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清荷 第23章

作者:云卷袖 标签: 宫廷侯爵 青梅竹马 情有独钟 古代言情

  “去莺莺阁了”,忍冬与清荷对视,终究对清荷的恨暂时占了上风。

  其实他并未在莺莺阁逗留,只和徐莺莺又周旋几句,便不耐的跳窗而逃,可心中愁苦不小,只好随便去了家酒肆。

  “莺莺阁?”清荷咀嚼一番这个暧昧的名字,倏然变了脸色,严厉道:“小小年纪就学会吃花酒?我且问你,父亲在世时如何教你?顾家子弟不得踏入烟花之地,寻花问柳!你可知错?”

  忍冬的眸子熠熠生辉,倒比夜晚的明月还要亮几分,又透着独属少年人的倔强和执着:“何错之有?男人都去得,我为何去不得?”

  清荷一愣,她从未将忍冬和男人一词联系在一起,如今看看跪着也比坐着她矮不了多少的忍冬,心中顿感无力,手中鞭子一松,淡淡道“罢了,阿姐从此不再管你便是,莺莺阁还是燕燕阁想去哪个便去哪个吧,只是留意好分寸,我可不想这么早当姑姑。还有,我们来洛阳的目的你亦需牢记心间。”

  清荷态度说变就变,忍冬没得到想象中的在乎和吃味,心中空落落的,连那不知因何而起的恨意也好似抓也抓不住。

  见清荷起身欲走,突然大力抓住她握着鞭子的手,淡淡道:“你就这么着急把我往外推?是嫌我碍了你和迟容的好事?”

  从儿时全心全意的爱护依赖,到如今的执拗和渴望。

  没法言明的憋闷,没有回应的不甘心,忍冬对清荷爱恨交加。

  清荷没有回答,灯火衬着月光,室内昏暗而冰冷。

  “阿姐,我名叫忍冬,是父亲希望我能忍数九寒冬,对吗?”忍冬轻笑一声又道:“忍冬、忍冬,起的没错,人生对我来说确实是苦的,我一直以来所做的,可不是就是忍受?阿姐你从前有多讨厌我,我都知道。可你不知道,只要想到你还能陪着我,我便什么也忍的,什么也不觉得苦。”

  清荷一怔,惶恐不已,却故作轻松道:“说什么傻话,你我血浓于水……”

  忍冬摇摇头,打断道:“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我……”

  “别说了”,清荷怕他再说下去,两人的关系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你快休息吧,我已和迟伯父打过招呼,明日咱们就搬去陆先生的小院”,清荷落荒而逃。

  徒留忍冬在昏暗室内,表情晦暗不明,心中亦是酸涩苦楚。

  在这之后,清荷和忍冬陷入一种尴尬的相处模式。

  虽说忍冬仿佛还是那个忍冬,清荷也好似还是那个清荷。可只要忍冬一出现,原本在场的清荷就会迅速消失。这使得郑大嫂每日不得不将三顿饭送到清荷房内,免得每每一吃饭,清荷就因跑得太急,白白遭受饿肚。

  好在近日里陆卓凭着陆家之旧替忍冬捐了个令史,在太尉府做些整理文书的工作,一月只得两日休息,其余的日子都有大半天泡在府衙之中。

  如此一来,两人相对的时间大大减少,清荷不由的松一口气,同时也更加苦恼。

  她苦思冥想,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来打消忍冬的念头,且这种秘辛又不能说给外人听,是以无处排解,几日下来,竟然消瘦了不少。

  忍冬那边也好不的哪里去,不过以忍冬之天资,即使分心想着清荷,应付令史的工作还是绰绰有余。

  “顾令史,你这一笔字写的是真漂亮,笔力遒劲、意蕴潇洒,只不过…我总感觉你在遮掩些什么?公孙令史你说是不是?”

  宋熙坐在忍冬对面,一双圆眼目不转睛的看着忍冬,竟然颇有几分可爱。

  “宋令史,切莫如此揣测同僚,我看顾令史平和公允,并没有藏着掖着什么”,一脸正气的公孙寻驳道。

  公孙寻五官刀削斧刻,比宋熙深刻不少,但也远没有宋熙看着让人想亲近。

  “你个呆人”,宋熙好笑又好气,用笔敲敲宋熙的脑袋道:“你真是镇国将军家的公子?”

  公孙寻叹道:“骗你作甚?父亲为了锻炼我才将我塞进太尉府做个小官,上次喝酒你说好友间不能有秘密,我不是都告诉你了吗?宋熙你真是西市卖馄饨家的儿子?我看你心眼比皇子皇孙们还多。”

  宋熙好笑道:“公孙公子,你生在凉州、长在凉州,这第一回进京,见过哪个皇子?又认识哪个皇孙?”

