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 第50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他说什么他们就传什么?

  那皇上在御书房里把户部尚书谢时骂得狗血淋头的让那些小太监去传话的时候,那些小太监还要把话变一变呢?怎么到了襄阳侯府就不会变通了?

  襄阳侯府这不是让他们家得罪人吗?

  薄明月下意识地辩解道:“那襄阳侯太夫人特别讨人嫌!有个什么事都喜欢往我祖母身边凑,好像我家姐妹都是她的晚辈似的,不要说我的婚事了,就是我六姐的婚事,她也要插手。”

  言下之意,他不是针对王晞,而是针对襄阳侯府。

  王晞也觉得那襄阳侯府挺讨人嫌的,就算是薄明月对她这个人不满意,襄阳侯府作为中间人,也不应该这么直白的把薄明月说过什么一五一十的告诉永城侯府的。

  她那么说,没有把永城侯府的人放在眼里是一桩,最重要的可能是觉得永城侯府让她丢了面子,她有意污辱永城侯府的人一番。

  王晞原本也不是要追究这件事,闻言佯装着急地道:“那襄阳侯府不会把这件事传出去吧?”

  按她推测,襄阳侯府肯定会把这件事传出去。

  一来是为了甩锅——庆云侯府和永城侯府没能结成亲,与襄阳侯府无关。二来是为了继续踩着永城侯府——他们家的姑娘家都不怎么样,你们看,他们家的表小姐薄明月就看不上。

  现在就看襄阳侯府对多少人说过这件事了!

  薄明月内宅争斗经验丰富,立马就想到了。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想也没想就蹿了出去:“王小姐,这件事我会给你一个交代!你且放心!”

  王晞看着他猴急猴急的背影,对薄明月的印象好了很多。

  她转身去了冯大夫那里,告知冯大夫去大觉寺的日子。

  冯大夫反而有点近乡情怯,既怕那朝云不是他找了几十年的大师兄,又怕他是,有些迟疑不决。

  王晞劝他:“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堂堂正正的闯进去瞧瞧那朝云到底是什么人?万一不是,您还得花功夫找呢!”

  冯大夫如今也是年过六旬的人了,就算是要找,只怕也没有多少年能折腾了。

  只是这话她不好说,冯大夫却能顺着她的思路往下想,不由得就叹了口气,对王晞道:“那就这样定了吧!我去跟阿高说一声,让他到时候带几个人过去。”

  冯大夫早年间无心收徒弟,冯高能跟着他姓,还拜在他的门下,也是缘分。因而冯大夫也就不像其他的师傅,有什么事招呼一声,呼啦啦一大群徒弟,给省不少事。

  他能带的,也就是铺子里的小伙计了。

  王晞想了想,觉得不保险,道:“我也跟王喜说一声,让他也上点心。”

  王家是威武镖局的大客户,几辈人下来,私交挺不错的。

  威武镖局在京城也有分店,想来向他们借几个人用用是没什么问题的。

  冯大夫立刻应下了。

  他可以自己一个人去拼命,却不能把像孙女似敬着他,又处处帮他忙的王晞置于险境。

  王晞心满意足地回了永城侯府。

  太夫人立刻让人喊了她去,急急地道:“你和薄明月,可把话说清楚了?”

  “说清楚了!”王晞觉得襄阳侯府的人不仗义,她大可落井下石,道,“薄明月说这件事可能有什么误会,他虽然不太满意襄阳侯府插手他的婚事,却也没有想到过有人会把他和他祖母开玩笑的话当成正经话传出来。不过,他人还不错。说会给我一个交代的。”

  太夫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道:“这件事薄明月能出面帮着澄清就好。”

  她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没有订亲呢!

