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61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但凡是她没有派人过去,而是托了镖局或者其他人在当地打听,都会被骗。

  比如,当地有没有一位十几年前致仕返乡的周大人?答曰:有。

  周大人有没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儿子?答曰:有。

  周公子是不是读书人?答曰:是。

  周公子是不是以前不是住在这里的,而是前两年才回来的?答曰:是。

  再问,周公子现在是不是出门去了?答曰:对!

  以上每一条,周睿全都符合。

  如果没有深入灵村去调查,就只能如上面所说,认为周睿确有其人。

  见沈凝不怒反笑,秦家兄妹面面相觑,一个说,她怎么不哭呢?

  另一个说,一定是受刺激了。

  秦时月上前抱住沈凝的胳膊,关心地问道:“你没事吧?”

  沈凝看看她,又看看秦时雨,见两人都在担忧地看着她,便知道他们误会了。

  她笑着摇摇头:“没事没事,他是假的才好,我正不想嫁人呢,现在终于有不嫁人的借口,你们说我会生气吗?我现在开心还来不及呢。”

  可是兄妹两人不但没有松口气,脸上的担忧更深了。

  听听,这已经口不择言了,这不是受刺激还能是什么?

  秦时雨轻声劝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总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秦时月也道:“是啊是啊,你知道吗?我嫂子的绣坊生意可好了,三个月赚了一百五十两呢,我嫂子说了,改天请你去我们家,我嫂子要亲自下厨,我嫂子心灵手巧,不但做的一手好针线,还有一手好厨艺。”

  “好啊,你回去问问你嫂子,什么时候请客,定下日子,我一定过去。”沈凝笑着说道,蹭饭的美事,千万不能错过。

第112章 今年就成亲

  沈凝回到府里,换过衣裳,正准备去见老太太,把秦家兄妹查到的事情告诉老太太,便听门外传来说话声,春俏撩起帘子,外面站着的是沈大老爷院子里的丫鬟小桃。

  孟氏住在孟家,人也疯了,原本身边还有杨妈妈和海棠侍候,海棠是府里的家生子,她娘去求了老太太,让海棠回了沈家,她前两年就订了亲,如今也到了要成亲的年纪,眼下便在老太太身边侍候,明年秋天便要嫁人了。

  那三万两银子归还以后,沈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一些,便又采买了一批下人填补各处的空虚,小桃就是前不久刚来的。

  小桃进来,给沈凝行了礼,恭恭敬敬地说道:“大老爷请二姑娘过去,说是有事要对二姑娘讲。”

  沈凝点点头,问道:“今天大老爷又出去会友了?”

  小桃笑着说道:“那倒是没有,今天周公子陪着大老爷下棋聊天呢。”

  沈凝的嘴角勾了勾,这小丫头以为她喜欢听到周睿的事吧,倒是个伶俐的,可惜她听到周睿的名字就头疼。

  不过,这也说明,沈大老爷找她的事,十有八九是和周睿有关系。

  自从当年的事真相大白,沈大老爷每次看到沈凝都是一副爹对不起你,你要原谅爹的表情。

  沈凝觉得,她没有资格替原主原谅任何人。

  那些苦,是原主受的,而自己虽然占了原主的身子,t可也无法亲身感受原主受过的苦,所以,自己凭什么要替原主去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呢?

  好在后来沈大老爷去了时县,一去就是三个月,沈凝不用看到沈大老爷那副别扭纠结的表情,觉得轻松了许多。

  如今沈大老爷回来了,沈凝不想见他,他去让她过去。

  沈凝带着春俏,跟着小桃去了长房的院子,沈大老爷看到她来了,一扫平日那副求原谅的神情,对沈凝说道:“为父已经同意了周睿的提议,只等他去白凤寺求了黄道吉日,让你祖母过目,便可为你操办婚事了。”

  沈凝怔了怔,问道:“周睿对您说了什么?”

  周睿自从刚来沈家时,就向沈大老爷提过成亲的事,当时就被沈大老爷否了,那时沈大老爷态度坚决,怎么出去了三个月,态度就转变了呢?

  沈大老爷哈哈大笑:“阿睿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啊,他知道我不想让你早嫁,便提议成亲之后,与你一起暂住沈家。”

  沈凝哦了一声,问道:“他想入赘?”

