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186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沈凝点点头:“也就是说,大老爷是在这处宅子里摔断腿的?”

  接到家中的噩耗,那肯定是还在京城了,不是衙门便是自己家里。

  “是啊,就是这里。”沈大老爷转身指了指正屋门外的台阶。

  沈凝说道:“那就对了,你这腿断得还真是活该。”

  沈大老爷傻了,闺女已经好几天没骂他了,他记得没干什么啊,怎么又开始了?

  沈凝对老太太说道:“祖母,您知道我昨天为何要忙到半夜吗?”

  老太太摇头,她也觉奇怪,昨天在茶楼里灌了一肚子茶水,听说书听得耳朵要起茧了,最后还是在客栈里凑活了一晚,今天想问来着,见孙女像是很累的样子,她便没有问。

  沈凝没有隐瞒,有些事情,就不能瞒着,只有说出来,才能引以为戒。

  沈凝便将这处宅子的产权纠葛,以及夏明杀人,众鬼报复,后来这宅子又成了鬼客栈的事,一五一十全都讲了一遍。

  沈家众人......

  沈凝讲完了,端起杯子喝茶,室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太太一声长叹,打破了一室宁静。

  然后,便见老太太站起身来,四下看了看,没有找到自己的拐杖(她早就不用拐杖了),便从花瓶里拿出鸡毛掸子,朝着沈大老爷劈头盖脸打了下去。

  “我让你买房图省事,我让你不请人看风水,我让你买凶宅,我让你自己遭报应还赖到女儿身上,你该打,该打!”

  啪啪啪几下子,鸡毛乱飞,沈大老爷连连求饶,沈二老爷见了,和钱妈妈一起,一个护着沈大老爷,一个过来劝老太太。

  “娘,打两下就行了,大哥还要上衙呢。”

  “老太太,都是过去的事了,您快消消气。”

  沈凝眼睛一亮,连忙过去捡了几根鸡毛,可以拿去给晴晴暖暖绑毽子。

  老太太在沈大老爷身上结结实实抽了一顿鸡毛掸子,却还没有解气,沈凝担心老太太的身体,连忙掏出魂瓶:“苦主一家就在这里,要不我把他们放出来,继续在咱家开客栈?”

  众人......

  沈大老爷看着那只魂瓶,忽然想起什么,连忙将功补过,当然,转述故事也算是将功补过。

  沈凝撤去魂瓶的禁制,让里面的魂魄能够听到外面的对话。

  他把今天在礼部听来的八卦讲了一遍,说到夏明后期的那些重口味,沈大老爷窘得连头也抬不起来了,声音更是细如蚊蚋。

  “大点声音,太小了,听不清楚。”老太太说道。

  沈大老爷抬起头来,好吧,赶情整个屋里,只有他一个人不好意思,上至老母亲,下至亲闺女,全都面不改色。

  沈大老爷把事情讲完,老太太又是一声长叹:“报应!”

  然后众人的眼睛齐刷刷落在沈大老爷的腿上,沈大老爷看着自己那无处安放的双腿,不知说什么才好。

  老太太狠狠瞪他一眼,对沈凝说道:“二丫头啊,夏家人虽然不是咱们害死的,但他们死在这院子里,这院子又被咱们买下来,虽说咱家人也担了因果,可那家人死得委实可怜,能不能问问他们,他们的尸身在何处,我出银子,将他们重新安葬。”

  这时,原本安静的魂瓶忽然震动起来,像是有什么要从里面冲出来。

  沈凝在魂瓶上弹了一下,没好气地说道:“闹什么,好好呆着!”

  魂瓶重又安静下来,屋内众人毛骨悚然,沈大老爷更是面无人色。

  曾经,他和这些冤魂共处一室!

  “二丫头,他们,他们是不是不满意啊?”老太太怯生生地问道。

  “哦,他们已经死去多年,能不能入土为安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更想平反昭雪,让世人都知道他们的冤屈。”沈凝说道,那一家子在魂瓶里吵得她头疼,别人听不到,她是一个字不落,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大家的目光重又落在沈大老爷身上,这里只有你是当官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当然,沈大老爷致仕回家那些年,也没有卖过红薯,依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活得像个识字的废物。

  现在就是你变废为宝的机会,加油!

第359章 发财的机会来了!

  沈家的宅子闲置了十五年,可是甜水胡同里有一处宅子,闲置的时间更长。

  这是一处五进大宅,这处宅子归国库所有!

  怎么回事呢,二十多年前,有一宗贪墨大案,这处宅子便是其中一位贪官被抄没的家产之一。

  因为这处宅子是五进的,太大了,赏给官员太大了,赏给王爷公主做府邸,又太小,同样的宅子还有几处,户部缺钱时卖过两处,还没有轮到这一处。

  因此,这处宅子才真正是荒废多年,宅子的大门上有官府的封条,却也挡不住流民小偷翻墙进去。

  不过,宅子里的东西当年就被抄没了,值钱的东西都没了,里面除了些破旧桌椅便什么都没有了。

  就这,冬天的时候也有乞丐进去,把那些桌椅拆了烤火,后来被邻居发现报了官府,从那以后,五城兵马司每次巡逻都会来这里转一转,乞丐们这才没有再来。

  那日,春俏带着晴晴和暖暖,遛达到那处宅子外面,西墙下面有几朵黄色的小野花,三个小姑娘跑去摘花。

  春俏:“这花真好看,咱们把它挖回去种在花盆里。”

  于是两个小的便跑回来拿铲子,铲子很小,是钱妈妈用来种花的。

  三个小姑娘开始刨土,刨着刨着,春俏尖叫:“啊!银子!”

  晴晴:“真是银子!”

