笑了,心道沈凝虽然有颗七窍玲珑心,可毕竟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娘,有的事,她还不懂。

  她耐心解释:“你姑姑被送到庄子里守孝时,我也嫁去了外地,因此那几年里,我差不多已经忘了李文兰这个人了。

  还是后来听我嫂子说的,说后来韩家老二韩续从京城写信回来,说是他的恩师给提了一门亲事,韩家便同意了,那位便是现在的韩家二太太。

  按理说,这也就没有李文兰什么事了,哪怕是要避嫌,她也不应该再出入韩家。

  可是我嫂子说,李文兰却还是常去韩家,每天陪在韩家那老太婆身边,比儿媳妇还要亲近。

  后来有一阵子,李文兰不露面了,李家人说李文兰去了外家,以后就在外家那边出嫁了。

  大家虽然奇怪,为何李文兰有爹有娘为何要去外家,而且还在外地,可是两年之后,李文兰又回来了,那时韩家老二已经成亲了,李文兰时常去韩家,惹得韩家二太太冲她发作了几回,她这才不再登门的。

  那时她已经二十了,外面都在传她被韩续耽误了青春心有不甘,却没想到,后来她却嫁给了韩纲。”

  沈凝终于听明白了,问道:“李文兰被送到外家的那两年,其实是出去生孩子了?那个孩子的父亲,莫非也是韩纲?”

  张敏江冷笑:“如果那孩子不是韩纲的,韩家老太婆那般凉薄的人,能那么痛快就让那个孩子进门吗?说是养子,可是却是上了族谱的,和亲生的也没有区别。”

第135章 什么时候开始闹鬼的

  沈凝彻底明白了,难怪张敏江要说韩纲和李文兰早就暗通款曲,原来就在姑姑沈梨花和韩纲那渣男还没和离时,那两人就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出生了,一个还没出生。

  沈凝现在深深怀疑沈梨花的三次小产也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当年,沈梨花的三次小产,可也是被按在她这个丧门星头上的,韩家这样说,岳家的人也这样说,白凤城的人,当然更是这样说。

  都说沈梨花的三次小产,都是沈凝这个丧门星给克的。

  沈凝不仅克了沈家,连韩家也跟着一起倒霉。

  沈凝越想越生气,原主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全都算到原主头上。

  到了晚上,沈凝烧了黄纸,叫了青烟和独荒过来,让二鬼去岳县的韩家去看一看。

  韩老太婆、李文兰,还有李文兰的表妹杨月梅,可都有被鬼缠上的面相。

  两天之后,青烟和独荒便回来了,他们告诉沈凝,韩家确实住着鬼,而且是个女鬼。

  “有个女鬼,每晚都在韩家后宅里走动,她是韩家以前的一个丫鬟,名叫紫苏,紫苏生得貌美,被韩纪看上,韩纪收了紫苏做了通房,杨月梅爱慕韩纪,可韩纪看不上她,杨月梅得知韩纪要收了一个丫鬟做通房,又妒又恨,她谎称自己的镯子丢了,栽赃给紫苏。

  李文兰掌管后宅,她明知是杨月梅栽赃紫苏,却还是把这件事给坐实了,甚至还买通一个丫鬟做了人证,甚至还帮着杨月梅陷害紫苏,说紫苏暗地里诅咒韩家老太太。

  韩家老太太得知此事大为生气,让两个婆子把紫苏打了一通,却没想到紫苏已经有了身孕,当天晚上便小产了。

  当时韩纪已经来了白凤城,李文兰和杨月梅想要瞒下此事,没给紫苏请大夫,紫苏流血不止,一命呜呼。

  紫苏死后,每天都在韩家后宅里徘徊,可惜她没有灵力,人又太过软弱,因此只能吓吓那三个恶毒的女人,却没有真的动手报复她们。”

  沈凝点点头,原来如此啊,她还以为韩家的冤鬼是被韩纪害死的另一个姑娘,却没想到,原来韩家还有一个同样冤死的丫鬟。

  二鬼走后,沈凝便在寻思,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亲自去岳县看一看。

  想来想去,她也没有想到合适的借口,索性对老太太实话实说。

  “祖母,我怀疑......”