  沈大老爷一怔,佯怒道:“你这孩子,胡说什么?他只是暂住,是暂住,并非入赘。”

  沈凝又哦了一声,问道:“他娶媳妇连房子也没有,还要住在咱们家,吃咱们的住咱们的,还不入赘,好事都让他一个人全占了?”

  “你......”沈大老爷直摇头,不过,他今天心情好,自是不会和女儿计较,“他只是暂住,住到会试,到那时他去京城参加会试,你呢,就在家里等着他,等他高中进士,榜上有名,无论是留在京城还是外放任上,你就和他一起去,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沈凝算算日子,下一科会试是三年以后,周睿去京城考试,考完了等放榜,放榜了还要等任命,任命之后一般也不会立刻赴任,而是先回乡祭祖,告诉祖先家里出了进士,祖坟上冒了青烟。

  这样一来,等到周睿从京城回来,接上她这个没下堂的糟糠之妻一起去赴任时,差不多也是来年了。

  从现在开始算起,到她离开沈家,跟着周睿去赴任,差不多就是四年以后的事了。

  那时,她十八岁。

  沈凝觉得沈大老爷似乎对十八岁有一种执念,当初他拒绝周睿时,便曾说过要把她在府里留到十八岁再出嫁。

  不知道的,还以为沈大老爷疼爱女儿,舍不得她早早出嫁去伺候公婆夫君呢。

  可是沈大老爷对周睿说这番话时,老太太也才刚醒,沈凝也还是大老爷和孟氏眼中的丧门星。

  把人人喊打的丧门星留在家里,沈大老爷是有受虐倾向吗?

  沈凝点点头,问道:“大老爷的意思,是让我和周睿今年成亲?”

  虽然女儿还是不肯叫他一声“爹”,可是沈大老爷也只是难过了一下,便又高兴起来,现在的沈家,需要办一场喜事来冲喜,周睿说得对,眼前就有一桩喜事啊。

  “这要看白凤寺的大师们给出的日子了,如果今年有好日子,那就今年,今年若是没有,那就明年开春,总之,闺女啊,你要开始准备嫁妆了。”

  “那大姐姐呢,大姐姐还在议亲呢,我这做妹妹的,总不能越过姐姐吧。”沈凝说道。

  “你虽然排行第二,可咱们和二房毕竟隔着房头,能按长幼顺序成亲最好,若是不能,外人也不会说什么,这也是合规矩的。”

  关于这一点,沈大老爷已经考虑过了,虽然还没有和二弟商量,不过,想来二弟也不会反对。

  沈凝的亲事是出生前就订下的,还是老太爷亲自订的,只是这一点,二房便要让着长房。

  沈凝看着沈大老爷笑出的一脸褶子,有点辣眼,便问道:“大老爷还有其他事情吗?”

  沈大老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亲生女儿,和自己相处起来,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沈凝从长房院子里出来时,已经到了晚膳的时间,老太太要用晚膳了,总不能这个时候过去,给老太太添堵吧。

  次日一大早,老太太又雷打不动地带着钱妈妈去吃早点,吃完早点又听那些客人们聊天说八卦,听客人们说新开的那家铺子里锅贴不错,老太太索性不回府了,去了那家铺子吃锅贴,吃完,老太太觉得确实不错,名不虚传,便又多买了一些,带回府给三个孙女全都尝一尝。

  这也是老太太出门的乐趣之一,每天出来,她都要带点东西回来,有时是小零嘴儿,还有时是针头线脑,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这是祖母的一番心意,孙女们都很欢喜,孙女们出门也会给她带东西,祖孙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就好像中间那十几年从未有过一样。

第113章 成亲的日子定下来了

  老太太回到府里,沈大老爷就过来,把对沈凝说的那番话,又对老太太讲了一遍,今天一大早,周睿便出城去白凤寺了,可见对这桩亲事的重视,沈大老爷非常满意,没等周睿把选好的日子送过来,便过来把这件事和老太太讲了。

  老太太却听得直蹙眉头,这么早就成亲?她还想继续观察观察周睿的,万一和那韩家一样,孙女变成第二个沈梨花,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再说,沈凝尚未及笄,前面还有沈凌呢,用得着这么着急吗?

