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56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小春婶儿可不气馁,“现在不打仗了,不当女将军也没什么,可我要当生产队长保准儿比你强!”

  许多人就嗤嗤地笑了,“红旗三队就是女队长,听说大家都挺服她的!”

  听着大家的说笑声越来越远了,鲁盼儿的嘴角还向上翘着呢。

  杨瑾还真是什么都懂,而社员们真是有趣儿。

  至于吴队长嘛,到了最后,他也没给自己派活儿,不过自己就默认是拨秧了,毕竟小春婶儿提过,大家也都同意了。

  陈婶儿也是这么想的,笑着向她招手,“来,我们在一处拨秧吧。”

第96章 相互吹捧

  拨秧是俏活儿, 因此这里多是与吴队长有关系的人:吴队长媳妇儿、吴队长亲戚、吴队长的亲家……

  唯独陈婶儿不是。

  吴队长把自家人分去拨秧时也曾想把陈婶儿换下来,可是陈婶儿却自有办法, 始终没有被排挤出去。现在,鲁盼儿来了,她正好多了一个伴儿。

  鲁盼儿也愿意跟她在一起,两人携手进了队部。

  东北的春天来得晚,为了保障水稻有足够的生长期,只能提前在室内提前育秧。

  春寒还没完全退去时,社员们就在队部的几间屋子里开始选种、浸泡、育秧了,屋子里的温度用炉火调高, 秧苗长了起来,天气也转暖了, 正好将秧苗拨下插到水田里。

  “拨秧不难,就是要小心, 千万不能伤了秧苗的根,要么移到水田里就不容易成活了……”陈婶儿知道鲁盼儿是每一次拨秧,就笑着告诉她,“很容易上手的。”

  确实比插秧容易得多, 而且拨秧并不蹲, 可以坐在木凳上, 鲁盼儿虽然怀了孕, 却也没觉得累。

  一进育秧室, 大家赶着拨出一些秧苗,一把把的用稻草捆好, 看着运秧的人送走,接下来的活儿就不急了。

  拨秧总要看着插秧的进展,一下子拨下太多不能及时插秧就会浪费,大家慢悠悠地扯着秧苗,说着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儿。

  吴婶儿与她的亲家和几个亲戚说得十分热闹。

  鲁盼儿就知道了为什么去年吴红和蔡颖能在育秧室里打起来,那时候拨秧的人更多,而活儿是一样的,大家闲着的时间更多,然后就生了事儿。

  眼下吴队长媳妇与她家的几个亲戚凑在一起,分明要将陈婶儿与鲁盼儿晾到一旁。

  陈婶儿仿佛没看到似的,一边拨秧一边笑着说:“我早知道你是好生养的,结婚没几个月,果然就传出喜信儿——而且这胎一定顺,你只管放心。”

  鲁盼儿笑笑,“我没担心呢。”

  “心里舒舒坦坦的,孩子就会长得好。”

  “嗯。”

  “唉,建军就是傻,”陈婶儿降低了声音,“人家首长的女儿能看上他吗?他向人家提了一句,立即就被回绝了,说是正在读书,没有心思谈恋爱,其实就是觉得他癞□□想吃天鹅肉——他再找不着你这么好的媳妇了,倒是杨老师有眼光,你们也很般配。”

  也许陈婶是怕自己恨上建军,每次在自己面前都要骂他几句,鲁盼儿就摆了摆手,“过去的事儿就不要再提了,我现在跟杨老师挺好的。”

  陈婶儿就又转而担心建国,“也不知道他第一次插秧能不能受得住?”

  今年建国被派去插秧了,陈婶儿也没反对,他已经十八周岁了,在农村正是壮劳力,应该干最重的活儿。

  鲁盼儿就笑,“先前陈婶儿还劝我不要担心跃进,现在到了建国,又白白操心干什么?”

  陈婶儿也抿嘴笑了,“可不是!不过,当妈的心就是这样。”

  鲁盼儿点了点头,她可不是随便应和陈婶儿,而是真有了这样的感触,自己肚子里的这个,还小小的,没降生到世上,可她已经开始操心——就比如今天,若不是因为肚子里的宝贝,自己早就去插秧了。

  陈婶儿是过来人,什么都明白,“人正是这样的,所以我又是恨建军,又是怕他一心攀高枝儿,将来吃了亏。”又悄悄指了指那边的吴队长媳妇儿,“有苦说不出,还要在人前装样子……”

