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36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罗书记也这么说的,还给我每天记十个工分,我更要对得起罗书记,对得起十工分!”

  鲁盼儿就小声问:“那你以后还做驴打滚儿卖吗?”

  田翠翠没有犹豫,“还是要卖。就算水渠修成了,八队的旱田都改成了水田,我们家人都记上了高工分,也比不了卖驴打滚儿挣钱——而且我觉得我没偷没抢,挣钱过好日子没错!”

  看着一辆空独轮车推了过来,田翠翠就赶紧跑过去装车,“等以后有时间再说话吧,工地的活儿不等人呢。”

第60章 都是一样

  鲁盼儿骑着自行车很快追上陈婶儿,“原来田翠翠就在工地, 跟跃进和建国一样, 忙得没空儿说闲话。”

  陈婶儿时常与队里的妇女们在一起闲话, 消息一向灵通, 早知道田翠翠不参加生产队劳动, 却暗地里干投机倒把的事,便也奇怪地问:“她怎么也去了工地?跟你年纪差不多的姑娘家,不

  去工地谁也说不出什么!”

  鲁盼儿就把方才的话说了, 只瞒过最后两句。

  “老田家都去修水利了, 可见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啊!”陈婶儿就又评论, “要是干部都像罗书记这样的,咱们老百姓哪能不听安排?”

  正是这个道理, “陈婶儿说的对呢。”

  “唉!”陈婶儿就叹了一声气,“我后悔让建国退学了。”

  鲁盼儿抬起头,就见陈婶儿低着头蹬着车子, 躬着腰,鬓角的白头发在阳光下十分显眼,竟有几分可怜, 便赶紧笑着劝, “退学参加劳动挺好的, 我不也一样?现在建国多懂事呀。”

  “那也比不了跃进——知道了工地的事儿, 心里拿定主意不吭声, 把你哄住了,又把建国带去了, 真是有主意有本事!”

  提起这事儿,鲁盼儿的气还没消,“陈婶儿还表扬他?要是他听了更无法无天了呢!”

  “跃进是长大了呀!”

  鲁盼儿也深有体会,过去什么事儿都要自己管着的跃进真是长大了,懂事、能干,帮自己撑起半个家。

  “将来跃进一定能上大学。”

  鲁盼儿对跃进上大学也充满了信心。今年六月,公社推荐了一批知青和农村有文化的青年参加考试,前几天公布了结果,成绩好的几个人已经收到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杨老师因为成分不好,章丽雯因为劳动不好都没有被推荐,再加上生产队里没有高中毕业生,所以九队没有人参加。

  但是,明年,跃进高中毕业了,就一定能被推荐。鲁家出身贫农,跃进劳动又好——至于成绩,鲁盼儿更是有把握,这一次期末考试,跃进果然考了襄平高中的第一名。

  只要有一个名额,跃进就能考上。

  陈婶儿也是想到了这些才后悔的,“原来我以为上大学的名额特别少,只有一个半个的,建国怎么也争不上,所以才让他退学的。现在名额多了,而且还是考试,建国学习也不差的,认真学一定能考上。”

  鲁盼儿也这么觉得,当年九队上高中的五个学生,论起来学习都不错,就是最差的二龙,到了高中成绩也不算最差——毕竟是杨老师用心培养的。

  而且如果建国能继续上高中,他一定也和跃进一样,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真正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也与跃进一样会提高的。

  但是,后悔肯定来不及了。就是现在让建国回学校,落下的大半年功课也赶不上了。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陈建国学了木匠,将来也不能差呢!”