  沈凝把那天在白凤寺里见到韩家女眷的事,连同张敏江说的那些事,一股脑全都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吃了一惊,这些事,她全都不知道。

  一来,那十几年里,她都在生病,大多时候都是糊涂的;二来,她后来虽然病愈,但也只是知道沈梨花小产的事,虽然骂了韩家无数次,也知道韩纲再娶后生了一个儿子,可老太太并没有往别处多想。

  毕竟,韩家是在岳县,并不在白凤城。

  “敏江也真是的,这些事为何不告诉我呢?”老太太埋怨,可是转念一想,这些事说来说去,也都是猜测,没有实际证据,张敏江又怎会告诉她这个长辈呢。

  但是张敏江和沈梨花是手帕交,这些事情肯定是早就告诉沈梨花了,但是沈梨花性格软弱,即使知道了,也只能偷偷掉眼泪,不会和家里人说的。

  老太太越想越生气,对沈凝说道:“你想去岳县那就去吧,让你二叔父陪你一起去。”

  不等沈凝反对,老太太便让人请了沈二老爷过来,听说韩纲的儿子很可能是奸生子,沈二老爷便和沈凝一样,怀疑沈梨花当年的小产是人为的。

  “我在岳县也有些人脉,母亲放心吧,我安排一下,这两天就带着二丫头一起去岳县。”

  经过梁忠的那件事,现在沈二老爷对沈凝这个侄女越发信任,既然沈凝对韩家有所怀疑,那一定就是真的。

  只要想到这些年自家妹妹受的那些苦,承受的那些流言蜚语,沈二老爷便想把韩纲按在地上打。

  次日,秦时月来找沈凝玩,听说沈凝要去岳县,立刻自告奋勇。

  “让我和你一起去吧,你是不知道,嫂子又要教我绣花呢,你看我这手指头,是能绣花的吗?你就可怜可怜我吧,让我跟着吧,我保证不会惹是生非。”

  沈凝想了想,问道:“你哥呢,他这阵有空吗?”

  秦时月一听眼睛就亮了:“我哥和我一样,每天都有空。”

  沈凝也就不客气了,两天之后,沈二老爷和沈凝动身去岳县,刚刚出城,便看到了等在城外的秦时雨和秦时月。

  沈凝向沈二老爷引荐了秦时雨,听说秦家兄妹都会武功,沈二老爷很高兴。

  中午时分,一行人便到了岳县。

  沈二老爷以前来过岳县,他找了一家客栈先住了下来。

  这家客栈不小,收拾得干干净净,只是不知为何,客栈冷冷清清,没有客人。

  沈凝一进客栈,便知道这里的生意为啥不好了。

  客栈里没有伙计,只有老板夫妇二人,既是老板,又是掌柜,还是伙计和厨娘。

  沈二老爷一脸莫名,对沈凝说道:“几年前我有一次途经岳县,担心天黑之前赶不回白凤城,便在岳县住了一晚,当时也是住在这里,那时这家客栈生意兴隆,全都住满了,我住的还是客栈里最后一间房。怎么也不过几年,就变得这么冷清了呢。”

  沈凝当然知道原因,可她没有告诉沈二老爷,她担心沈二老爷的心脏受不了。

  安排房间时,沈二老爷和秦时雨、沈凝和秦时月各住一间上房,春俏和吴春芳也和沈凝她们住在一起,沈二老爷带来的四名小厮则住到楼下的大铺房。

  用过午食,沈二老爷和秦时雨出去打听消息,沈凝和秦时月留在房间里。

  这时,老板娘进来送热水,沈凝便笑着问道:“老板娘,你们客栈里什么时候开始闹鬼的?”

  沈凝话一出口,秦时月的瓜子洒了一地,春俏和吴春芳张大了嘴巴,老板娘正在倒热水的手颤抖了一下,热水倒在自己手上。

第137章 来找孙儿的老婆婆

  “你,你,你是怎么知道的?”老板娘颤声问道。

  沈凝笑了笑,说道:“老板娘,你这客栈里白天便阴气森森的,晚上想来更热闹吧。”

  老板娘的脸色变了又变:“姑娘若是害怕,不想住了,我这就把银钱退给你们。”

  一旁的春俏冷哼一声:“切,我们姑娘才不会害怕。”

  老板娘心中一动,看这位姑娘的言谈也不像是害怕,莫非是什么高人?

  怎么会呢,这姑娘才多大?

