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00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杨瑾其实也有些与纪老师一样的书生呆气,所以他特别喜欢鲁盼儿的真实、鲜活,因跃进和孩子们就在一旁,倒不好做什么,便一笑罢了,却向跃进说:

  “明天我带你去家具店里转转……”

  跃进看看屋里,“家具够用了,再多没有地方摆了。”

  “我们去了未必就买什么,就是看看老家具。”

  第二天,两人吃过早饭就走了,午饭过了跃进先回来,用自行车驮着一对深色的小木头架,边卸边说:

  “姐,赶紧把西屋的单人床和柜子收拾下,姐夫买了一张罗汉床,就搬回来了。

  鲁盼儿并不奇怪,杨瑾只说去看看,但他的性子,见了好的老家具岂能忍住不买?

  赶紧把单人床上的被褥卷起来放到大床上,又将柜子里的书本、杂物一样样拿出来,杨瑾已经回来了,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王爷爷,又带着两个小年轻推着三轮车,“这是我孙子玉楠和孙女儿玉竹,帮忙运家具。”

  昨天的西瓜还有一半儿,鲁盼儿拿出来,“大热天的,先吃块西瓜解解暑气。”

  王爷爷一摆手,“先搬东西后吃西瓜。”

  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先将家里的单人床和柜子搬出,然后再把三轮车上一张罗汉床挪进来。

  又因为罗汉床三面有床围,还要将先前的大床换了位置,罗汉床才靠着墙角安置下来。

  接着又是一张大长条桌,家里无论如何也放不下了,只能先摆在院子里,又有几只小圆凳,放在桌旁。

  过去家里的小床装到三轮车上,换给王爷爷。

  王大家的孙女儿瞧瞧重新装好的床和柜子笑,“别人家都要新式家具,你们家正相反,全换成旧的了。”

  西屋里的家具是钱力结婚时打的,只用了不久,浅浅的颜色与老家具很不同,阳光下闪着崭新的光泽。

  “个人喜好不一样,”鲁盼儿笑着端了水给大家洗手,“他呀,是学历史的,就喜欢这些老物件儿,也舍不得让这些老物件儿没了。”

  “那件罗汉床就是我们送新家具时人家不要的——”玉竹才说了一半,玉楠就拦住她,“虽然不要了,但那木头可都是好的。

  特别是那张大桌子,拆开刨去旧皮,能做两个新桌子。

  我妹妹才到铺子里帮忙,什么也不懂呢。”

  旧家具没花钱,不好让客人知道,玉竹便吐了吐舌头,自己不该乱说的。

  王爷爷哈哈一笑,“现在旧家具不值钱,何况我们又得了两件新的,不过旧家具的木头确实好,可是紫檀的。”

  “果然是好木头。

  再者这么重的东西,搬过来很费力气。”

  杨瑾说着拿出十元钱,见王爷爷不接,就递给了玉楠。

  玉楠便接过来笑着塞进了衣兜里。

  王爷爷才要再推说什么,鲁盼儿已经笑着将切好的西瓜端到外面的大桌上,“就在这儿吃吧,倒比屋子里凉快。”

  刚搬了家具,大家都是一头汗,吃块西瓜还满惬意的。

  王爷爷也就接过西瓜吃了。

  不提写匾的事,他对今天的生意还挺满意的,这钱差不多是白赚的,又笑着说:

  “您家里还差着一张大床,要是有合适的我给您留着,您再把换下来的床给我——这次我们可说好了,我再不收钱的!”

  西屋的那张大床是钱力留的家具,与现在家里色调很不协调,杨瑾自然愿意换掉,“那就拜托王爷爷了,不过钱还是要给的。”

  正吃西瓜的玉楠就咧开嘴笑了。

  玉竹坐到鲁盼儿身边,拿了块西瓜却不急着吃,却问:

  “你这件衣服是在友谊商店买的吗?

  多少外汇券呀?”

  “这是我自己做的,买布六七元钱就够了,手工费两元。”

  “跟外国人穿的差不多呢。”

  鲁盼儿早发现玉竹一直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自己,便笑着告诉她,“你要是喜欢,我免费给你做,要是有人也想要这样的衣服,你介绍她们过来就行了。”

  玉竹听了便笑了,“明天我就买布来做衣服,再给你带几个朋友,不过你别告诉她们我没花手工费呀。”

  “我懂的,你只管带朋友们来吧。”

  鲁盼儿正找这们的机会,如今就送上门来了。

  玉竹跟着王爷爷做家具生意,见的人多,她又不在国营企业工作,不必管什么“影响”正好能帮自己把名声传出去。

  ※※※※※※※※※※※※※※※※※※※※算算存稿,再估计码字的速度,从九月一日起,前五日三更(早六、十二、晚六)然后就改成每日一更(晚六)谢谢追文的美女们!

第164章 不管不顾

  王爷爷带着玉楠和玉竹走了。

  刚刚有外人在, 跃进不好问, 现在看着桌子十分疑惑, “姐夫,这么大的桌子,摆在院子里多碍事呀?”

