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334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襄阳有六座城门,最先被攻下来的是东门。当然,元元也是从这个门撤进来的,宇文翰的骑兵紧随其后,在激战中抢夺东门的控制权,然后叶十一也到了。元元遂不再恋战,调转马头一路向北门狂奔。其速度之快,堪称奔雷闪电,连叶十一在场都没能来得及拦住。这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出身流寇的主帅,至少在逃跑上面有着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强大优势,你不服是不行的。

  元元一边策马疾驰,一面急急交代道:“我们去北面接子周,然后从南面出城。你护着子周,我来断后!咱们江陵会合!”

  “成,就这么办!”旁边和元元并驾齐驱,一路跑出来是罗小乙。这也是一位大宗师级的逃跑牛人,堪称跑出来地名将——千万别看不起逃跑。要知道,逃跑,也是需要水平的。蓝田跑完了南阳跑,南阳跑完了襄阳跑,能够一连三次从叶十一的手上全须全尾的逃出去,那需要什么样一种高山仰止的能力才能做得到啊?

  这种能力,叶十一打从上战场开始就没能得到过培养锻炼,当然更没机会发扬光大。业务不熟,被元元和罗小乙带了百余骑冲了出去应该也是可以原谅的,这大家都能理解。但遗憾得是,叶十一本人不这么想。略微一怔,他立即就要提马追上去。

  这个动作当然也立即就被宇文翰和刚刚赶上来的卢宾联手给拦了下来。宇文翰拉住叶十一的马,卢宾拉住叶十一的胳膊,硬是没能让叶十一追出去。两人苦口婆心的劝叶十一还是算了吧。他们齐声说道:襄阳已破,仗已经打赢了,追击残兵败将这种小事儿真的不用麻烦主上您亲自来了,请放心地交给臣下我们吧。我们真的能行。

  这绝对是一个十分之合理化地建议,正确到可以铭刻到石头上。在攻破了襄阳城门,已然锁定战争胜局的现在,作为主君的确没有任何必要亲自参加到痛打落水狗的行列中来。因为这不但会拉低了他自己的档次,而且满场乱窜还会把自己变成一个醒目的活动靶子,平添无数风险,白让自己的臣下不省心。这万一要是都到了这一步了再整出点什么三长两短,石头流矢之类的幺蛾子,那可真是冤透了!现在,他最应该做的,就是找个安全的地方老老实实地蹲着,安心等待臣下的捷报。

  奈何叶十一从来就不是个能让臣下省心的好主上。将在外尚且君命有所不受呢,何况是君在外。既然把叶十一放上了战场,就好比野马摘掉了辔头,哪能再让你给戴回去?当然了,对于宇文翰和卢宾这两员心腹爱将,叶十一还是比较给面子的,被拽了马头揪了胳膊也没有一鞭子抽过去,总算皱着眉听两人了说话。但这个面子也就到他听明白两人的意思为止了。

  “少废话,闪开!难道这里还有人能杀了我不成?”叶十一两臂一晃便轻轻松松将两员猛将甩开,抖动缰绳一马当先冲了出去,同时命令道,“巷战宇文翰指挥,先控制南城!”鬼头刀带着亲军连忙跟上。

  宇文翰和卢宾被大力甩开,在马上晃了几晃才各自稳住身形。两人对视一眼,均是无可奈何。卢宾分出一队精骑,亲自带着追上,从旁策应保护。宇文翰则留下来坐镇指挥。其他如何作战是早就分派好的,众将各有动作,叶十一是不是亲自在场倒是也无所谓。

  襄阳城规制宏大,从东门到北门很是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叶十一先是发动时被宇文翰和卢宾拦了一拦,后来一路上元元可以直接冲过去了,他却还要突破蜀军的层层拦截,耽误了不少功夫,所以河东铁骑和他本人素质虽然都是超一流的,但等冲到北城时,元元已经收拢了北城的守军,会合了陆子周,准备上马开溜了。

  陆子周是小成亲自带着人护送上城墙的,情况紧急,元元甚至没来及和他说一句话,只一个对视,就径直伸手抓住他的臂膀,用力向旁边罗小乙怀中一甩,道:“小乙,子周就拜托你了,快走!”说着将刀在身前一横,单手捉住马缰就要上马。

  这个时候。叶十一还被蜀军组成的人墙阻在夹道之外。元元将陆子周甩到身后,横刀相护的这一副景象就正好落在了他的眼里,如同天敌之间的致命诱惑,立即就拨动了叶十一骄傲心灵某一根神秘心弦。

