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7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时代奇缘 玄幻仙侠

  除去对大佬的崇拜,更多的人人在讨论这次活动到底是什么,已经有人大胆地提出可能是要开全息游戏了。

  这三千人,是去参加内测的!!!

  这个猜想一出来,配合着刚才李白他们去赴的瑶池宴,大伙都激动不已。

  这是不是代表着全息时代真的来了?

  系统眼看大量用户涌入论坛,讨论得热火朝天,又按照吴普的指示披马甲搞点有用的意见,同时横向参考各种游戏看看有什么游戏功能是可以实现的。

  由于贡献值排行榜的刺激,一天之内增加了不少博物馆相关产出,硬生生又帮博物馆搜刮来了不少科普值。

  现在博物馆因为建设登陆安全区而耗费掉的科普值回血了不少,系统又活过来了!

  开拓一个全新的宜居行星,对系统来说也是一件从未做过的新鲜事!

  如何骗人到新行星干活,这是门值得研究的大学问!

  吴普把公告发完就没有再管,他早早关掉直播,把在瑶池宴上喝得烂醉的李白等人领回去睡觉。

  元宵晚会的预告发出去了,两个老师也算应付过去了,吴普又开始每天撸撸猫送送饭,那优哉游哉的模样瞧着让人很想打他一顿。

  吴普倒也没完全甩手,每天还是会抽空和叶奕那边沟通新行星开发事宜。

  他们第一次着陆的地方已经被吴普设定为国家基地,那边开发和运输权限开放给了叶奕,等系统这边琢磨出新功能也会同步加载到那边去。

  都是开荒人,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不让未来的玩家们在没来得及展开研究前就把周围的新物种全部祸害完,接下来军方首先派人去第二个登陆点扫荡了一圈,把周围的花鸟虫鱼都逮了一批带回去记录在案,并且准备派人坐镇第二个登陆点开设的博物馆分馆,负责接收并转运玩家们拿来兑换物资的新物种与新矿物。

  双方忙忙碌碌好些天,转眼来到元宵节当天。

  对于元宵节,大伙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古时就有不少关于这个“上元节”的有趣风俗。

  对于古人来说,上元节无异于可以让年轻男女出门相会的情人节,已经定亲的或者准备相看的男男女女可以光明正大相携看灯。最有名的就是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直到现在,大伙也非常重视元宵节,即便学校已经开学、公司已经上班,也会给学生以及社畜们留一个晚上的空档,让大伙可以尽情抓住年节的尾巴再放松一回。

  到了这天晚上,各大电视台更是会提前排演好精彩纷呈的元宵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观众们眼球。

  没有人知道的是,就在几天之前各大电视台被召集起来,要求他们从一系列古画中挑选一个作为晚会节目之一,派最好的表演者过来排练相关节目,保证不管切换到哪个频道都能为博物馆提供贡献值。

  这也是过来和吴普接洽的宣传口负责人主动提的。

  吴普的古画场景已经架构出来,不仅安全区那边可以使用,“画中行”交流厅那边也完全可以拷贝一份过去。

  得知吴普只准备直播一下画中人画中事当晚会节目,负责人感觉没把这些场景利用到位,索性紧急召集各电视台的人过来排演节目。

  这个任务落实到每个电视台,也就每个台几分钟的事,各电视台过来开会的人听完后二话不说安排下去。

  每个人都感觉清阳博物馆果然背靠国家,必须好好把事情办妥了!

  而且这也是一次可以公费到清阳博物馆畅玩几天的好机会,大伙都摩拳擦掌准备自动请缨来坐镇这个“分会场”了!

  平时她们不是抢不到票就是抽不开身,现在可以借口出差过来玩个痛快了!

  消息递回去以后,甚至还有电视台提出能不能多匀他们两个节目。他们眼馋清阳博物馆那些全息场景很久了!

