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285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崔实图硬着脖子。整个人如同被火煎烧般,那些曾向他笑脸相迎的脸孔,都阴沉着,等他开口说话,“奕廷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被弹劾?”

不屑的目光立即从四面八方传过来。

崔实图的额头顿时布满冷汗。

“话已至此,简言兄还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就当白来这一趟……”

几个人站起身来拱手就要离开。

崔实图忙道:“犬子在外做的事我多数不知晓,我远离朝政这么多年。对这些事早已经生疏,几位既然已经登门,如何能不说清楚?”

李轼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才止步。

李轼便将袖口里的奏折抽出来递给崔实图。

崔实图急忙将奏折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崔奕廷的几大罪状。

李轼道:“令郎去福建本是为了招安,如何杀了闽浙十几个官员,邓嗣昌好歹是泰宁侯,被他一剑斩杀不说,跟着邓嗣昌的几个武将也被他径自斩首,不曾上报朝廷,这是其一。”

“与海盗坑瀣一气。参奏闽浙大族私通倭寇,私造大船下海,闹得闽浙人心惶惶。这是其二。”

李轼顿了顿。

“还有你那儿媳,大张旗鼓地在闽浙收茶,开了海禁,只怕别人还没回过味来,闽浙的钱财就已经吸入你们崔家的口袋,这是其三。”

“那姚氏的生母出身商贾,早就因品行不端而被休弃,姚氏却仍旧和生母娘家来往,大周朝还从未曾有此等事。你们家既往不咎不说,令郎还事事维护姚氏。”说到这里。众人不禁摇头。

“崔家也是大族,怎么连一个内宅妇人也管教不了。难道不是想要利用姚氏官商勾结,大大地赚上一笔?”

每说一句话,崔实图脸色就难看一分。

从前他只是担心奕廷在外会闹出什么乱子,而今还要操心姚氏。

这桩婚事不但没有让奕廷收拢心思,反而更加张扬起来。

崔实图道,“早在嫁进崔家之前姚氏就做新茶,姚氏做的紫砂壶、茶叶还进献给皇后娘娘,至于收茶那更是没有招安王卢江时就有的,再说,姚氏继母失德人尽皆知,生母被休也有内情……”

“简言兄可真是糊涂,怪不得崔家沦落至此。”有人打断了崔实图的话。

崔实图正要再开口,管事快步进门伏在崔实图耳边,“老爷,从福建那边来人了,说是找二奶奶的。”

崔实图面色一沉,“为什么事?”

管事看了看四周,声音更低,“是因为二奶奶买茶叶的事,看样子是商贾……还不止是一个人……”

商贾都已经找上了门。

崔实图额头的青筋顿时跳起来。

……

“得罪了闽浙大族,他们就是找死。”

他们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崔奕廷突然冒出来,坏了整个大局。

崔奕廷去福建时他也没料到,崔奕廷会杀了邓嗣昌,没有给他们留半点回旋余地。

张戚程几乎将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想到因崔奕廷落得如今的地步,他心头就油然一热,顿时一阵咳嗽。

“太祖时就命片板不得下海,他竟然怂恿皇上开埠,”张戚程满目狰狞,“那就是在找死。”

“开埠,闽浙那些大族就失了利益,海商可是比盐商更肥,我早就说,等着,等着闽浙的奏折到了京城,等着京里达官显贵动手,”张戚程呵呵冷笑,“我总算等到了这一天。”

皇上不可能为了崔奕廷力排众议。

不可能为了崔奕廷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老臣死在宫门前,皇上也不能什么都不顾一意孤行。

他早就知道,崔奕廷那样杀了邓嗣昌,绝不会一直风平浪静。

多少年在闽浙经营起来的势力不能就这样心甘情愿被崔奕廷铲平,邓嗣昌死了,邓氏一族怎肯善罢甘休。

闽浙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就是想要靠着闽浙的大族和勋贵才能将端王扶上皇位。

张戚程问向韩武,“那些商贾有没有去崔家?”

韩武道:“已经去了,不止是商贾,崔实图从前的那些同僚,都是崔实图从前能依仗的关系,如今也找上门去,崔家定然会一片热闹。”

连亲友也和自己为敌,崔实图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张戚程冷冷地翘起嘴角,就像他被皇上训斥,没有人敢登门探望他一样。

这笔账他要跟崔家好好算算。

韩武道:“您这次也没做什么,邓嗣昌父子落得那般的下场,闽浙大族和勋贵都是唇亡齿寒,浙江巡抚、提督,广东巡抚、提督如今还没有正式下派,福建、福兴等地的军权要交给谁,吏部到如今也没有个章程。”

“总不能让那个海盗头子王卢江去做巡抚,手握兵权,那样岂不是掩耳盗铃之举,不要说闽浙的官员不会答应,京里的达官显贵哪个能点头。”

张戚程冷冷地道:“勋贵本是一体,陈文实倒是好,却不会水战,还有谁能派去福建?崔奕廷?只怕他前脚一走,后面就被弹劾,到时候他也不能首尾兼顾。”