  “这一次,绝不允许他再逃走,绝不!”他在心里咬牙切齿的怒吼着,飞身从马上跃起,大鹏一样掠过蜀军厚实的人墙,手中马刀划过一道刺眼的圆弧,向前劈去。

  元元倏地瞪圆了眼睛,挥刀相迎。一声脆响,叶十一的刀干净利索地斩断了元元的刀,而后毫无凝滞之意,继续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劈向元元的头颅。元元奋力向一旁闪避,希冀躲过致命一击。刀砍在了她的肩膀上。然而,叶十一的力量加上她躲避的力量,像一阵狂风,将她卷着向城下倒去。

  “元元!”陆子周不禁一声惊叫,本能地伸手去拉。

  很难想象,陆子周这种动手能力惨不忍睹的人竟然能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抓住元元。或者是巧合,但他的确抓住了。然后他被元元下坠的势头带着一起翻下了城墙。一切只发生在刹那间,连叶十一这样地绝顶高手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两人变作两个黑点,一前一后急速坠入湍急的汉水。浪花一翻,就彻底不见了。

  天地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怔住了,连叶十一脑中都出现了短暂的眩晕。

  最先反应过来的人反而是罗小乙。他第一反应不是冲上来找叶十一玩命,而是奋力往马上一跳,不管不顾,调头便往外跑。前面自己的人挡住他的马蹄,他想都不想,直接挥刀就砍。于是,蜀军的小兵们也灵性过来,土匪作风全面返祖,积极发扬“打得过一哄而上,打不过一哄而散”的光荣传统,以罗老大为榜样,各自撒丫子逃命,真是跑得比兔子还快。

  卢宾带兵冲杀一气,肃清残敌,指挥兵马完全控制了北城之后,重新回转城上向叶十一复命。他跳下马,顺着城墙夹道“噔”、“噔”几步跑上城来,却发现叶十一扔扶着城垛迎风站立,眺望脚下汉水波涛翻滚东流而去,神色间并没有什么欣喜,反而有几分疑似茫然的神情。于是,试探地唤了一声:“主上?”

  这个时候,很难分辨叶十一是什么样一种心情。彻底压倒陆子周,甚至干脆杀掉他是叶十一一直以来的愿望。他自以为,那是他生命中仅次于得到赵瑟,和赵瑟长相厮守的追求。然而,当那一瞬间,当陆子周就这样随随便便地、轻描淡写地坠下城去,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他感觉不到愿望达成任何喜悦,心里只有空洞与茫然。

  是满足之后的寂寥吗?叶十一扪心自问。然而,这个答案立即就被他自己否决掉了。他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满足。这个结局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是的——不要嘲笑,也许这真的很丢人——叶十一的确在心里想象过将陆子周彻底压服之后的情景。在他的设想里只存在两个场景:

  一,以那种伟大到令人感动的仁慈,骄傲地说道:“你走吧!”

  二,他亲自挥刀,一刀就斩下陆子周的头颅,鲜血喷出来溅得满眼的红……

  多天真多可爱的憧憬啊!多唯美的景象,感情和色彩都丰满无比,充满了张力和层次感,给个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啥的一点儿都不过分。

  然而,很遗憾,现实是两者皆不是。

  叶十一垂首看城墙和江水,从这样高的城墙掉进这样急流的江水,大约真的是不能活了。

  “我并没有想杀死他,”叶十一有些落寞地自言自语,“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叶十一这份复杂的心情自然不是卢宾所能尽数体察的,但他认为他理解了。他搞不清楚叶十一是不是自言自语,也分辨不出来叶十一所说那个他是指男人还是女人,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英雄相惜,寂寞高手,独孤求败,元元这样地对手少了一个总是要令人百感交集的嘛。他自己也挺感慨。一般玩赢了的人都好摆这一套谱。于是,他探出头去看了看江水,道:“已经派人沿江搜索了。主上放心,即便不死也是逃不掉的。不过,看情景是必死的,不大可能死里逃生。水这样急,真是死了恐怕连尸体都不一定找得到……”言下之意,不无感慨,想元元也算一代巾帼,到最后连一个坟头都没能混上。

  卢宾那里正感慨呢,叶十一那里却翻然变更了态度,断然下了一道严令:“不行,必须找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卢宾吓了一跳,肃然行礼道:“是!”满腔浪花淘尽英雄的感怀与慰藉主公的心思都随着一身冷汗流出来,顿时消散得不见影踪。他头脑清楚起来,心中不免有一些忐忑与战战兢兢。

  正好此时宇文翰派人前来禀告,说我军已然攻陷了蜀军的帅府,基本掌握了襄阳城的局面,请主上移驾。叶十一点头允准,于是卢宾松了一口气,与鬼头刀等人一并护送叶十一下城前往帅府……