  这种躺在家里就能坐享其成的待遇,简直让吴普想不咸鱼都不行。

  考虑到晚上“画中行”交流厅那边有各大电视台排练好的节目,他欣然地把本来定在晚上才开的直播改成了早上开始,准备带观众们慢慢探索画中世界。

  元宵节一大早,早已关注直播间的观众们就收到了开播提醒。

  最开始镜头带着观众进入的是一幅关于耕作和打猎的场景,画作绘制在青铜器上,用以记录早期的耕猎生活。

  这个时期的画作一般有两类功能,一类是用来记事以及记功,一类则是用来沟通天地。

  早期许多图腾崇拜以及神话传说,都是源自于人们对生活的的观察,比如常见的《伏羲女娲图》就非常有代表性。

  一直到二十世纪末,科学界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人们赫然发现它的结构与《伏羲女娲图》十分相像!

  常见的《伏羲女娲图》画的是人面蛇身的伏羲与女娲蛇尾螺旋相交,象征着人类生殖,一度盛行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

  这奇妙而美好的巧合让发刊于二十世纪末的期刊《国际社会科学》把这幅图只作为试刊号的首页图。

  神话源于生活。

  最初的绘画艺术也源于生活。

  比起青铜器上简略的图案,此时由全息技术架构出来的场景已经和真实风景无异,只是画面多了几分如诗如画的韵味。

  直播间的观众们一大早起来,看见的就是风景宜人的田垄风光。

  只不过画中农人手里的工具比较原始,田地上的庄稼也十分稀疏,里头夹种着多种作物,可惜每种作物结的穗都不大,想来收成不会太好。不过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样的收成算不得歉收,所以他们有些埋头除草,有的立在田垄上闲聊。

  画面拉进后还可以听见他们聊着的家里长短。

  即便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他们闲聊的内容也没多大不同,要么讲什么时候娶婆娘要么讲晚上吃什么,还有些是在讨论怎么揍家里的懒娃子。

  远处的茅草屋飘着炊烟。

  显然快要回去吃饭了。

  这拥有浓浓乡野气息的画面,让不少早起的直播间观众们都觉得身心放松得很。

  “真想去这个地方住几天!”

  看着那淳朴而古老的农耕生活画面,不少人纷纷在弹幕里感慨。

  人就是这么奇怪,住在乡野的人向往城市,住在城市的人又向往乡野。

  也许是因为离得远,所以对另一种生活永远满怀美好的想象。

第161章

  榜一大佬WASD这时候也起来了,正在看直播。

  要是有人在现场,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人居然坐在轮椅上。

  她是个二十二岁的女孩,名叫薛如蓝,少年时曾在父母支持下去当电竞选手,结果有次去比赛途中出了车祸,两条腿失去知觉,从此再也不能站起来。

  父母把她接回家后天天对着她以泪洗面,薛如蓝想着不能这样下去,就给自己找了点事做,去游戏公司当了游戏策划,勉强也算没离开游戏行业。

  结果她的策划被人抄了去,她待的小游戏公司支撑不住破了产,她又失业待在家里。

  其实薛如蓝家算是小康家庭,家里有两套房,底下有个弟弟,父母和弟弟都说可以养她一辈子,可她不想靠别人养活,于是干脆在家开起了游戏直播。

  前两年正好碰上直播行业风口,薛如蓝乘着风飞了起来,两年赚够了别人大半辈子才能赚来的钱,算是实现了财富自由。

  就在这时候,清阳博物馆出现了。

  薛如蓝以前策划的游戏就是华夏文化相关的,花费了许多心血。

  第一次看到清阳博物馆开直播的时候,薛如蓝就被这个独特的博物馆吸引了,接下来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博物馆的推广上。

  她没想过会出个贡献值排行。

  不过薛如蓝很期待清阳博物馆的新活动。

  年轻的女孩儿在直播间里发出一段科普,下意识地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膝盖。

  没有任何知觉。

  不要紧的,她可以活得很好。

  即使在干最需要话题度的行业,她也从来没有和观众们说起过自己的情况;到后来着手建起了博物馆的同好群,她也没和任何人诉过苦。

  她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

  “姐,我给你切了苹果。”弟弟从门外探进颗脑袋来,一只手还笃笃笃地敲着门。见薛如蓝转过头来了,才麻溜把苹果端到电脑桌边,好奇地看了眼正在播出的直播间画面,“这主播是回乡下直播了吗?在田里还穿古装,整得还挺有模有样啊!”

