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4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第40章 让人笑话

  蔡大哥见万副书记和吴队长两人凑在一起说话, 就又转向杨瑾,低声说:“杨老师, 我妹妹就拜托你多照顾了——想到她嫁到了农村,爸妈在家里天天掉眼泪——也是我没有能力, 每个月就挣三十多块的工资,又有好几个孩子,一家人都跟着父母挤在一间小房子里……”

  “我刚到这边时,也觉得农村太穷太偏僻, 人也与过去来往的不一样……可是一晃几年过去了,许多观点倒改了。”杨瑾笑着劝道:“过去红旗九队很穷,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饱的, 可现在红旗九队已经是这一带最富的生产队, 工分最高, 我和蔡姐这些知青们能到这里插队已经比别处幸运得多了。而且, 九队里大部分人还都是勤劳肯干、热情善良的, 吴队长精明能干就不说了, 吴强也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最后一道干豆腐丝汤上来了, 各桌的人喝了汤就吃完了席,纷纷下了桌子, 下一批人上来吃席。但主桌与别桌不一样, 是一直陪到最后的, 杨瑾就让蔡大哥, “这边产大豆,这干豆腐特别香。”

  鲁盼儿已经带着丰美出了队部大院儿, 陈婶儿就指着后奶和二龙的背影说鲁盼儿,“大家都抢,就你不抢,多吃亏呀!你看你后奶,半桌子的肉菜都让她抢去了。”

  鲁盼儿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她从小就当班长,早有自己的主意。现在陈婶儿拿后奶做例子,她只有更反感的,就笑一笑,“吃点儿小亏也没什么。”

  自从两家出了事儿,陈婶儿总觉得自己是长辈,无论做什么都提点鲁盼儿,在她心里也是把盼儿当成儿媳妇看的,而鲁盼儿也是听话的好孩子,两边儿一向相处得很好。

  想到那天自己告诉鲁盼儿要小心吴队长媳妇儿的时候,她就不以为然的,今天又不信自己,陈婶儿就有些着急,“你还小,不懂这里面的道理。你家现在没有大人,要是再什么也不争,将来大家不是要欺负到你家头上了?”

  “谁要欺负到我家,我当然也不让。不过,日常小事儿,果真没有必要争。”鲁盼儿就笑着说:“陈婶儿,下午还去我家一起做活儿呀。”

  陈婶儿觉得自己劝不服鲁盼儿了,她突然发现这孩子其实很有主意,便隐约生出了一些忧心,总归还是两家人,自己也不能再多说,只笑道:“我一会儿就过去,你们几个的鞋就做完了,试一试合不合脚。”

  试了鞋,陈婶儿又继续做别人的,今年在鲁家捡碎布,打的袼褙多,做的鞋也多,除了两家人之外又给建国的姥爷、姥姥、舅舅、舅妈们,还有他的师傅、师娘……

  她喜欢一面干活儿一面说话,眼下就絮絮叨叨地讲起了队里的事儿,“你做的那件灯芯绒衣服可真好看,吴队长媳妇现在特别得意,一个劲儿地夸自己有眼光,早看出你手艺好。要我说她占了你便宜呢,做了那么多的活儿,只拿来两件旧衣服……”当然,她心里也是想着让鲁盼儿从中听明白自己的道理。

  都是九队的,鲁盼儿帮大家做衣服从不争东西多少,吴婶儿拿来的旧衣服虽然不多,但是那件灯芯绒面料很贵,留下的面料当然不能做抹布,她正好另有用处,也没觉得吃亏。

  再者,“就因为蔡颖带头做了灯芯绒娃娃服上衣,又有许多人跟风做,我也着实收了不少活儿呢。”

  陈婶儿也得承认,“这倒不错。”

  “我现在越做越熟,也越做越快,”鲁盼儿笑着说,做衣服的人多了,攒的碎布和旧布也更多了,做成抹布换成的钱也更多了,而且,“我还挺喜欢做衣服的。”

  蔡颖结婚的时候吴家请了八队的万队长,还有吴婶儿娘家的亲戚,就有更多多的人看到了蔡颖的新上衣,现在不只九队,附近生产队也时常有人来做衣服,听说附近会做新式娃娃服的只有她一个人。鲁盼儿索性把做抹布的活都放下,专心做衣服,让大家年前都穿上新衣服。