  果然,吴队长媳妇儿正在向亲家比划着说:“小红婆家过的日子真像神仙一样:水不用挑,打开水龙头就流了出来;烧火也不用秸杆,而是用煤;还有啊,到了冬天,不用烧炕,有暖气——哎,鲁老师,万县长家的暖气可比你们家的还要好,县委大院有一个锅炉房,一进十一月就一起烧火,呦!屋子里暖和的跟开了春一样!你们家要自己烧火的,只能算是土暖气。”

  鲁盼儿见吴婶儿把话头引到了自己身上,知道因为自家的新房加了暖气,她心里不自在了,就笑笑说:“县委大院那是集中供暖,我们当然比不了。”她和杨瑾也从没想过跟谁比,只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对了,集中供暖!我总记不住这些新名词儿!”吴队长媳妇儿就又说:“万县长生活可好了,经常吃肉,鸡蛋更不算什么,小红现在到了县委大院的食堂工作,中午还能免费吃一顿好饭好菜呢!”

  陈婶儿就又笑着向鲁盼儿使了个眼色,似乎在说:“你看,我没说错吧。”

  鲁盼儿也回了她会意地一笑。

  万红宇的乌糟事儿,红旗九队的人都会时有耳闻,吴红心里指不定多难受呢,吴队长媳妇岂不知道?但是,她再不肯于大家面前露出一句不好的,只能夸万县长家里条件好了。

  自己只听着就是。

  吴队长媳妇儿见鲁盼儿没吭声,便说得越发兴头,“女婿现在已经是一级工了,一个月二十二元的工资,小红前些日子也转成了城镇户口,当了学徒工,每个月也有十八块钱,小两口加起来一个月四十元,日子过得宽裕着呢!”

  “啧啧,农转非有多难啊,可万县长一句话还不是办了!小红可是嫁到了好人家,我们红旗九队要算第一份儿!”吴队长的亲家赶紧跟着赞了一句。

  三四个妇女便你一句我一句的,把吴队长媳妇捧上了天。

  鲁盼儿只低头拨秧,忽听陈婶儿提高声音说了一句,“我家建军转干后工资每个月四十五元呢。”

  那边的声音立即就没了。

  陈婶儿是听不下去她们之间的相互吹捧了呢。

  其实鲁盼儿也早不爱听了,且不说吴红嫁到万家究竟是怎么样的,只说就是真好,也用不着一次次地在大家面前吹嘘呀。何况从没见吴红带什么好东西回娘家,倒是吴家越发不安宁了,最近吴强打了蔡颖也与她挑唆有关。

  只是,又何必理她们呢?

  鲁盼儿便悄悄碰碰陈婶儿的手。

  先前陈婶儿可是教过自己,就是讨厌吴婶儿,面子上也别露出来。

  可是陈婶儿却反过手在鲁盼儿的手背上拍了一下,示意她不用管,又继续说:“建军从提干后每个月给我邮三十元钱,我让建国写信告诉他自己多留点花用,他就说儿女总要孝敬父母的,钱还是一样邮。”

  吴队长媳妇儿恨不得立即骂陈建军就是个陈世美,再把二龙上次在队部里念的信叨咕出来,让陈建军的亲娘无地自容——可是在话就要出口的关头她还是硬生生地忍住了。

  陈建军已经提干了呀!

  公社差不多每年都有参军的名额,可参军去的青年一百个里面有九十九个要在复员重新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能提干继续留在部队的最多一个。

  不过提了干,就像鲤鱼跳过了龙门一样,从此就完全不同了。

  部队的军官,地位高,工资多,将来从部队转业回来到襄平县当国家干部,正能管着红旗九队呢。

  只有万彩凤那样又蠢又傻的人才去得罪陈家,自家正要与陈家交好,所以今年派活,陈婶儿才能继续留下拨秧。

  没想到陈婶儿非但不感谢,还主动与自己斗嘴。

  可吴队长媳妇儿还是决定不与她面对面地呛声,憋得脸都红了。

  好在这时候运秧的宋春妮回来了,进门就笑着说:“吴队长说今年天气暖和得早,要早点儿把插完秧,让大家多拨点秧苗呢。”

  这边早准备了足够一平板车的秧苗,急忙帮她装上车,大家又回来拨秧,手下的活都加紧了不少,也就再没有人说话,屋子里静得只有拨秧和捆秧苗时发出的细碎声音。

第97章 油煎饺子

  干活儿的时候, 时间过得最快。拨了几车秧苗后,就到了中午, 各家都来人送饭。

  丰美过来把一个大铝饭盒打开,香喷喷的味道一下子就散了出来,“姐,赶紧吃饭吧。”

  大家便都探过头看,“丰美,你做的什么饭呀,这样香。”

  “昨天包的荠菜饺子,今天用油煎了了一下。”丰美笑着说:“去年春耕第一天, 家里就用油煎的荠菜饺子,姐夫说好吃, 今年就又做了——不过,去年是鸡蛋馅的, 今年是肉馅的,我煎得也比去年好。”

  果然,每个饺子都用油煎得恰到好处,颜色金黄, 看起来又脆又酥。

  陈婶儿笑着表扬, “丰美真长大了, 饺子煎得真好!”

