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112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话音刚落,旁边的小厮手一软,将书都掉在地上。

姚宜之一怔,站起身来就要去捡书,谁知道脚一软差点栽在地上,多亏旁边的下人眼睛尖拉了姚宜之一把,姚宜之这才平稳地躺在地上。

姚宜州吓了一跳,“快,将五老爷扶去我屋里歇着。”

“大哥,我没事,我就是……要把书……捡起来……”姚宜之还不服气地要起身却怎么也坐不起来。

姚宜州拿起兄长的威势,“还闹什么闹,不怕人笑话,快让人搀着去歇息……”

大家又七手八脚地将姚宜之送去厢房里躺下。

厨房送来醒酒汤,沈敬元和姚宜之分别喝了。

看着卷着被子缩在角落里的姚宜之,姚宜州直摇头,“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弄成这样。”

……

沈敬元睡着了,沈四太太将小厮钱芮叫过来问,“老爷和姚五老爷都说了些什么?”

钱芮道:“只说从前的事,再后来就是说书……”说到这里钱芮挠了挠头,“都是些什么内容,我也记不清楚了。”

开始他还听着,后来实在听不明白就跟姚五老爷的小厮一起到旁边说话。

沈四太太摇了摇头,转身去了婉宁屋子里。

昆哥已经去屋子里歇下,婉宁正等着沈四太太。

沈四太太和婉宁去内室坐下,“没问出什么,说是在一起吟诗作赋那些,还一起买了几十本的书,笔墨纸砚也购置了不少,两个人不但将身上的银钱花了精光,还欠下了钱,那边大老爷看的直皱眉头。”

只是在一起论文,后来又去买了书。小厮说的这些话和她们看到的也能对得上。

沈四太太道:“兴许,真的没什么。”

整件事透着一股的蹊跷。

五叔是为人亲和,但是除了提醒舅舅盐引的事之外,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而且五叔这种八面玲珑的性格,舅舅定然是招架不住,就算五叔有别的意图,舅舅也察觉不到。

舅舅这样的人面冷心热,可以依靠,五叔这样的人,太过圆滑,为人不够踏实,舅舅可以为了她和姚家交恶,就算在沈氏族人面前也维护着她。大伯因为她的事和祖父争得面红耳赤,又冒着危险为何家出头到京里来作证。

五叔呢?五叔这些年都做了什么事?

只是左右迎合,身边所有人都觉得五叔良善,祖父喜欢他,父亲喜欢他。母亲也觉得他好,之前舅舅对五叔还没什么感觉,却出去一趟就一起喝醉了。

不管怎么样,她都不会轻易相信五叔和蒋姨奶奶。

“等舅舅醒过来,舅母再去问问,看看五叔有没有提起崔奕廷。”

这个时候过来,说不定就是为了打听消息。

御史已经弹劾崔奕廷和商贾勾结。想要击垮崔奕廷,就要找出一些实质的证据来才行。

……

第二天张戚程才起床就接到了一封信函。

到了巳时张氏匆匆忙忙赶过来。

张氏进了主屋,父女两个坐下说话。

“父亲,有没有查出什么?”

张戚程道:“沈家曾救过崔奕廷,崔奕廷到了泰兴遇到了沈敬元,就送了两箱烧饼过去。想要借此还了沈家的人情。”

张氏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消息,送了两箱烧饼。

“沈敬元气得不行,后来又将两箱烧饼还了回去。”

这样看来,崔奕廷并不像要和沈家交好,可是为什么沈家会帮着崔奕廷查案。不但如此沈家还跟着崔奕廷一起上京来。

张戚程道:“沈家是真的不准备卖京里的铺子。”

张氏一怔,原本她以为只是沈家用的手段,没想到沈家是真的不准备卖铺子,“沈家不是应该卖铺子在边疆恳田吗?”

盐引越来越不好拿,征用的粮食数额增加,沈家应该保住盐引这条路才是,怎么可能不卖铺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太多书出乎意料。

这两天家里乱成一团。

余家虽然没有明说要老太爷赔上一笔银子,却每日都上门来说锦缎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她昨日去黄夫人家宴席,不少女眷都背着她窃窃私语,也有一两句传到她耳朵里,老太爷为了赚钱骗余家,余家却不是好惹的,如今沈家的那些锦缎余家和姚家都没有买成,姚家是两手空空又惹了满身腥。

