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173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从裴*屋子里出来。裴太夫人和婉宁去堂屋里说话。

不多时候,下人过来禀告,“太夫人,侯爷回来了。”

裴太夫人点点头,“我和姚七小姐在说话,让侯爷过一会儿再来请安。”

下人去月亮门禀告了裴明诏,“姚七小姐来了,正和太夫人说话。”

她来了。

裴明诏眼前浮现出那个眼睛清亮,神情从容的姚七小姐。

“姚七小姐来看二小姐?”裴明诏问过去。

下人点点头。

裴明诏看了看堂屋的方向。他很想去见见姚七小姐,对每件事她总是很有远见。

裴明诏半晌才挪动脚步向裴*的院子走去。进了妹妹的屋子,下人都退了下去。裴明诏坐下来,正想要和妹妹说两句话,床上的妹妹却睁开了眼睛。

裴*将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才道:“哥,我不想再骗你,我是装出来的。”

……

广恩公府的大门开着,有人骑着马径直到了府前,不等下人和门口的管事说清楚,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去。

“公爵爷在不在,快进去禀告,就说侄儿邓俊堂前来拜见。”

邓家的下人忙跟了上去。

邓俊堂满是笑容,让人引着去了堂屋,张戚程眼看着邓家人不停地向院子里搬礼物,不由地微微皱起眉头。

邓俊堂笑道:“伯父,父亲有交待,只要我进了京,必要先来拜见伯父,我这半路耽搁了些时日,总算是赶在过年之前将东西送到了。”

京里出了大事,恐怕邓七尚不知晓。

将邓俊堂迎进屋子,张戚程叹了口气,“贤侄还不知道,京里出事了,我那女婿赵璠进了大牢不说,恐怕性命也是难保,两淮盐运使司上下官员都被押送进京候审,如今我正是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邓俊堂听得这话愣在那里,脸上的笑容也消失殆尽,“怎么会出这样的事,赵璠兄前些日子还送了尚好的弓箭给我,我这……给他准备了一匹好马,还没有送过去。”

张戚程摇摇手,一脸悲戚,“赵璠恐怕是用不上了。”

什么事会连广恩公都帮不上忙,要眼看着女婿送命。

邓俊堂想起一件事,“那李成茂呢?陈文实现在怎么样?”

张戚程道:“陈文实已经去宣府上任了,朝廷授的总兵,李成茂升了骑都尉。”

邓俊堂半晌才眨了眨眼睛,怎么会这样,这和他们之前说的完全不同,李成茂应该获罪,陈文实被牵连,父亲从福建调任宣府总兵,他们全家搬到京城来,他听父亲说,广恩公这边已经选好了一个商贾,将来父亲也好利用这个商贾来办事。

明明都是算计好的事……

邓俊堂道:“是谁从中作梗。”

********************************

月初了求粉红票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面对

张戚程将余家、沈家、姚家的一些事说给邓俊堂听。

“余家已经离京,沈家也没有买宣府的土地,皇上有下令以后边陲重镇的盐引不得用现银来换,这下子李成茂、陈文实这些坚持祖制的人算是得了利。”

邓俊堂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高高兴兴地到京里来,如今被人当头一棒。

崔奕廷的事邓俊堂还听过,不过姚家怎么会买地,姚七小姐这个闺阁中的大小姐,会有多厉害,张戚程的女儿是她的继母,一个继母还不能管束身下的小姐。

就算是皇后娘娘奖赏过姚七小姐,皇后娘娘喜欢的小姐多的去了,不见得她就有多特别,想要对付一个女人,不论是从名声上,还是从婚姻上,都有很多种法子,还奈何不了她不成。

张戚程道:“那不是大门不出的闺阁小姐,在泰兴的时候就亲手将自己的叔叔送给了官府,来到京里又气病了祖父,现在卖起新茶来,京里的茶叶铺子都在卖她的茶和紫砂壶,还将新茶送进了宫。”

邓俊堂冷笑一声,“真是自不量力的女人。”

张戚程翘着眼睛看了一眼邓俊堂。

姚婉宁的错在于不应该维护沈家,既然在姚家站稳了脚跟就应该想方设法将自己嫁出去,沈家是大商贾,这些年在外经商和南直隶的商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稍有个差池就会祸及满门。

聪明人,就应该借用沈家的银钱翻身之后立即和沈家保持距离,而不是靠一己之力螳臂当车。

为了沈家,姚婉宁还卖起了茶叶。

没有官职护着,不管是多大的商贾也是任人揉捏,别以为不做盐商卖茶叶就没事了。茶叶也是一样要涉及茶政。

一个内宅中的小姐,跟庙堂上有了干系,就不是谁能护得住她的。

现在瑜珺虽然被她算计了。不过是一时之失,早晚要翻过身来。姚婉宁能有多少依靠,关键时刻姚宜闻只会保住自己的官声。

张戚程想起一件事,“贤侄和永安侯府的婚事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邓俊堂眉毛又扬起来,“明年开春我父亲就会让保山送婚帖过来。”

张戚程笑道:“永安侯管着五城兵马司,深得皇上信任,如今你们两家结了亲,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方便很多。”

邓俊堂想起裴*。去年他去裴家,听说裴*在园子里,他就悄悄地溜了过去,没想到被裴*发现大吵大闹起来,说他不够规矩,还要推掉这门亲事,当时他就发狠,非要将这个女人娶到手,骑在身下,让她哭着喊着哀求她。将他的脸面全都找回来。

却没想到眼见婚期到了,裴*却病了。

病了又怎么样?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嫁到邓家。

说到这里。邓俊堂看了看外面,“怎么不见传凌兄。”

张传凌是张戚程的独子,平日里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提起这个儿子,张戚程的神情阴沉起来。

……

婉宁看着母亲手里的针,针走的那么快她看了半天只觉得眼睛发酸。

“会了没有?”

