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山 第203章

作者:星球酥 标签: 都市情缘 现代言情

  “你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什么?”

  那问题与《现代IC技术》的课程名?相去甚远,把所有人问得一懵,老师却不以为意,十分?随性地点了个女生?起来?回答,那女生?呆呆地说:“……法律?”

  “——法律,有道?理。秩序带来?繁荣。”老师点评道?。

  然后他又随手点了个男生?:“你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什么?”

  那男生?显然被成泯面过试,被他云山雾绕谜语人的提问思路吓得硬直,紧张地说:“统治?”

  老师宽容地说:“也不无道?理。统治带来?力量。”

  思归忽然发现,自己心中有词语呼之欲出。

  ——她向自己的心底看去,在迷雾中寻觅自己的解。

  “但我要的,并不是这两个词语。”成老师说。

  “——它们太浅显了。”

  然后他在梧桐树影里静了片刻,看着整个教室交头接耳的学生?,道?:

  “上课吧。”

  你不打算给我们答案吗?思归一怔,跟着起立问好,成老师简单介绍课程考核方式,并回答了没?有课本的原因。

  “不需要。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里,多得是课本里找不到解析的问题。”他说。

  “我希望你们在我的课上养成一种?思维——你们要明白,书?里永远有答案。但课本里没?有。”

  「课本里没?有答案。」

  思归莫名?被这句话触动,抬头看向那个老师,却发现这位老师也在看着她。

  ——也或许是在看她身后的窗户,与窗外的梧桐。

  下一秒,老师目光一收,走回讲台温和地问:“你们有人知道?去年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值来?自哪个行?业吗?”

  “制造业!”有人答道?,引发一阵笑声。

  接着有人开?玩笑般说旅游业,然后又有人试探着问:“互联网?”

  成泯:“工业互联网去年的总产值是三千亿美元,确实是非常可观的。”

  “第一个回答制造业的人其?实回答得不能算错。”成老师道?,“我们人永远立足于现实而生?活——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却无法成为我们。再了不起的互联网创新也离不开?它的服务器。”

  下面一阵哄笑。

  成老师说:“这也是‘实业’如此重要的原因。”

  那一刹那,余思归恍惚间回到自己高中时代,去学农的大巴车上。

  贺文彬在车上讲话的模样与这个教室重合。

  ——犹如为此刻而生?。

  “去年全球最高的工业产值,”老师说,“——其?实来?自半导体行?业。”

  归归愣了下。

  “半导体的单产值约为六千亿,工业互联网的两倍,超过了去年全球GDP的10%。”

  思归听?着,成老师又问:“你们高中都学过吧,半导体是什么?”

  有个男生?大声道?:“满足一定条件时,能在绝缘与非绝缘状态间切换的材料!”

  “对?,它就是我们用于生?产集成电路的材料。”

  他欣慰道?。

  “是当下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这个时代,国力的象征。”

  -

  ……

  余思归听?着课,总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这个‘成泯’的本职多半不是老师。

  老师这个职业,其?实会?有非常明显的烙印。

  所有老师说话、授课的倾向往往都很明确,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要把你引到一个结论去。

  但是这个神秘的‘成老师’讲课,却是在诱导你发散思维,仿佛想从学生?这里要一个和他所讲的不同的结论。

  想要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十分?随性地讲述IC发展的历史,讲述它规格的变迁,讲述贝尔定律。

  贝尔定律是小?型机之父戈登·贝尔早在1972年就提出的。贝尔作出假设:假定计算机性能不变,每过一年半,处理器的价格降低一半,单位面积上的元件数翻倍。

  成泯讲完,微微一停顿,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速度可行?吗?”

  班上同学交头接耳,归归看着姜骞,又好奇地看向成泯老师。

  成泯老师则靠在讲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下面坐的学生?,旋即伸手点人起来?谈观点。

  “……不可行?吧?”被点起来?的学生?试探道?,“元件个数一定会?触及工艺的极限。”

  成泯随意地问:“工艺的极限是什么?”