  随着元元坠城,罗小乙带头逃跑,蜀军自南阳之战以来一直苦苦维持的士气立时便来了个总崩溃。数万兵马连死带逃,霎时间散了个干干净净。宇文翰等诸将各逞勇力,所向披靡,一口气追出数百里。罗小乙不负逃出来的名将之誉,狄桂华死了,元元也栽了,他却连毛都没少一根。在宇文翰等数路大军的穷追猛打之下,竟能顺利逃出生天,自江陵穿城而过,一路狂奔躲进瞿塘天险。宇文翰等人一直追过江陵,终于望瞿塘兴叹,于是就此打道回转襄阳,向叶十一复命。

  至此,荆襄天下用武之地,已尽入叶十一掌握。江南指日可下,守当其冲的就是寿州和彭城。叶十一先令中原的赫连胜、韩德功等军并击彭城,令宇文翰巩固江陵,令越鹰澜为先锋,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寿州。

  在离开襄阳之前,还有几件事需要处理。首先是蜀军的俘虏。襄阳之战,尽管蜀军跑得比兔子还快,但俘虏大家伙凑一凑还是抓了万余人。这些人用不好用,养着又费粮食,放更是太便宜他们了。叶十一心情本来就差,于是下了一道十分之冷酷的命令:“杀掉!”

  此令一出,全体将军都傻了眼。杀俘不祥啊,是要遭报应的,搞他们这行的都知道。然而,命令是不能不遵守的,这种时候,也是没有人敢去触叶十一的霉头的。大家一边准备干屠杀,一边在心里哀号,早知道还不如当时麻烦点在战场上都给宰了呢!

  千钧一发之际,江中流总算大义凛然了一把。他先拍着胸脯把自己一通猛夸,达到人见人躲的境界之后,方才去见叶十一。和所有人想的不一样,他没拿“罪莫大于杀已降”之类的恐吓叶十一,而是反复强调:主上您还是要平定巴蜀的,杀点俘虏不打紧,万一激起蜀军死志,外凭剑阁、瞿塘天险,内凭天府之国无量财货,给您来个殊死反抗,那可就不上算的很了。叶十一被聒噪得十分之不耐烦,于是勉强忍住怒意道:“那你去处置好了!”

  第二桩事,是关于元元和陆子周的尸首问题。

  认输

  是的,尸首。

  虽然说叶十一那一刀并没有完全砍死元元,但在那种情况下坠城,基本已经可以认为是死亡了。也许有人说,襄阳城下是很深的水面,和土地比起来还是有生还的可能的。但说这个话是要负责任的,至少你不能不考虑当时四下的环境和汉水的情况。

  当时是什么情况呢?箭矢横飞,投石流星雨一样地往下砸。每时每刻,都有无数锋利的箭矢密密麻麻射入水面,都有巨大的石块砸下来。再说汉水,水深浪急,并且顺着襄阳往下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险地白石滩。暗礁密布,到处都是尖石漩涡。别说是人,就算小点儿的船,不给你撞个粉碎,也要把你拉进河底。当然,如果是叶十一这样地高手,的确还有死里逃生的可能。可如果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和一个受了重伤的女人呢?答案是显然的。

  所以,虽然叶十一命令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部下执行之时不免要将重点放在了“死要见尸”上,只不过收尸也不是一桩好干的活罢了。

  襄阳大战,双方战死的人合在一起有好几万。这几万的尸首冲进汉水,一路波涛起伏,转眼就都进了白石滩。白石滩的地势低,江水以雷霆万钧之势俯冲而下,俯冲的力量加上回旋之势拍打在巨石暗礁上,便有无数尸身粉身碎骨,被暗潮吞进暗无天日的滩底深埋……

  搜索的人马工作态度再认真毕竟不能当真把汉水淘一边,于是,当在白石滩找到代表蜀王的印信——印信从带钩上撕裂下来挂着半片残锦正好勾进石头缝隙,印章的一角被砸碎了——他们便将此作为元元身死的证据,拿着向叶十一复命去了。

  追击的军队没有找到活着的人,搜索的队伍带回来的东西也不是尸首。对于这个结果,叶十一明显是不满意的。这个时候,他刚刚因为杀俘的事情被江中流狠狠添了一把堵,积得满腔怒火。顿时新怒旧怒一并发作出来,先是拍案将手下一阵痛斥,然后便是一通调兵遣将,大有找不到就不离开襄阳之势。然而,真到要发动的时候,叶十一却又突然泄了气,意兴阑珊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挥手道:“算了,找不到也就算了……你们都下去吧。”

