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 第70章

作者:山栀子 标签: 天作之合 玄幻仙侠

  “官家要斩张相公!”

  门外忽然有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来。

  “什么?”

  在书肆中看书的数名年轻人几乎是立时丢下手里的书卷,跑到他面前去,“你莫不是吃醉了酒?”

  “张相公那么好的人,如何官家便要斩他?竟不议罪,便要立即斩首?!”

  “快!咱们快去!”

  他们全都跑了出去。

  倪素将那卷杂记塞回伙计手中,急匆匆道:“先请你代为保管,之后再一块儿送到我家中来!”

  伙计还没来得及应声,便见她提裙跑了出去。

  他回头看着桌上的琉璃灯,“诶!倪小娘子,你的灯!”

  菜市口的刑台之上,张敬被人褪去外面那件紫色官服,跪在断头台前。

  “张相公!”

  闻风赶来的许多读书人推开挡在前面的人,在刑台之下,被军士拦着不能再靠近,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唤他。

  张敬冷静地看着刑台之下越聚越多的人,数张陌生的脸孔在唤他,他向来严肃的面容上浮出一抹笑意。

  清风吹拂,他花白的胡须随之颤动。

  “你们这些后生,哭什么?”

  他提高声音,“人终有一死,我张敬活到今日,已是活够了,但你们不一样,你们还年轻,血还是热的,因为是热的,你们更该珍重自身,谨记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谨记先贤交给你们的道理,若入仕,为君也要为民,若育人,则自己首要立身要正,大齐,终究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张相公,官家为何杀你,为何杀你……”

  有人哭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何必问,我何必答,做官如此,诸位要入仕者,应当有此觉悟。”

  监斩官在后头,撑在桌案上的手都在发颤,殿前司的班直在,他一直捱到这午时一刻,却依旧无人带着官家的敕令来留人。

  他抬手,却觉有千斤重。

  倪素跟随那些书肆里的读书人跑到菜市口来,正见那座刑台,当初在这里,她亲眼看见那个害她兄长性命的凶手身首异处,而此刻她站在底下,仰望那个被剥去官服的老者。

  她终于知道,

  初入云京那日,徐子凌在虹桥之上,到底在看御街上的谁。

  她曾以为是孟云献,

  却原来,是如今身在刑台之上的张敬。

  刽子手将他年老孱弱的身躯按到断头台上,底下许多人都在唤他“张相公”,而他从容地瞧了一眼悬在上面那锋利的断头刃,他忽然振声:“斩首之刑如何比得凌迟之痛!我张敬曾有一名最好的学生,他十四岁进士及第,十四岁远赴边关,谁曾记,他在丹原一战成名?谁曾记,他在饮马湖大破胡军,杀胡人亲王多羚,夺回燕关千里!谁曾记!他年仅十九,封玉节大将军,使胡人不敢再近居涵关一步!可世人杀他,君王剐他,使他剑骨竹心沦落泥淖无人收殓,担负叛国骂名十六载!”

  “我也曾是剐他血肉忠心的其中一人,可我今日,要为他哭,要为他喊冤!”

  徐鹤雪这个脏透了的名字,被他擦拭干净,重新捧回世人面前。

  底下的人无不面露惊疑。

  倪素看见有人上去解绑着断头刃的绳索,她快步朝前去,却被军士挡着不能再往前,而刑台之上,张敬闭目,两行泪无声落下:

  “世人且记,莫使忠骨累累如山,碧血丹心饮恨!”

  徐鹤雪匆匆赶来,他的身形已淡薄得厉害,衣襟几乎沾满了血,刑台之上,是他的老师,他飞身前去,双指用力却无法聚集丝毫莹尘,反倒使得他的身形更加难以维持。

  他为寻董耀,已经耗尽心力。

  无人能见他。

  只有倪素看见了他。

  “徐子凌……”

  她想到前面去,想到他的面前去。

  绑缚断头刃的绳索骤然松懈,那刃光闪烁,倪素推开军士挡在她面前的手臂,她听见徐鹤雪声嘶力竭:“老师!”

  他淡薄的身形落下去,俯身挡在张敬的身上。

  断头刃穿过他半透明的身体,切断张敬的脖颈,他低头,看见老师的头颅滚落在断头台下,闭着眼,沾满了血。

  凛冽而阴寒的风席卷而来。

  毫无预兆的,天空中飘起纷扬的大雪。

  雪花拂鬓,倪素看见刑台上那道淡雾般的身影骤然破碎,她嘴唇颤抖,看见好多的莹尘慢慢地上浮。

  它们在半空凝聚成一团莹白毛茸的光。

  就像他的影子一样。

  “老师……”

  贺童赶来便知见刑台上的血腥,他瘫软在地,大声哭喊。

  风雪声声呼号,

  倪素站在人群之间,伸出双手,将那团莹白的光捧入掌中。

第62章 永遇乐(一)

  一架马车停稳在人群之外, 春雪如飘絮,清白的颜色融于血腥,嘉王在车中往刑台上一望, 他立时回头,浑身颤抖地跪倒下去, 一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

  眼眶憋得赤红,泪意乍涌。

  “永庚, 今日,我终于敢祭奠他。”

  这道声音回响耳畔, 嘉王失声痛哭。

  李昔真眼中湿润, 她却坐在车座上, 并没有俯身去扶他, 风雪掠窗而来,凛冽生寒,她望向茫茫雾气里, 人群悲戚,许多身着阑衫的年轻读书人跪在刑台底下哭,“殿下, 张相公这一生桃李满门, 即便是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只要读过他的诗文, 听过他的生平,皆要尊称他一声‘先生’, 他们在为他而哭, 为他不平,那么殿下呢?他是您的老师, 您除了为他而哭,心中就不会为他不平么?”