一只蚂蚁也妄想要吞掉大象。

这次就让崔奕廷尝尝厉害。

张戚程阴狠地道:“他以为这是说书唱戏,一句话就开了海禁,功劳从天而降掉在他头上。”

韩武也觉得心里轻松不少,自从公爵爷被责罚,张家上下一片阴云密布,他在公爵爷面前几乎不敢说话,隐忍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样的机会,只要此事一成,崔奕廷就会失势。

有崔奕廷这样的例子在前,谁还敢和他们作对。

等到整件事慢慢冷下来,公爵爷还会重新拿到差事。

……

婉宁搀扶着崔夫人才走出屋子,赵氏带着丁如婵就迎了上来。

丁如婵自从上次病了之后,脸色一直不好,仿佛这病就缠上了她似的,让她整个人都没有了精神。

婉宁看向丁如婵,丁如婵目光顿时瑟缩了一下。

赵氏上前两步,故意看了眼婉宁,然后露出一副为难的神情,“妹妹,我方才从那边过来,听说来女眷了。”

崔夫人有些惊讶,还没有张嘴询问,管事过来禀告,“夫人,户部李侍郎的太太来了,还有都察院王都御史的太太,光禄寺卿……”

崔夫人一下子听的头晕脑胀。

这些人都是前院书房里那些大人们的女眷。

这是要做什么?

崔夫人皱起眉头,带着婉宁迎出去。

几个人走出月亮门,就看到边说话边走过来。

这几张脸孔婉宁都很陌生,但是崔夫人却显得很熟络,开口就道:“你们几个怎么一起来了。”

走在前面的李太太想要说话,却看到跟在一旁的婉宁,整个人停顿了片刻才道:“听说老爷过来了,是因为你家奕廷的事,我们哪里能坐得住,”说着顿了顿,“希望这次大家都能平安无事才好。”

场面上的话说得很漂亮,却是一副准备袖手旁观的神情。

崔夫人摇摇头,“我只听说是因为开海禁,那些政事我哪里懂得。”

“你可不知道,”李太太道,“这次是要闹出人命了。”

崔夫人没想到事情这样严重。

李太太抿了抿嘴唇,“可怜你还被蒙在鼓里,奕廷都没跟你说吗?从前你不是最清楚,而今怎么……”

婉宁感觉到李大太太的目光挪到她身上。

这话的意思是告诉婆婆,崔奕廷定然已经将外面的事告诉她,他们夫妻一起瞒着婆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卖茶

李太太只觉得崔二奶奶看了她一眼。

崔二奶奶姚氏十几岁的年纪,眼睛里却有一股凌厉的锐气,看起来若无其事,却让人不禁心里打着哆嗦。

待她要仔细看时,崔二奶奶却露出个笑容,吩咐下人,“快去准备茶点,”然后向崔夫人道,“娘,让客人去花厅里坐下吧!”

崔夫人颌首。

几个人在花厅里坐下,门上管事的就来禀告婉宁,“从福建来了几个商贾,说是和二奶奶定好了要卖茶叶给二奶奶的。”

花厅里的女眷支着耳朵听过去,管事的声音虽然低却也让所有人听了个大概。

婉宁向崔夫人行礼,“娘,媳妇先出去安排宴席。”

望着崔二奶奶离开的身影,赵氏咳嗽一声,笑着看崔夫人,“婉宁做事井井有条,有这样的媳妇帮衬,你就等着做你的富贵闲人吧!”

若是往常崔夫人免不了跟着笑起来,如今却有崔奕廷的事在外,崔夫人不禁忧心忡忡。

“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先帝信任的那些老臣,年纪大,人也执拗的很,这两日天气又热,别真的出了事,那可就……”

那可就不好收场了。

崔夫人听着李太太的话皱起眉头。

李太太道:“这些日子,家里还是小心些,御史言官可都盯着你家里。”

李太太这到这里向屋外看去,清了清嗓子又道:“你家媳妇可还做着茶叶生意?”

崔夫人不以为然,“那是正经的生意,朝廷发下来的茶引,自然是要收茶卖茶的,外面虽然有闲话。我却知晓,去年婉宁就让人去福建收茶,就连姚家旁支的亲戚也跟着她在福建置下了茶园。”

崔夫人话音刚落。就看到管事匆匆忙忙跑进门。

屋子里几位太太的下人也都进来禀告。

崔夫人侧头听过去,管事已经道:“福建来了不少客人。二奶奶去了抱厦见他们,看样子不太对劲儿。”

不太对劲儿。

崔夫人皱起眉头。

李太太显然已经听说,忙道:“先不要声张,快让人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

婉宁刚在屏风后坐下,找上门的商贾就拿来了文书,“崔二奶奶,焦掌柜是您家的管事,从前焦掌柜可是和我们说好的。无论有多少的新茶,都会收下,当时也怪我……以为是新来的商贾也没敢签文书。”

“二奶奶,我们这次除了给您赔不是,还将文书给您送来了。”

“从前我们不肯签文书,那是有眼不识泰山,如今才知晓,您在京里有十几间铺子,家中是大名鼎鼎的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