  “娘,您不想让二丫头成亲?没关系的,二丫头成亲之后,至少也要在娘家住上三四年,周睿出仕之前,她都会住在娘家。”

  老太太想说,既然住在娘家,那还成亲干啥?

  沈大老爷前脚出了春晖堂,沈凝便过来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既然让你成亲后还住娘家,那晚两亲也无妨啊,不过,你爹说得也对,咱们家好多年没有喜事了。”

  沈凝想了想,对老太太说道:“祖母,您可愿意帮孙女一个忙......”

  “傻孩子,祖母当然愿意,你倒是说说看......”老太太说道。

  ......

  下午的时候,周睿从白凤寺回来了,他带回三个日子,一个是今年,就在两个月后,另一个是四个月后的,还有一个则是明年的。

  沈大老爷看了这两个日子,今年的这两个日子都有些匆忙,不过抓紧时间准备,四个月后的那个日子还是可以。

  毕竟他是嫁女儿,不是娶媳妇。

  “你父亲那边可要派人去接?”沈大老爷问道。

  周睿说道:“家父这几年醉心佛法,已鲜少再理红尘之事,不过临行之前,家父曾经说过,婚姻大事由小婿自己做主,若是需长辈出面,可请堂叔一家过来,堂叔家住在许县,到时小婿让玉墨过去,接他们过来便是。不过岳父请放心,小婿离家之时带了足够的银钱,聘礼上决不会委屈二姑娘。”

  周家的情况,这些日子以来,沈大老爷也知道一些。

  周大人先是丢了儿子,官场也不顺畅,年纪轻轻便致仕返乡,后来妻子也先他而去,在周睿没有认祖归宗之前,周大人独自一人,一年里至少有十个月都是在寺院里住着,虽然没有出家,可也和出家差不多了。

  沈大老爷默默叹息,自从得知沈文清不是他的亲生骨肉之后,他万念俱灰,有几次午夜梦回,他也萌生过出家避世的念头。

  可惜上有高堂,下有这一大家子,他身为长子,肯定不能出家。

  “好,我与你一起去见老太太。”

  沈大老爷带着周睿去拜见老太太,他属意第二个日子,就是四个月后的那个,老太太没有异议。

  老太太对周睿说道:“明天你找媒人正式来请期,就是走个过场,就按咱们商定的日子。”

  周睿连忙应允。

  老太太又对钱妈妈说道:“你去把二丫头叫过来,我有东西要给她。”

  周睿忙要告辞,老太太笑着说道:“你们是未婚夫妻,不用避嫌,留下来做个见证。”

  听到老太太说要做个见证,沈大老爷和周睿都是一怔,谁也不知道老太太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片刻之后,沈凝便带着春俏过来了,给老太太、沈大老爷和周睿见过礼之后,老太太对钱妈妈说道:“你去把炕洞里的那口箱子拿出来。”

  沈大老爷错愕,周睿的眉头微微动了动,沈凝则不明所以地坐在一旁。

  沈家各房睡的都是床,只有老太太院子里的东次间里有炕,不过,自从老太爷过世之后,老太太便搬去了西次间睡拨步床了,东次间空着没有住人。

  没过一会儿,钱妈妈便捧着一只乳燕投林的匣子走了进来。

  老太太取出随身带着的钥匙将匣子打开,沈凝看过去,见匣子里放在最上面的,是几本鱼鳞册,鱼鳞册下面是一些泛黄的纸张。

  老太太拿出其中一本鱼鳞册,将匣子重又锁好,钱妈妈正准备把匣子放回原处,老太太却道:“我这记性越来越差了,你要帮我记着,万一哪天我想t搬回东次间睡大炕,要烧炕时你可记着把这匣子拿出来,若是烧炕时一起烧了就麻烦了。”

  钱妈妈打趣道:“您老的记性好着呢,老奴可比不上您。”

  老太太又笑眯眯地冲沈凝招招手:“二丫头,过来。”

  沈凝走过去,老太太把鱼鳞册交给她:“这是祖母陪嫁的一处铺子,现在祖母把它交给你,你要出嫁了,也要学着管家管账了,这家铺子你要学着管起来,这也是祖母给你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