  嘉王以一双泪眼望向她。

  “殿下,妾想问您,如今你已知道曾待您最好,与您为友的那个人他死得冤枉,您心中,就不痛吗?今日您的老师敢以死祭奠他的清白,那殿下您呢?”

  李昔真看着他,“您,还要离开云京吗?”

  “我……”

  嘉王衣袖底下的筋骨绷紧。

  “妾若是殿下,身上担负着此二人的性命,”李昔真一字一顿,“妾便是死,也不会再离云京半步。”

  他若走,谁还会在乎徐鹤雪这个名字,谁来还给他清白?当今的君父么?嘉王眼睑浸泪。

  可这位君父,才将将处死他此生最敬爱的老师。

  刑台之上,血还未干。

  鹅毛大雪笼罩着整个云京城,亦在皇城中纷扬而落,孟云献在庆和殿外跪到双膝僵冷麻木到没有知觉,却始终未能得见正元帝一面。

  “孟公,小心。”

  裴知远再没平日里那般笑脸,扶着孟云献往白玉阶底下去,却不防孟云献脚下一失力,他及时扶稳,才令孟云献不至于从长阶摔下去。

  孟云献蹲在白玉栏杆底下,一手扶着寻杖,双肩颤动。

  裴知远蹲在他身后,心中亦有悲戚,他忍了又忍,轻声唤:“孟公……”

  “他是一心求死。”

  孟云献喉咙中挤出这道声音,“我本以为有了那封雍州信件上的线索,今日他定会在官家面前隐忍求全,他一定肯听我的话,不与官家为难,我以为他会惜命一些……”

  “他去庆和殿之前,与我说,待今日见过官家,便与我一块儿去东街剃面,我以为,他终于不再怪我,我以为因为这条线索,他终于肯与我好好说话,肯与我像从前一样交游,我以为我们可以一块儿为他最好的学生讨回公道。”

  孟云献眼睑积泪,“可是敏行,他在骗我,他已然下定赴死的决心,才肯说那样的话来骗我。”

  此刻,孟云献终于恍悟,为何张敬近来总是触怒官家,无论是宛江转运使周文正的那道改私交子为官交子的奏疏,还是他今日在庆和殿中的大不敬,都是他的算计。

  他用所有人不敢说的话来刺激君父,他用君父最不愿意听的话来引诱君父,纵然帝王心计深不可测,可他已经习惯于这十几年来敕令如天,臣民莫敢不从的局面,张敬逼官家下诏罪己,无异于刺伤官家的脸面。

  张敬是故意一步步将官家引至失控的深渊,他是亲手递刀于官家手中,要官家失去理智,杀了他。

  孟云献与张敬多年为友,纵然十四年中,他们一个贬官,一个流放,没有一封书信往来,但此时,孟云献也能领悟张敬为何要这么做。

  “仅凭一封雍州的书信,还不能为证,而杜琮已死,更不可能洗去玉节将军身上的污名,崇之,他是要用自己的死,请天下人重新审视他学生的名字,他桃李遍天下,临死遗言,必有人将铭记于心,只要有人肯重新看待徐鹤雪这个名字,只要有人会因他的遗言而心生疑惑,他便赢了。”

  “他知道嘉王的心性,也知道即便是我,也无法令嘉王改变心意,他亦是在用自己的死,算计嘉王。”

  张敬知道嘉王将他这位老师看得很重,他便在今日,让嘉王亲眼看着他所惧怕的君父处死他的老师。

  徐鹤雪的冤屈,张敬的死,犹如两座大山自此将永远压在嘉王的肩上,且看他是要退缩,还是要往前?

  张敬亦算计了正元帝,趁他头疾发作,逼得他失了理智,孟云献知道,若庆和殿中的正元帝醒来,必会后悔今日所下的这道敕令。

  张敬本是他要用的刀,本是他要用来震慑宗室的器物,而其盛名在外,崇仰者不知凡几,正元帝免其流放之罪,许其回京任副相,原也有意彰显仁德。

  杀张敬,失人心。

  这个节骨眼,正元帝绝不能再若无其事地封禅泰山。

  “也许,张相公从未怪过您。”

  裴知远的眼眶微热,“当年与您割席,是他怕你们往后再来往,会令您也惹官家不快,倒时便不是贬官,而是与他一样的下场……”

  到如今,裴知远才终于看懂这两位相公之间看似分道背离,却实则惺惺相惜的本质。

  孟云献心中更痛,他紧紧地抓着寻杖,想起自己曾与张敬说过的那番“君仁臣直”的话,那时起,张敬便明白他心中所想。

  君不仁,则新政无望。

  孟云献在贬官十四年的生涯里想通了这件事,君父若非真心推行新政,而只是借新政玩弄权术,那么新政会失败一次,也会失败第二次。

  孟云献早已不指望如今的君父。

  重回云京后,他所议之项,也大多不痛不痒。

  “崇之懂我……”

  孟云献掩面泣泪,雪粒子落了他满鬓,“崇之懂我……”

  这座皇城里诸般浓烈的颜色弥漫的雪意与寒雾减淡,檐上日光凋敝,不似春景,宛如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