  当然,这些活计不白做,鲁盼儿为红旗九队的人做衣服不收钱,但是外面的工钱还是收的,一件新式上衣一块钱,旧式罩衣八角,一条裤子五角,孩子的衣服还要再便宜些,到了腊月二十九把所有的活儿都做完,算算一共收了几十元钱,并不是小数了。

  而这时候家里攒下的旧布碎布已经包了好几个大包袱,跃进带着丰收和丰美又洗又拆又烫,理得整整齐齐,只待有空儿时做成抹布也容易,又是一笔钱。

  陈婶儿看在眼里,也不得不服气,一个女孩子不声不响的,竟能有这些办法,比大人都强呢。

  前几天因为鲁盼儿不肯听她的话而生出来的淡淡不快早不知什么时候全没了,只笑着说:“现在时兴新式样,过年再不用祭灶、祭祖、迎门神那许多讲究,我看看你准备的东西也差不多了——我这也收了针线,估计建国也就回来,该过年了。”

  三十早上起来,鲁盼儿带着弟弟妹妹们将屋子仔细收拾干净,拿出几个盘子,一个摆了水果糖,一个摆了葵花子,一个摆了花生,一个摆了南瓜子,“今天歇着,零食也随便吃。”

  不想这时后奶带着大龙进了家门,“盼儿,赶紧地,帮你弟弟做件上衣,过年前就要穿上。”

  自从抢自行车的事情之后,两边儿就不再来往,鲁盼儿有时听陈婶说起那边的一些闲话,也都不应声,只当与自己家无关。眼下见了后奶一进门就拿出一块藏青色的布料并不肯接,“奶,今天是年三十,不能再做活儿了,等初五之后再来吧。”

  万彩凤心里正恼火着,儿子没了,儿媳妇比死人只多了一口气儿,两个孙子天天打架,前天又因为一件上衣闹了起来——当初她想占些便宜却没成,只给大龙和二龙做了一件新衣服,二龙整天穿着,大龙却一天也没穿上,再夹着一个上学一个回家的事儿,大龙怎么也不服气,闹得家里年都过不好,她只得急忙买了布,赶过来做衣服。

  听到鲁盼儿一口回绝了,万彩凤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她一直为拿捏不了几个孩子而不快,便骂道:“小丫头片子,你妈活着的时候还不敢这么对我呢!你倒是硬邦邦地!告诉你,我是你奶!让你干活儿都是应该的!”

  鲁盼儿沉下脸,“本来看着一个生产队的情分上我可以过了年替你们做衣服,但是你既然说是应该的,我还就不认,过了年我也不替你们干活儿!”

  万彩凤抬起手来就想打人,鲁盼儿比她高半个头,哪里能让她打到,抓住后奶的手,“别想再欺负我们了!”

  万彩凤挣了几下却没挣动,回头就骂大龙,“你奶被人打了,你还只看着!”

  大龙瞪着眼睛上前要打鲁盼儿,跃进本来就在一旁,他比大龙高了半头,力气也大,一把揪住大龙,将他按在墙上,“想打架吗?我们到外面打!”

  丰收和丰美也都冲过来,“谁敢欺负我姐!”

  两边正僵持着,门又被推开了,罗书记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吃惊地问:“这是怎么了?”

  屋子里的人也都大吃一惊,鲁盼儿便放下手,“罗书记,进屋里坐吧。”

  罗书记就招呼大家,“都进屋,有什么事儿好好说。”

  万彩凤就理直气壮地说:“罗书记你正好看到了,这几个孩子不孝,平时做了好吃的从不送过去,现在又要跟我动手,我可是他们的奶奶!”

  罗书记就问:“那你为什么要到满堂家来呢?”

  “嗯……”万彩凤便吱唔起来,“我是他们的奶奶,过来有什么不行的?”

  丰美嘴快,“今天就过年了,奶过来让姐给大龙做衣服,姐不答应就要动手打人——谁家大年三十还干活,奶就是想欺负我们!”