老爷去衙门里也被人指指点点。

余家故意散消息出去,为的就是让他们脸上难看。

这笔银子赔了让人笑话,不赔也让人笑话。

老太爷怎么惹出这样的事来。

家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到底是谁在捣鬼。

姚宜州、沈敬元、姚婉宁,这些都是他们没放在心上的人,现在啊一个个都跳了出来。

“是婉宁,”张戚程抬起头看着张氏,“给沈敬元出主意的人是婉宁,不让沈家卖铺子的人也是婉宁。”

张氏倒抽了一口凉气,半晌才道:“这……怎么可能……婉宁哪有这样的本事。”

**************************

明天要回家了,码字又能正常了,唉,在过节尤其的累啊,别人轻松我还要码字。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传言

张氏忽然想起一件事,“老太爷进京的时候,确实有个商队跟着婉宁。”

当时她听说了没放在心上。

沈家有商队也不奇怪,说是婉宁的,不过是在帮婉宁罢了。

说起这个商队,老太爷嗤之以鼻,还说:“婉宁能卖什么东西,跟着船过来的不过就是扬州的土仪,卖给京里的商铺。”

沈家也确实卖给京里的商铺不少扬州的土仪。

谁也没想到沈家会在店铺里卖什么新货。

这件事就在他们眼皮底下。

想到这一点张氏就握紧了帕子,眼睁睁地上了沈家的当。

沈敬元什么时候这样聪明。

难道背后的人真的是婉宁?

时隔四年,张氏还没见到婉宁,可是她依旧不相信,婉宁是在她眼皮底下长大的,她对婉宁的脾气太清楚了。

表面上都没有沈氏泼辣,内心里比沈氏还有柔软。

七八岁的孩子被她哄得团团转,那天还欢欢喜喜地来给她请安,见到她倒在血泊里,还要上前搀扶。

没有半点怀疑她。

让她将那出戏演得说不出的顺利。

这样的孩子,就算在她眼前,还能做出什么反抗来?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父亲,”张氏道,“您只管顾着朝廷上的事,内宅里还是交给女儿。大周朝以孝治天下,我就不信婉宁不肯回家这件事真的闹出来,还能有谁护着她不成?”

她就不信,在礼义廉耻面前,婉宁还能那般有恃无恐。

张氏道:“真的是婉宁在作怪那倒好了。”

之前她还以为寿氏是怕她责怪没有好好“照顾”好婉宁,才将婉宁说的那般可怕,现在她要回去好好问问寿氏。

“二姐那边怎么样了?”张氏问起张瑜贞,“听说内侍去忠义侯府,亲耳听忠义侯的下属说了忠义侯临终前说的话。礼部尚书黄棠的夫人说起的时候,去黄家做客的女眷都掉了眼泪。”皇上若是知道了会不会因此也被触动,就将忠义侯爵位给了赵琦这个世子。

说到这个,张戚程冷笑一声。“忠义侯母子想用忠义侯的死来保住爵位,若是这样大周朝不知多了多少勋贵,武将战死那是天经地义的,没听说过谁的命这样精贵。”

张戚程道:“皇上已经问了夏大学士,夏大学士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忠义侯世子毕竟还年少。”

爵位。

那是朝廷赐给功臣的。

忠义侯世子算什么功臣。

反过来说,世子还是世子,等到世子长大了再承爵是天经地义,在那之前将爵位给赵家老四,赵家更会感恩戴德。皇上还多了一个能依仗的勋贵。

这笔账,任谁都能算得清楚。

张氏颌首,“还是父亲想得周到。”

很多事不是妇孺从眼睛里看到的那么简单,只要涉及到朝政就不会讲什么情理。

……

忠义侯府里,赵夫人在等赵琦。

“还没出来?”赵夫人看向下人。“世子爷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管事妈妈忙道:“奴婢再去催催。”

论理说服丧期间不能见客,可是侯爷去世已经有一段日子,更何况永安侯是琦哥儿的救命恩人,裴明诏来赵家看望琦哥儿,怎么也要让琦哥儿过来说两句话。

裴夫人笑着道:“别催世子爷,左右我们也没事,我和夫人说说话也好。”

裴夫人话音刚落。就看到门口的丫鬟挽起了帘子,紧接着赵琦跨进门来。

白色的衣袍衬得赵琦的脸色有些苍白,一双眼睛里还有些胆怯,却已经没了之前的恐惧,身姿笔挺地走进来向裴明诏和裴夫人行了礼。

裴夫人不由地惊讶。

这还是那个躲在下人身后,大喊大叫的世子爷吗?

怎么会眨眼之间就和正常人无异。

天底下真有这样神奇的事。

要不是亲眼所见。她真的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