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81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家里乱成一团,忠义侯夫人也无心留下来话家常,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临走之前还请张氏去忠义侯府。

将忠义侯夫人送出门,张氏和张瑜贞面面相觑。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瑜贞几乎带着哭腔,“快让人打听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姚家还救了世子爷。”

张氏抓住了忠义侯夫人说的话,“不是说姚家帮衬着,那定然是有别人救了世子爷,救人的有姚家,总好过别人,将来无论怎么样,还有这一层关系,我们在忠义侯夫人面前还能说上话。”

张瑜贞的眼睛里仍旧有愤恨和不甘。

张氏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等着张瑜贞的马车离开,张氏径直去了书房,姚宜闻正在看公文。

“老爷,”张氏将忠义侯夫人的话说了,“我们也没收到家书……”

姚宜闻思量片刻,“专程让人送信必然是马不停蹄地走官路,就算父亲写了家书,怎么可能会这样快。”

如果是姚家救了世子爷,那一定是父亲帮了忙。

在泰兴县,姚家,做主的就是父亲,能主持大局的也是父亲。

姚宜闻一掌拍在桌子上,眉宇也扬起来,“这是好事啊,皇上冤枉了忠义侯,心里一直不舒坦,这才下令无论如何要找到忠义侯世子,现在世子找到了,不管是谁立了大功,都少不了姚家一份,说不定还能帮你娘家一把。”

无论怎么看都是好事。

姚宜闻脸上浮起笑容,“我明日就让人回泰兴去看看,将父亲、母亲接到京城里来。”

……

婉宁将下颌放在床铺上,这几天船行的快些,她就头昏脑涨起来,今日总算是还适应了些,勉强吃了一碗饭。

生龙活虎的就是昆哥,两条船之间走来走去一点不觉得难受,将杨敬先生那边学来的课业一点点地背给她听。

婉宁歇了一会儿就开始翻看手里的书。

“一个女孩子家,学这些做什么,你又不用去考科举。”沈四太太端了茶过来。

婉宁忙坐起身。

“快躺下,我是怕你一会儿又要难过,这书就别看了吧!”

那怎么行。母亲被休了之后,她在姚家只学了一阵子的书,到了族里之后,就再也没碰过书本,就算前世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现代和古代的课本毕竟不一样,所以她下定决心要多学一些,现在没有请到合适的先生,她就跟着昆哥蹭杨敬先生的课,权当是帮昆哥巩固每日所学。

婉宁喝了些水。

沈四太太道:“天气越来越凉了,明日开始我让丫头拨个手炉给你暖暖手。”

正说着话,船停下来,每日走的路程够了。

不一会儿工夫昆哥从另一只船上过来。

“姐姐,”昆哥将手里的书递给婉宁,“我背书,姐姐看着。”

船舱里传来昆哥带着些稚嫩的背书声。

……

崔奕廷站在船头,他的耳朵是格外的灵,哪怕是轻轻的声音他也能听得真切,昆哥背书的声音开始响起,这样的读书声让他觉得很舒服。

读书声过后,船舱里传来一阵阵欢笑。

寻常人家的姐弟不会这样肆无忌惮地笑吧!

听着这笑声,他嘴边却也不知不觉浮起了笑容,很快,那笑容却僵在了脸上。

**************************

今天是长章节哦~

求粉红票。

  ☆、第八十二章 同心协力

“二爷,那边唱的什么歌?”陈宝支棱着耳朵在听。

崔奕廷觉得本是阳春三月的景儿,一下子变成了寒冬腊月,不过唱了一句就歪了几个调儿,他长这么大,还没听过这样的唱法,他听过姚七小姐说话,可惜了那一把的好嗓子,怎么唱出歌来就歪歪了调儿,崔奕廷踌躇着想要回到船舱里。

和幕僚商议了一天好不容易出来透口气,赶上两岸风景也不错,他着实舍不得回去,只能坐下来忍着。

陈宝是不会听歌儿,也不知道那歌儿唱的怎么样,不过转头看着二爷一脸享受的神情,那定然是不错。

姚七小姐真不错,他远远地看过一眼,人长得漂亮,歌又唱得好,陈宝也跟着坐下来托腮听。

崔奕廷淡淡地看了陈宝一眼,陈宝笑了笑,“二爷,你听,真好听,可惜只唱两句,还听不清楚。”

崔奕廷扯了扯嘴唇,他今天遇到的人还真不错,一个不会唱,一个不会听,崔奕廷闭上眼睛,还好这歌没有让他心烦意乱,微风从他脸边吹过,留有几分淡淡的清爽。

……

京城里,崔实荣听着下属唐侍郎仔细地禀告。

“南直隶那边都问尚书大人知不知道。”

崔实荣掀开了眼皮,“你们说我知不知道?”

