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64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的确良真是好东西,不只做衣服有型,最重要的是不要布票,要说缺点也有,就是贵了些,不过鲁盼儿不怕花钱。杨瑾的工分早将家里的口粮都换了回来,自己当民办教师又有工资,他们额外还都能挣钱!

  “要是能碰到的确良,你一定多买些,你也该添新衬衫了。”

  刘南就像一阵风,从哪里刮过都会带来一阵波动。

  没多久,章丽雯就来了,“刘南穿着你做的大衣可出尽风头了!在省城汇演得了第一名,在哪里都有一大群人追着捧着。”

  “那是她舞跳得好,不是因为我做的衣服。”

  “还是你的衣服把她显得更好看了!”章丽雯就委委屈屈地说:“明明是因为我你才与刘南认识的,可现在你跟她都比跟我好了。”

  “你这话又从何而来?”鲁盼儿从小就被同学们争着做好朋友,此时习惯地笑了,“我们年纪都差不多,相识了就是朋友,大家都要团结。”

  “你们才见了几次面呀,我们可是一起在红旗九队好几年呢。”

  人的缘分很难说,虽然与章丽雯认识好多年,但是鲁盼儿的确与爽朗大气的刘南更谈得来,但她才不与章丽雯分辨这些,只笑着问:“丽雯姐过来,也是想做一件呢子大衣吧?”

  章丽雯当然是为了呢子大衣来的,只是拿出衣料时依旧不太开心,“我也想买刘南那样的雪花呢,可是我爸怎么也买不到,我都生气了——后来我大哥找人才给我买到了一块呢子。”

  这是一块豆绿色的毛呢料子,鲁盼儿接到手里细细地看。

  章丽雯便急忙问:“你是不是也觉得不好?我收到后打开一看失望极了,差一点想邮回去。”

  “这是纯毛呢料,怎么能不好呢?”鲁盼儿笑着说:“大家都喜欢呢子大衣,可是真正来做的也不过几份儿。正是因为呢料不好买,价钱还特别贵,你家里帮你买到,已经很幸运了。”

  “所以我想了想又留下了,”章丽雯便说:“帮我做一件与刘南一样的大衣,下摆要更宽。”

  可是同样是呢料,但布料之间的差距却很大,雪花呢特别细密,摸起来很柔软,做成衣服还挺括;这块呢子就粗糙多了,面料厚重而松挎,即使做成与刘南一样的大衣,穿起来也不会好看。

  想到这块呢子是章丽雯哥哥费尽力气给妹妹买的,鲁盼儿没提一句面料差,只笑着说:“刘南个子高腿长,穿细腰宽摆的大衣好看,丽雯姐更适合穿这种,会显得更精神……”说着在纸上画了一个大致的形状,比刘南的要短一些,大衣的下摆也不大。

  过去的裁剪书不好拿出来给大家看,说出去影响不好,鲁盼儿只能在心里记住样式,然后画出来给大家看。

  章丽雯就问:“是不是太普通了?”

  “怎么能普通呢?穿呢子大衣的人本来就少,你只要穿出自己的特色就会非常出众。”鲁盼儿耐心地说:“浅浅的绿色大衣,再配上白色的围巾,多秀气呀!”

  “可是我特别让家里多买了几尺料子。”

  鲁盼儿量了量尺,面料是多了。沉思了一下,“丽雯姐上班时是不是要把大衣脱下来?”

  “嗯,我们广播电台暖气特别足,当然不用穿大衣上班了。”

  “大衣只能在路上穿。”鲁盼儿就说:“多出来的面料不如做一件呢子背心,在单位穿正好,再打一件嫩黄色的高领毛衣配着——丽雯姐白,一定很好看。”

  章丽雯想想,果然满意极了,不觉就笑了,“那就听你的吧。”

  衣服的式样、大小都订好了,章丽雯又坐了下来,突然问:“鲁盼儿,为什么大家都说你好呢?”

