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301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沈大老爷只觉头越来越大,可是在女儿的白眼里,他只能硬着头皮说了实话。

  别看沈大老爷在沈家那是娘不疼闺女不待见,可是无论如何,他也是沈家大老爷,真正的一家之主,只是在家里没有实权而已。

  加之,他现在是单身汉。

  一个不到四十,官居五品,家境殷实,京城有房,老家有地,有个会赚钱的弟弟,和一位嫁妆丰厚的老娘。

  最重要的,没儿子!

  谁家姑娘嫁过去,那是妥妥的当家主母,虽是填房,可只要生下一个儿子,那地位就和发妻没什么区别了。

  更何况,小道消息,沈大老爷的发妻是和离的,既是和离,那也就没有情份了,什么死后同穴,填房在旁边的事,那肯定是没有的,百年之后,和沈大老爷钻一个坟坑的,只能是后娶的这位,没有发妻什么事。

  更更何况,沈大老爷膝下只有一女,且已及笄,一副嫁妆就能打发出去,如果她嫁得好,将来还能成为一份助力。

  所以,就连沈大老爷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京城的黄金单身汉。

  啥?那么多十八九岁的贵公子还没有成亲呢,哪里轮得上他?

  那你就不懂了,那些十八九岁的贵公子那是什么人都能宵想的吗?

  只四个字,门当户对,就已经把不知道多少人隔离到圈子外面了。

  但是沈大老爷这样的就不一样了。

  沈家的门楣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和沈家门当户对的,那可就太多了,从四品往下数,一直数到六品,只要不是世家子弟和寒门出身的,几乎全都和沈家门当户对。

第577章 沈大老爷遭遇美人入怀

  虽说儿女亲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那是针对小儿女来说的,如沈大老爷这样年逾四十,又有官身的,如果他自己看不上,哪怕老太太愿意,这亲事也成不了。

  这种事,大家心里都清楚。

  因此,除非是那自以为是或者是没有什么见识的人家,否则是不会托媒人贸贸然上门提亲的。

  且,沈大老爷的条件虽好,可t他是男人,哪有女方主动提亲的道理。

  不能提亲,但却可以请了中间人从中撮合,一旦沈大老爷自己看上,那肯定就是沈家去提亲啊。

  给沈大老爷牵线搭桥的不少,可沈大老爷全都婉拒了,但是最近这一次,他却只能答应。

  因为这次为他牵红线的是礼部堂官叶大人的夫人。

  叶夫人有个远房表妹,因为守孝耽误了亲事,被男方退亲,如今二十有四,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年纪。

  叶夫人听丈夫提起过沈大老爷,觉得沈大老爷虽然比表妹年长许多,可是条件不错,若是成了,也是一门好亲,她便和叶大人说起此事,成不成的,让两人相看相看。

  叶大人对沈大老爷印象很好,男人嘛,先成家后立业,沈大老爷又不老,就这么单着也不行啊。

  于是叶大人便邀了沈大老爷来家中赏花,说是他新得了几盆名兰,为了不至于太过尴尬,叶大人同时邀请了五六个人,沈大老爷和他们彼此全都认识,都是官职品级差不多的,大家平时也有往来。

  到了那一天,沈大老爷便应邀前往叶府,赏完那几盆名兰,叶大人又请大家去花园里赏花,叶大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花,家里育有不少名贵花卉。

  往花园去的时候,叶大人故意落后几步,对沈大老爷说:“贱内的娘家表妹今日也在府中,说不定会遇到。”

  能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啊,叶大人这么一说,沈大老爷就明白了,原来叶大人这是要给自己做媒啊。

  沈大老爷倒是知道叶夫人的出身,其父是一位老翰林,致仕后著书立说,受人仰慕,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叶夫人的表妹,想来也是差不多的出身。

  这个出身,自家闺女和老娘应该也能满意吧。

  沈大老爷虽在不想承认,可他确实在听到要给自己做媒时,首先想到的是女儿和老娘,没办法啊,在沈家,他被这两位压得死死的,万一娶个她们不喜欢的,他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如果不是因为膝下无子,沈大老爷其实不太想续弦。

  他现在过的日子,比他之前的十几二十年全都好。

  母亲康健,兄弟和睦,女儿虽不孝顺他,可是孝顺祖母啊,老娘虽然动不动就骂他,可也会动不动就塞钱给他,他巴不得老娘还能骂他五十年呢。

  因此,虽然是叶大人做媒,虽然明知可能一会儿就要见到佳人,可是沈大老爷并不太热衷。

  如果不错,那就回去告诉老娘,如果连他也觉得不行,那这事就翻篇了。

  沈大老爷这样想着,一抬头,便发现自己已经落单了。

  说好的大家一起去赏花的,现在身边却没有人了。

  沈大老爷苦笑,看来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故意为之。

  沈大老爷越发目不斜视,这是叶家,哪怕是来相亲的,也不能冲撞了叶家的女眷。

  可他不想也不行,忽然,一个身影从一棵树后冲了出来,正撞在沈大老爷身上。

  沈大老爷目不斜视啊,所以直到那个人撞进他的怀里,他这才反应过来。

  说是反应过来,其实当时已经懵了,这种事,换上谁都会发懵。

  等到沈大老爷彻底反应过来时,那人已经在他的怀里了。

  是的,他下意识地抱住了那人。

  那竟然是个年轻女子。

  有多年轻呢,沈大老爷觉得这位和他女儿差不多大。

  沈大老爷吓得连忙松手,那女子踉跄一下差点摔倒。

  沈大老爷后退几步,连忙抱拳:“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在下没有冲撞姑娘的意思,在下这就走,这就走。”