  有了这张桌子, 从院门到屋门还要绕着走,是有点碍事。

  不过杨瑾却笑吟吟的, “这是紫檀木桌, 又这么大, 非常很难得!”

  随手敲了敲,“你听听,是不是有金石之声?”

  “声音是挺特别的, ”跃进又想了起来, “这桌子特别沉,我一个人竟然搬不动。”

  他力气很大,原以为很轻松地抬起一张木桌子, 结果却根本不成。

  “对了, 这也是檀木的特点。”

  杨瑾又说:

  “过去皇家、贵族都很喜欢用这种木材的器具,还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

  不过, 现在大家都不喜欢这些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当成废品扔掉了, 实在可惜。”

  “许多人结婚都打新样式的家具, 不过我却觉得老家具很有韵味呢。”

  鲁盼儿收了西瓜皮, 又问:

  “你们吃午饭了吗?”

  跃进的肚子立即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还没吃,上午跟着姐夫把王爷爷家院子里的旧家具全部翻了一遍,早就饿了。”

  “我竟忘记了,”杨瑾就笑,“家里还有吃的吗?”

  “给你们留了饭。”

  鲁盼儿笑着端了出来,“一直放在锅里,还没凉呢。”

  随便几口吃了饭,杨瑾拿了抹布擦新买的桌子,“你们看这紫檀桌,材料厚重,色调沉稳,纹理细腻,雕花十分精美,多难得呀。”

  “比起这张桌子,我更喜欢这两个。”

  鲁盼儿拿起跃进送回来的小架子,“看,桌子边上还镶了东西,亮闪闪的。”

  “你倒是有眼光,这是明代嵌百宝紫檀花架。”

  杨瑾心有余悸地说:

  “幸亏我们一早去了,否则这对花架就因为材料单薄被劈开当柴烧了。”

  鲁盼儿便舍不得花架放在外面了,在柜子旁为它们找到一小块空地安置,又顺手把青铜小鼎和青花瓷瓶摆在上面,“以后有了花再换。”

  家里没有名贵的花草,花架其实用不上,可杨瑾就是喜欢,“这么摆着也好——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对差不多的花架,所以一见了它们就不管不顾地买了回来。”

  “喜欢就买吧,”杨瑾对吃穿都不在意,唯独这么一个爱好,鲁盼儿一向支持,何况,“花的钱不多,我们还买得起。”

  二十元钱却也不少,跃进重新认真打量花架,既然姐夫买了,姐也说好看,自然是有道理的。

  他琢磨了一会儿, “这花架其实并不难做,我看建国也能打出来,再雕了花、镶上百宝就差不多了。”

  “这些老家具材料做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深厚的历史沉淀。”

  杨瑾笑着说:

  “你姐的悟性特别高,今天她就一眼看出花架比桌子好……”

  “姐是聪明,”跃进对姐姐一向服气,“我怎么就看不出来?”

  “你从学校出来又去了部队,接触这些东西少。

  而且,这东西就是个人喜好,看出看不出的没什么。”

  正说着,梓恒跑了过来,“大舅,我要玩坐飞机!”

  “梓恒醒了,”跃进笑着扛起外甥,到院子里围着桌子转,“我们要起飞了,上升!

  下滑,现在开始转弯,接着盘旋,一周,两周,三周,好!

  减速,我们降落了。”

  最后梓恒就“降落”在桌子上,他开心地笑着,“这桌子可真好,还能降落呢。”

  “你们还真会玩儿。”

  鲁盼儿笑着抱了梓嫣出来。

  梓嫣看到舅舅和哥哥,也伸出小手扑向桌子,然后如愿以偿地也坐了上去,四处望望,向大家笑了。

  “我们梓嫣也觉得这桌子好。”

  很快地,大家就都适应院子里有一张桌子了。

  天气越来越热,晚饭时常就摆在这里,而鲁盼儿也会在这张桌子上裁衣服,毕竟这张桌子特别大,多大的布都能铺得开。

  最近,缝纫活儿终于多了起来,先是王玉竹的朋友们,再以后就是打着消息找过来的,年轻姑娘们都特别喜欢这种宽松的格子衬衫,穿着舒服,瞧着时尚,又比友谊商店里便宜许多。

  后来,就连钱嫂和她的许多同事也都来做了,她们顾虑“影响”在单位依旧穿蓝褂子,可下班后或者周末就会换上新衣服逛街、溜弯儿,人谁能不爱美呢?

  每件衬衫手工费两元,鲁盼儿差不多每天都能做上一两件,挣到的钱很不少了。

  虽然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口粮也不必担心,可自己和孩子们毕竟没有北京户口,又要供弟弟妹妹上学,挣到钱还是让鲁盼真正地松了一口气。

  很快就到了暑假,丰收丰美直接从襄平县来到北京。

  原本鲁盼儿打算回去接他们,但双胞胎坚持自己来,她也就答应了。

  重新见到弟弟妹妹,鲁盼儿特别高兴,“你们还真有本事!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