  万彩凤手里还拿着布,倒是没法否认,“我是想让盼儿给大龙做件衣服,她给队里人都做了,为什么不给弟弟做呢!不答应做衣服也就算了,还跟我硬邦邦地,我是她奶!她就应该孝敬我!”

  鲁盼儿按住丰美,“罗书记,我刚回生产队时姑姑和大龙和二龙来我家抢过自行车,队里许多人都亲眼看见了;这一次我确实不想白替他们干活,更不想再与那边再有任何联系了。”

  罗书记就说:“老太太,做人得讲理,当初你可是跟鲁盼儿签了协议,以后两边各自过日子的……”

  “自行车不过是她姑要借用一下,”万彩凤不等罗书记说完就抢过话,马上就坐在地上开始哭着嚷着,“现在孙女要动手打我!我不活了!”

  跟着罗书记过来的吴队长急忙站出来斥责她,“这可是鲁副书记家,你闹到别人家,还倒打一耙!”他当队长的时间稍长了,气势也就上来了。

  万彩凤这才收了哭声,但还没从地上站起来。

  罗书记瞧瞧万彩凤,也不理她,只叫过大龙,苦口婆心地说:“你读过书,应该明白道理,你们两家早分过家,后来又签字画押各过各的日子,鲁盼儿一家只剩下四个孩子,能自己把日子过下去就不容易了,你们为什么还要过来惹事呢?”

  跟着罗书记过来的公社干部们便也纷纷说:“大过年的,谁家不要做菜包饺子?难道鲁盼儿自己家里一堆活儿不干,就应该专门给你家做衣服?”

  “我们刚刚送慰问品去了你家,听说你已经参加队里的生产,那就算大人了,以后更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过日子,别来为难盼儿他们姐弟,让人笑话。”

  罗书记就又劝道:“你们本来都是姓鲁的,不能互相帮衬着,也别闹得不好看。不管怎么说,今天你们主动到这边来挑起的事,队里的乡亲们谁的眼睛不是亮的,大家怎么想你?”

  大龙究竟与万彩凤不同,又见公社的书记亲自讲道理,还是把这些话听了进去,可是他还不服气,“先前大伯、伯母在的时候,每次买了肉都给我们送,现在有人给姐送了一个大肘子,她给外姓人也不给奶,那就对吗?”

  吴队长就说:“大龙,你大伯买肉每次都给你家是因为他们仁义,其实他们不送也没有人怪罪。生产队里大家都知道,当初分家时你大伯是空着手出家门的,你家现在的房子还应该有你大伯一半。你问你奶肯把房子让出来一半吗?”

  “过去你大伯和大伯娘孝敬老人,体恤小辈,家里只要买了肉就给你们送。现在,鲁盼儿才比你大一岁,退学回家带着三个弟弟妹妹过日子,你们家买肉给她们姐弟送一块了吗?你们不送也就算了,怎么能反过来向她们几个孩子要东西?”

  大龙从来都是看着大伯大伯母给自己家送东西,就没想到自己家也要给别人送,这时才觉得没有道理,再说不出什么,便低下头。

  罗书记就又说:“你既然参加生产了,以后跟大家在一起时多听听大家怎么说,就明白做人的道理了。”

第41章 伐木工人

  万彩凤见大家都不理自己, 就拉住孙子,“大龙, 咱们走,以后再不登这边的家门!”又向鲁家姐弟们说:“以后你们有什么事儿, 也别求到我们家!”

  跃进斩钉截铁地说:“放心吧,我们几个就是饿死,也不会到你们家要这要那的!”

