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39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杨老师还是在家里好好做学问吧。”

  鲁盼儿看看拍卖手册,“去苏黎世,我陪你。”

  “好啊。”

  苏黎世是个很美的城市,蔚蓝的天,碧绿的水,古老而有异国风情的建筑,杨瑾与鲁盼儿无心欣赏,在酒店整理一下,直接去了拍卖会现场。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们提前见到了那只宋瓷碗。

  杨瑾拿起小碗,仔细看过,向鲁盼儿点点头。

  鲁盼儿便知道正是郭叔的那只了。

  两人从容地坐下,轻声用中文交谈,“底价五十万,比上一次拍卖会的同类物品又贵了。”

  中国的古董在世界拍卖会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了,“不管怎么样,还是尽力买回来吧,毕竟是郭叔最后的心愿。”

  杨瑾点了点头。

  宋瓷碗最后以二百三十二万元拍了下来。

  杨瑾和鲁盼儿又拍下几件中国文物,既然有实力,就尽量不让这些宝贝流失在海外吧。

  定窑莲花瓷碗带回来后,交到法院,最后送入了博物馆。

  小郭也因此得到了减刑,很快就出狱了。

  那天杨瑾去见了一面,回头跟鲁盼儿说:

  “才几个月的时间,头发白了大半,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他在北京的房子、店面、资产都被罚没了,现在可以说一无所有了。”

  “见了我喃喃地说,当初要是肯听我的劝,怎么也不至于如此。”

  杨瑾叹了一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幸好郭嫂肯接他回家。”

  回想小郭二十年前辞职到北京时做古董时,也曾意气风发,不想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

  鲁盼儿客观地说:

  “若不是他有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妻子 ,现在还在监狱里呢,只是他的好父亲好妻子都被他害惨了。”

第291章 一张支票

  千禧年到了, 突然冒出很多有趣的传说。

  真正相信的人应该没多少, 不过繁华的大街上倒有不少以此做各种促销活动的。

  过了元旦, 北京城里越来越热闹了, 可见中国人真正注重的还是春节。

  鲁盼儿出门购物,一路走一路买, 反正帮着拎包的人多。

  今天出门是一大家人,杨瑾出了书斋;梓恒梓嫣从国外回来了;跃进、许琴带着小旋和小凯过来了;韩冬、丰美带着女儿,丰收和王婷婷带着儿子都到了北京,一家人要过一个团圆的中国年。

  厨房里跃进是主力, 据军医院外科许主任介绍, 鲁大校除了飞行就琢磨做菜, 现在的厨艺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如果不是在空军任大队长, 完全可以开一家饭店;当然了, 许主任一向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 将两个调皮儿子管理得服服帖帖。

  韩冬一向不喜欢做饭,他带着女儿跟着鲁市长一起吃食堂, 反正不管哪里的政府部门都有食堂,价格不贵又干净卫生。

  省下来的时间, 不管整块的还是琐碎的,他都用来写书, 家里的日子有如高山流水, 一点不沾烟火气。

  丰收和王婷婷倒是肯做, 只是家里有一位能干的老太太, 家务做饭带孩子,什么也不用他们,所以也就把多半心思放在实验室里了。

  孩子们参差不齐,最大的梓恒二十四岁了,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两年,今年回国准备创业。

  最小的鲁九思今年才满四周岁,幼儿园中班,最喜欢跟在双胞胎堂哥后面打转儿。

  鲁盼儿削了两盘水果,给三个小的一盘,自己端了一盘坐到梓恒旁边,听他跟丰收说话。

  “互联网一定有前途的,”鲁教授讲了许多鲁盼儿根本听不懂的理论,然后提醒梓恒,“在技术方面,我可以支持你,但商业运营,我就一窍不通了。”

  梓恒又提了几个鲁盼儿还是听不懂的问题,舅甥俩儿讨论了一会儿,得出结论,“我觉得这一块儿大有可为,这两年也积累了些经历,又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儿,打算试试。”

  鲁盼儿瞧瞧杨瑾,历史学专家显然也与自己差不多,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一知半解,但他一向鼓励儿子,“既然想试,就去试吧,年轻人不怕犯错。”

  “过了年,我们就在深圳注册公司。”

  “妈妈帮你投点资吧。”

  “不用,我编软件卖了些钱,够用了。”

  “开饭了!”

  小凯进来宣布,身后跟着胖乎乎的小九思,挥着小胳膊,“开饭了,开饭了!”