  薛如蓝弟弟念的是军校,平时没多少机会接触社交媒体,今天还是跟着老师来这边办事才可以顺便回家一趟过个元宵,对时下的新鲜内容不怎么了解,自然不太清楚清阳博物馆的事。

  薛如蓝笑着说:“这是古画场景复原,也不知道博物馆那边到底用的什么技术,要是可以拿来做游戏一定很棒。”

  薛弟弟有点震惊,他怎么看都觉得直播间里的是真人,怎么就成古画场景复原了?

  好在他一向大大咧咧的,见薛如蓝那么高兴他也就不深究了,只要姐姐高兴就好!

  “那你继续看。”薛弟弟跑了出去,贴心地替薛如蓝把门带上,摸出自己很久没摸的手机搜索薛如蓝在看的直播间,开始研究那到底是什么。

  没过多久,早起出门的薛妈妈买菜回来了。她看到薛弟弟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看,手机里还传来不知哪儿的乡土对话,立刻上去给了他后脑勺一巴掌,教育道:“你难得回来一趟,别一天到晚盯着手机看!”她从购物袋里掏出个大橙子,“快去,削个橙子给你姐吃。”

  薛弟弟埋怨地看了薛妈妈一眼,揉着挨了一巴掌的后脑勺说道:“我刚给姐削了苹果送进去。这不是想瞅瞅我姐在看啥直播吗?我要是啥都不晓得,哪来的话题和姐聊天!”

  薛妈妈觉得薛弟弟说得很有道理,继续赶人:“苹果是苹果,橙子是橙子,快去快去!”她把儿子撵走了,自己占了薛弟弟刚才坐的位置,自己看起了清阳博物馆的直播。

  薛弟弟:“…………”

  行吧,家庭地位他最低!

  屋里的薛如蓝隔着门听到亲妈和弟弟的对话,唇角不由弯了弯。

  要不是她家人都很好很好,她恐怕也没法有现在这样的良好心态。

  与薛如蓝一起早起看博物馆直播的人还有很多,她们之中有的身体健康,有的却和薛如蓝一样出了这样或那样的意外。

  为了克服身体缺陷带来的痛苦,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为自己找个精神寄托,又不约而同地找上了清阳博物馆的直播间。有时候只是打开直播内容看上一会,整颗心就会变得很平静。

  看着一段段尘封在故纸堆中的久远故事,眼前的痛苦便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

  此时此刻她们跟着直播间镜头在古画中漫游,听着画中人无比遥远却又无比亲切的对话,只觉整个人慢慢被治愈了。

  清阳博物馆仿佛给了她们一个精神家园。

  由于这次直播已经不算是元宵晚会,所以节奏非常缓慢,从两千多年前的耕猎生活一直到《兰亭集序图》,途中有人来了又有人走了。

  王羲之倒是比《兰亭集序图》中的“自己”要年长许多,他好奇心没苏轼那么大,所以只是跟着大伙在画外看直播。

  到了赵孟罨摹妒竦滥选罚畎拙兔荒敲窗卜至耍约号苋ナ竦懒锎镆蝗Γ胍虺蛘悦项凭着他的诗画出来的《蜀道难》和真实的蜀道有什么区别。

  李白这首《蜀道难》,简直是他的成名作。

  据说贺知章就是读了他这首出蜀之作,才会忍不住夸他一句“子谪仙人也”!

  赵孟畋救硕宰约旱幕饕埠芨行巳ぃ低祷旖腥死锔爬畎椎橇佟�

  观众们跟着李白他们在画中前行,忍不住在弹幕里背起诗来。

  没办法,DNA又动了!

  《蜀道难》都出来了,谁能忍住不背几句?

  吴普看着满直播间的诗句,不得不感慨我国基础教育的扎实程度。

  学生时期背的古诗文,大部分都已经刻进华夏人的DNA里,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忘得干干净净,实际上给你起个头你还是能顺溜地往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