  看着万彩凤走了,罗书记抱起丰美坐下, 笑着安慰鲁盼儿姐弟几个,“你们后奶就是不懂道理的混人,她年纪大了, 也改不了, 你们也不必放在心上, 有什么事就请吴队长主持公道。”

  吴队长赶紧说:“罗书记, 你放心吧, 我和队里的人在, 事事都会关照——过年分肉我特别挑了最好的给盼儿。”

  罗书记就指着带来的一堆东西说:“你爸爸妈妈都是为了大家才牺牲的, 我代表公社来慰问你们。”

  鲁盼儿刚听了大家提到爸妈,心里就酸得很, 眼下再忍不住, 便哭了。跃进和丰收、丰美也都想起了爸妈, 家里哭声一片。

  罗书记就也落了泪, “满堂是个好人啊。”再看几个孩子哭得伤心,只得擦擦眼泪劝他们, “我听说你们几个都是懂事争气的孩子,你爸你妈也都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就别哭了吧。”

  吴队长也说:“鲁盼儿,罗书记最关心你们姐弟,每次我去公社都要详细问问你们的情况,你们再哭他心里就更难过了。”

  鲁盼儿吸了吸鼻子说:“罗书记,你放心吧,我们姐弟日子过得挺好,没有什么困难,大家也都十分帮助我们。”

  吴队长点点头,“正是,村里人是在鲁副书记的带领下才吃饱了饭,后来又种了水田,今年每人能分一百八十斤大米,大家都感谢鲁副书记呢,怎么也不会亏待了鲁老师姐弟。”

  罗书记看鲁家果然没有一丝破败的样子,几个孩子也都衣着整齐,伤心也轻了些,就对吴队长说:“我代表公社谢谢你了……”

  一语未了,门被哐地一声推开了,万彩凤又闯了进来,指着罗书记高声问:“为什么送到我家的慰问品比这边的少?”十分理直气壮地喝道:“你们搞不平等,我要到县里去告状!”

  公社的朱干事就生气地说:“鲁副书记家有两份,本来就应该比你家多,而且罗书记心疼鲁家姐弟无依无靠,又自己拿钱多买了一些东西,你就是告到北京也告不赢!”

  万彩凤再没想到罗书记能自己花钱买东西,一时竟怔住了。鲁盼儿却知道罗书记虽然是公社的书记,工资比爸爸高,但是罗书记受过伤,老伴儿长年有病吃药,家里很困难,十分过意不去,“罗书记,我有手有脚,能养得了家,不用帮我们的。”

  罗书记原本不打算说出来的,只把自己买的东西混到慰问品里,现在就摆摆手,“没什么,都是应该的。”

  吴队长就说万彩凤,“你这么大年纪了,让我说什么好呢?赶紧回家吧,别给我们九队丢脸了!”又向罗书记等人说:“不必担心,有我在,万老太太不能把鲁家姐弟们怎么样。”

  罗书记便放下丰美站了起来,“我们也该走了。”

  鲁盼儿有心留大家吃午饭,但想到今天是年三十,每人都要回家过年,就带着弟弟妹妹们送了出来,再三说:“罗书记放心吧。”

  罗书记一行人坐着拖拉机走了,鲁盼儿回到屋里看着一大堆的东西又掉了眼泪,然后赶紧忍住,“我们打水洗洗脸,今天过节,谁也不能再哭了。”

  正说着,又有一个高高壮壮,戴着旧皮帽子,身穿一件旧皮袄的人推门进来,“盼儿,跃进,丰收和丰美!”

  鲁盼儿吃惊地抬起头,“啊!舅舅?”要不是前段时间两边通了信,舅舅说过年时会来,鲁盼儿也未必能一下子认出,见跃进和丰收、丰美都呆呆站着,就推他们,“过来叫舅舅。”

  跃进毕竟大些,听姐姐说了也想了起来,丰收和丰美虽然称呼了,但却还都一脸茫然。

  王铁尺摘下皮帽子揽住几个孩子,流下了两行眼泪,“都怪舅舅啊,自从去了林厂,好几年没回来。没想到你们爸妈就出事了!”

  几个孩子刚刚才哭过,这时又跟着舅舅哭了起来。

  鲁盼儿见舅舅的帽子上还挂着些许白霜,抹了眼泪去倒热水,“舅舅,到炕上坐着暖和暖和,我就去做饭。”

  舅舅只在炕沿边儿坐下,却一把拉住鲁盼儿,“不用做饭,我一会儿就走。”

  “这么远的路,舅舅怎么也要住几天才能走啊!”

