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56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我一定比你大了,我生日是正月二十二。”

  “我也是正月生日,而且是正月十六的,比你早了六天。”

  “你在骗我吧?”

  宁林不信。

  “生日怎么能做假?

  户口本上写着呢。”

  “好吧,鲁姐,”宁林不情不愿地称呼了,转眼又笑了,“我看你英语那么好,以为你刚刚大学毕业呢。”

  “我没上过大学,高中也只上了半年,后来做了裁缝,然后开店,所以才过来买丝绸。”

  也对,大学毕业的哪能开店呢?

  “我也没上过大学,还曾在丝绸厂当了几年临时工。”

  宁林就告诉鲁盼儿,“你买丝绸的时候,我还能再便宜一些。”

  两人又聊了半晌,毕竟都是做生意的,很能说到一起,且宁林不似赵老板那样喜欢藏着瞒着,热情地将秀水街的情况都讲给她听,鲁盼儿受益非浅。

  再来了几个外国顾客,有鲁盼儿在,买卖两方都省了不少事儿。

  眼见着到了中午,宁林就说:

  “我请你吃饭吧。”

  “不了,我得赶紧回去,这时候店里也特别忙呢。”

  回霓裳羽衣打理生意,中间又去接梓嫣,七点多鲁盼儿才与女儿到家,杨瑾已经把饭做好了,“先洗手吃饭吧。”

  又问:

  “今天去秀水街还顺利?”

  “很顺利。”

  鲁盼儿不忙吃饭,先笑着说:

  “从来没想到,做服装生意能用上外语。”

  赶紧说了今天遇到的事儿。

  “我教你外语时,也没想到能有今天。”

  杨瑾也感慨地笑了,当初他只是单纯地希望自己最喜欢的学生能走出封闭而落后的农村,看看美丽的大千世界。

  “但是你说的都对了,”鲁盼儿满眼憧憬,“现在有这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也许我们将来也能去国外看看。”

  “一定能的,”杨瑾点头,“现在学校与国外交流的机会很多,我毕业参加工作后会努力争取,如果有机会我们就一起去。”

  韩老师和丁老师因为有研究成果,已经出国两次了。

  杨瑾的成绩特别优秀,他是系里唯一一位直接保送的研究生,在协助纪教授做课题的同时,自己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鲁盼儿相信将来他一定会有国学习的机会,“太好了,到时候我们也去看看外国什么样!”

  但要出国,至少也要等杨瑾研究生毕业,再做出一些成绩,还早着呢。

  正好,孩子也小,鲁盼儿总不能扔下他们出国玩,倒是不急的,便说起最近的打算,“我准备在秀水街开一间分店。”

  “去看丝绸,结果却要开分店?”

  杨瑾就笑了。

  “那边的人流太多了,又有许多外国人,他们真很有钱的。”

  若说妻子最初开店时杨瑾还有些担心,如今也早消散了,鲁盼儿很有经商和管理的能力,这一年多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收入不菲,家里的事也没耽误过,“想开就开吧。”

  “我就知道你一定支持我!”

  鲁盼儿瞧着梓恒和梓嫣不注意,亲了杨瑾一下。

  接下来,她每天都抽出半天时间去秀水街。

  果然,“秀水街的铺面很不好找呢。”

  赵老板和段大姐因为不希望自己去秀水街开铺子,故意用租房子的困难来吓自己,但事实也果真如此,秀水街的铺面特别难租。

  秀水街没多长,街道两旁空铺子很少,偶尔有一两间,租金都要得高,而且房东又不肯约定长租,当然更不肯卖。

  不过,沿着秀水街向北走,经过过一条小胡同后,出租的房子一下子多了起来,房东也容易说话,也有同意卖房的。

  原来这里其实也在秀水街上,可却处于繁华热闹的地段之外,几乎没有商铺,便并非大家口中的秀水街了。

  虽然据说秀水街最初不过几家铺子,现在已经连成一大片,鲁盼儿觉得将来未必不能延伸得更远。

  只是,谁又能知道将来的事呢?

  可做生意就在眼下,地段好最重要,鲁盼儿就为难了,回到家里与杨瑾嘀咕,“买铺子吧,怕生意不行,租铺子吧,又怕将来遇到玉楠那样的房东闹出矛盾,唉!”

  又叹息道:

  “若是早认识宁林就好了,他八零年就到秀水街了,现在已经买下两间铺子,当时每间都不到一千元。”

  这几天杨瑾听了不少次宁林了,“他在秀水街做生意时间长,有什么建议吗?”