  众将实在被叶十一这一通来得快也去得快的脾气搞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但不管怎么说,不用去翻地皮总是好的,于是便高高兴兴地退了出去,专心准备出兵事宜。

  第三桩事,还是和俘虏有关。越鹰澜派人将秦合清送来襄阳了。

  事情非同寻常,下面的人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一路向上禀告,最后连人带信交代到亲卫统领卫伯贞那里。卫伯贞心里也是实在拿不准,于是没有立即向叶十一禀告,而是找来诸将商议。然而,有了前面两件事的前车之鉴,众将都学了乖,谁也不肯出头。互相推诿之下,最后公推江中流江大人与卫伯贞一同前去。江大贪官最近很有人品爆发的迹象,被大家伙扔出来顶雷,竟没有开溜,反而兴高采烈地去了。闹得大家伙儿反而心里很不踏实,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什么好事了。

  于是,在江中流的掠阵之下,卫伯贞禀告了秦合清之事。结果叶十一的反应和大家想地都不一样。

  “秦合清?”叶十一想了想,然后不以为意道,“哦,想起来了。他又不是张襄,放回去也不打紧。不过毕竟现在正在交战中,就这么放回去好像也不合适……那就送去上都,交给赵箫好了。”卫伯贞领命,正要退下去办。叶十一却又突然改了主意,说道:“算了,还是暂且留在军中……软禁即可。”

  卫伯贞施礼道:“是。”

  江中流眼睛一轮,随即低下头去,不知在琢磨些什么。

  叶十一起身走了几步,然后很没来由地向江中流道:“赵箫一直想来前线。我本来也打算攻下寿州之后便令他前来。现在看,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你写一封给怜光,令她多加留意。”

  江中流心中暗自叹息,应了一声,然后道:“主上不打算见一见秦合清么?”

  叶十一怔了一下,然后迟疑着道:“还是打完这一仗再见吧……”

  江中流在心里大大翻了个白眼:你丫也有怯场的时候?哈,哈……

  乙酉年二月初九日,叶十一自襄阳出兵,以水陆兵马合计十一万,大举进攻寿州。

  于此同时,有关襄阳之战的结果也终于传回了金陵。

  战争时期,讯息不通,金陵很是过了几天纷杂混乱的日子。那是真假情报齐飞,小道消息与流言蜚语共一色,到处都是人心惶惶。等终于拨开迷雾见真相,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得到了准信,于是人心更加惶惶了。

  门阀士族,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开始暗中活动,金陵的局势更加纷繁混乱了,密探与说客,这些人到处都是,政治掮客像见了血的苍蝇一样蜂拥而动,各种各样的政治交易充斥着这座风雨飘摇的帝王之洲。这段时期,金陵的政局的复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这里面,表现得最镇定自如的人反而是赵瑟。面对一桩接着一桩的凶信,她的反应是那样的轻描淡写,不以为然。不,轻描淡写不以为然也是远远不够的,她的态度简直冷静得让人生疑——如果不是胸有成竹,那就一定是索性自暴自弃了。能想象吗,她甚至还有心情去发一番议论,像个局外人似的以很欠揍的语调调侃那些坏消息——

  “夫人,张大将军兵败虎尾洲,咱们九爷被河东军给活捉了,怎么办哪?侯爷请您赶紧那个主意啊!”

  “哦,不用急,会放回来的。”

  “夫人,襄阳失守了!”

  “上帝折鞭之城——也不怎么样嘛!唔……元元还活着吗?”

  “据说是坠城而死。”

  “那太可惜了,我还以为她会死得新鲜一点儿呢,结果连狄桂华都不如。唉,搞这么壮烈做什么,子周心里会过意不去的——有子周的消息了么?还没有?江陵或者瞿塘,应该就是这两个地方。吩咐下去,让他们派人再去找来……谁让你们带他回金陵的?确定了下落就是了……”

  耳听着赵瑟竟语气笃定地交待起身边从人如何如何去找陆子周,禀告的人几乎傻了眼。他无比尴尬地站在堂下,内心里为难极了。好不容易等到赵瑟一句话说完,忙趁机插嘴道:“夫人,陆公子是和蜀王一起掉下去的,襄阳传来的消息是“悉亡”,呃——”

  禀告之人猛地收声,仿佛是被刀割断了喉咙。他是真不敢在说下去了。因为就在刚才,他说出“悉亡”二字的一瞬间,他眼睁睁地看到了面前这高贵女人娇艳生姿的容颜化作雕像般灰败的全过程。于是,他知机地紧闭了嘴巴。