唐侍郎急忙赔笑,“崔奕廷是崔家的子弟,做了巡漕御史怎么能不让尚书大人知晓,只是,崔奕廷大人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别人唆使,这次案子查的狠了点,不但抓了泰兴知县,还握住了寿家的把柄,已经牵连了泰州知府王征如大人,王大人肯定是急了,路上跑死了几匹马。差点累死了差役才将消息送回京。”

从南直隶查起,这件事本来可大可小,牵连太大了,所有人都在一口锅里吃饭。谁也不敢说下一个进大牢的是不是自己。

“尚书大人可要给属下个定心丸吃,”唐侍郎声音忐忑,“等到崔大人真的进了京,我们可要怎么办?”

崔实荣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案子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年年清点漕米,米粮都送进了朝廷的大库,没有装进自己口袋半粒,”说着看向唐侍郎,“就算谁着急。唐侍郎也不该急。”

这么说,尚书大人是有思量,唐侍郎提起来的心终于落地。

崔家下人将唐侍郎送走,从后面的屏风里走出一个人。

“二哥,”崔实昌方正的脸上满是怒气。“这是真的?奕廷没有跟你说他是皇上委派的巡漕御史?”

崔实荣摇摇头。

“反了他了,”崔实昌竖起眉毛,“就算他将来成了皇上信任的朝廷重臣,也是我们崔家人,更何况不过是个巡漕御史,就这样猖狂起来,我让人送信给大哥。看大哥饶不饶的这个逆子。”

崔实荣脸上没有怒气,坐下来端起茶来喝一口,“他年纪小,没有经过科举入仕,靠的是祖荫,我怕他不懂得怎么办事。将来吃亏就来不及了,我在大哥面前也没法交代。”

崔实昌冷笑一声,“二哥不用急,闹出事来,没脸的人是他。大哥也不会说二话,连个进士都不是,就想着做官,我都替他臊得慌……”更何况谁都知道,大哥对这个儿子不上心,真正喜欢的是小儿子。

崔实昌将气息喘匀,“王征如那边怎么办?”

崔实荣并不在意,王征如不是省油的灯,他要做什么,那是他的事,无论做成不做成,这个尾巴他都能来收。

崔奕廷能做什么?真的要对付他这个叔父不成,若是他能活着回到京里,他就教教这个侄儿,什么叫做,见好就收。

“奕廷现在离京里越来越近了吧?”

崔实昌道:“算算日子,应该走了一小半。”

那么,王征如的耐性也该磨尽了。

……

江面上起了雾,薄薄的雾气扑面而来,潮潮的打在脸上有些冰凉。

“慢点行船。”崔奕廷交代下去。

一艘艘的船慢慢前行,突然之间前船停下来。

崔奕廷皱起眉头。

“大人,”谢严纪大步走过来,“没事,正好遇到救生寺,停下来说两句话,我已经交代下去,捐些香油钱,天气越来越冷了,江面上又总有遇险的船只,那些和尚也不容易。”

救生寺是朝廷和寺庙一起办的,主要是施救来往的官船和民船。

“小心着些。”崔奕廷低声吩咐。

谢严纪道:“到了前面就可以休息了,今天起雾总是要少走些路程。”

崔奕廷抬起头,天渐渐黑起来。

……

婉宁拿着一根玉簪正在逗笼子里的翠鸟儿,这只鸟懒得很,吃饱了就打瞌睡,她让落雨将窗子打开,让它透透气,它连着打了两个喷嚏,然后一脸责怪地看着她,叽叽喳喳叫起来,等她将窗子关上,它立即就住了嘴,缩起一只爪儿,又闭上了眼睛低下头。

眼看着这鸟儿肚子越来越大,她想出了一个法子,用玉簪子遛鸟儿,这段日子被关在船舱里无聊,正好帮这懒鸟儿减减肥。

“起来,起来,睡了一天了……”

笼子里的鸟儿不情愿地扑棱着翅膀。

婉宁边逗着鸟儿边笑。

船忽然重重地一晃,婉宁手里的玉簪差点掉在地上。

“这是怎么了?”这段日子婉宁已经适应了江面上的颠簸,这重重地一晃不太像是因为风浪。

“奴婢去看看。”落雨说着向船舱外走去,还没等踏出舱门,外面的婆子就匆匆忙忙走进来。

婆子上前给婉宁行了礼,“七小姐,前面的官船停下来,说让我们先走呢。”

怎么会突然让她们先走。

这几天无论遇到什么事,所有船只都是按照顺序停放,从来没有大乱过顺序,民船比官船小,他们的船就走在后面,前面就是崔奕廷乘坐的官船。

这不太符合常理。

婉宁想着站起身向船舱外走去。

天色已经暗下来。江面上起了一层雾气,官船都点起了灯笼,不远处崔奕廷那条船上,有人正来来往往。

这是平常不会有的事。

婉宁向周围看去。

四周很安静。并没有什么异样。

“七小姐,回去吧。”落雨将披风拿来盖上婉宁的肩膀。

沈四太太也跟着赶出来,“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出来做什么?”

“船要停了,”婉宁看向沈四太太,“昆哥该过来了吧?要不然让舅舅和杨先生都到这条船上。”

“我们在下层,让舅舅带着昆哥、杨先生住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