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306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能出半点的差错。

  幸亏蒋静妍带着的人不多,处理起来也很容易。

  他们将心思都放在了崔奕廷和姚婉宁身上,没想到在蒋家能出什么问题。

  姚宜之从屋子出来,问向身边的随从,“舅舅那边可打听出什么?蒋静妍为什么会来庄子上?”

  随从低声道:“蒋家有下人议论四老爷在外赌博输了钱,已经背着四太太将京外的庄子卖了。”

  姚宜之看着随风摇摆的树梢。

  这些话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妍姐听了,就带了两个人来庄子上看看。

  只因为蒋裕夫妻一直将妍姐两姐妹视同己出。

  ……

  婉宁感觉到身上一暖,本来针扎般僵硬的后背忽然舒展开,她整个人也随着放松下来,就这样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会儿。妍姐的面孔突然之间窜进她的脑海,婉宁顿时惊的浑身一颤,也睁开了眼睛。

  眼前是崔奕廷皱着的眉头。

  “妍姐。”婉宁吞咽了一口向周围看看,她不知什么时候躺在了床上。

  “妍姐没事,你已经熬了两天该休息休息,贺老太太说妍姐的外伤贺家会看护着,让我来接你回去歇着。明日再来看妍姐。”

  她已经熬了两天。妍姐的病情好好、坏坏,一直没有稳定。

  说起治外伤,她的经验远远不如贺继中。她也帮不上忙,只能跟妍姐不停地说话,想方设法让妍姐能安静下来。

  “我还答应妍姐,跟她一起读医书。”婉宁轻声道。

  没想到世事变化这么快。

  “二爷有没有去查问那些赶车的车夫。受惊的马又是怎么回事?”

  崔奕廷道:“是有人冲撞了马车,让马受了惊。冲撞马车的人没有找到。”

  是谁,又到底做了什么事,谁也不清楚。

  “奶奶,”童妈妈低着头进来。“妍姐醒过来了,贺老太太让你过去。”

  屋子里,蒋裕如同一尊石雕般僵立在那里。

  庄子上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妍姐去了趟庄子就成了这般模样,是不是因为玉珍。如果真的是玉珍……

  蒋裕的心如同刀割一样。

  玉珍看过的书,妍姐非常喜欢,还羡慕玉珍有一手的好字,叽叽喳喳地跟他打听玉珍的事,他不敢将端王府的牵扯讲出来,只是胡乱说说玉珍出嫁前的事。

  会不会是怕泄露行迹,玉珍让人害了妍姐。

  蒋裕忽然有些害怕,他是不是做错了事。

  他是不是不该收留玉珍。

  “怎么样?”贺老太太询问婉宁。

  婉宁望着妍姐大大的眼睛摇了摇头,“虽然睁开了眼睛,却并不清醒。”

  婉宁话音刚落,床上的妍姐“咿咿呀呀”地大喊大叫起来,伸出两只手来撕扯,这样动了动又扯开了伤口,鲜血顿时染红了包裹的布条。

  贺老太太不忍心去看,妍姐的病大约不会好了,更不知道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旧疾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受伤的地方已经肿起来,到了晚上妍姐就会热一阵子,手心就像热红的火炭。

  ……

  回到崔家,婉宁梳洗完躺在床上,忽然觉得腿脚一软,崔奕廷的手指轻轻地在上面揉捏,婉宁因为妍姐的事心中郁结什么话也不想说,崔奕廷也不问她就在一旁陪着。

  婉宁想着妍姐说的那些话。

  “姐……姐……”妍姐到底是在叫谁。

  婉宁抬起头看向崔奕廷,将妍姐当时的情形讲给崔奕廷说,“妍姐除了蒋静瑜外可还有姐姐在?”她忽然想到妍姐说过一个写字很漂亮的族姐,“蒋家的小姐都算上,二爷让人去查一查。”

  崔奕廷点点头,轻声道:“你好好歇着,有了消息我就让人告诉你。”

  婉宁觉得自己睡不着,可闭上眼睛却很快进入了梦乡,睡了一会儿却又惊醒,肩膀上传来轻轻的拍抚,“没事,就是个梦,别害怕,有我在这里。”

  婉宁整个人缩在崔奕廷怀里,她不害怕,她只是记挂着妍姐,记挂着妍姐拼着所有的力气给她带来的消息。

  ……

  蒋裕觉得自己不能这样糊里糊涂下去,他决定要找蒋玉珍问个清楚,蒋玉珍这些年都去了哪里,带着的那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蒋玉珍为什么会来京城,真的只是听说端王生病了,所以进京打听消息?