  沈凝指指旁边的椅子:“老板娘不妨坐下说说,反正这客栈里除了我们也没有其他客人,再说,我从您这里打听,总好过到街上随便找个什么人询问吧,我猜您客栈里的事,恐怕岳县已经传遍了,我们只是外乡人,听了也就听了,过两天就走了,也不会影响到你们。”

  老板娘叹了口气,正如沈凝所说,这客栈里也没有其他客人,而老板娘也真是想要和人念叨念叨,t再说,这位姑娘是外乡人。

  有些事,宁可告诉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乡人,也不想让本乡本土的熟人知道。

  “前年夏天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们正要打烊,看到客栈门前的坐着一个老婆婆,天气炎热,老婆婆有些中暑,当家的心善,就让伙计把人扶了进来,给她喝了一碗冰糖绿豆粥,老婆婆看上去好了许多。

  她说她是芦县人,她是来岳县找孙子的,她孙子十三岁时来了岳县,在铺子里做伙计,这一来便是十年,前些年还往家里写过信,可是后来就没有信了,芦县到岳县千里迢迢,老婆婆存了几年才存够盘缠,这才过来寻找孙子。

  我们都是岳县本地人,便详细问了老婆婆孙儿的姓名,她说她那孙儿叫高小柱,从小长得白净清秀,人也很机灵,读过两年学堂,后来有个同乡的有钱人要来岳县做生意,在芦县招伙计,包吃包住,每年有二十两的工钱,若是做得好,还有可能升做管事,管事做好了还能做掌柜,很多人都想来,最后只挑中了三个,其中就有高小柱。

  我们听着都觉得这像是个骗子,可又不好对老婆婆明说,便让她在客栈里先住下,明天帮她打听打听,若是高小柱还在岳县县城当伙计,一定能够找到。

  老婆婆身上的钱不多,舍不得住客栈,恰好我们有间屋子,是给值夜的伙计临时住的,就让老婆婆在那里先住下,不收房钱,老婆婆很感激,说什么也不肯睡到床上,自己打的地铺。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次日早上,伙计叫老婆婆起来吃饭,可是怎么叫都不醒,再一看,老婆婆已经咽气了。

  我们报了官,请了仵作查验,仵作说老婆婆上了岁数,又中了暑,一时身体承受不住,人就没了,是正常死亡,怪不得我们。

  可是人毕竟是死在我们这里的,我们出了五两银子,托了义庄给老婆婆收尸。

  老婆婆的尸体运走以后,我们还趁着天黑,在客栈外面的路口上给老婆婆烧了纸钱。

  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过去了,可是却没有想到,头七那日,有个带小孩的客人来客栈里住,那个孩子竟然看到了那个老婆婆,童言无忌,孩子说的话,客栈里有很多客人都听到了,大家原本半信半疑,可是从那以后,客栈里怪事频频,有时没有风,灯笼却晃来晃去,蜡烛也会忽然灭了,还有时,有客人下楼时,忽然就被绊了一下,从楼梯上摔下来,可那楼梯上分明什么也没有,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很多人说,白天进来也觉得阴气沉沉,觉得害怕,对了,还有人夜里听到哭声,是个老婆婆的哭声。

  老婆婆临死前住过的那个房间,是伙计们住的,有好几个伙计说,他们后来在那里住时,听到老婆婆在哭。

  不瞒姑娘,我和我们当家的也听到过,客人和伙计们没有说谎,确实是有哭声。

  渐渐地,便没有人再来我们这里了,客栈里没有了生意,伙计们原本就害怕,我们给他们发不出工钱,就把伙计们都辞了,如今就只有我们夫妻二人了。”

  沈凝问道:“老婆婆的孙儿高小柱,你们后来打听过吗,他在岳县吗?”

  老板娘又是一声叹息:“打听过,我那时猜想,或许是老婆婆有未了的心愿,所以才不想离去,于是我们便在岳县四处打听,还托了亲戚朋友帮忙,虽然找到了两个叫高小柱的,可是籍贯和年龄全都对不上,他们不是老婆婆的孙儿。

  说真的,一年二十两工钱的小伙计,别说是十年之前,就是现在,整个岳县怕是也没有哪家铺子能给得这么高,当然也有一年二十两的,可那都是给经验丰富的熟手,刚来的学徒,可没有这么高的工钱,所以我们怀疑,老婆婆的孙儿十有八九是让人给骗了。”

  沈凝也是这样想的,她听说过芦县,那里很穷,即使是县城里,也并不富裕,所以那些骗子若是打着重金招工的名头去那里行骗,肯定会有人上当受骗。

  沈凝拿出一枚平安符,递给老板娘:“这是胡宝斋的平安符,你拿着吧,七日之内,不要去河边和水塘。”

  最近这几个月,胡宝斋有灵符的事,也已经传到了岳县,据说岳县有个财主,从胡宝斋求了一道平安符,回来的路上从山上滚落几块巨石,把他前面和后面的人都给砸了,唯独他毫发未伤。

  老板和老板娘早就想求一道符了,可是听说胡宝斋的符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一符难求,夫妻俩手头拮据,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