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 第170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是有点不对劲啊!

  王晞托腮思忖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倒是侯夫人,回到府里就把王晞送了什么东西给潘小姐大肆宣扬了一番。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太夫人的耳朵里。

  太夫人知道自己这是得罪了王晞,王晞在和她赌气,摇头叹气,没说什么就把这件事揭了过去。

  施珠却揭不过去,在屋里指桑骂槐的,折腾了好几天才消停下来。

  常三爷新过门的媳妇韩氏这天见天气好,太阳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干脆和屋里的婆子、丫鬟端了凳子坐在屋檐下看戏。

  韩氏的贴心婆子还给她八卦:“原来那施小姐从小就喜欢陈家二少爷……现在王家表小姐要嫁给陈家二少爷了,她能高兴才怪了。”

  韩氏从小跟着父亲在燕山卫长大,还是要待嫁了才住到京城来的,对京城事知道的也不多。闻言不由失笑,道:“这是谁做的媒,缺大德了!”

  那些丫鬟又把一些前因后果讲给韩氏听。

  韩氏从小被父母当儿子养大,见识手段都不缺,等到常三回来,她就温声细语地与常三商量:“王小姐那里可不能失了礼数,我出阁的时候父亲送了几匹上好的遍地金,我借着去王小姐那讨个衣裳样子,搭上话。”

  常三爷也听说了长公主中意王晞的事,他觉得这件事有点悬,就有些含糊地道:“都是亲戚,也就听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也没个准信的。”

  韩氏笑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等得了准信,哪里还有你我的立足之地。就算不是,我听说那王家表小姐品味极高,就是庆云伯府的六小姐也引她为知己,能结交个这样的人物不会错。”

  常三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韩氏干脆让小丫鬟做了对白色狐狸毛的手笼去了王晞那里。

  “我是刚进门的新媳妇,不好到处走动,这才来看妹妹,还望妹妹海涵,不要觉得我怠慢了。”她进门就把手笼送给了王晞,亲亲热热地和她说着话。

  王晞虽不喜欢二房的,却和韩氏没有什么接触,就更谈不上矛盾,不会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笑盈盈地接待了韩氏,还送个灰鼠皮的围脖给韩氏做回礼。

  韩氏对王晞的印象很好,之后常到柳荫园去串门不说,知道王晞和常妍不和,就常约了常珂过来,弄得常珂好像她的嫡亲的小姑子似的。

  二太太知道了不免心生不满。

  韩氏也是个妙人,道:“我这不是看三妹妹常要在家里准备嫁妆吗?不敢耽搁了她的事。”

  二太太当着媳妇的面,怎么也不好意思把当初的恩怨说出来。她只能咽了这口气,叮嘱韩氏以后要多亲近常妍。

  韩氏一口答应了。等到施珠出阁的那天,见来的女眷比她和常三爷成亲的时候还多,吓了一大跳,再仔细看看,却是各家的奶奶、少奶奶、小姐们来的多,那些主持中馈的妇人却一个都没有看见。

第二百一十章 热情

  韩氏还不大懂京城的规矩,但她家里有准备,早给她买了个精通京城规矩的婆子,韩氏就招了那婆子来说话。

  那婆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还是按着自己的理解道:“施姑娘借着永城侯府出阁,本是好事,各府主持中馈的夫人、太太们应该都到的。可施家又是罪臣,来的人多了也不好。”

  韩氏不大满意她这种说法,道:“那为何来了这么多人?照你说的,大家大可送了些礼来就行了。”

  那婆子颇为机敏,忙道:“我去打听打听。”

  韩氏点头,等了一盏茶的工夫,那婆子神色怪异地回了来,悄声禀告她道:“说是来看看王家表小姐长什么样儿的。”

  那就应该是和长公主所说的话有关系了。

  韩氏眼睛珠子骨碌碌直转,起身去了王晞那里。

  王晞没准备送施珠出阁,借口天气太冷,她吸了冷气就会咳嗽的厉害,在烧了地龙的西次间,梳着平时梳的纂儿,穿着件桃红色的镶八宝纹的小袄,正在临窗的大炕上和白果几个丫鬟在玩九宫格。

  看见韩氏进来,她让丫鬟去沏了红枣桂圆玫瑰花茶,还道:“我喜欢在茶里放点生姜,喝了祛寒,可就是有味道有点辛辣。你要放吗?”

  韩氏还从来没有喝过这种茶,道:“我尝尝好不好喝。”

  很爽快的样子。

  王晞对她印象很好。

  白果收拾了游戏,端了点心水果,王晞和韩氏就坐在炕上喝茶。

  韩氏问她是不是不准备去吃施珠的喜席了。

  王晞点头,道:“我和她玩不到一块儿,就不要彼此两两相厌,坏了心情了!”

  如果这样,那些来看王晞的太太、小姐们岂不是见不到人了?

  韩氏觉得挺有意思的,想了想,道:“那我在这里陪陪你吧!你也知道,那些人我也不怎么认识。”

  王晞多看了韩氏两眼。

  二房可是任何时候都不遗余力地彰显自己的,韩氏好像不知道似的。

  韩氏见了,就抿着嘴笑了笑,道:“我们毕竟是二房,这样出风头的事,应该留给长房才是。我在你这里好吃好喝的,不知道比在外面快活多少了。再说了,你房里的点心做得好,在京城还挺有名的,这样的机会才是真正的难得吧?”

  难得二房有这样一个通彻之人。

  王晞笑盈盈地没有说什么,只问她喜欢吃什么样的点心,让白果去拿。

  韩氏也没有客气,点了几种王晞这边常做的,让身边的婆子去和二太太报个信,就和王晞说起闲话来。

  王晞笑道:“这样可以吗?”

