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 第45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这雨下得正好。”放下筷子,常珂道,“我们就在这里喝茶好了。”

  王晞就喊了阿南进来收拾桌子,白芷几个帮着沏了茶过来。

  王嬷嬷冒雨冲了进来。

  常珂眼睛一亮,忙喊了阿北几个拿了帕子给王嬷嬷擦脸。

  王嬷嬷笑着弹了弹身上的水珠,笑道:“还好雨不大,倒不大紧。”

  王晞却见她满脸的倦色,寻思着她昨天晚上肯定没有睡好,还赶着她用过午早膳就立刻过来报信,只怕薄家那边的消息不太好。

  她和常珂在罗汉床上坐定,让小丫鬟端了个绣墩放在她身边请王嬷嬷坐了,亲自斟了杯茶给王嬷嬷,这才听王嬷嬷说起打听到的消息。

  “这件事是襄阳侯府太夫人提起来的。”王嬷嬷喝了一口茶,条理清晰地道,“当时庆云侯府的世子夫人派了体己的嬷嬷过来给襄阳侯府太夫人问安,那嬷嬷和你擦身而过,见到襄阳侯府的人就问了一声,夸您长得好。

  “襄阳侯府太夫人就动了给您做媒的心思。

  “等到庆云侯府的嬷嬷走了,她就和太夫人提了一句。

  “太夫人觉得这门亲事很好,也没有商量谁,就回了襄阳侯府太夫人的话,请了她找人去庆云侯府试探试探。

  “谁知道襄阳侯府太夫人派过去的人在庆云侯府世子夫人那里遇到了他们家太夫人,他们家太夫人正为薄公子的婚事头疼,一听就来了精神,亲自跑了过来。

  “事情就这么巧。

  “庆云侯府太夫人过来的时候您正好从外面进来,由青绸和红绸陪着去了旁边梳洗,庆云侯府太夫人一眼就看中了您,说您是个有福气的,连我们府上的太夫人都没有碰面,直接就转身折了回去,让人带话给襄阳侯府太夫人,让她帮着撮合这门亲事。”

  常珂听得张口结舌,把王晞左看了看右看了看,奇道:“那老太太就这么看了你一眼,又不是天师又不是高僧,哪里就看出来你是个有福之人?那老太太不会是被薄明月说动了心,和薄明月一样,只要漂亮就行吧?”

  王晞笑着骂了她一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然后问王嬷嬷:“你可有什么主意?”

  王嬷嬷倦色更浓,无奈地道:“奴婢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只是襄阳侯府太夫人和永城侯府太夫人的意思,奴婢有千万种办法能让庆云侯府死心,可如今他们家太夫人也瞧中了小姐……”

  是有点棘手。

  王晞沉默了好一会儿。

  常珂道:“我看这件事还是请家中长辈出面吧?要不,你去找找大伯父?和庆云侯府联姻全无好处。”

  “可拿我去联姻,却也不是什么坏事。”王晞打断了常珂的话,“我从名义上说来,也不过是太夫人娘家的一个表侄孙女罢了。”

  常珂和王嬷嬷都低下了头。

  王晞看气氛有些沉闷,笑了起来,对王嬷嬷道:“你附耳过来。”

  王嬷嬷讶然,旋即眉眼都笑了起来,忙凑了过去。

  王晞低声和王嬷嬷耳语了一番。

  王嬷嬷难掩震惊,差点就跳了起来,等到王晞说完话,她已结结巴巴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这怎么能行?我,我……”

  王晞却从容镇定,笑道:“你直管按我交待的去做就行了。”说到这里,她想起自己给大哥的信还没有写,又叮嘱她,“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儿,帮我带封信给大掌柜。”

  她不知道大哥现在在哪里,只能让大掌柜帮着送信。

  之后她又跟常珂交待了几句,匆匆去了书房。

  常珂和王嬷嬷在花厅大眼瞪小眼。常珂心里更像是被猫爪抓了似的,想问王嬷嬷刚才王晞和她说了些什么,又觉得于礼不合,问不出口。

  王嬷嬷也是心乱如麻,就算是常珂问她,她也不知道怎么说,何况常珂只是欲言又止,她就更不愿意和她说这件事了,索性转移话题,和常珂说起韩家的事来:“听说韩家在保祥坊买了幢宅子,韩老安人的六十大寿是准备在新宅子里做?他们家这是想敲山震虎吧?”