  “怎么也没有读书上大学好。”

  鲁盼儿想了想,“那就让建党、建设和建立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

  “是啊,不能再走错路了。”陈婶儿就说:“盼儿,还是你有见识,以后婶儿都听你的。”

  鲁盼儿真心对陈婶儿和陈婶儿家的孩子们好,就笑着说:“听说这次上大学还要考试,我就想着在家里教丰收和丰美学英语——县城里的学生初中时开始学,我们红旗初中没有外语老师不教,我和跃进、建国刚上高中时特别吃力。”

  “现在让他们比襄平县里的学生还早点儿学,将来也不必吃我们吃过的亏了。”

  “陈婶儿要是愿意,就让建党、建高和建立他们都来吧。”

  “那当然好!”陈婶儿就说:“就是你又得多费心了。”

  “陈婶儿说的什么话?”鲁盼儿就笑,“我们两家虽然不是亲戚,可比亲戚还亲呢。再说他们几个也是我的学生。”

  我们两家以后会成为真正的亲戚。陈婶儿想了想还是把话咽了下去,建军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儿,回信说刚提干不着急订婚,自己又让建国写信催他,他就不回信了——看来还得写一封信,告诉他再不着急订婚,鲁盼儿被别人看中了,后悔都来不及。

  鲁盼儿自然什么也不知道,骑着自行车与陈婶儿说说笑笑的,一会儿就回到了九队。

  以后她果然抽空儿教几个孩子学一点儿英语——每天背几个字母、读几个单词,不用着急,到上高中时就应该会很多了。

  这天跃进匆匆忙忙地骑着自行车回来,“姐,杨老师说让你找书店的小郭到工地收铜钱!”

  鲁盼儿见他满头是汗,赶紧倒了一碗水,“别着急,慢慢说。”

  “我们挖出来一罐铜钱,大家就商量着把铜钱卖了废品买肉改善伙食,杨老师就让我回来找你了。”

  鲁盼儿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回去吧。”送走跃进,她赶紧骑上自行车去襄平书店。

  小郭正在柜台后面打瞌睡,听了消息立即瞪大眼睛蹦了起来,“我现在就跟你去。”

  鲁盼儿倒替他担心,“书店可怎么办?”

  “我找领导请个假,”小郭方才想起,向鲁盼儿一摆手,“你等我,很快的。”进了里间。

  没几分钟他便出来了,两人骑车到了工地。

  这时候已经过了中午,一罐子铜钱变成了三罐子,杨老师正对大家说:“还应该有一罐,大约在这个位置——这是过去大户人家盖房子压地基的铜钱,分别放在四个墙角。”

  果然,没多久,又挖出一罐铜钱。

  大家欢呼起来,“一定能卖不少钱,大家打酒吃肉!”

  小郭从口袋里拿出烟散给大家,“我是金属回收站的,大家估计估计重量,我全收了。”

  “废铜可比废铁值钱呀!”

  “我知道,我知道。”小郭笑着,“一斤给五角钱,不少了吧?”

  的确不少了,大家就掂着罐子估量,“一罐总得有二十多斤。”

  “总共算一百斤,”小郭就拿出五张拾元钱,“大家搭把手,帮我把罐子捆在自行车上吧。”

  四罐烂铜钱居然换了五十元钱,大家都高兴极了,七手八脚地帮着小郭把四个罐子用木板牢牢地捆在自行车后座上,将他送走了。

  几天后杨老师回村休息,过来看鲁盼儿,又给了她一把黄灿灿的古钱。

  鲁盼儿才将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小郭为什么骗大家说他是金属回收站的呢?”

  “这些古钱本来要送到金属回收站毁掉,他收了还能保留下来,冒名顶替是为了减少麻烦。”

  杨老师以前就说过古钱都是前人传下来的,要好好收着。但是,“小郭可是真花五十元钱买这些古钱的呀!五十元钱应该是小郭一个多月的工资了吧,他都买了古钱,可怎么生活呢?”