  至于襄阳侯府,她是压根儿也没有怀疑。

  王晞觉得叫醒一个不装睡的人太难了,她也没这个能力告诉别人怎么做人,太夫人爱怎么样想就怎么样想好了。

  *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端午节京城没有组织赛龙舟,永城侯府的女眷们互相送过五毒荷包和五彩丝线、辟邪除瘟的香囊后,就开始包粽子。

  这时节天气已经热了起来,各种甜粽子和咸粽子会留着自家人食用,用碱水浸过的素粽多会送了亲戚朋友做节礼。

  王晞的厨娘大显身手,什么竹叶粽、艾香粽、甜茶粽;枕头粽、美人粽、龙船粽、小角粽;豆沙粽、火腿粽、腊肉粽、八宝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们包不出来的,一天的功夫,包出了几箩筐粽子。

  王晞也不吝啬,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送到各房去,就是陆玲和吴二小姐那里,也派人送了些。

  太夫人拿筷子夹了个小小巧巧不过酒盅大小,却色如初雪、清新扑鼻的素粽啧啧称奇,问王晞:“这又是哪里的粽子?”

  王晞笑道:“这是我们王家的粽子,是用湖北的江米,广东的粽叶,金陵四角粽的包法包出来的粽子。什么也不添加,就这样蘸糖吃。不喜欢蘸糖吃的,就这么吃也很好吃。甚至是放凉了吃冷的,那粽叶的清香更盛,别具风味,也非常的好吃。

  “所以这粽子好吃不好吃,全靠米好不好,粽叶好不好。您要是不相信,就尝一尝。”

  太夫人喜欢吃甜食,蘸着王晞送过来的霜糖尝了尝。

  江米的软糯,粽叶的清香,全都裹在了一起,比起其他的粽子,像吃了碗八宝饭似的更显清新。

  “这粽子好吃!”太夫人夸奖道,让施嬷嬷把王晞拿来的其他素粽分给自己的几个孙子、孙女。

  王晞笑道:“这是孝敬您的,您吃就好。侯夫人那里、二太太、三太太那里,我都差人送了。”

  然后给她剥了个色泽油亮金黄、拳头般大小的四角粽,道:“您再尝这个,嘉兴的甜茶粽。用武真山的甜茶做的,也挺好吃的。”

  太夫人看着碟子里高高堆起来的各式粽子,笑道:“你这孩子,这些粽子花了不少工夫吧?”

  还好。他们家有杂货铺子,南来北往的,总比别人家要方便一些。

  王晞的话还没有说出口,眼角的余光看见施珠由几个丫鬓簇拥着走了进来,她立刻就改变了说法:“我难得来京城过个端午节,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就想给太夫人也瞧瞧。这些食材,我准备了差不多快两个月了。还好家里的铺子,现给送过来。不然就是有钱也没有办法。”

  太夫人不住地点头,道:“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粽子。”

  王晞立刻乖巧地接言:“粽子虽好,吃多了却不克化,你每样拣觉得有趣的尝尝就好。我还让丫鬟带了今年新出的黄山毛尖过来,你吃了粽子消消食。”

  “好,好,好!”太夫人笑得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来,感慨道,“我从前还担心你娘过得不好,看样子,你没搪塞我,你娘这日子,肯定过得好。”

  “那是!”王晞立刻在太夫人面前给自己父亲争脸,道,“我爹对我娘可好了。什么事都紧着我娘,就是我和我哥都要往后靠!”

  太夫人当然不相信有男人能喜欢自己的老婆胜过自己的儿女,但听了这话还是很高兴,呵呵地笑了起来。

  施珠冷笑。

  这个王晞,除了会巴结长辈,还会什么?

  她上前给太夫人行了礼。

  太夫人忙招呼她坐过来,让施嬷嬷给她解粽子:“你尝尝!全是阿晞灶上的婆子做的,都挺好吃的。”

  施珠也算是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是难得的美食,加之又听话听了个尾巴,知道这是王晞准备了两个月的东西,专程孝敬太夫人,吃起来不仅没有负担,还觉得心情愉快。

  三下两下,她连吃了四、五个不同的粽子。

  王晞只是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

  太夫人却心疼地道:“你小心吃积了食!想吃的时候回去让丫鬟给你煮。”

  施珠也没有在意。

  等晚上回去才知道,原来王晞的粽子是按房头送的,潘小姐那里自然有侯夫人关心,常珂吃的是二房的粽子,只有她,虽说和太夫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却不属于任何一个房头,自然没有。

第六十一章 端午

  施珠知道王晞这是在针对她,她在心里冷笑,觉得王晞太小家子气了,只会些内宅手段。

  不过,她转念一想自己虽然不稀罕这些粽子,可毕竟是王晞屋里包的,王晞不是不愿意送给她吗?