  京城居,大不易。

  何况京城素来有“西贵东富南贫北贱”之说。

  那保祥坊,可是在城西,西直门那块儿。

  韩家能在那里买幢宅子,是下了大本钱的。

  在韩小姐出阁之前请了夫家的小辈们去给韩老安人拜寿,多半是想让常家的人看看韩家多有钱,给常家一个下马威,免得新娘子进门了被妯娌和小姑子欺负。

  常珂还没死心,想问王嬷嬷王晞都和她说了些什么,根本没有深想,甚至在回答王嬷嬷的时候都有些心不在焉:“韩家祖籍安徽,是安徽数一数二的茶商,韩大人科举不成改走武举,家资丰厚,若是真想在这边安顿下来,肯定会买个宅子的,这样韩家的人进京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王嬷嬷就继续和她说韩家的事:“听说韩小姐是独生女,她父亲过继的是她伯父家的幼子,韩小姐的外家和韩家是门当户对,她母亲的陪嫁肯定也不少。不知道韩小姐的外家是做什么生意的?”

  常珂道:“好像是做布匹生意的。专卖粗布和细布。据说生意遍布大江南北,生意非常的好。”

  王家做西南、西北的生意,那边粗布比绸缎更受欢迎。

  王嬷嬷就怀疑韩小姐的外家是徐州章氏。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常珂始终没有机会问王嬷嬷王晞都说了些什么,王晞又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把手中的信交给了王嬷嬷,道:“这件事要快!你别拖来拖去的,到时候弄得不好收场。”

  王嬷嬷还是有些犹豫,眼睛都红了,道:“难道就没有其它的办法了?告诉大爷吧,大爷肯定有办法!”

  王晞笑道:“等到我大哥赶过来就晚了。你确定要等我大哥过来?”

  他们家太太可是托了太夫人帮着大小姐说门好亲事的,太夫人完全可以不通过王家就给王晞订门亲事。

  王嬷嬷不敢耽搁,小跑着出了晴雪园。

  常珂再也忍不住了,道:“你到底和王嬷嬷说了些什么?怎么还要去找大掌柜?有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

  她关切地望着王晞,眉宇间有不容错识的担忧。

  王晞笑了起来,道:“你放心,我和薄家的事,没那么容易就定下来。至于说大掌柜那里,我托了他问冯爷爷一声,看他什么时候有空和我去趟大觉寺!”

  至于她和四皇子、薄明月之间的事,就不用告诉常珂了,免得她担心。

  常珂觉得王晞和薄明月议婚的事更重要,王晞的话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继续说着这件事:“庆云侯府的世子夫人是襄阳侯府的大小姐,要不,咱们让人去给她带句话?她还挺讨庆云侯府太夫人喜欢的,她胞兄的差事,就是庆云侯府太夫人亲自出面跟庆云侯说的。”

  “好了,好了!”王晞揽了常珂的肩膀笑道,“你就别担心了,王嬷嬷已经去找大掌柜了,大掌柜出面总比我们出面有用,我们就等他的消息好了。”

  常珂压根不相信。

  她狐疑地望着王晞,道:“你肯定还有后招!”

  王晞有些意外,道:“你怎么这么说?”

  常珂冷哼了一声,道:“我太了解你了。你要是没把握,能笑得这么高兴吗?”

  “哈哈哈!”王晞忍不住大笑,觉得这个表姐认识得值,但她还是揽着她往花厅外边去,“今天不用陪太夫人,我们做点有趣的事吧?投壶怎么样?或者是下棋?”

  她想让常珂高兴点,准备玩常珂擅长的游戏,讨她欢心。

  常珂还是不放心,可也不得不接受王晞的好意,顺着她的话说起了自己喜欢的游戏。

  这夏雨时大时小的,连下了好几天,等到雨停,天气明显地热了起来,有酷夏的感觉了,永城侯府的女眷们,也到了去襄阳侯府给襄阳侯夫人拜寿的日子。

  小辈的寿辰长辈是不用参加的,而且长辈若在,是不能大操大办的。

  但襄阳侯夫人的寿辰是襄阳侯府太夫人帮着办的,加之襄阳侯府太夫人特意邀了永城侯府太夫人过府,永城侯阖府女眷都去了襄阳侯府。

  襄阳侯府住在大时雍坊,离永城侯府也不远,坐马车过去也就三刻钟的功夫。

  永城侯府的女眷下了马车,襄阳侯府太夫人贴身的嬷嬷笑语盈盈地接待了她们。

  太夫人等人都心生疑惑却没有吭声,只有常凝,看了王晞一眼就不管不顾地嚷了起来:“襄阳侯府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家的人来给他们家夫人拜寿,连祖母都来了,他们家就派个嬷嬷来迎接我们?他们家这是要和我们家翻脸吗?”

