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193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沈敬元道:“昆哥去了杨家,今天就住在那边,明日才回来,”说着话沈敬元坐下来。看看婉宁,“多亏有婉宁在,要不然我还真不敢让昆哥这样乱来。”

若是他最多就是去找邱家要个说法。再也不去松山学堂。

说着沈敬元道:“昆哥真的打了邱章、钱敏、吴子息一人二十藤条?”

婉宁点点头,贺大年亲眼所见。怎么会有错。

沈四太太也觉得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邱家、钱家、吴家的下人都在学堂外,昆哥就算赢了,一个人也敌不过他们三个。”

婉宁微微一笑,“我让贺大年几个守在前门和后门,昆哥赢了要打藤条的时候,贺大年故意让我们家的下人和钱家下人吵起来,外面这样一吵谁也没有在意里面出了什么事。”

加上崔奕廷吩咐的人早就等在那里。邱章几个输给了昆哥想要赖,崔奕廷的人转眼之间就将邱章几个按在那里。

松先生以为邱章必定会胜过昆哥,几个孩子在后门比试,就没有让下人靠近,免得昆哥挨了打沈家找上门时他无法应对。

就这样,等到松先生知道的时候,昆哥已经打完了三个人。

邱章挨了打,邱家定然会以为是邱章中了计,否则怎么会有人突然出来按住邱章几个,可是沈家的下人有的确在前门和钱家人争吵。

这样的事就算传到外面。很多人都会以为是邱章输了恼羞成怒陷害沈家。

昆哥又有邱章写的约书在手,加上邱章在大街上又输给了昆哥,邱家人哪里还有脸面再追究。

“崔大人这些日子下了衙就来我们家里。连官服都来不及换,这样教昆哥,我们总要好好谢谢崔大人才是。”沈四太太想到崔奕廷这些日子帮忙,总觉得过意不去,哪有这样帮忙的,就算亲兄弟也不过如此。

沈四太太一直觉得昆哥是个可怜的孩子,生母生下他却不能相认,本来是官宦人家的孩子却要在商贾人家长大,明明喜欢读书。将来却不知道能不能走科举这条路,现在她却觉得昆哥有福气。

她和老爷加倍疼爱昆哥不说。辰娘如今也在身边以姑母的身份和昆哥相处,又有婉宁这个姐姐护着。拜了杨敬先生为师,还有崔大人这样的师兄,有这么多人为昆哥盘算,这下子她不怕她和老爷糊里糊涂地误了昆哥的前程。

沈四太太想着眼睛里也泛起了泪光。

多不容易啊。

昆哥从一个找不到好西席读书的孩子,到了现在能站在人前和官宦人家的子弟比试,只要想想她就说不出的骄傲。

姚家将怀着身孕的辰娘赶出家门,一定不会想到辰娘不但没有郁郁而终,还生下了这样聪慧、孝顺的孩子。

沈敬元喝了口茶,看向婉宁,“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

婉宁点点头。

沈敬元道:“我想要多买些田地,再置办几处宅院,就在京中定居下来,扬州那边的生意分出一些交给你大舅、二舅,虽不同房这些年他们也没少为沈家奔波,扬州的银钱拿过来一部分,一些交给你打理,一些交给你母亲打理,我知道你在福建买了茶园,我准备再去福建开铺子和银楼。”

婉宁听明白沈敬元的意思,“舅舅是为了昆哥以后着想,不想再戴着盐商这顶帽子。”

沈敬元点点头,“从前是因为沈家的商队,我们定然要运粮去边关,可如今朝廷变了盐政,除了宣府几个重镇都可以用银钱买盐引,就像你说的,我们家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要想想别的法子。”

“现在你买了茶园开茶铺,也需要商队运送茶叶,沈家原来运粮的商队我就交给你打理,扬州的事表面上我们是不管了,可实际上我会和家里的掌柜盯着,不会少什么,反而我们家不再被盐引牵制,也算是别开生面。”

沈四太太惊讶地看着老爷,这些日子她总看到老爷坐在书桌旁思量,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如今才知道老爷是在想这些事。

从来都是一个主意到底的老爷,现在也会安排起这些来。

沈氏道:“这怎么行,我嫁人的时候已经拿走了不少的嫁妆,哥哥之前又给婉宁买了两个茶铺,我们不能再从沈家拿钱。”

“没有婉宁,沈家如今还不知什么模样,”沈敬元道,“再说,你管铺子的本事比我强许多,将来我去福建,京里的铺子你不管着要交给谁?”

沈氏眼睛里泛起泪光。

沈四太太笑着道:“就听你哥哥的吧!”

婉宁道:“舅舅不用将扬州的铺子撤下来,扬州的人手也不用都进京里,明年我还准备让何长贵去常州府,我们家要在那里开铺子做紫砂壶。”

沈敬元有些惊讶,“你要在常州府开铺子?”

婉宁点点头,宜兴那么好的地方,既然要卖紫砂壶,怎么能不去那边开铺子,这是她早就想好的事,既然今天舅舅提起来,她也将自己的打算告诉舅舅。

沈敬元脸上有了笑容,“这样一来,许多事还好办了。”

……

崔奕廷从宫中出来,陈宝立即迎过来。

崔奕廷问过去,“沈六爷那边怎么样?”

陈宝绘声绘色地将整件事说了。

崔奕廷眼前浮起姚婉宁微微锁起的眉头,这些日子虽然她没有当着昆哥的面仔细询问,心里却一定很着急。

崔奕廷抬起头看着头顶慢慢飘走的云彩。

现在昆哥的事算是尘埃落定,她的脸上应该会露出笑容吧!