  二太太可不怎么喜欢她。

  韩氏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道:“我又不靠她吃饭,她能把我怎么样?她还指望着我爹提携我夫婿呢?”

  可提携过后呢?难道就不过日子了?

  王晞眨着大眼睛。

  韩氏好像看出了她心中困惑似的,哈哈地笑了几声,夸王晞:“你好可爱!难怪京城的好多小姐都喜欢和你玩!”

  王晞不明所以。韩氏笑道:“原本就是两家联姻,我看中了三爷长得好,品行也还不错;我公公婆婆看中了我们家能帮衬三爷,你还指望着三爷因此永远都视我如珍似宝了不成?等我们家真的哪天帮不了三爷,我就算是做得再好,他们也能挑出不是来。与其到时候受苦,何不趁着大家都热乎着,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

  王晞顿时朝她竖了个大拇指。

  的确,别人要是喜欢你的时候,你做什么都对。别人要是不喜欢你了,你做什么都是错。何不趁着有人喜欢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自己痛快点呢?

  她以茶代酒,敬了韩氏一杯。

  韩氏落落大方地喝了茶,两人一块儿用了午膳。

  外面坐席的人这才发现王晞根本没有参加施珠的婚礼,就有那沉不住气的年轻奶奶、小姐们凑在一起,商量着去后花园玩。

  还有一位小姐道:“听说王小姐住在永城侯府的柳荫园,就在后花园那里,今天天还不错,施小姐的婚礼要到酉时,我们坐在这里也无趣,不如去后花园里逛逛。”

  立刻就有人响应。

  七、八个人带着丫鬟婆子就去了后花园。

  柳荫园非常的打眼。

  还是寒冷的冬季,却有粉粉的桃花伸出墙头来。

  几个人站在院外叽叽喳喳:“这是假的吧?这个季节,怎么能开出桃花来?丰台的师傅也没有这个手艺啊!”

  “这不正好让我们进去看看吗?冬天里开桃花呢!”

  有嫁了人的少奶奶差了身边的人去叩门。

  来应门的是白果。

  她满脸的狐疑。

  那位少奶奶忙道:“我们是来永城侯府吃喜席的,看见这边居然有盛开的桃花,非常的惊讶。不知道这花是真是假?能不能让我们进去看看?”

  这桃花可是王晞带着花匠弄出来的,平时柳荫园也没几个访客,这么漂亮的桃花,马上就要过花期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白果都觉可惜。

  她笑盈盈地给几位小姐行了福礼,道:“我得去问问我们家大小姐。这是我们家大小姐种出来的。”

  别人都以为王晞是永城侯府来打秋风的亲戚,白果几个总会不动声色地抬举王晞。

  这次也不例外。

  那帮人喜出望外,催了白果快去报信。

  白果很快就折了回来,请了她们进去不说,还准备了茶点和坐垫,供她们赏花之后能在旁边的凉亭歇息。

  那桃花是嫁接的,却不知道是怎么开的。

  几个人在那里看了半天,也没有见到主人出来和她们打招呼。

  有急躁的就问白果:“能不能请你们小姐出来,我们有好多话想请教她呢?你们家这花种得这么好,可见家里的花匠很厉害。”

  白果没有多想。从前他们家老太爷在别院的时候,也常会遇到游山玩水的书生,看到他们家的别院景致与众不同而上门讨教的。

  她去禀了王晞。

  王晞也没有多想。

  二房还有来吃喜酒的亲戚跑到她这里来摘花呢!

  她去见了几位少奶奶和小姐。

  几位少奶奶和小姐看见她出来,都露出惊艳之色。

  王晞对这样的目光也很熟悉和习惯,并没有露出异然,如常地请她们去了暖房喝茶。

  韩氏听了忙跟了过来,看到几个在施珠那边见过的面孔,低着头弯了弯嘴角,这才走过去。

  有个看上去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在向王晞请教这桃花是怎么种出来的,还说回去之后也想试试。

  王晞笑道:“也没什么太稀罕的。这里曾经搭个一个暖房,花开了,就把暖房拆了,看个花期而已。”

  “建了暖房,又,拆了?”那小姑娘目瞪口呆。

  搭个暖房要花很多银子的。

  就这样随便拆了吗?

  小姑娘推开窗,打量着那两株桃树。

  王晞觉得这小姑娘还挺有意思,听她自我介绍姓解,应该是襄阳侯府的人,只是不知道她是旁支还是嫡支,从前没有见过。王晞笑道:“五小姐没有过来吃喜酒吗?”

  那小姑娘笑道:“来了。去了施小姐那里。”

  如今襄阳侯府太夫人进出都带着五小姐,因太夫人是孀居,这样的喜事向来是不参加,派了五小姐去探望施珠,也合礼数。

  王晞和这些人都挺陌生的,还想问几句话,有个少奶奶打扮模样的突然指了她戴着的耳环道:“您是在哪里做的?好漂亮!”

  因为今天没准备出门,王晞打扮得比较寻常,戴的是个掐丝灯笼的耳环,不过灯笼里放了一颗绿豆大小的六棱红宝石,随着王晞的举动,在里面滚来滚去的。不像寻常的灯笼耳环,是镶嵌在里面不能动的,灯笼的款式也比较特别,是一根一根的骨架,不像寻常的灯笼,用工艺镶着花或者人物花鸟,比较特别。

  王晞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耳环,笑道:“是从家里带过来的。”

上一篇:芜卦

下一篇:乌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