  “我给大家做了好看的衣服,她们心里高兴,就随口表扬我几句呗。”

  “不是,她们是真心喜欢你。”章丽雯郁闷地说:“尤其是刘南,特别推崇你,经常说你秀外慧中、心灵手巧、还有性格温柔、生性善良,再就是做的衣服好看,炖的鸡也特别香,都是优点。”

  鲁盼儿就笑了,“她就是爽朗大气的性子,我也很喜欢她。”

  “你知道她哥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吗?”

  “知道了。”

  “她哥在部队时给大首长开过车,有背景的,万县长也不敢为难他。”

  “哦?”鲁盼儿有些吃惊,刘北从来都很低调,还真看不出来呢。

  “所以,刘南说你好,大家都相信她,就觉得你更好了。”

  “都是朋友,当然彼此欣赏了。”

  “可我就没什么朋友。”

  鲁盼儿在学校有许多好同学,毕业后在红旗九队与陈婶儿、小春婶儿、蔡颖等人都很亲密,眼下又结识了刘南,便笑着说:“只要真心对人,就能交到朋友了。”

  “我也真心对大家好呀,经常请她们吃零食。”章丽雯进广播电台后便有了正式工作,每月有一份工资,她又闹着让家里继续补贴,每个月的钱算起来比台长都多,平时一向很大方。可是,还是没有用。

  到了广播电台之后她一直很孤单,大家明显疏远自己,就连自己先结识的刘南、金玲也与鲁盼儿成了朋友。而前两天,自己刚与金玲吵了一架。

  更让人生气的是,明明自己受了委屈,可台长还偏心金玲,批评了自己。

  在鲁盼儿看来,“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当然好。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真心关心别人。”

  章丽雯赶紧解释,“我也不是不关心别人,只是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不像你照顾人习惯了。”

  丰收丰美也是最小的,过去家里人多,从不用他们干活儿,也有些娇养,但现在他们却都懂事了,一直担起大半的家务。

  而章丽雯一直都像没长大的孩子。

  鲁盼儿淡淡一笑,“我正好与你相反,家里的长女,从小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帮着做家务。”

  “原来在九队时就想着赶紧离开,现在觉得有你们可以说说话儿也挺好的。”章丽雯还有许多委屈,“现在蔡颖与吴强又搬到一起住了,我不愿意看到吴强,就没过去招呼;最可恨的是杨瑾,刚刚见了面打个招呼就走了。”

第107章 什么态度

  鲁盼儿真心劝章丽雯, 见她听不进,也就无可奈何了。

  但章丽雯批评杨瑾, 她可不能听之任之,“大家来我这儿都是来做衣服的,又要量尺又要试穿的,他一个男人怎么好久留呢?平时每每来了人就躲在厢房里看书,不出来的,因为你是他的老同学才过来招呼一声的。”

  章丽雯一向以为鲁盼儿并不知道她曾向杨瑾提出一起回北京,就又说:“我们不一样的,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从小就认识了。而且我还帮他从北京带过许多次东西呢。”

  鲁盼儿笑了,“你帮杨瑾带东西, 他也没少帮你呀。你们都在红旗九队的时候,知青的自留地都是他种的, 你就连摘菜也没去几次吧?知青点儿的卫生、做饭也是他弄;还有你回家、去公社广播室,多半都是他接送……只我看到的就有不少,实际应该会更多。”

  章丽雯帮杨瑾做过什么,她记得都很清楚。但是杨瑾帮自己做过什么, 她早不记得, 其实也不是她故意忘记, 而是以为都是应该的, 现在听着鲁盼儿数出来大吃了一惊, 原来杨瑾并不欠自己的,而自己却欠他的。

  她突然醒悟了, 也许自己在电台受过了许多照顾而不自知?所以大家都不喜欢自己?那么杨瑾也是因此才不愿意与自己处对象?她叹了一声气,“杨瑾就是因为你关心他,才跟你结婚的吧。”

  “也许有这个原因,”不过鲁盼儿不这么认为,“其实杨老师帮助我更多。”不论先前,只说结婚后,他处处照顾自己,怀孕后更是无微不至。但夫妻之间,又与同事朋友不一样,从来不必相互计较的。

  章丽雯就不理解了,她一直没弄明白,“他为什么就跟你结婚呢?”