  “他倒是好心,想把一家铺子转租给我,可我哪里能占他的便宜?”

  “既然这样,你也别虽勉强选择了,租一间铺子,再买一间铺子——正是兵书上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怎么样?”

  “我怎么没想到?”

  杨瑾就笑,“你是一时钻进牛角尖,没想到又买又租,我这是旁观者清。”

  鲁盼儿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你果然是旁观者清,双管齐下,正能立于不败之地呀!”

  但是,“那样要花的钱就更多了。”

  秀水街的铺子,租金高售价也高,又租又买,投入就是双倍了。

  “兵法上有抛砖引玉,你连砖都舍不得抛出去,怎么能引回玉呢?”

  冷不防梓恒问:

  “什么是抛砖引玉?

  为什么抛出砖就能引回玉呢?”

  夫妻俩便都笑了,杨瑾就给儿子女儿讲三十六计,一个个小故事,把两个孩子听得入了迷,缠着爸爸不放手。

  鲁盼儿吃了饭就去书架上找了孙子兵法,坐在一旁看,越看越觉得有趣,“这些兵法都能用在生意上呢。”

  “《孙子兵法》不只讲军事,还有很多深刻的哲理,是先秦时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的高峰。

  你能从书中体会道做生意的道理,也是顺理成章。”

  “让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以后还要多读书,”鲁盼儿便笑,“杨老师,你不能只教梓恒和梓嫣,也要多教教我呀。”

  妻子真是调皮,杨瑾抱着女儿,揽着儿子,倒不好动手动脚,便一笑道:

  “先看书吧,今晚考试!”

第214章 受益非浅

  大约读了兵书感觉又不一样, 第二天鲁盼儿再出门时觉得头脑特别清醒。

  赶在年前, 她租下了一间位置极好的铺子, 一次交了二千八百元钱的高价,与房东签了一整年的合约;又花了一万五千元在距商铺林立的的秀水街不远处买下一处临街的房子。

  办好一切手续,鲁盼儿没急着立即开新店, 老店的一切不变,腊月二十九晚上依旧放了长假, 自己也回家里办年货准备过节。

  有了空闲还挑了本英文书看。

  别人不知道, 杨瑾免不了感慨, “要是我一下子投了近两万元钱,恐怕做不到像你这般风清云淡。”

  鲁盼儿一笑,“过年嘛, 不谈工作。”

  “噢, 这么好的心态?

  看来我要向你学习呀。”

  “那么,你再读几遍孙子兵法吧。”

  “不必了,”杨瑾认真地摇摇头, “面对鲁老板, 我甘拜下风,再读一百遍孙子兵法也没有用。”

  鲁盼儿便捂着嘴笑了, “你……”

  夫妻俩儿正逗趣儿,梓恒带着梓嫣跑了进来, “爸爸, 妈妈, 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 小姨让你们赶紧过去呢。”

  春节联欢晚会?

  鲁盼儿和杨瑾竟不知道,“噢,我们就过去。”

  到了前院,晚会已经开始了,节目很新颖,也很吸引人,一首歌结束之后几位演员走上台,鲁盼儿凑过去细看,“刘晓庆的红衣服可真漂亮——这件红上衣今年一定会卖得特别好!”

  杨瑾便道:

  “刚刚还说不谈工作,结果大家看节目的时候,你眼里只有衣服。”

  其实鲁盼儿表面上很轻松,心里却一直在想服装店,不只是秀水街的新店,还有磁器口的老店。

  投了两万元钱,她怎么能不重视呢?

  但重视并不需要摆在表面上,而是要做出顾客喜欢的衣服。

  这很难的。

  尤其是秀水街,那里的顾客与磁器口不一样。

  这些都要细细思量呢。

  不小心暴露了,鲁盼儿不好意思地一笑,索性拿出笔将那件红上衣画了下来,“这衣服并不难做……”

  “还说我对古董痴迷,你对服装用的心思也不比我少,”杨瑾就又想通一事,“其实这几天你有空儿就看英文书,也是想多了解外国的风俗文化,为秀水街新店的服装做准备吧?”

  “嗯,我想设计几种外国人喜欢的图案……”

  见大家都专心看电视,俩人坐得稍远些聊天。

  丰美回头,“姐和姐夫总有说不完的话。”

  鲁盼儿倒不好意思的,“我们正商量包饺子呢。”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