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来 第129章

作者:卫风 标签: 古代言情

  庆和还是和他住在一间屋里,白天劳累一天,早已经睡熟了,呼吸声那样均匀,窗上竹帘早该取下,可是事情多,一直没顾得上。帘栊被风吹的一下一下的磕碰在窗扇上。

  就像碰在人的心上。

  他觉得自己好像醒着,可是意识不清。可是也没有睡熟。那种半梦半醒无能为力的感觉,一直到东方泛白,才又浅浅地盹了一觉。

  韦启他们终于回到了京城,一同回来的还有高英杰,递了贴子一起过来。阿福是不能见外客的,但韦启兄弟俩和高英杰不一样。一来韦启和韦素算是自家亲戚,高英杰又是患难之交。二来,李固也更习惯阿福陪着他。阿福亲自下厨做了几样菜,又命人烫了酒。天色阴沉,过了午,天上零零星星飘起雪花,桌子摆在玲珑阁里,敞着窗子。虽然下雪,可是没有风,天也不算冷。

  阿福洗了手重新挽了头发换了衣裳出来,坐在李固旁边,替他斟了酒,递在他手中。

  韦启全不是阿福记忆中的模样了,他脸上有长长的一道疤痕,从眼角划到嘴角,伤痕还泛着红,肯定是这几个月的事儿。

  “这脸上……”

  李固看不到,闻言顿时露出关切的神情:“怎么了?”

  “哦,被划了一道,”韦启不以为意,自己笑着用手摸了两下:“小伤。”

  “伤在脸上,怎么能算得小伤。回来请人好好看看,彻底治好消去了才是。”

  “这可不算什么,再说,没点疤,上战场还震不住人呢。”韦启笑的爽朗,又压低声音说:“这个可是炫耀的本钱,显得我身先士卒勇为当先,哪儿的疤都能消去,唯有这道万万消不得。”

  众人被他说得笑起来,高英杰说:“照韦校尉这样说,我也得在自己脸上弄两道,不然肯定让人以为我是胆小鬼只会躲在营帐中,没有冲锋在前了。”他指着韦素:“你就更不用说了,典型的小白脸儿!”

  韦素叹口气:“那只好下次搽些墨黑在脸上才能出门了。”

  阿福微微笑,让人将小风炉搬来,就在这里暖酒。炉上水微沸,咕噜噜的冒起小水泡来。

  大概因为阿福在,两人都没说什么打打杀杀的事,讲的都是些轻松的。韦启说有个营将一早起来穿甲胄,可是甲胄冻的结结实实的,卡住了,怎么也套不到身上去。后来不得不拿热水刷子来刷洗,然后再穿上,可是铁甲上的潮湿没擦净,刚穿上一出营账,让寒风一吹,顿时又冻上了,手不能抬步不能迈,最后喊了来人将他抬走……

  阿福不知道这事情真假,挺心酸的一个笑话。虽然韦启只说冻得不能动弹,可那该有多冷,恐怕是刺骨奇寒吧?

  “这辈子头一次到那样远的北方,以往觉得京城的冬天也已经很冷,可是到了那里才知道京城这儿的雪根本算不得雪。那里的风雪一刮起来,遮天蔽日,我们那次险些回不来,互相手扯着手,互相都看不到对方的脸,深一脚浅一脚的走,想回临时搭的营帐去。不到百步远,我们居然就看不见那营帐在什么地方了,说起来,没见过那样大风雪的人根本想像不出来北地关外的风雪是个什么样。”

  一道热汤端了上来,揭开盖子。阿福说:“来,尝尝这荸荠饺子。”

  “嗯,弟妹手艺就是好。”韦启顾不得烫,先尝了一个:“我们在外面草根沙子都啃过了,这次回来可得吃些好的。”

  “正是。能好好的回来,大家在一起把酒言欢也不容易。”李固举起杯来,三人喝了一杯,阿福替李固舀了碗热汤,李固端起来喝了两勺。

  “是了,出征在外,没遇着什么好东西。”韦启摸出个小锦盒儿来:“我这做大伯的也得给侄儿补上一份礼。”

  阿福也没推辞,就替儿子收下来,高英杰也一样拿出个小木盒来,他的关系又不同,阿福辞谢一回才收下。

  刘润在一旁替他们将酒杯又斟满。

  阿福坐了一会儿便离席出来,她在那儿,恐怕他们说话不太方便。

  她轻声嘱咐刘润:“别让他们喝太多了。”

  刘润答了句:“我知道。”

  阁子里热,淑秀在一旁拿着斗篷候着,替阿福披上,想替她戴风帽的时候阿福摇头说:“不用了,就从廊下穿过去,用不着这个。”

  “夫人脸热,须防吹了冷风回头不自在。”淑秀一径坚持,阿福也就将风帽戴上,摸出袖子里两个小盒子交给她:“先替我拿着。”

  “是给世子的礼吧?”

  “是啊。”

  李誉睡了,便没抱出来和韦启他们相见。左右他们在京城会停留一段时间,总有见的机会,会不会再离开还未定。

  帘子掀了起来,阿福迈步进屋。朱氏正抱着李誉坐在屋里和杨夫人闲聊,杨夫人站起身迎上来:“夫人先回来了?”