  “就是……能、能加工的精度的极限……”那同学说,又笃定回答:“那一定是有极限的。”

  “是的。”

  阳光在中年人面上刻出岁月的痕迹,成泯望着下面的学生?道?:“精度是有极限的,贝尔定律也从不是定律。它的实质,其?实是集成电路行?业的标杆……你们学微积分?了吧?”

  高中数学与物?理向来?会?用到一部?分?微积分?知识,在座的同学高中阶段都无一例外地接触过,思归也不例外。

  成泯再次发问:“Limitation,极限,是在描述一个什么状态?”

  思归在阳光里愣了一下,看着老师,不受控制地喃喃回答:

  “……无限地趋近。”

  -

  「极限」,是对?一个变量,不断靠近A点的趋势的描述。

  ——“求极限”不是抵达。

  而是在永恒地向它靠近。  -

  …………

  ……

  这个研讨课的前置课程上得并不长。

  “现在收起手机、平板和电脑,还有你们带的任何一本课本。”这个老师道?。

  “我会?给你们每个人发一个空白册子,一支铅笔,然后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研讨。”

  成泯老师在助教桌上点了点,俯首向他的助教说了什么,助教一愣,推门出去,外面竟有个人候着,又手忙脚乱地扛箱子进来?,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本拍纸本、一套削好的铅笔橡皮。

  姜骞翻着本子:“国誉的?这老师这么有钱的吗?”

  归归却没?啥感觉,压了压发的拍纸本棱角,嘀咕:“也许是卖不出去了呢。”

  午后阳光明亮至极,这个老师笑眯眯地背着手,在同学间逡巡,确保每个人都收起了通信工具,并拿到了本子和笔。

  然后他背着手,走到讲台前,笑盈盈地对?大家?说。

  “今天,我想让你们来?解决,人类技术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问题。”

  “电信号的放大。”

第一百一十九章

  ——那比思归上过的?任何一节课都奇怪。

  全班被封闭起来, 讨论一个技术史上被解决了二百多年,班上却无人了解的?问题。

  像是考试,又像是穿越时空的?一场对话。

  这个叫成泯的?老师并不?太参与?他们的?讨论, 目光带着?丝玩味, 仿佛想看大学生能讨论到哪一步, 但却会忽然指点两句,切入点十分干脆, 三?两句话就将他们问题的?关键挑明。

  思归一听成老师点拨他们, 就知道他所说的?一切都并非空中楼阁。

  他的?知识面宽广, 基础极其?扎实, 称得上深不?可测。

  “成泯”不?是教职工,难道是哪儿?的?技术岗出身??归归奇怪地想,却又认为这名神秘莫测的?兼职老师, 较之?技术岗出身?的?专家, 多了股难以形容的?气质。

  他提出的?问题极其?有意思,几乎立刻就会勾起学生的?思路。但当学生们沿着?自己?的?思路向下深挖,会发现他的?提问极度刁钻:

  那并非一个简单的?原理。

  ——而是无数个实践的?最优解。

  在三?十余人参与?的?大讨论中,余思归甚至觉得难以呼吸。

  「太难了。」

  她想。

  而思归看着?其?他同学的?面孔, 也能看见他们正触及极限。

  知识的?极限。思维的?极限。

  ——十几岁的?极限。

  长达一下午的?讨论课,下课时外?面天?光昏黄, 枝叶金辉流转。

  下课前,成老师让助教把发下去的?、记录了他们自己?的?讨论思路的?拍纸本一一收起来,并布置了课后作业。

  夕阳落照, 暮色四合。

  他用手按着?那摞拍纸本,在夕阳中说:“本周的?作业占用大家一部分时间。作业是两本阅读, 请大家在阅读后反刍自己?本节课的?讨论内容,指出不?足与?优点。”

  同学们都十分疲惫, 研讨课最初的?新?鲜感褪去,只剩大量用脑后的?麻木透支感,听到作业不?过是区区两本阅读后有人露出不?愿读书,也不?愿反刍的?神色。

  毕竟阅读作业是这世上,最没?人愿做的?作业。

  成泯倒不?在意,坦然地提自己?的?要求:“可以粗枝大叶地写,但是思考要细细地想。”  有人说:“老师,我们其?他课作业可多了——”

  “没?时间看——”

上一篇:太源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