  暖暖:“好大一块!”

  春俏:“快回去拿个大筐,再叫小海来帮忙,还有好多银子呢。”晴

  晴晴暖暖兴高采烈,大呼小叫往回跑,一个不小心,晴晴撞到一位大婶身上,大婶:“走路不带着眼啊,急着去投胎吗?”

  晴晴:“不是去投胎,是去拿筐装银子。”

  大婶:“啥,银子?用筐装?财神爷显灵分银子了?”

  晴晴:“不是不是,是挖到银子了。”

  暖暖:“不许说不许说,姐姐说了不让告诉别人。”

  晴晴:“对,没有挖到银子,银子不是挖的,我们走了!”

  大婶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小丫头片子,以为走了就找不到你们了?哼,我就在这里等着,看你们去哪里。

  片刻之后,晴晴暖暖便带着小海跑了回来,小海还背着一只大箩筐!

  大婶:我跟,我跟,我一路跟!

  小海:我跑,我跑,我快点跑!

  大婶扭着大屁股,迈着小碎步跟在后面,看到前面的三个孩子停下了,大婶正想靠近听听他们说什么,却听到有个丫头在喊:“又挖到一块,啊,是个元宝呢。”

  小海:“我刚打听了,这里以前住的是个大贪官,这肯定是那大贪官藏起来的银子。”

  春俏:“大贪官啊,那咱们还是别挖了,万一被官府知道怎么办?”

  小海:“姐,你说的对,咱们已经挖到十两了,足够了,若是让官府发现,说不定会把挖出的银子抢回去,还不如见好就收。”

  春俏:“小海,你懂得可真多。”

  小海:“嘿嘿,我读过书啊。”

  晴晴暖暖:“小海哥哥真腻害!”

  两个半大孩子,两个小孩子,捧着两个明晃晃的大元宝,欢天喜地回家去了,经过大婶藏身的大树时,四个人还在商量这两个大元宝要怎么花。

  大婶热泪盈眶,她是在这附近一户人家帮佣的,每天过来做家务,白天来,晚上回,京城里土生土长的老百姓,能有什么坏心眼,可她家几辈子都没有发财。

  瞧瞧,现在发财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刚才,她看到那四个孩子是从沈家的宅子里出来的,她知道那户人家,刚刚才从外地搬来的,外地人,没见过世面,胆子小,有银子也不敢挖。

  她就不同了,她娘家婆家都是本地的,她娘家侄子就是京兆府的衙役,还有个外甥在五城兵马司当差,虽然也是衙役,可油水足着呢,还认识很多人。

  若是她来挖银子被五城兵马司抓住也不怕,让外甥找找关系,就能把她放出来。

  大婶胸有成竹,脚下生风,回去叫儿子!

  当天夜里,一声尖叫划破夜t幕,惊动了正在巡逻的五城兵马司的人。

  次日早晨,整条甜水胡同的人都知道了,昨天夜里,有人在那处抄没的大宅子外面挖出了尸骨。

  “不是不是,我听说那家人还挖到银子了,挖到十两呢,一个老大的银元宝,这会儿那银元宝被五城兵马司拿走了,说是物证,不过,那家人已经到五城兵马司去闹了,说那银子是他家挖的,应该还给他们。”

  “才不是十两,是二十两,我昨天夜里听到动静,出去看热闹了,总共两个大元宝,那家人交上去一个,自己还藏起来一个,我看到他家那大婶子把个大元宝塞到衣裳里面了,五城兵马司的人,总不能去搜她的身吧,那银子一准自己留下了。”

  “哎哟,十两银子啊,有这十两银子,挖到尸骨也认了。”

  “是啊是啊,谁说不是呢,说不定被拿走的那十两,也能让她家要回来,我听到五城兵马司里有个人叫她大姨呢。”

  上午的时候,京兆府和刑部全都来了人,总共在这里挖出了六具尸体。

  仵作验过尸体,就其中一具是女子的,另外都是男子,这些人死了快二十年了。

  也就是说,这些尸体被埋在这里时,那位大贪官已经正法,这宅子已经充公了。

  杀人犯肯定是看到这宅子一时半刻没人住,所以才把尸体埋在这里的。

  之所以是埋在外面,而不是埋在里面,这就更好解释了。

  埋尸的人手不够,把尸体弄到墙头里面不容易,再说,进去会被治罪,看看,这人还是个懂律法的。

  第二天,街上的小叫花子开始唱一首童谣:“当年有个夏郎中,杀人夺产中山狼,尸体埋在西墙下,一家六口死光光,客栈开到阎罗府,银光乍泄挖尸忙。”

  这首童谣很快便在京城流传开了,有那好事者,开始研究童谣的内容。

  别的不知道,这“尸体埋在西墙下,一家六口死光光”,不就是这两天轰动全城的甜水胡同六具尸骨案吗?

  这夏郎中又是何人,还有这杀人夺产又是怎么回事?

  对了,为啥要说“客栈开到阎罗府”,莫非那一家六口是开客栈的?

  而这时,刚刚起复回京的沈大老爷,在正式上衙的第一天,找到通政令,吞吞吐吐说出了他的疑惑。

  “大人,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讲,下官家住在甜水胡同,没错,就是最近挖出尸骨的甜水胡同,这倒也罢了,就是那童谣,说什么当年有个夏郎中的,唉,下官这宅子,当年就是在工部的夏明夏郎中手里买下来的。”

  通政令大吃一惊,他是五年前才升迁调来京城的,所以什么夏郎中,他根本没有听说过。

  没想到,这个新来的沈若谷还是心细如发之人,那歌谣他都没有留意过。

  沈大老爷:那就是我编的,我能没留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