  “嗯,王爷今天高兴,八成会喝多。”

  “是,我就让厨房准备醒酒汤。”

  李誉已经能分辨人的声音,朝阿福伸出两只胖胖的手来呀呀的喊人。阿福顺势把他接过来。

  李誉的小脸儿白里透红,看了让人就觉得心里欢喜,想狠狠的亲下去。

  虽然说,韦启他从军,阿福认为,那是一件英勇的事情,值得钦敬……可是身为一个母亲,阿福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战场。

  人呐,就是这样矛盾啊。

  这个冬天,似乎人人都有心事。

  刘润消瘦,李固时常出神。

  阿福叹口气。

  能让他们都这样困扰的事,一定非常严重。

  可是她却帮不了什么忙,刘润摆明了不会说,李固总是用安抚的微笑告诉她一切安好。

  是的,除了这个,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

  但是,阿福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正在暗中酝酿,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

  

  第82章 惑(四)

  

  阿福做两针绣活,转头看看窗子外面。

  碎雪飘飘洒洒的落着,窗纸被雪粉打的沙沙作响。

  高英杰,他知道李馨出嫁的事了么?

  他心里,是不是象他表面上流露出来的这样浑不在意?

  阿福吁了口气,不再去想。

  想也是白想,事情已成定局,李馨已经嫁给了驸马萧元。她和高英杰有情也好,无情也好,那都没意义了。

  李固回来的时候果然喝的半醉,眼皮脖子都红红的,阿福却不怎么担心。喝的热酒,又是和兄弟、好友一处喝的,想必睡一觉就好了。

  阿福端醒酒汤给他,李固不接碗,握着她一只手,靠在那儿吃吃的笑。

  “快喝点汤,擦把脸就睡吧。”

  李固没动。

  “要不喝的话,当心明早起来头痛。”

  李固的脸也红红的,他转过身平躺着,没动也没出声,阿福知道他没睡着。

  “阿福。”

  “唔。”

  “阿福。”

  “我在这儿。”

  李固的手很热,阿福觉得自己手中象是攥着一块炭一样。

  “阿福……我可真羡慕他。”

  他是谁,阿福能猜到。

  “他活的那么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能随自己的心意活着,保家卫国,驰骋疆场,击杀围剿蛮人,给舅父舅母报仇……”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可是我……”

  可是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

  或许他是说了,但是,阿福只看到他的嘴唇轻轻张合,没有听到什么。

  阿福默默的坐在他身旁,那盏热腾腾的醒酒汤冒着袅袅的热气。

  她觉得自己也有许多话想说,可是却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她靠着李固也躺下来。

  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曾经憧憬的样子,但是幸福的感觉却比曾经憧憬描绘的更加丰富具体。

  也许再等一等,李固就会把他的心事讲出来。

  阿福有那个耐心去等待。

  他们是夫妻,会牵手一起度过下半生。李固被他心中的负担折磨,阿福虽然不了解,可是那种抑郁无奈,她感同身受。

  不能不说,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或许缥缈无据,但是对危机的预感,却总是极准的。

  还没出正月,皇帝病倒了。

  这场病来势汹汹,太医含糊其辞,宫中人心惶惶,阿福和李固都入宫侍疾,连小小的李信也知道要看着药僮熬药,自己亲手捧了端到皇帝榻前。

  李馨安静的坐在那里,阿福和李固两个人还是轮流着,李馨却一天十二个时辰守在云台。

  云台夏天空旷凉爽,却不适宜过冬。大风呼啸着吹过平台呜呜作响,浅浅的回栏池里水都结了冰,殿里烧了地龙,可是仍然冲不散那股凄凉冷清的感觉。

  “阿馨,过来吃饭吧。”

  李馨回过头来,有些心不在焉的看了一眼阿福。

  阿福端碗的手有些哆嗦。

  她坐了下来,觉得头有些晕。

  不能生病,可千万不能生病。

  “嫂子。”李馨也看出一些:“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可能是累着了。”

  “这儿有我,你回去歇着吧。你可千万不能也倒下……”李馨不知道想到什么事,眼圈红红的,握着阿福的手:“你还有丈夫儿子呢,你倒下了谁照料他们?”

  “你别自己吓自己,我真的没事儿。吃完饭,我睡一会儿去。你……不要跟李固讲。”

  阿福睡的迷迷糊糊的,咳嗽了一声,瑞云轻声问:“夫人要茶么?”

  “好……”

  瑞云倒了一盏茶来,阿福接过来喝了两口。茶水微温,喝起来觉得有点不是味儿。

  “什么时辰了?”

  “酉正了。”

  阿福一惊:“我睡了这么久?”

  “夫人这些天太累了,宫里这么累,回去了还要喂奶带孩子,操心府里的事情。”瑞云替她掖了掖被边:“再这么熬下去,夫人非熬垮了不可。就是王爷,眼见着这些天也瘦了。”

  瑞云还有话不敢说,可别皇帝病没有好,再填上几个一同生病的,那可有多糟。

上一篇:凰权

下一篇: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