  这应该是章丽雯的心结了,鲁盼儿决定让她从今死了心,就笑着说:“我们能结婚,是因为对许多事观点都一样,心灵相通,在一起非常开心。就是结婚一年了,我们依旧时常在一起听歌、读书、聊天,满心都是幸福。”

  自己虽然喜欢杨瑾,又在知青点儿同住了好几年,可最多的是话不投机,章丽雯心里有些酸,但她掐尖惯了,并不服气,而且果真觉得自己还是要比鲁盼儿多许多优势,便重新露出笑容,“我爸爸说襄平县太小了,也没有好青年,让我调回北京再找对象呢。”

  其实哪里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吧。但是鲁盼儿替章丽雯着想,“伯伯说的对,回北京找对象就不用担心户口,以后调回北京也容易多了。”章丽雯最重视的不就是这一点吗?

  “是啊,北京户口可比别的城市难得多了……”

  说了半晌的话,看着快到中午了,鲁盼儿就让章丽雯,“今天家里炖鸡,你留下一起吃吧。”

  章丽雯在九队生活过好几年,知道农家杀鸡是大事,都是招待贵客的,因此得知刘南吃了鲁盼儿炖的鸡很不平衡,此时见鲁盼儿也邀请自己,就又高兴了。当然她并非为了吃一顿鸡肉,便摆摆手回绝了,“你们在农村,养鸡不容易,不比我有工资,还有家里的补贴。我就不蹭饭了——这次来搭了七队的骡车,还要搭回去坐长途汽车呢。”

  出门向院子里无意一瞟,一群鸡正慢悠悠地溜达,便叫了一声,“呀!你们家怎么养这么多只鸡?”

  “家里没养猪,省下粮食就多养了一些鸡。”

  章丽雯再是没心没肺,此时却也明白了,鲁盼儿怀着身孕,这鸡一定是杨瑾买了给她补养身体和坐月子的——过去杨瑾买了什么好吃的,都要分给鲁盼儿,现在只有更疼媳妇。心里更不是滋味,便急忙走了。

  中午家里果真炖了鸡。

  鲁盼儿有了身孕,两个孩子又小,每隔几天,杨瑾就张罗着杀只鸡让大家吃好点儿。平时做饭菜早不让鲁盼儿动手了,但是炖鸡总要她做,一样的鸡,她做的就特别好吃。

  一家人围在桌旁吃鸡,杨瑾随口问:“章丽雯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做了衣服又聊了那么久。”

  “也没什么,”鲁盼儿含糊地说:“听说她父亲要她回北京找对象。”

  “噢,挺好的。”杨瑾说着替鲁盼儿挑了鸡心,笑着说:“你吃吧,听说吃鸡心长心眼儿。”

  这正是红旗九队这边的俗话。

  鲁盼儿就知道他想起自己跟章丽雯别苗头的往事,与自己逗趣,便将鸡心重新夹给他,“我心眼儿够多的了,你白读过那么多书,心眼儿却不够用。”章丽雯对他有意,他居然一直不知道!最后被章丽雯追到自家,还摔坏了喝水的搪瓷缸。

  “姐,姐夫什么都会,你为什么说他心眼儿不够用呢?”丰美就问了。

  “为什么呢?”鲁盼儿夹了鸡肝,“你们一人吃一半儿,对眼睛好——还有小孩子吃饭时不要说话,容易呛着。”

  当着丰双胞胎的面,杨瑾笑笑吃了鸡心,可晚上却躺在被窝里大笑不止,“我现在都想不明白,还是黄毛丫头的你怎么就能发现章丽雯的心思,还能跟她别苗头占了上风?”

  鲁盼儿拉了灯,淡淡地说:“还不是你总送给我糖?”

  “可是我只把你当学生呀!”

  “这就不好说了,”鲁盼儿拍拍肚子,“宝贝,你说爸爸妈妈谁先动的心?”

  杨瑾伸过手,正好孩子就动了一下,“他是支持我的!”

  “才不对,是支持我的!”鲁盼儿的手也在肚子上呢。

  “这样吧,”杨瑾想了想,“下一次宝贝要是在左边动,就是支持我,在右边动就是支持你。”说着重新开了灯。

  两人盯着圆滚滚的肚皮看,小宝贝最近很喜欢动,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左右两边同时动了起来。

  夫妻俩儿一齐惊呆了,“我们的小宝贝竟然如此聪明,知道应该既支持爸爸又支持妈妈!”