  蒋裕让人备马,准备天亮就出城去,蒋玉珍虽然搬走了,他也要再去庄子上看看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

  第二天天刚亮,蒋裕就骑马出城,刚走了一段路,远远地就看到前面有几个人影在动。

  蒋裕看了一会儿。

  一个,两个,三个,数不清的人背着包袱向这边跑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取舍

  蒋裕勒了马,眼看着那些人跑到城门外急着要进城,却被守城的拦下来索要路引。

  那些人顿时慌张起来,不住地向后看,“我们是投奔亲戚的,原就住在通州,如今离乡不足百里,哪里来的路引。”

  守城的皱起眉头,那人分明是在说谎。

  守城的正要仔细盘问,其中一个却按捺不住大喊起来,“疾疫有疾疫,快,快让我们进城吧,疾疫来了。”

  哪里来的疾疫,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消息进京,守城的正要斥骂那些流民顺嘴胡说,就看到役丁打扮的人一路骑着快马扬着手里的文书,“快让开,有加急文书进京,快让开。”

  城门立即打开,役丁快骑飞奔入内。

  流民想要趁机混进城,守城的不留情面地抽出刀来。

  “老爷,老爷……”小厮在叫了两声,蒋裕才回过神。

  “老爷,我们去哪里?”

  蒋裕咬了咬牙。

  “老爷,庄子上小的都去过了,您还是别去了。”小厮伸手牵住了蒋裕的马。

  蒋裕抬起头看向那小厮。

  小厮却不为所动。

  这样的暗示,让蒋裕顿时明白过来,这是在提醒他。

  蒋裕让那小厮牵着马一直回到家中,又将那下人招到一旁说话。

  “老爷,您可能不记得小的,小的是二房的下人,二房二老爷替长房老太爷说话被流放之后,我们这些人无处可去,就回到了族里。”

  蒋裕像是被人提醒了一句,立即想起二房对长房的情分。

  “老爷,别的小的不知晓。您还记得二房的三老爷为什么要将亲生女儿送给旁人做妾室吗?”

  因为蒋家蒙冤,蒋礼才想方设法走了端王的路子,将蒋玉珍送给了端王。

  大家都当想方设法为蒋家翻案的人是他,其实,一直都是二房的两个兄弟暗中施力,现在二房的两个兄弟不在了,蒋家剩下他来主事。

  他不能没有个主意。

  蒋裕眼前掠过蒋礼和蒋玉珍的面孔。很快又想起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妍姐。

  他的心如同被剖成了两半。不知该何去何从。

  ……

  “是从江宁传来的水旱疾疫。”

  婉宁听着何英禀告,“文书已经进了京城,二爷已经进宫去了。”

  婉宁放下手里的医书。按住心惊,“蓟州怎么样?有没有具体的消息?”

  何英低声道:“流民已经在城外,看样子疫病应该传的很厉害。”

  疫病传到了蓟州,很快就能到顺天。

  婉宁点了点头。吩咐何英,“家里没事。你去宫外等二爷。”

  何英弯腰退下去。

  从江宁传来的疾疫就像太祖年间那一次一样,来势汹汹,有种控制不住的态势,从江宁传到蓟州不过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消息传进京城才几个时辰。许多人就断言这是“大疫。”

  朝廷如今要做的不止是防治疫病,更重要的是守住边疆的隘口免得番族趁机起战事。

  张戚程听得眼睛发亮。

  这是天助端王。

  这时候有了疫病,局面就会混乱。更何况是疫病已经到了离顺天这样近的蓟州。

  本来陈文实在宣府,恐怕和瓦剌谈好的条件瓦剌还不能答应。毕竟陈文实是常胜将军,瓦剌人望之生畏,可若是能借了疫病的势,那就大大不同了。

  谁不想浑水摸鱼。

  他们等的机会来了。

  南直隶贪墨,福建诏安海盗,清丈土地都没让朝廷乱起来,可是这疫病却是谁也奈何不了的。

  张戚程忽然激动起来,他们被崔奕廷压制了太久,终于要翻身了。

  他这口气已经憋了太长时间。

  ……

  瘟疫的消息传进宫,皇上召见了夏大学士等人进宫,内阁将太祖时瘟疫的文书翻出来和如今的情形对比。

  有说是江宁隐瞒疫情,有人说是清丈土地闹得人心惶惶。

  江宁的事也和吏部的动荡联系起来。

  推行新政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其实崔奕廷在福建清丈土地完全不用那么着急,哪朝哪代新政不是慢慢地推行下去,崔奕廷毕竟年轻,怂恿皇上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