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 第56章

作者:山栀子 标签: 天作之合 玄幻仙侠

  “新历诗案”后,张敬再非大齐宰辅。

  蒋先明长叹一声:“孟相公其人如何我其实看不真切,他这人太深,但张相公为国为民,即便徒罪流放,也仍受天下文生敬仰,其实我当初在他回京时说那番话也并非是刻意为难,只是我若不问清楚,若不让他当着众目睽睽与旧事割席,只怕官家心中还要有一番思量,他回来不易,自不能再出一回‘新历诗案’。”

  “前月我去宫中查阅《百官历年政绩考》却不成,后来才知,是被要到政事堂里去了,似乎是张相公要的,我看张相公是有心整顿吏治。”

  蒋先明一手抚摸自己剃了须的下颌,“若真如此,我清查杜琮旧账,也算能借上东风。”

  屋檐之上的徐鹤雪几乎是在听清蒋先明这番话的瞬间便反应过来此人意欲何为,他立即回头,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倪素道:“你在这里等我,若害怕,便蹲下来,不要往底下看。”

  倪素还没来得及回应,便见他提灯起身,随即身影化如长雾,流散去了底下的庭院之中。

  “谁?”

  老内知随意地一抬眼,却冷不丁地瞧见窗纱上映出一道晦暗的身影,他登时吓了一跳,立即想要冲出屋外。

  哪知房门才被他拉开,便听一声泠然出鞘,随即剑柄击打在老内知的膝盖,老内知踉跄后退摔倒在地,才拉开一半的房门被从外面“砰”的一声合上。

  蒋先明立即站起身,去将老内知扶着站起来,他紧盯着窗纱上映出的那道影子,沉声:“你是何人?!”

  “我既将账册交予御史大人,自然也要来听听看,你到底查出了些什么。”

  徐鹤雪手持灯盏,侧身立在窗畔。

  “是你?”

  蒋先明面露惊异。

  老内知也才恍然,此人竟便是那个用账册砸了他家大人脑袋,却不见踪影的神秘人。

  “蒋御史既知张孟二位相公才回京不久,新政推行之艰,以至于处处掣肘,您此时要借东府的风是否有些太天真?”

  徐鹤雪压低了些声音。

  蒋先明一顿,自然也想到了其中的深浅,但他瞧着那道影子,冷声:“阁下是觉得将账册交错了人?”

  “只是以为,蒋御史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譬如?”

  “杜琮的账册上记有一尊马踏飞燕,白玉为胎,身长五尺,若我记得不错,此物应为西域古国瑰宝,于正元一年失踪于进献路上。”

  蒋先明几乎是在此人话音才落的刹那便立即有了些印象,他回身立即在那账册上翻了几页,果然在其中找到此物,他立时抬头:“阁下到底是何人?”

  徐鹤雪并不答他,只道:“明明此物便是东风,蒋御史又何必舍近求远?”

  蒋先明其实对这些金玉之物并没有多少印象,故而他也并不知晓账册中的马踏飞燕是什么来头,又有多么珍贵,经得此人提醒,他的确茅塞顿开。

  “当日在瓦子里,蒋御史是去见什么人?”

  忽的,蒋先明又听窗外之人发问,他立时警惕起来,“你如何得知?你一直在监视我?”

  窗外人不答。

  蒋先明等了片刻,却只听见极轻的一声冷笑。

  “难道,”

  蒋先明心中思绪百转,他面露愕然,“那日在瓦子里识破那胡人的,是你?”

  事实上徐鹤雪从未亲眼在瓦子里看见过蒋先明,但此时,他却不动声色地将蒋先明的思绪引到此处,诱他交底:“在瓦子里等着苗太尉上钩的人,也未必不识得你,蒋御史倒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蒋先明将信将疑,试探般,反问道:“阁下将账册交给我之前,是否已先看过?”

  “十五年的账,共五千三百六十万贯。”

  徐鹤雪淡声道。

  蒋先明哑然,这数目是对的,所以当夜将账册交给他的人,真是此人?他沉吟片刻,道:“你既看过,想来也知道满裕钱庄,那日我也并非是专程去瓦子里寻人,而是去满裕钱庄的途中正遇那掌柜朝瓦子里去,我想知道他是去见什么人,便也没多想,便悄悄地跟去了。”

  满裕钱庄的掌柜常不在京中,留在京中的人手也少有知道多少内情的,蒋先明原本是想去探探那才回京的掌柜的口风。

  “此案尚不明朗便不能堂而皇之地去钱庄打草惊蛇,但经阁下提醒,我如今只需要查出那尊马踏飞燕在哪儿,便至少能够知道杜琮上面的其中一人,有了这一人,要知道其他几人应该也不难了。”

  杜琮的钱财流转都在满裕钱庄,但像马踏飞燕此种珍贵之物,想必钱庄中人也并未接触,故而,便也不怕惊动了他们。

  蒋先明手握风闻奏事之权,如今尽可派上用场。

  徐鹤雪不言,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转身欲离,却听房内传来蒋先明的声音:“敢问阁下,为何要将账册交予我?为何不送去光宁府?”

