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 第25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这次冯大夫没有出门,而是在自己卧室旁边做了书房的西次间闻闻嗅嗅地摆弄着堆在书案上的百花香,见她进来,忙笑着朝她招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的太师椅上,一面问她用过早膳了没有,一面拿了盒百花香给王晞,道:“你闻闻看,这些香都有什么不同?”

  王晞只闻了几盒,就被那香味刺得没有了嗅觉。

  冯大夫哈哈大笑,冯高拿了个炭包过来。

  王晞和冯大夫出了书房,在屋檐下的红木圈椅上坐下,冯高又端了茶水过来。

  “您这是要干嘛?”王晞喝了口水,好奇地问道,“是这些香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冯大夫还是不怎么想告诉她的样子,道,“我照着记忆中的百合香也制了一盒混在其中,想让你们帮着看看有什么不同的。你师兄闻了半天也没闻出来,没想到你也没有闻出来。”

  “那是因为我比师兄的鼻子灵!”王晞大言不惭地道,“你看师兄,闻了这么多都没有闻出来,我才闻了几盒就受不了了。”

  冯大夫呵呵地笑,慈爱地递了个大红李子给她。

  王晞拿着啃了一口,酸酸甜甜的,特别的脆。她不由点头,道:“这李子好吃。不像是我们彭城的李子,福州永泰的李子也没这么脆,湖北石门多产青李,如今也开始产红李了吗?”

  “不是。”两个喜欢吃的碰到一起,最喜欢说的还是吃食,冯大夫颇有些得意地道,“是陕西大荔的李子。我来京城之后偶然听人说起,特意让人留心,给我带了一筐来京城。原来准备给你祖父也送些去尝尝的,可路途遥远,送到的时候怕是不新鲜了。腌制过后又失去了它的清脆,我干脆就没送。”

  王晞连连点头,一口气吃了半个红李,感觉嘴里有些发涩,这才停了下来,道:“初吃还可以,吃多了也就那样了。腌制之后又失去了其特色,还真是只能尝尝鲜。”

  两人就着是红李好吃还是青李好吃又说了半天的话,这才把话题重新转到调香上面来。

  王晞道:“您这是想让我们帮着闻闻朝云调的香是不是和您调的一模一样吗?我觉得这样有点难。还不如想办法把您调的香另取一个名字,然后想办法拿到大觉寺门口去卖。若是香味一样,大家肯定会觉得是我们抄了朝云的香方。您说不定还可以见到朝云。”

  这法子想的……

  冯大夫忍不住笑道:“你这小脑袋瓜长的,和你祖父一模一样。别人都会想叫了一样的名字,若是有人闻出不一样了,肯定会来找我们。你倒好,想着另取名字。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王晞向来觉得若是大家都想的一样,就没法做到与众不同,没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怎么可能做成顶尖的生意,不是顶尖的生意,又有什么意思?

  她嘻嘻笑道:“有几个人真正能闻得出来是什么样的味道。若是味道一样,名字也一样,别人还以为我们是从哪里弄来的货,不会想到是我们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发现。可如果香是一样的,名字不一样,却又比他们卖得便宜很多,这问题就大了,就算引不来朝云,也会引来大觉寺的人。”

  冯高笑道:“我觉得小师妹这个法子好。就是要想想万一引来了大觉寺的人该怎么办?”

  毕竟是皇家寺庙,主持认识很多的权贵,怕是不好过关。

  王晞白了冯高一眼,道:“冯爷爷调香传承有序,就算是大觉寺的人查出来了又能怎样?大不了我们以后不调香了。我们又不是以调香为生,不调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除非冯爷爷想把那个朝云京城第一的名头抢过来。”

  话说到这里,她还朝着冯高狡黠地笑了笑。

  她这是想激一下他师傅吧?

  冯高在一旁不言不语只是听着。

  冯大夫却没有上当,而是恍惚了好一会儿,笑道:“我也是觉得奇怪而已,哪里就要去和个方外之人争调香第一人的虚名?我看这件事就这样算了,等过了端午节再说。这几日来铺子里讨霍香正气水、仁丹的人很多,大家都用点心,多做点消暑的药丸出来,争取再来个三伏贴,把今年铺子里的开销都赚回来。”

  王晞虽然没管事,但她知道他们家在文州最好的铺面一年是多少银子的租金,大致上能算得出药铺的开销。她听着大吃一惊,道:“药铺的生意这么好吗?”