  鸡鸭鱼肉,家常菜其实是最好吃的,压轴的当然还是饺子,白菜猪肉和韭菜三鲜两样。

  梓嫣吃得不顾形象,“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家里的饺子。”

  小凯小旋去过法国,吃过世界闻名的大餐,“法餐也很好吃的呀。”

  “不是说法餐不好吃,而是——等你再大一点儿就懂了。”

  “我们已经上初中了,不小了!”

  “我也不小了,幼儿园中班了呢!”

  九思赶紧说。

  大家都笑了,“你是不小了。”

  过了年,最先送走的是梓嫣。

  儿子回国了,就算是去深圳,也比先前近了许多,唯有可爱的小女儿,还要去相隔万里的异国他乡,鲁盼儿舍不得,“有没有想转服装设计呀?

  妈妈的经验还不少,可以传授给你。”

  梓嫣的画很有灵性,以鲁盼儿专业的眼光看,如果转了服装设计,虽不敢说前程如何,但谋一份高薪还是不愁的。

  “我们的同学毕业后有改服装设计的,也有改装饰设计的,还有做其他行业的,”梓嫣剪了短发,清丽的脸带了飒爽之气,半点儿也不犹豫,“不过,我还是想一直画下去。”

  纯艺术是唯美的,但也是最艰难的,除了顶级艺术家之外,很多画家生存都难。

  鲁盼儿一笑,“我和你爸爸都不会反对,不过,你不许不要家里的支持了。”

  “妈妈,我们这些没有名气的小画家是穷,但是你女儿已经与一家画院签下合同,基本的生活还没问题。”

  梓嫣嘻嘻笑着,“许多著名的大画家都是这样画出来的!”

  “相信我,我一定会成功!”

  梓嫣走了,梓恒也去深圳,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着他新招的伙伴儿,其中一个正是小豆儿。

  鲁盼儿听到消息,简直不敢相信,“小豆儿怎么能答应你呢?”

  这孩子从小就跟着妈妈在一起,又贴心又听话,从小学到大学,从毕业到工作,一直没离开过妈妈。

  而蔡颖,确实最需要她的陪伴。

  “年轻人都喜欢创业,到中国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城市,去做开创世界科技前沿的事业,谁不喜欢呢?”

  梓恒理所当然,“我们的公司需要财务人员,她的条件很合适。

  于是我问了,她答应了,就这么简单。”

  “不行!”

  “为什么不行?”

  “小豆儿这么多年一直在北京生活上学,不适应南方。”

  “正是因为她一直没离开过北京,我觉得她才有必要到处看看。

  不离开家门,怎么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精彩呢?”

  “小豆儿是霓裳羽衣的员工,她工作很优秀,妈妈也器重她。

  按公司的规则,她很快就会得到股份。”

  “妈妈,比起传统的行业的按部就班,互联网的发展要迅速得多。

  我敢说,只要公司步入正轨,小豆儿姐的收入一定比在霓裳羽衣高。”

  “那也不行,”鲁盼儿想了想,“财务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你还是另找一个吧。”

  “妈妈,我已经与小豆儿姐说定了。”

  鲁盼儿想了想,“梓恒,其实我不反对小豆儿跟你去创业,她性子稳,你挑中她管财务很有眼光,但是你考虑蔡姨了吗?

  她一定舍不得小豆去深圳。”

  “其实你和爸爸不也一样,舍不得我们离开?”

  梓恒笑了,“但是最终你们还是让我们走出家门了,蔡姨也一样会想通的。”

  “不,我和你爸爸之所以能潇洒地放手,因为我们相互陪伴,而你蔡姨只一个人,小豆儿是她的依靠。”

  “原来是这样……”

  梓恒想了想,“我再找小豆儿姐商量一下。”

  可是小豆儿还是辞职了,交了辞职书后,她来找董事长,“我想拜托鲁姨帮我照顾妈妈。”

  “我和你妈妈是几十年的朋友了,你不必担心——但是,小豆儿,你为什么要走呢?”

  “原来我也觉得自己永远不会跟妈妈分开,”小豆儿低下头,“不过,我突然发现,虽然有我陪着,她很开心,但是也因为我,她恐怕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

  “你是说?”

  “有一天刘伯伯跟妈妈说话,我无意听了几句。”

  老刘?

  鲁盼儿想了想——其实他跟蔡姐还真合适。

  认识时间长了,鲁盼儿对老刘的情况知道了不少,他丧妻多年,因岳父岳母没有别的子女,便带着他们在一起生活,为此没能再娶。

  就是先前回绝到霓裳羽衣工作,也是因为照顾老人。

  这样的人,品质没有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他和蔡颖关系不错。

  老刘见识广,有主意,又充满正义感,正好弥补了蔡颖软弱、犹豫的缺点。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