“二爷,我们现在去哪儿?”

二爷会不会去沈家看看。

崔奕廷道:“回家。”这时候是沈家一家人应该会聚在一起庆贺。

崔奕廷刚要翻身上马,看到迎面走过来的裴明诏。

裴明诏正和人说话,脸上带着些许笑容。

如今的勋贵,还能上战场的并不多,裴明诏算是一个。

想想裴家和邓家、孙家退婚的事,她是因为这件事才对裴家有了好感?还是早在泰兴之前,她就对裴明诏有了些印象。

裴明诏抬起头也看到了崔奕廷,几个锦衣卫低头敬畏地跟他说话,办了一个漕粮案,就让所有人就都知晓了大名鼎鼎的崔奕廷。

虽然外面传言崔奕廷胡作非为,态度傲慢,狂悖枉为,崔奕廷接手北镇抚司之后,却让人挑不出半点的毛病,没有经过多少波折就在锦衣卫站稳了脚,让人不容小觑。

两个人正好走了个对面。

裴明诏正要开口,崔奕廷先走出一步,“侯爷。”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亲生母亲

崔奕廷还没有及冠,却在这时候沾上漕运的案子,又在刑部和锦衣卫打交道,陈老将军被陷害,陈家更是立即将崔奕廷请过去商议,可见崔奕廷的确是个做事沉稳的人。

裴明诏想起沈元坤这些日子没有跟他学骑射的事来,赵琦悄悄说沈元坤在跟崔奕廷读书。

他听说了沈元坤的事,之前在松山学堂挨了打却一直不声不响地忍下来,直到昨天将翰林院邱恒林的儿子邱章几个打了一通,不止是这样,还在国子监门口和邱章比试,让松先生和邱家丢尽了脸面。

不过短短半日的功夫,人人都知道京里出了位神童。

杨敬的名声也顿时大振。

沈元坤这样的行事,倒有些像崔奕廷,崔奕廷就是那种不会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人,

崔奕廷一直都在帮沈家。

是因为什么?

除了和沈家的关系,会不会是因为姚七小姐。

思量间,裴明诏也跟崔奕廷打了招呼。

崔奕廷脸上看不出特别的神情。

他听说皇上有心要招安福建的海盗王卢江,今天早晨在朝堂上说出这样的话,满朝文武鸦雀无声,皇上仿佛要将差事交给锦衣卫。

大家猜测会不会是让锦衣卫里的新贵崔奕廷去福建,就算不是崔奕廷,也有人准备保举崔奕廷。

毕竟崔奕廷年轻,崔家就算在朝上有关系也被崔奕廷自己亲手清理了一半,另一半却管不到福建去,如果崔奕廷去福建,八成会出事。

既然是皇上的亲信,不管事情办好办坏都和别人无关,勋贵按往常一样定然会袖手旁观。福建本就在邓嗣昌的手心里,想一想这样的事无论落在谁头上,谁都会觉得惊慌。可是如今,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崔奕廷十分的沉着。

作为新贵,虽然刚刚进了锦衣卫,还不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实际让却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靠空头爵位没有实职的勋贵。

裴明诏道:“有时间我们一起出去坐坐。”崔奕廷这样的人,他想结交一下,至少福建的事他也想知道崔奕廷是怎么想的。

崔奕廷点头应下来。

……

杨敬亲手帮昆哥上药。

小腿上的伤痕仔细看起来还是很明显。

一个没有准备,一个早就算计好的身边还带了两个帮手,两个人之间还差了两三岁。谁会赢,不用想也知道。

邱章看起来也有几分的资质,却被松山教成了这个模样。

“后来在松山学堂,我就故意不怎么太流利地背书,”昆哥道,“师兄说,这也不算是使诈。”

“不算,”杨敬道,“是他们先算计你。”

昆哥趴在手背上,想着这些日子的事。“多亏了师兄帮我,师兄说,邱章能问出的题目并不多。如果吃了亏,大约就不会比试先生教过的书,多数会背《尚书》,果然被师兄说中了。”

除了《尚书》都不能显示邱章的聪明。

师兄看人真的很准。

杨敬叹口气,“怎么想起来去松山学堂?”

昆哥道:“家里请来的先生释义《中庸》其中一个段落的时候提了松山先生是如何跟学生讲义的,我就动了心思。”

昆哥一直很好学,松山从某些地方来看,也算得上是位博学多才的先生,只可惜心思不正。

杨敬嘴角浮起一丝的笑容。“难得你挨了打,还能想着如何读书超过那个邱章。”

将药上好。沈元坤依旧趴着没有动,半晌杨敬听到沈元坤闷声道:“先生。有件事学生想跟先生说。”

杨敬放下手里的药膏,看着沈元坤。

昆哥道:“学生一直放在心里,不知该跟谁去说。”

杨敬放下往常严厉的神情,轻声道:“你说吧,先生听着。”

昆哥想了想,口鼻几乎沉在被褥里,“先生,我不是我父亲、母亲的孩子。”

闷闷的声音好像是从被褥里硬挤出来。

让人听起来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杨敬惊讶地睁大眼睛,“你说什么?不要乱说。”沈四老爷为了昆哥三番两次地来求他,怎么可能不是亲生父亲。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杨敬不由地摇头。

“是真的,”昆哥道,“我是亲耳听到的。”说着揉了揉眼睛抬起头,一双眼睛如同兔儿的一样,红红的肿肿的,眼睛里带着几分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