  冯大夫谦虚着“还可以”,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

  王晞和冯大夫、冯高去东风楼吃饭的路上,她找了个机会问冯高:“那还要查冯爷爷为什么找朝云吗?”

  “继续查。”冯高皱了皱眉,担忧地道,“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好像有什么至关重要的事就是想不起来。”

  冯高婴孩时就跟着冯大夫了,也许是小时候听到了什么。

  王晞没有催促冯高,三人一起高高兴兴去吃了炸响铃和一品鸭。

  她觉得鸭皮蘸白砂糖最好吃,还专程给常珂带了一只回去。

  常珂自然是喜出望外,留了王晞宵夜,并道:“东风楼的一品鸭过了夜就不好吃了,要吃就得当日的。”

  王晞已经吃得饱饱的,常珂因为是晚上,怕不克化,不敢吃多了。王晞回晴雪园的时候还带了半只鸭子回去,给了身边的人当夜宵。

  在家里值守的白术告诉她,常妍来过了,还送了一小篮子樱桃,并道:“我问她有什么事她也不说,只好先收下了,您看我们拿些什么做回礼好?”

  把打赏的标准降低,那就是为了给常凝一个教训。可这段时间常凝依旧我行我素的,没有半点改观,王晞觉得常凝已经不能用常理对待了。而常妍却一改从前,试着想和她来往,她也不会拒绝——她若是和常妍玩得好了,以常凝的性格,她肯定受不了。

  想到常凝会受不了,王晞就觉得有意思。

  “那就送些枇杷过去。”她道:“这两天正好煮水喝。”

  白术笑着应诺,下去准备。

  次日王晞去给太夫人问安,太夫人就拿了枇杷冰糖水招待她们。

  就有服侍的丫鬟娇笑着讨好太夫人:“三小姐和表小姐都好孝顺您。三小姐昨天一早送了樱桃过来,到了晚上表小姐就送了枇杷过来。”

  太夫人喜上眉梢,道着:“她们都很好!”

  常珂向来比常凝懂得察言观色,立刻在旁边笑道:“我没有三姐姐和表妹有钱,只能平时做些小玩意儿送了祖母和姐妹们。”

  王晞不想常珂成靶子,肯定要帮她脱身,听后笑道:“我也是知道三表姐给我送了樱桃,这才惊觉自己不孝,让人上街去买了些枇杷,真正孝顺的是三表姐,我最多也就是借花献佛罢了。”

  有常珂和王晞这两个机灵的人附合,众人不仅没有像常凝所盼望的那样争起来,反而你迁就我,我迁就你,成就了彼此的好名声。

  太夫人高兴极了,赏了常妍一条珍珠抹额,赏了王晞一把湘妃竹绡纱双面杭绣小猫戏蝶的团扇,虽不如常妍的珍珠抹额值钱,却很实用,还很漂亮,王晞一样很喜欢。

  倒是常凝,像谁都欠她八百两银子似的,板着个脸,非常的难看。

  走的时候没有和常妍一起离开。

第三十二章 施珠

  常妍当不知道,该怎样还怎样。特别是韩家人来量新房尺寸的时候,她找了一个借绣样的借口,一直把常凝拘在她的内室,消磨了一整天,直到韩家的人把事办完,才回到自己的住处。

  二太太亲自陪了韩家人一整天,回到兰园的时候满身的疲惫,但还是喊了常妍去问:“阿凝今天有没有说什么?”

  常妍想到常凝那爱理不理的神色,暗暗在心底叹了口气,面上却不显,笑盈盈地对母亲道:“挺好的。今天还绣了半个帕子,比平常还快。”

  二太太点头,紧绷着的心弦终于松了松,问:“王晞那边如何?”