  “稀少的古钱价值很高,”杨老师就说:“这些道理还是有人懂,他们也愿意出大价钱收藏。”

  鲁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指着桌上的钱说:“这些也是有价值的吧。”

  “嗯,小郭挑出来一些品相好、价值高的古钱分给你,谢谢你帮了他的忙。”

  其实是给杨老师,杨老师又给了自己的吧。

  过去的一些事鲁盼儿也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我再不问了,也不会向别人说的。”至于那些古钱,她并没有还给杨老师,要是杨老师不告诉自己,自己根本不会知道,既然他告诉了自己,那就是真心给自己的。

  “正是相信你,才让跃进回来找你——我实在无法眼看着四罐古钱被真正金属回收的人收走毁掉。这些文物是不可能再生的,我们能保一件就多一件。”至于保存在谁的手里,都是一样的。

  虽然可能这样的行为可能也算投机倒把,但是鲁盼儿还是觉得杨老师做得对,就像她心里也赞成田翠翠一样。

  于是她就笑了,“杨老师,我们抄的几十页书都看完了吧?我又替你抄了一些呢。”

  “是看完了,不过我只带了小词典,有些单词理解还不够。”

  “先在家里吃了饭,然后我们在一起看吧。”

  “我也这样打算的。”杨老师也看着她笑。

第61章 上蹿下跳

  还没到开学的时候,跃进提前回了家, “姐, 罗书记被批斗停职了。”

  鲁盼儿正拿着的碗就掉到了地上, “叭”地一声摔成了几瓣, “什么?罗书记是老革命, 怎么能被批斗停职呢!”

  “工地开会宣布今年正月十五的灯会是错误的, 罗书记执行了错误的路线,犯了严重错误。听说襄平县的县长也犯了错误, 也被停职了——农林局的万局长, 也就是万红英的大伯是新县长,万副书记也变成了万书记。”

  “现在万书记主抓施工,让大家每天干活到半夜,伙食标准也降了, 吴队长也重新凶了起来。”

  鲁盼儿呆呆地站在原处, 心里慌慌的。

  “姐,你别害怕!”跃进赶紧推她,“不过大家都不听他们的,吴九爷、杨老师让我和建国先回家, 我开学回学校, 建国去师傅那边学手艺;杨老师又悄悄让我给你传一句话,‘别担心。’”

  杨老师专门给自己传了话,要自己别担心, 那自己就不担心了。

  但是鲁盼儿还是惦记罗书记,第二天吃过早饭, 她抓了两只老母鸡捆了翅膀,又把攒的鹅蛋装了满满一篮子,借了陈婶儿家的自行车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了红旗公社。

  罗书记住在公社大院后面的小平房里,她知道的。

  院门是虚掩着的,鲁盼儿推开门走进去,就见罗书记披着一件外衣正在小院里的菜园子锄草,就叫了一声,“伯伯。”

  罗书记转过头笑了,“鲁盼儿来了。”

  罗大娘听到声音也出来了,“这是满堂的女儿吧,长这么大了!”

  “大娘,我瞧着你身子比过去好了呢。”

  跃进和丰收、丰美也走了进来,向罗伯伯、罗大娘问好。

  “呀,这几个孩子都长这么好!”罗大娘拉住每个人看,笑着让大家进屋,泡了蜂蜜水,“这是野蜂蜜,挺甜的,你们尝尝。”

  鲁盼儿喝了一口,“真甜。”又笑着说:“伯伯,你身上有伤,能在家里好好休息是好事儿。”

  “可不是?”罗大娘就说:“我也这么说,可是他哪里坐得住,一大早就起来了,转到公社门口儿又回来,在院子摆弄这些菜,怎么让歇着也不歇。”

  罗书记就笑呵呵地说:“家里的菜平时我没空儿管,你抱怨我,现在我好好打理园子,你又抱怨。”

  “抱怨你还不是因为你不会保养身子。”

  “你身子还不如我呢,自己不保养偏让我保养。”

  鲁盼儿听着老俩口儿拌嘴笑了,“总之,伯伯和大娘都要注意休息,好好保养。”

  正说着,门外传来几声汽笛,接着呼啦啦进来了十来个穿绿军装的人,领头的与罗伯伯年纪差不多,满脸的皱纹像刀刻的一般坚硬,一双眼睛却特别明亮,一进门就大着嗓门嚷,“老战友,我听说有人要批斗你?我看看哪个兔崽子敢!”

  “老赵,你怎么还是这么个炮筒子脾气呀!”

  “我没把你们红旗公社办公室直接砸了,脾气就算不错了!”

  “那我是不是还得感谢你呀?”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