  今年入冬后,一场雪又一场雪,这一次陈婶儿分外着急,“再过两天就是建军带着对象回来的日子,要是路不通可怎么办呢?”

  陈建军提了干,本来就是红旗九队的骄傲,他的对象又是领导干部的女儿,更让人高看一眼,大家便笑着说:“他陈婶儿,你放心吧,我们大伙儿就是不睡觉也要把路打扫出来,绝不能耽误建军带着对象回家。”

  “那就谢谢大伙儿了!”陈婶带头拿了扫帚走在前面,“建军回家我蒸米糕请大家吃。”

  这样不等自己安排就开始干活儿的行为一向是吴队长最讨厌的,但是今天他却没有说什么。陈建军已经是国家干部了,又即将结一门好亲事,自己不必得罪他家。于是他就招呼了一声,“大家抓紧吧。”

  雪扫干净了,陈建军和对象也如约来了,而且他们还是坐着公社的拖拉机回来的,九队的社员们都过去看热闹,才发现陈建军的对象居然是万红英!

  鲁盼儿因为上着课,中午放学时才听了消息,免不了错愕,“还真没想到。”

  小春婶儿茶饭好,被陈婶儿请去帮忙做饭,最是知情,“一早上陈婶儿兴头头的,跟我做了好几屉大米发糕请大家吃,又包了几块说给你和杨老师留着,见万红英从拖拉机上下来,脸一下子就青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那里僵着,还是我在后面推着她,才把万红英让到家里坐。”

  “陈家早准备下了许多菜,我看陈婶儿呆呆的,只好替她作主,按事先定的把菜做了,有炖鸡、烧肉,罐头、好几样炒菜,还包了饺子。”

  “万红英是多掐尖的人,看出来陈婶儿不愿意,立即把脸沉了下来,坐在炕上不吭声,大家怎么陪着说好话也没露出笑脸,吃了饭放下筷子就要走,说什么也不肯住一晚。可拖拉机已经回公社了,陈建军只好骑自行车送她回家。”

  局面是很尴尬,鲁盼儿叹了一声气,“也难怪陈婶儿不愿意。”

  当年水利工程的那场事故,陈婶儿一直把责任记在万书记的头上,她觉得正是因为万书记把最难的工程推给九队,陈队长才会出事,所以她一直恨万书记,怎么能愿意与万家结亲呢?

  “本来陈婶儿就讨厌万家的人,可除了先前的事,她也不喜欢万红英。”小春婶儿摇了摇头,“陈婶儿多要面子的人,早对社员们说建军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家的女儿,大家都当成天仙似的,结果就是隔壁生产队的,还是万家的女儿,陈婶儿能不生气吗?”

  万家的人名声很不好的,从鲁盼儿的后奶到万红英的伯伯、父亲、堂哥;万家的人相貌也都差,万红英长得就与鲁盼儿的后奶很相似,又黑又瘦,穿再好的衣服也不漂亮……这些事儿十里八村的都知道,除了想巴结的,寻常人家并不愿意与他们家结亲,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虽然如此,鲁盼儿便公平地说:“万红英家过去是农村的,可现在已经搬到公社了,而她父亲确实是公社领导。”

  “这倒也不错,”小春婶儿就说:“都怪陈建军,写信时就没说明白!”

  “也不能全怪陈建军,”鲁盼儿倒是理解,几年时间,自己对陈建军已经很模糊,而陈建军应该也记不清自己了,至于万红英那个邻村的小姑娘,他更不可能有印象。所以当他结识万红英时,只知道她家住在公社,父亲是领导,至于其它,“他根本就不清楚吧。”

  “所以就弄成这样子,大家都别扭得不行!”小春婶儿说着,把几块米糕交给鲁盼儿,“我本来不想送,后来又想,陈婶看到包好的米糕,心里不是更难受,就给你拿来了。唉!在陈家吃的这顿午饭真难受,我根本没吃什么菜,还是要回家再吃点儿。”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