  闻声,徐鹤雪回头,灯盏的光影映于他死水般的眼睛,他静默地审视窗纱内隐约不清的那道身影。

  今年已是新岁,是正元二十年。

  正元四年,这间屋子的主人还是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读圣贤书,立报国志,以文弱之躯远赴战事混乱的边城雍州任知州。

  在蒋先明之前,已有三名知州的人头被胡人高悬于城墙之上。

  而他入城为知州第一件事,便是成全历经惨烈战事后,死里逃生的边城百姓以极刑处置叛国罪臣的心愿。

  官家的敕令只言死罪,而蒋先明从民愿,监斩凌迟。

  徐鹤雪其实并不知此人以前长的是什么模样,因为那时在刑台之上,他双目已被胡人的金刀所伤,并不能视物。

  他只能听得见此人的声音,有力,愤慨。

  “世人皆知,”

  徐鹤雪声线冷静,“你蒋御史最不愿辜负民意,他们视你为可达天听的喉舌。”

  “仅此而已。”

  炉上的茶水又翻沸了起来,帘子后传来几声女子的轻咳,徐鹤雪立时回神,他一手撑在桌案上,艰难地站起身,倒了一碗热茶走到内室里去。

  “我是不是睡了很久?”倪素的鼻音有点重,接来他递的茶水抿了一口,干涩的嗓子才好受些。

  “不算久。”

  徐鹤雪摇头。

  他接了她递回的茶碗,将其放在一旁的凳子上。

  倪素揉了揉眼皮,她始终注视着他,即便他很多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过多的神情,可她仍旧觉得昨夜与他砸雪团玩儿的那点开心,已经被他深重的心事消磨干净了。

  “我睡着的时候,你坐在那里的时候,在想什么?”

  她试图触碰他的心事。

  徐鹤雪一顿,他回过身,猝不及防地对上她的双眼。

  她一副病容,却趴在床沿,认真地关心起他。

  徐鹤雪喉咙发紧,昨夜回来后,他又想起了一些从前的事,想起老师素来板着一张脸,喜怒不形于色。

  可是,便是这样的老师,却在得知他进士及第的当夜,欣喜得难以安睡,更写下一首《子夜》,对他不吝赞许。

  在那之前,徐鹤雪从不知老师心中原来如此看重他。

  徐鹤雪回以《竹心》,以证己心。

  那时,他是真的以为,自己能与老师同朝,在他的期许里做一个大齐的文官,做一个以竹为心的人。

  记忆越是清晰,徐鹤雪就越是难捱。

  老师已经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他很想让老师好好地活着,至少这后半生,再也不要因为任何事而颠沛流离,徒惹伤病。

  他绝不能让蒋先明将老师再牵涉到杜琮的这一桩事中来。

  这条路,他要自己走。

  徐鹤雪放置于膝上的手蜷握住衣袍的边缘,他面对着这个姑娘关切的眼神,良久,哑声道:

  “倪素,我想老师了。”

第50章 踏莎行(一)

  倪素只听他说这样一句话, 便知道他的想,是真的很想,想到他这般冷静克制的人, 都忍不住向她袒露这分心绪。

  “若是想他,便去见他。”

  倪素一手撑在床沿坐起身, “哪怕不说话,哪怕,他不知道你回来, 你远远地看他一眼,也是好的。”

  “与你来京当日, 我已看过他一眼。”

  在桥上, 的确是远远的一眼。

  “那已经够了。”

  徐鹤雪一寸寸抚平膝上衣料的褶皱, “我可以想他, 却不能放任自己去见他,能够被你招回阳世便已经是我侥幸,我不该再消受更多。”

  若想要的太多, 那么有朝一日重回幽都,他又该如何割舍?

  一个死去的人,妄念本该少一些。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徐子凌?”

  倪素伸手去拉他的衣袖, “我却觉得你可以想要更多, 你回来这里,本应该成全你所有年少未竟的遗憾。”

  徐鹤雪垂眼看着她白皙纤细的手指, 就那么轻轻地拽着他的袖子边,他轻轻摇头:“老师不是我的遗憾。”

  “那什么才是?”

  倪素追问。

  雪水融化, 轻敲黛瓦, 从棂窗外投来的浅金色的光影柔和得将倪素面前这个人包拢其中,像是裹着一捧干净的霜雪。

  倪素听见他说:“我如今所为, 便是在成全我的遗憾。”

  是杜琮?是那本账册?还是账册上那些不具名的高官?倪素的视线挪向帘外,那张搭在窗畔的桌案上有一卷翻开的书册。

  “咕咕”的声音忽然响起。

  两人目光相接,倪素有点难为情。

  “厨房里煨着粥。”

  徐鹤雪洞悉她的不自在,他错开眼,扶住床沿缓慢地站起来,转身欲走,可他一顿,回头才见她拉住他衣袖的手指还没松懈。

  倪素这才像是被火苗燎了手似的,一下松开。

  他掀帘出去了,倪素重新将自己裹回被子里,脸颊抵在软枕上,视线低垂。

  人明明已经不在屋中,但他衣袂带起的风却还在帘底轻晃。

  她在心里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