  “我是出来给林厂办事的,”舅舅说着,就把身上背着那只帆布大挎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了四盒午餐肉罐头、四盒水果罐头,十把挂面,一大包炒松子,还有一叠十元钱放在桌上,人已经站起来,将皮帽子重新戴在头上,“舅舅看过你们就回去了。”

  跃进几个不知道,但鲁盼儿隐约听过几句,姥爷年轻时在省城开裁缝铺子,解放后因为成分不好就回了老家前进公社。后来姥爷姥姥没了,舅舅在老家生计更艰难,只得去了北边。

  舅舅之所以不与家里时常来往,一是因为路途遥远,再就是担心他的身份会影响爸爸妈妈,而爸爸妈妈也很少在孩子面前提到姥爷姥姥和舅舅他们。

  前一段时间鲁盼儿收到舅舅的信,才明白其实妈一直挺惦记舅舅,而舅舅也惦记妈妈,便回信把家里的情况说了。不过,她怎么也没想到舅舅会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过来,还带了这么多钱和东西。

  “舅舅,东西我们收下了,钱你还是拿回去吧,”鲁盼儿就将那一叠钱重新递给舅舅,“家里有抚恤金;我还当了民办老师,有工资;还有,放假之后我给乡亲们做衣服也挣了一百多元,家里不缺钱。”

  “你会做衣服?”

  “会一点儿,”鲁盼儿就指着自己的衣服说:“这就是我自己做的。”

  舅舅又上下看了看,“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没真正学过裁缝就敢给人家做衣服——不过式样还挺好看的。”

  “式样是书上的,”鲁盼儿早听说舅舅学了家传的裁缝手艺,不过她倒不胆怯,“我虽然没有正式拜过师,但买了裁剪的书,书上有图,有计算公式,我都能看得懂,学起来还不难。”

  丰美就说:“不只是我们队,整个红旗公社都有许多人来找姐姐做衣服,新娘子都要穿姐姐做的红灯芯绒娃娃服。”

  舅舅就笑了,“不是说你姐姐衣服做得不好,不过内行人一眼还是能看出问题。”便重新回屋从包里拿出尺子剪子,比划着指点鲁盼儿,“裁剪时要这样,衣服的形状就柔和好了……”又让鲁盼儿打开缝纫机,找出两块旧布,“前胸褶皱要捏得再细一些,密一些,缝纫机要这样用……”

  这几处正是鲁盼儿平时觉得最难的地方,她试了一下,果然觉得受益非浅,“舅舅,你真厉害!”

  “盼儿也真聪明,手也够巧!只一说你就明白了。”舅舅遗憾地说:“要是能跟着我学一两个月,你的手艺就可以登堂入室了。”收起了尺子、剪子,“我回去写信,把王家做衣服的方法都教你,以后再做衣服就不露怯了。”

  鲁盼儿十分开心,她做衣服更多的是自己摸索,的确少人指导,“太好了,我再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问舅舅。”但是她又想起一件事,“舅舅,你给林厂办事怎么还带着尺子、剪子?”

  其实王铁尺哪里是给林厂办事?他在林厂只是伐木工人,一年到头在深山老林里伐木,而且办事又哪里在这时候出来的?得知妹妹家出了事,他十分担心几个外甥外甥女,但以他的身份就是来了也帮不上忙,反而会添乱,只能趁着冬天放假收了一些好皮子悄悄去了省城,找到老主顾做了几件皮衣,挣了钱送来——王家祖传的裁缝手艺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做皮衣,现在省城还有老人十分追捧呢。

  只是这种事追究起来就是犯错,尤其是他的身份,更经不起查,因此王铁尺也不告诉盼儿姐弟们,只说:“我就是习惯了,手艺人嘛,到哪里都要带着吃饭的家伙。”却再次站了起来,“舅舅可真要走了——要是队里有人看到了问,只说是过路的,讨一碗热水。”又把鲁盼儿递回来的一叠钱重新推回去,“你留着买一台码边机——能省不少手工,再有多的,你们姐弟几个买些好吃的。”

  舅舅就如一阵风般地来了又走了,鲁盼儿心里隐隐约约明白些,却也不提,把舅舅带来的东西都收了起来,只留下一个黄桃罐头,打开让大家吃,“我也想买罐头,只是没舍得,没想到舅舅给我们买了。”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