婉宁一头雾水,摇了摇头。

绣花这东西她怎么就学不会呢,也是一针一线的弄,不一会儿线就缠在一起,正面还能看。背面是乱糟糟的一团。

沈氏不由地叹气,“你这么聪明。怎么针线就不行呢?将来做嫁妆的时候可怎么办才好?”

婉宁忽然想起崔奕廷的那些话,她始终没觉得自己到了能出嫁的年纪。她才十三岁啊,谁能在十三岁的时候想这些。

婉宁将针线接过来在母亲指导下一针一线地绣起来,绣了一会儿就觉得线走的乱七八糟,没有母亲绣的平整,婉宁将头靠在母亲肩膀上。

母亲的肩膀很暖和,软软的貂毛贴着她的脸颊,“母亲,我还是别学了。”有这个功夫她还不如多看些书,多画几张图。

“你啊,”沈氏无可奈何,“怎么也要学会,将来嫁了人,你夫君的衣服你还要下人来做不成?”

婉宁笑着不说话。

沈氏看了一眼沙漏,“今天没事了?不着急回去?”

“不着急,我在母亲这里睡一会儿再走。”

在母亲身边她就睡的安稳。

婉宁刚放下针线,外面传来昆哥的声音,“姐姐来了?”

落雨道:“来了,在屋子里呢。”

下人掀开帘子,昆哥快步走进内室,看到沈氏和婉宁,昆哥笑着行了礼,然后坐下来和沈氏、婉宁说话。

沈氏笑着看昆哥,“这么早就回来了?”

昆哥点点头,“先生这两日有事,让我过阵子再去读书。”

就算是下元节,杨敬先生才让昆哥休息了半日,现在却好几天不能去读书,婉宁看向昆哥,“有没有听说什么事?”

昆哥点点头,“先生同榜的旧友来拜见,一起来的还有穿着官服的一位大人,先生过去说了几句话,就亲自吩咐我先回家。”

见一个朋友,用不着好几天不上课,杨敬先生这次是有事才进京,不知道是不是和那件事有关。

杨敬先生比寻常的先生要严厉许多,昆哥的课业一刻都不敢放松,只要有半点的怠慢就会被责罚,婉宁听昆哥说过,前些日子因为江仲的事,昆哥分了心,结果被杨敬先生责骂。

杨敬先生说,学就要专心学,这才对得起书本,要么就不学随便去玩,也用不着他那样费心地教。

昆哥想了想抬起头,“姑母、姐姐,你们说杨敬先生不会不教我了吧?杨敬先生对我那么好,我真不想换先生。”先生对他打是打,骂是骂,却会将最好的饭菜留给他吃。书本上他有什么地方不懂,先生总是会变着法地讲给他听,从前他害怕先生。现在却离不开先生了。

沈氏有些惊讶,轻声安慰昆哥。“既然先生收下了你,过几日就会让你去读书了。”

昆哥点点头,却还有些心不在焉。

昆哥坐了一会儿就回去看书,沈氏不禁叹口气,“比谁都喜欢读书,还在学骑马、射箭,也不知将来要走哪条路。”

让昆哥这样一打扰,婉宁没有了困意。跟着母亲一起看了看账本,然后坐车回去姚家。

上了马车,婉宁吩咐童妈妈,“跟舅母说一声,杨敬先生那边有什么消息,就打发人来告诉我。”昆哥看起来好像是过于担忧,但……这也正是她害怕的。

童妈妈点点头。

……

张氏听欢哥背诵《千字文》,目光中渐渐地泛起了泪光。

“太太,您歇一歇吧!”如妈妈上前来扶张氏,张氏却摇了摇手。

“先生就教到这里。”欢哥眨着眼睛。

张氏蜡黄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去吧,再去……看看书……这些日子……多跟先生学学。”

欢哥道:“学完了……我能去园子里玩雪吗?”

张氏沉下脸来,摇了摇头。“不行,这么冷的天怎么能玩雪。”

欢哥失望地低下头。

乳娘忙道:“八爷若是喜欢,就让人将雪端进屋子里看一看。”

张氏点点头,哑着嗓子,“只是看看,不许用手去碰,”说着顿了顿,“让范妈妈在一旁陪着玩。”

范妈妈的规矩多,听到张氏这样说。欢哥刚刚扬起的眉毛顿时又落下去。

乳娘将欢哥带走,张氏才躺下来。如妈妈伺候着张氏,低声道:“方才公爵府那边的妈妈来看太太了。听说太太睡着了,就不让奴婢吵醒太太。”

“有没有什么事?”张氏显得很疲惫。

如妈妈道:“听说那位杨敬先生不能再教沈四老爷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