  常妍想了想,道:“我只是和她接触了两、三次,感觉还挺好。”

  二太太不免苦口婆心:“潘小姐那边也别落下了。别看刘家如今不显,我听襄阳侯府太夫人那意思,他们家有可能要接手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管着官员的升迁任免核查,若是能结了这样一门姻亲,不说别的,她的小儿子前程就有了个奔头。

  常妍笑道:“娘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二太太累得很,打起精神又和常妍说了几句,这才去歇了。

  常妍不知不觉中和潘小姐走到了一起,两人又不知不觉中和王晞、常珂走到了一起,等到太夫人和侯夫人开始安排去参加宝庆长公主寿筵的行程时,四个小姑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得很近了,常常欢声笑语地逛着后花园,或去晴雪园喝茶吃点心,或去柳荫园看房屋修缮的进展,商量着房子修好了堂前种什么花,凉亭里摆什么样的石凳,不知道的一眼望去,还以为是同一个房头的几姐妹,非常的亲热。

  常珂心中却有些焦虑,感觉她和王晞没有从前那样亲近了,她有时候想和王晞说上几句话都没有机会。

  王晞也有点烦。

  白天和常妍、常珂、潘小姐几个在一起玩的时候还好,到了晚上,她就会想起那把插在竹林边的九环大刀。

  不知道那把刀是继续插在那里?还是已经被拔走了?也不知道陈珞还会不会在竹林练剑?

  她很想再去看看,却因为身边不是有常妍就是有常珂,总找不到机会。

  王晞就寻思着得派青绸或红绸去看看。

  还没等她吩咐下去,施小姐施珠来了京城。

  与潘小姐来时不一样,施家提前两天派了随行的嬷嬷过来给太夫人报信。太夫人则提前一天通知王晞几个和她一起去迎接施珠。

  王晞觉得很麻烦,却从中看到了可能独处的机会,倒也能够心平气和,笑眯眯地听常妍几个说话。

  潘小姐纯属好奇,觉得永城侯府突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来了这么多的客人。

  常妍像往常一样,看不出悲喜,邀请众人:“我们明天早点来玉春堂吧?趁表姐没来之前大家还可以陪祖母多说说话。”

  常珂笑笑不说话,躲在大家身后,不留心都不会注意到她。

  只有常凝欣喜异常,抱着太夫人的胳膊追问施珠什么时候进城:“还是单嬷嬷陪着施表姐过来吗?施表姐住哪里?我想和施表姐住在一起,可以吗?”

  太夫人见她这样的热闹,非常高兴,拉了她的手,道:“阿珠明天上午就能进府了,我们一起用午膳。至于她住哪里?”她语气微顿。

  她原本准备安排施珠住晴雪园,但现在柳荫园还没有修缮好,只能安排施珠暂时住在玉春堂了。

  可这话却不好明说。

  主要是怕施珠生气。

  那丫头的脾气大。

  又和凝丫头玩得好。

  太夫人笑了笑,道:“我有好几年没有见她了,让她先陪我几天。”

  这就是安排在玉春堂了。

  众人微微笑。

  包括常凝在内。

  从太夫人屋里出来,大家表情各异。

  潘小姐约了常妍、王晞和常珂:“家兄刚派人送了些碧螺春来,你们要不要去我那里喝茶。”

  王晞婉言谢绝,倒是常妍,笑盈盈地应了。

  两人结伴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王晞终于得了个空能去看那把插在竹林边的刀了。

  真是奇怪了,这都十几日了,太阳一日比一日的烈,前几日夜间还下了场雷阵雨,那刀柄上系着的红绸却仍旧浓鲜如血,不见半点颓势。

  王晞撇了撇嘴。

  青绸告诉她:“陈家二公子没再去竹林舞剑!”

  那他还把那把刀插在那里是什么意思?

  王晞不悦地回了晴雪园,梳妆打扮一番去了太夫人那里。

  常凝三姐妹和潘小姐已到了,正围着太夫人说话。

  见王晞进来,常凝第一个站了起来,道:“就等你一人了,怎么这么慢!”

  王晞笑而不语。

  常珂看了常凝一眼,称赞王晞道:“你今天的裙子好漂亮。”

  王晞穿了件葱绿色镶油绿色襴边绣粉色菖蒲纹的马面裙,粉色净面凤尾团花通袖衫,只简简单单地戴了莲子米大小的南珠头面,看上去颇为活泼俏丽。

  潘小姐也赞:“这颜色搭得尤其好。”

  王晞从来都不会辜负别人的善意,她笑得眉眼弯弯,道:“潘姐姐今天穿的衣服也很漂亮,是江南织造的新品吧,事事如意的图样,我也很喜欢。”

上一篇:芜卦

下一篇:乌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