  虽然做成这样的油煎饺子, 是需要一定的厨艺, 但有人立即指出问题最关键的地方,“这得费很多油才行!”

  红旗九队每年都会种一些大豆, 分给社员们做豆腐、榨油,每家都要精打细算,日常做饭只能用一点点儿的油,这样的油煎饺子就是过年也没几个人舍得做。

  丰美却笑着说:“我姐夫说我姐怀着孩子要吃好的,我和丰收正长个儿也要吃好的,就买了一大桶油!”

  杨老师对媳妇特别好,从不嫌弃鲁盼儿带着的三个弟弟妹妹,把他们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妹妹一般。他恐怕不只买一大桶油,还买了许多别的好东西。只是杨老师与红旗九队的社员们不一样,买东西从来都不声不响的。不过既然在一个生产队,大家还是能知道一些,比如他家时不时地就飘出肉香;再比如有人过去串门,正好看见杨老师喂鲁盼儿吃山楂罐头……

  不就是怀着孩子吗?哪个女人没经历过,可杨老师就把媳妇宠得过了份。

  吴队长媳妇儿便不平地嘀咕了一句,“小心把家吃穷了。”

  陈婶儿其实也觉得丰美用这么多油煎饺子太浪费了,但是既然陈家和鲁家不可能成为一家人,她就不必替鲁家心疼了,随口说了一句,“盼儿的日子才过得又宽裕又舒心呢。”

  吴队长媳妇儿想反驳,可着实没有可驳的,只得闭了嘴。

  鲁盼儿端着饺子,却不忙着吃,“给你姐夫送了吗?”

  “姐夫让我先给你送,还让我问姐感觉怎么样?累不累?”

  社员们都在呢,鲁盼儿脸一红,“拨秧怎么能累呢,我挺好的,你赶紧给他送饺子去吧。”

  “我去告诉姐夫。”丰美说着提起篮子蹦蹦跳跳地走了。

  鲁盼儿也不看大家,低头专心吃饺子。用油煎过的饺子外面有一层脆脆的皮,咬在嘴里又香又酥,饺子馅里面放了许多肉,还有清香的荠菜,蘸点醋更是可口。过了怀孕最初的日子,她饭量增加了不少,将一饭盒饺子都吃光了才又去拨秧。

  拨秧的确不累,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收工比大家都要早。

  天还亮着呢,大家将需要的秧苗拨好,吴队长媳妇儿就带头回家做饭去了,大家也跟着散了。

  鲁盼儿先到了家,赶紧做了饭菜。

  这时节大家都特别累,也最需要补养,是以吴队长媳妇只管酸,她还是要弄好吃的。

  鲁盼儿磨了大米面,用温水和好烙了软软的薄饼。

  昨天买的肉多,包了饺子后她又炸了肉丸子,现在拿出一些加水,再洗点儿野菜撒进去,就是一锅好汤。

  吃过饭泡上红小豆,明天煮一锅红豆饭,上面顺手蒸一盆蛋羹,又香又顶饿,中午丰美回来切点午餐肉炒饭,里面加些葱末就行,好看好吃还省时间。

  一连几天,吴队长媳妇儿盯着送给鲁盼儿的饭菜,果然次次比自家强,便息了夸耀的心思,却打起了别的主意。

  过了些日子,丰美回家了便问:“姐,我的抚恤金都用来盖新房子了吗?”

  虽然当初自己把抚恤金的事告诉了弟弟妹妹们,但之后再没提起过。家里的钱虽然不可能分太清,但那笔抚恤金主要用来给他们几个上学用。

  鲁盼儿便奇怪地问:“谁让你来问的?”

  “吴婶儿告诉我的,”丰美就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她还说我的钱要我自己留着。”

  丰收也说:“吴婶儿还告诉我,丰美的抚恤金有我的一半儿,让我也帮她存着,别给杨家花了。”

  “那你们怎么说的?”

  “我们就说都听姐姐和姐夫的。”

  吴队长媳妇儿居然对小孩子挑拨离间,鲁盼儿很生气,严肃地告诉弟弟妹妹,“丰收丰美,你要记得,最亲的是我们一家人:我、姐夫、跃进、你们俩儿。再有人这样说,你们都不要理睬。”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