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凶猛 第334章

作者:黑香菱 标签: 古代言情

粉黛连连点头:“姑娘菩萨心肠。”

瑞珠则多想了一层:“让小林子别将鸡屎,鸡毛扔了,鸡屎可以留着当肥料,鸡毛可以做衣裳,当装饰,再不济可以做成鸡毛掸子。”

清浅笑道:“姑姑想得周到。”

粉黛不明白,问道:“那咱们的白米呢?锁着不卖?”

清浅算了算时辰,笑道:“不急着一时,等等。”

再有十日,蝗灾便会到京城,到时候才是真正大米派上用场的时候。

清浅看了一眼周家米铺,吩咐车马启程。

这回并不是回府,而是去了庄子上。

十日后会有蝗灾,需要提前做准备。

老午见到清浅到了,迎了出来问道:“夫人,可是准备收获这些土豆和玉米?”

清浅摇头道:“上回让你做的网子,可做好了?”

老午拿了许多网子来,笑道:“夫人瞧瞧,可是这种?”

清浅取了一个网子,看着网格的大小,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么大小,你做了多少个?”

老午道:“这是在针线铺和渔铺定的,一共是两百个。”

清浅吩咐:“第七日上,将玉米全收了,放进库房存着,让人送一百斤玉米到我府上,这个切记了。”

“另外,命人多做些绿色黄色的布,上头涂上米浆。”

老午笑道:“夫人这是要做什么?又是网子,又是艾叶,还让庄子里头备下了篓子,这又是布和米浆。”

清浅含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一切的预备都是为了蝗灾。

蝗虫害怕艾叶熏,备下艾叶将它们赶到一处。

准备捉蝗虫,备下篓子、布匹和米浆。

瑞珠对蝗灾有所耳闻,不由得问道:“夫人,为何不对外明言有蝗灾?避免百姓受苦?”

清浅摸了摸网子道:“你觉得我说出有蝗灾,会有人信吗?若没有,我便是蛊惑人心,若有,我便是妖女。”

瑞珠恍然道:“是与不是,夫人都落不了好。”

清浅道:“对付蝗虫如今没法子根治,只能驱赶,即使京城百姓有防备,不过是换了一处百姓受灾罢了。”

瑞珠连连点头称是。

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又最大程度护住百姓,于心无愧便是了。

十日后,蝗灾突如其来的来了。

袁彬和清浅在庄子里头,隔着纱窗看着漫天飞舞的蝗虫。

和前世一样,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所过之处,只听沙沙声不绝于耳。

袁彬道:“邸报提起,蝗灾前几日在河南、直隶一带,经过处颗粒无收,没想到今日到了京城。前几日,我们一直吩咐农民抢收,但本就还差些日子灌浆,收获的稻谷也不饱满。”

清浅嗯了一声道:“今年冬日太冷,夏天太热,本应该八月收获的稻谷,到如今还未成熟,可怜老百姓又要受苦了。”

袁彬捏了一只从门缝中钻进来的蝗虫,道:“我瞧庄子里头人人备着家伙,这是准备做什么?”

清浅笑道:“何止庄子里头的人,还有小林子带着我庄子的佃户也来了。”

袁彬定睛一瞧,外头蝗雨中,小林子头带特制的面纱,浑身裹得严严实实。

袁彬笑道:“必定是你的主意。”

清浅拿起一件衣裳笑道:“指挥使大人,与民同乐吧。”

两人换了衣裳,拿了网兜出去,刚出去便觉得身上沾满蝗虫。

百年一见的蝗虫,密集的时候,一网兜下去能兜住三五十个。

似乎训练好了一般,一群人手持网兜,背后背着一个大背篓。

网子网住蝗虫后,立即用木棍锤死,放入身后的背篓中。不一会儿,慢慢一背篓便满了,于是又换了另一个背篓。

滚满了米浆的布匹,也没有闲着,两个人一人拿着布匹的一端,往蝗虫多的地方跑几米,便沾满了厚厚一层蝗虫。

麻利的将布裹住,往网兜里头一塞,便又是一被篓。

清浅和袁彬网了一兜又一兜。

最厉害的是老午,用绑成火把一般的艾叶熏出浓浓的烟,飞得低的蝗虫纷纷跌落下来。

数十个艾叶火把分成几排,低处的蝗虫如同下雨一般落下来,一小会地上堆起一座又一座的蝗虫山。

顽童用笤帚扫了进竹筐。

更有妇人老人,直接在庄稼地上,见到扑落在庄稼上的蝗虫,便直接用木棒捶打过去。

如此这般,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蝗虫才从京城上空飞走。

所过之处,草木不生。

若从京城俯瞰过去,别的庄子空无一人,庄稼被咬得十不存一,只有这处庄子,遍地都是蝗虫的尸体。

袁彬取下头纱,甩了甩问道:“你要蝗虫做什么?”