  “我”,公孙寻语塞,败下阵来。

  他们二人和忍冬年纪相仿,又差不多是同时进的太尉府,同坐在令史这种小官,因此比较亲近。

  忍冬听他们争辩,不置可否,只是淡淡一笑,又埋头继续手上的工作。

  宋熙见忍冬不说话,用毛笔点着桌子,悠悠道:“顾令史,你在别人面前装傻充愣也就罢了,我宋熙是何等人物?早就看出来你非池中物了。”

  “哦?”忍冬饶有兴趣的抬了头,问的却是:“宋令史是何等人物?”

  宋熙张张嘴,似乎在想措辞,公孙寻却老成道:“宋兄,为人切记谦虚,入太尉府第一天,张主簿就训诫过,你号称过目不忘,怎么连这个都不记得?”

  忍冬见成功祸水东引,敛了笑意,气定神闲的又低下头去。

  公孙寻余光一瞟,见忍冬置身事外,方才醒悟上了套,懊悔不已道:“顾兄,容我提醒一下,你手上的邸报可是弟弟我帮你弄的。”

  忍冬在太尉府,不过芝麻绿豆的小官中的一个,莫说太尉长什么样,就连太尉身边的奴才是方是圆都没见过。

  能接触到如此级别的内容,全仰仗公孙寻。

  忍冬施施然道:“我以为你给我邸报,是让我帮你…”

  “别别!忍冬!我错了,千万别说出来,让宋熙这小子知道就不得了了。”

  公孙寻嚷道,一脸正气散去七七八八,只像个被人抓包的少年郎。

  “好啊,你们有事瞒着我!”宋熙气势汹汹,立刻抛弃了文人的缛节,仿佛下一秒就要掐上公孙寻的脖子。

  公孙寻一个闪身,转瞬进了院子,高声道:“宋令史,小弟请你晚饭,你要不要吃?”

  宋熙垮下脸道:“又拿这一招糊弄我”,扫一眼忍冬,忽又兴致勃勃道:“不如,不如今天咱们上忍冬家里去蹭饭?忍冬的姐姐那可是貌若天仙!我可要好好去看看。”

  忍冬平静的抬起头,眸子幽如深潭,只听他淡淡道:“我阿姐?你们从哪里听得我阿姐相貌?”

  忍冬的声音不高,脸上也没有怒气,可公孙寻和宋熙却一缩脖子,莫名的觉着有些寒意。

  宋熙小声道:“猜的,我们猜的,忍冬如此相貌,你阿姐自是不凡。”

作者有话要说:  预计两三章内揭开忍冬身世之谜,前面的伏笔其实已经揭露的七七八八了,汗,不知各位大大看出来没?

  第 35 章

  宋熙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即便是皇帝老儿,想让宋公子摧眉折腰也没那么容易,但不知为何,唯独有些怕这位年纪不大的顾令史。

  因此他曾偷偷跟着忍冬,不远不近的瞧过几眼清荷的事,自然也是不敢说出口。

  要说宋熙人生爱好,好奇二字可拔得头筹。

  几人都是少年心性,隔三差五便要出去小聚,宋熙家里虽然只是个开馄饨铺的,但他人缘极好,十次里有九次是他人做东。

  不过,忍冬很少和他们出去喝酒寻乐。

  几次三番下来,宋熙不由怀疑这忍冬家里怕不是藏着什么天仙,亦或是母老虎一只,才使得风华正茂的顾公子,下了班就忙不迭的往家赶。

  好奇如他,便偷偷摸摸的跟着忍冬去探了番究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番尾随,果然让宋熙瞧出点门道,忍冬家里可不是住着个白牡丹般华贵又清冷的美丽女子。

  那一日,宋熙不远不近的瞅见牡丹仙子正从家门出来,碰要进门的忍冬,仙子神色淡淡的打了个招呼,急匆匆的往外走,却听忍冬道:“阿姐!别躲着我了!”