  说着,沈大老爷便落荒而逃。

  一边逃,沈大老爷还一边想,这位叶夫人的表妹也太年轻了些,且,冒冒失失,哪里是能给人当后娘的样子啊。

  他家闺女都没有这么冒失。

  沈大老爷担心再遇到这位姑娘,所以索性也不往前走了,他回到了刚才路过的一条长廊下面,独自坐在美人靠上。

  有叶府的小厮从这里经过,看到独自坐在此处的沈大老爷,一问才知是和自家老爷走散了,不认识这里的路,担心冲撞了,所以便自己坐在这里。

  小厮便带着沈大老爷找到了叶大人和另外几位大人,之后叶大人又请了大家到假山上的凉亭里饮茶,远远的,有几个女子向这边张望,沈大老爷发现叶大人正微笑地看着他,登时明了,想来刚刚那位冒失的小姑娘,也在那几人之中,这是相看了一次不错,还有第二次啊。

  那天沈大老爷回到家里才发现,自己身上的一枚玉佩不见了。

  这枚玉佩是他考上进士那年,沈老太爷送给他的,上面刻了他的表字。

  这些年来,这枚玉佩他一直戴着,从不离身。

  玉佩丢了,沈大老爷心情不好,想着肯定是丢在叶府了,便准备次日和叶大人说一声,看看能不能寻到。

  可是第二天,叶大人却笑着问他,对那位表妹的印象如何?

  沈大老爷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叶夫人的表妹,哪里都好,就是太年轻了一些。”

  叶大人哈哈大笑:“二十多了,这个年纪刚刚好。”

  叶大人想说,你连儿子都没有呢,娶个年纪大的,万一生不出来那可怎么办?

  沈大老爷一脸震惊:“二十多?可我见到的分明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啊。”

  叶大人也懵了:“我夫人的那位表妹芳龄二十有四,就算长得年轻,也不像是十四五岁的啊。”

  叶大人想起当时和表妹在一起的几个丫鬟,沈若谷莫非是看差了,错把丫鬟当成表妹了?

  应该不会吧,丫鬟和主子,那还是有区别的。

第578章 沈凝:真的不是给亲爹强行降智

  这么一想,叶大人有点心慌。

  这做媒的事,也就不再提了。

  再说,他一个做上司的,如果再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岂不是让人觉得是在强买强卖?

  他对沈大老爷的印象还是挺不错的,这是他班底里的人,不能为了一点小事便心存芥蒂。

  回到家里,叶夫人问起来,叶大人便道:“老沈嫌表妹太过年轻,沈家也不是小门小户,当家主母太年轻了也撑不起场面,正面还有两个弟媳和一个小姑呢,都比表妹年轻。”

  叶夫人想想也是,沈家的亲事虽然不错,可是细想起来,表妹如果真的嫁过去,没有两把刷子在沈家还真的镇不住,而表妹的性子,就是太软了。

  的确,叶夫人的这位表妹,那就是个典型的软包子。

  于是,就连叶夫人也把这件事给放下了。

  直到两天后,沈大老爷才又硬着头皮告诉叶大人,他的玉佩可能遗落在叶府了,叶大人也没在意,他还在宫里掉过一枚玉佩呢,就是缨络断了自己掉的,好在后来也找到了。

  叶大人叫来管家说了这事,管家也吩咐下去了,不过没有找到。

  沈大老爷听说以后,还觉得很不好意思,不过在心里却是对那天遇到的那个女子产生了怀疑,莫非是被那女子捡去了?

  今天中午,沈大老爷像往常一样,让长随去衙门附近的食铺里用午膳。

  那家食铺和这家茶馆一样,做的都是附近衙门的生意,寸土寸金的地方,食铺的门脸很小,里面也没有桌子,都是各位大人的小厮买了拿回衙门里吃,主要卖的也就是包子肉饼之类的吃食。

  长随先去打了招呼,要四个包子两个肉饼,然后他就跑去上茅厕了,等他从茅厕里出来,净了手,食铺里也把他要的东西用油纸包好了,他给了钱便拿去了衙门。

  一份是给沈大老爷的,另一份是他自己的。

  长随们一般都是凑在一起,在屋外吃饭。

  可是他刚打开油纸包,便在里面发现了一张纸条,长随跟着沈大老爷,他是认识字的,看了上面的字,吃了一惊,连忙小跑着进屋把字条拿给了沈大老爷。

  字条上工工整整的小楷,如果想要那枚玉佩,就在今天酉中到茶馆的茅厕里,有人会把玉佩交给他。

  沈大老爷说到这里,便不说话了,苦哈哈地望着自家弟弟和闺女,就像一条被从家里轰出来的狗子。

  后面的话,即使沈大老爷没有说,沈二老爷和沈凝也明白了。

  沈大老爷下衙后就和同僚们去了那家茶馆,别人是去喝茶聊天,可他不是,他是为了拿那枚玉佩。

  找回那枚玉佩,于他而言非常重要。

  一来玉佩是沈老太爷送给他的,意义非凡;

  二来玉佩很可能是被那个女子拿走的,沈大老爷认定那女子就是叶夫人的表妹,那是大家闺秀啊,大家闺秀拿着男子的玉佩,这可是传出去,两人的名声都要受损。

  至于为什么要把见面地点选在茅厕,当然是因为第二个原因了,这事不能传出去,传出去对谁都不好。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沈大老爷的这趟茅厕之行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