清浅笑得灿烂道:“喂鸡。”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全都卖给你

清浅欢喜地瞧着满地的蝗虫,笑道:“我让小林子收了许多鸡苗,用干瘪的稻谷喂着,如今已经半大不小了,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正好老天送了鸡食过来。”

袁彬笑道:“天这么热,蝗虫怎么保存?”

清浅一边吩咐小林子装蝗虫,一边笑道:“大太阳下头,将蝗虫晒干磨成粉,拌在谷壳里头便是。”

小林子敬佩道:“小的马上命人去收拾。”

清浅含笑道:“再贴一张告示,咱们收蝗虫,一筐子换一斤米。”

清浅心中有些遗憾,若不是担心别人怀疑,这告示早一日贴出去,便能鼓舞百姓多灭蝗虫,收获更多。

不过,看着眼前的收获,清浅眉开眼笑。

袁彬摸了摸她的头道:“能将蝗虫灾祸变成好事,你总是让我意外。”

这应当是前世没有的,这世清浅才想出来的。

清浅将灾祸变成了好事,可是百姓们并没有这个本事。

前几日外省的流民已将京城占满,今日开始,京城自身难保。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欢喜的莫过周家米铺,蝗虫过境后,周家米铺将米价又提高了二十铜板,足足到了一百铜板一斤。

清浅坐在府上,淡然吩咐道:“听说周家跋扈,市面上有多少米收多少,咱们开始放米吧,他家一百铜板一斤,咱们八十铜板一斤。”

白芍忙阻止道:“咱们的铺子,周家并不敢强行征收,咱们何苦比他们便宜二十铜板,若是他们收了咱们的,回头再高价卖出,咱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清浅微笑道:“不打紧,他们要来收购,只由得他们。先放出五千斤。”

过了半日,瑞珠气道:“夫人,咱们的米铺八十铜板一斤,百姓们纷纷上门买咱们的,谁料周家看见,将咱们的全部收了,回头白赚了二十铜板。”

清浅微微一笑,继续道:“再让小林子出一万斤,周家有银子只管填,他们收购一批,咱们再放一批。”

瑞珠似乎明白了清浅的意思,笑道:“这么一来,咱们不动刀兵,便将存货卖给了周府?”

只是最后还是便宜了他们,有些不心甘。

清浅抿了一口茶水道:“我自然不会让周府坐收渔利的,而且正是国难当头,百姓受苦,哪里忍心让百姓流离失所,为了填饱肚子卖儿卖女。”

一部分陈米兑换了出去,另外一部分则不间断地开设粥棚,分给百姓。

朝廷主张各官员府上开设粥棚,各府不过敷衍,或者每日施舍一锅便罢,或者薄得只有几颗米,清澈见底。

唯有袁府的粥棚,每日不间断地从里头熬粥出来,流民们秩序井然。

“府上的夫人厚道,每日都有粥,饿不死。”

“听说这位夫人是从前救了雍州的夫人,特特拿出陪嫁给咱们熬粥。”

“比起周府,袁府真就是良心呀。听说皇后娘娘是夫人的亲姐姐,那头周府有个女儿在宫里当贵妃。”

“高下立见呀!”

有的流民眼睛尖,见里头夹杂着黄色的米粒,不由得挑出来仔细品尝。

“袁府的粥里头放的是什么?这黄色米粒特外香甜。”

“似乎还挺抗饿,比一般的米粥更饱腹。”

“袁府真是厚道呀!”

与此同时,周贵妃的父亲周大人在府上跳脚。

“听说有人捣乱?咱们一百个铜板,他们便八十个?”

管家回禀:“老爷,咱们将他们铺子的米都收了,可对方似乎有源源不断的供应,咱们已经收了二十万两银子,似乎对方还有存货。”

周同楠问道:“查了是谁的铺子吗?”

管家忌惮道:“是指挥使袁大人府上的铺子。”

“哼,他从前并未涉足米面,能有多少存货,敢和我们打擂台。强弩之末罢了。”

周同楠道,“咱们先将米价压到七十九个铜板,看他消耗得起?等他没了存货,咱们再将价格提到一百二十个铜板一斤。”

管家道:“是,老爷。”

周家这边刚放出七十九个铜板,清浅便吩咐降到七十八个铜板。

来来回回几次,一直降到了七十个铜板。

周府支撑不住了,管家焦急回禀道:“老爷,不能在这么下去了,咱们本就是八十个铜板从那头收的,如今每卖一斤便赔十个铜板,一日下来,咱们前头挣得银子全没了。”

上一篇:分家吧,七叔!

下一篇:侯府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