第五十五章 流言

  能被襄阳侯府派出来迎宾的,就算她只是个嬷嬷,那也肯定是个能言善道,口齿伶俐之人。

  那嬷嬷闻言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更热情了,温声道:“常二小姐此言差矣,我们家太夫人绝对没有怠慢贵府的意思。我们家太夫人和贵府的太夫人素来交好,在心里,贵府的太夫人就像是她老人家的亲姐妹似的,自家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说完,朝着太夫人深深地行了个福礼:“说起来,还是我们家太夫人失礼,还请太夫人不要生气,我这就去禀了我们家太夫人,她老人家肯定会亲自过来给您陪不是的。”

  这话说的就有点严重了。

  而且显得常凝特别的没有气度,不懂事,不听话。

  偏偏永城侯府太夫人又不是个精明人。她听着就不悦地瞪了常凝一眼,又示意永城侯夫人管好常凝,这才笑呵呵地对襄阳侯府的嬷嬷说道:“小孩子家家的,说话没个轻重。既然是太夫人派了你过来迎我们,我们就快点过去吧!也免得太夫人久等。”

  那嬷嬷立刻笑着应诺,带着太夫人去了歇脚的厢房。

  常凝气得胸口疼。

  她又没有说错,为什么每次被斥责的却都是她?

  她死死地盯着王晞,手里的帕子揉成了一团。

  王晞不过是个商贾的女儿,凭什么借着永城侯府来攀高枝?

  上次去参加宝庆长公主的寿筵,她却被庆云侯府的太夫人看中了。

  薄明月虽说不是什么良配,可配她王晞却是绰绰有余——管他薄明月以后屋里有多少小妾通房,只要王晞明媒正娶地嫁了过去,就算她没生出儿子来,那正室的位置还不是她的。

  多少人奋斗几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她就这样轻易地跨了过去。

  那王家知道女儿能嫁进这样的好人家,还不得死着劲儿巴结薄家。

  京城那些有点名望的铺子,谁家背后没有官员照顾庇护的。

  王家能出个这样的女儿,也算是赚得盆满钵满了。

  襄阳侯府太夫人做了这个媒,今天肯定会拼命地抬举王晞。

  她们这些人全都成了王晞的陪衬,别人能忍,她可忍不了。

  常凝想到这里,不由撇了撇嘴,想和施珠说叨几句,施珠扶着太夫人胳膊,神色如常,她一时也找不到机会,只能暂且作罢。

  襄阳侯府安排永城侯府女眷歇脚的厢房鲜花如锦,布置得富丽堂皇,位置却有点偏,而在厢房里服侍的不过是襄阳侯府的一些丫鬟和婆子,不要说襄阳侯府的太夫人了,就是他们府里的太太、奶奶、少奶奶也一个不见。

  这可不像是接待贵客的地方。

  就算刚才被安抚了的永城侯府太夫人也不由得脸色一变,沉了脸。

  永城侯夫人忙笑道:“他们家太夫人给侯夫人举办这生辰宴,就是怕二房的气焰太盛,压了长房的风头,说不定太夫人还请了其他的贵客来给侯夫人镇场子,被事情耽搁了也不一定。我这就让人去看看。您也稍安勿躁。”

  那襄阳侯府的二太太,不过是个百户人家的女儿,出身一般,长相一般,甚至是脾气也很一般,就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和襄阳侯府太夫人娘家有些渊源,嫁给了襄阳侯府二老爷。

  她嫁进来之后,和很多先开花后结果的妇人一样,先是生了个女儿,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

  甚至比不上永城侯夫人,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

  可人比人气死人,她就有这八字,长女做了庆云侯府世子夫人,长子武举入仕做了通州卫佥事,次子则是闻名京城的美男子解逢。

  襄阳侯的几个儿子不仅才学平庸,出了事还得求助于二房。

  二太太虽说没有飞扬跋扈,看不起人,可“穷在闹市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府里府外对二太太的巴结奉承看在襄阳侯夫人眼里,这心里不免拔凉拔凉的。

  襄阳侯夫人是襄阳侯府太夫人亲自选的儿媳妇,加上次房压过了长房,会让长房没有威望,对长房的发展极其不力,这才有了襄阳侯府太夫人帮儿媳妇祝寿的事。

  永城侯府太夫人听着脸色微霁。

上一篇:芜卦

下一篇:乌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