  她就偏要吃。

  不仅要吃,而且要让王晞知道。

  气死她。

  正好第二天是端午节,她干脆让身边的丫鬟去太夫人那里拿些粽子过来,并道:“我们明天一早吃粽子,煮鸡蛋。”

  太夫人素来宠爱施珠,何况她们和太夫人住在一个院子里,那丫鬟也没有多想,笑盈盈地就去了施嬷嬷那里。

  施嬷嬷想也没想,就让身边的小丫鬟带了施珠派来的丫鬟去挑选粽子,可转头去服侍太夫人晚膳的时候就对太夫人笑道:“王家表小姐做了粽子送过来,施家表小姐却派了小丫鬟来讨粽子,施家表小姐虽说比王家表小姐年长,却还是小孩儿脾气,一派天真烂漫。”

  太夫人拿着调羹的手半晌都没有放下来。

  翌日的端午节,王晞用过早膳就被白果几个“赶”到院子里喝茶吃点心,王嬷嬷则带着白果几个在屋里熏了苍术,用午时水泡了艾草给她洗了澡,趁着她晾晒头的时候又把院子的角角落落都撒了雄黄粉,这才重新帮王晞梳了头,去了太夫人那里午膳。

  太夫人闻着王晞身上的艾香不禁欣慰的点头,表扬王嬷嬷:“还是你细心,泡了艾草给阿晞沐浴。”

  有谁还能比您老人家不管事?

  王嬷嬷在心时腹诽着,面上却笑吟吟地,谦逊道:“都是家里的习俗,一年年的,就是想忘也忘不了!”

  太夫人压根没有听出这话有什么不妥的,还在那里赞扬:“难得你在外面也记得。”

  侯夫人笑眯眯地望了一眼潘小姐。

  潘小姐也用艾草泡午时水洗过澡了。

  满身玫瑰香露的施珠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对王晞道:“我知道端午节泡艾草洗午时澡是江南的习俗,怎么,你们蜀中也有这样的习俗不成?”

  “有啊!”王晞笑着,还趁机讽刺了施珠几句,“你真应该去榆林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令尊去榆林为官,多好的机会啊!不然你就会发现,甘肃、宁夏那边的人过端午节也会熏艾草的。”

  施珠脸色更不好看了。

  王晞这是在指责自己吃不了苦吗?

  她不屑道:“说得你好像去过很多地方似的?”

  “我从蜀中坐船一路南下到了武昌府,又从武昌府随漕运的船到京城。”王晞眨巴着大眼睛道,“也算得上千里迢迢了。我觉得像我这样走了这么远路的女孩子,肯定不多见。”

  那模样,不知道有多无辜。

  施珠当然不会承认,还要刺王晞几句,太夫人看着,突然想起王晞劝自己尝粽子的样子,顿时有些不喜,沉声截了施珠的话:“好了!你们姐妹也别总是想着斗嘴,今天是端午节,侯爷在家里休沐,难得一家团聚,今天你们可以喝点酒。”

  “好呀!”侯夫人带头,笑着接了话,问王晞,“我们家顺了北边的习惯,都喜欢秋露白,你们家喜欢喝什么酒?怪我,没有早问问你,也没来得及准备。”

  王晞抿了嘴笑,道:“我家中的叔伯兄弟什么酒都喝,只要好喝就行。女眷就比较喜欢用金华酒待客,比较绵长醇厚,不容易伤人。”

  “我们这边的人却嫌弃金华酒太过柔和……”侯夫人笑着和王晞说着家常,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

  下午女眷们打了马吊,晚上永城侯府男左女右,在正院厅堂设宴。

  只是在去厅堂之前,有个小插曲。

  宝庆长公主身边的青姑突然求见。

  太夫人惊愕不已,忙重新梳妆,在玉春堂的厅堂见了青姑。

  和宝庆长公主寿筵那天不一样,青姑穿了件寻常的鹦哥绿的夏布褙子,乌黑的青丝梳得一丝不乱,简单地戴了两根鎏金簪子,给太夫人行过礼后,却说是来见王晞的。

  太夫人满腹疑惑,叫了王晞出来见青姑。

上一篇:芜卦

下一篇:乌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