  泰山崩塌而不改色的顾令史居然也会有如此着急的时刻,宋熙心中大为诧异。

  仙子不自在的一笑,说道:“不是躲着你,今晚和三郎有约,眼下时间快到了。还有,郑大嫂做好了饭菜,就等着你回来了。”也不等忍冬回答,立马抽身就走,不多时便消失在了长街尽头。

  由此,宋熙便得知忍冬原来还有位姐姐,二人都是如此殊色,美的各有千秋。

  宋熙一出口,方醒悟说错了话,想着上门蹭饭顺便一饱眼福的计划终不能成行,懊恼自责不已。

  却没料到,忍冬放下手中邸报,浅笑道:“我家郑嫂的鱼羹做的甚是鲜美,两位若不嫌弃,这月初五还请移步府上。”

  “好”,峰回路转,宋熙圆圆的眼里立马盛满期待,一口答应下来。

  公孙寻心中也有些期待,却对着宋熙撇撇嘴,不屑道:“宋令史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鱼羹,而在如何做顾令史的姐夫罢?”

  宋熙尴尬的搓了搓衣角,不去反驳公孙寻,只傻傻道:“顾兄,不知咱姐姐芳龄几许,可有婚配?”

  公孙寻大惊,没想到一句玩笑,似是歪打正着:“你!你怎么如此好色?”

  宋熙坦然道:“那又如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再说,能和顾令史成一家人,以后工作起来互相帮助,岂不融洽?”

  公孙寻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恨恨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宋兄可莫在温柔乡埋了英雄志!”

  宋熙正要反驳,却见太尉府上的主簿大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高声唤道:“顾令史,顾令史,出事了,快,快跟我走!”

  忍冬和宋熙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了然。

  忍冬随即点了点头,跟在主簿身后出了门。

  风静日暖,偶有花香袭来,清荷靠在廊檐下,正看着陆照影写给自己那本书。

  陆照影写的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很适合启蒙,加上清荷从前便看过《地理志》,此时读起陆照影所写的这本书,自然是畅通无碍。

  一时间,沉浸其中,叹服于地貌的多变和山川的多样,不由心神飞驰。

  “清荷,清荷,公子,公子来信了!” 陆卓匆匆忙忙的走进院子,这才惊醒了清荷。

  同陆照影失去联系时日已久,骤然得了信件,清荷自然也是高兴。

  接过信封,迫不及待的拆开一观究竟。

  原来,陆照影已由甘州入了,小半生闲云野鹤的他,居然投在了镇国将军公孙威麾下。

  陆照影何等人物,不出数日,便做了公孙大将军的贴身幕僚。

  然而比这个消息还令人心惊,是陆照影此举其中别有深意。

  陆照影在信中说,忍冬自小不凡,投笔从戎是早晚之事。如今观六合之势,天下之局,他料定忍冬必起于西北。此番先去,不过打个头阵,为忍冬收揽人心。

  还嘱咐道,一年内,忍冬若下定决心投身军旅,务必劝其远赴西北,届时定有一番天地等他作为。

  合上信,清荷思绪万千,先生一直说要择木而起,难不成这良木竟然是忍冬?

  只是先生如何断定忍冬要从军,又如何决定站在他们这边?

  陆卓不知信中写了什么,见清荷眉头深锁,神情复杂,以为是公子说了什么不好的消息,当即紧张兮兮的问道:“清荷,公子说了什么不好的事吗?他亦给我一封信,除了关心你的生活起居,并没有提及有任何危险困难。怎么,你这封信说了别的?”

  清荷猛然醒神,发现陆卓误解,忙解释一番,又道:“你可知你家公子去了凉州?”

  陆卓一脸了然,显然知情:“公子要去投奔镇国将军,公子说,如今大成境内,唯有凉州与众不同,百姓富足,根基深稳。之前对外说要去甘州不过是掩人耳目。”

  清荷点点头,早在还在茂乡时,陆照影便同他们分析过局势,现在他只不过是付出行动罢了。

  说实话,清荷当初决定来洛阳,就是希望忍冬不再守愚藏拙,按照父亲教诲的那样,平淡无为的过一生。

  毕竟大鹏总要翱翔于天空九天。

  毕竟,无论她同忍冬的关系如何僵持,一颗为弟弟打算考虑的心不曾变过。

  清荷收了信,转身回屋内给陆照影回信,讲讲最近洛阳见闻,顺便请叫了几个地理上的问题,俨然守的是师徒之礼。

  那边忍冬随着主簿进了偏房。

  太尉府的主簿姓杨,官自然也是捐来的,只是他家大业大,才做的上主簿之位。奈何才不配位,整日里对着工作抓耳挠骚很是心烦,每每哀叹不该做官平白来受这份罪,又舍不得人前那份体面和偶尔一见天颜的殊荣,只好开动脑筋,认真应付差事。

  至于如何应付,这还离不开忍冬这才智无双的下属。

  “顾令史,依你看,太尉这是何意?”

上一篇:佳色

下一篇:南府宠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