  世界陡然间清净了。喧嚣、热闹,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咚”、“咚”连续两声脆响,惊扰了赵瑟彻底清净了的心。她有些木讷地转了转眼珠,发现是自己手里的玉箸脱落,撞击在盘盏上——事实上,今天是赵氏一族聚会的日子。而现在,他们正在吃饭。门阀赵氏一族的重要人物都在场。赵瑟的母亲,她的父亲,她至亲的人就坐在她身旁。

  赵瑟没有去管那些人,没有去管他们全体注视自己的目光,只低头打量那双筷子。它们分得很开,歪斜斜地尾部勉强摞在一起,横在盘盏之间丑陋得让人一刻也不能忍受。于是,赵瑟果断地伸出手,将那双筷子仔细的摆好。这以后,她手掌撑着桌案慢慢站起来——她仿佛用了很大的力气,似乎非如此不能站稳似地——赵瑟的目光越过堂下巨大的铜鼎一直向前,最后落在庭院太阳照在日晷上最后拖曳出来的长长阴影。

  “瑟儿……”赵瑟的母亲轻声呼唤女儿的名字,试图从她曾经顾盼生姿的眼眸里找寻活人的生气。

  赵瑟唇边扯出一个几乎可以算作是没有的笑,闭了闭眼睛,然后语气里不带任何感情地说道:“我将亲自前往寿州督战。” 冷冷地宣布完这一决定后,赵瑟直接就离开了宴会。

  新川侯在女儿转身的时候,曾经打算出声阻拦,但在妻子目光的示意下,终于只张了张嘴唇,什么都没有说。

  赵瑟一离开,宴会上顿时就炸开了锅。族人们议论纷纷,新川侯有些愤怒的站起身,他抓不到女儿大骂一通,于是只好抓住剩下的老婆去指责:“为什么不让我阻拦她?”

  秦合元也应和道:“是啊,夫人,怎么能让瑟儿去寿州呢?那已经是前线了,刀枪无眼,那太危险了!”

  新川夫人在自己的两个丈夫的脸上交替着落下视线,然后轻轻地哼了一声,道:“可以了,总算她要去的是寿州不是彭城。他们的事情也该有个了结了。闹了这么久该够了吧?你们不让她去,难道一定要等到兵临城下,人都死完了才行么?”

  ……

  赵瑟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后宅走,心里满是对元元的怒火。认为她就算是死了也应该再拉回来再杀一遍——都怪她!

  平心而论,赵瑟把陆子周死的责任都推到元元身上是很没有道理的。战场上的死那里能说得清楚是谁的责任呢?谁又该保护谁呢?真说起来,赵瑟自己的责任恐怕还要更大一些。既然不想陆子周死,那么一开始不放他去襄阳,他又怎么可能死呢?然而赵瑟是不能承认自己有责任的,她也不愿意归咎于叶十一,那就只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元元头上。

  她心里骂道:元元你真没用!废物!白痴!混蛋!你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子周?你明知道自己打不过十一,为什么不肯先把子周送走?你送他走啊!就算你不保护他,就算你不送他走,怎么也不能拉着他跟你一起去死啊?你真自私!你辜负了我,辜负了子周,你连你自己都对不起!我放子周离开,是为了他能活,能活啊!不是为了叫他去送死!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留他在金陵!就算最后要死……我怎么会觉得你靠得住啊?

  赵瑟心里骂着骂着,眼泪便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赵瑟想:“我只和子周哭过,我哭的时候,只有子周抱我……”一旦陆子周死了,赵瑟的心里就只剩下他的好,他的不好则全部消失了。于是赵瑟凄凄哀哀地想:“现在都没有了,子周死了……”

  眼泪淌在脸上,冰凉凉的,和着脂粉一塌糊涂地痒。于是赵瑟狠狠抹了一把眼泪,心道:“你干脆连我一起杀了算了!”

  ……

  乙酉年二月十一日,赵瑟自己给自己加封了个督师的官位,点起兵马,离开金陵,亲自前往寿州监军去了。

  “你干脆连我一起杀了算了!”只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知道赵瑟这一番亲自出马有多少赌气的成分了。然而,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她绝不是全然赌气。

  亲自到寿州去,这个动作除开骄纵女孩对待情人似地赌气,还有的是成熟政治家的理智抉择。只不过赌气永远是显性的,理智永远是隐形的,两种情绪混杂一起,于是只听到了赌气。而当几天之后,赵瑟从陆子周死亡的最开始的打击中渐渐恢复过来,不再一味的赌气,理智就占了上风。于是,到寿州去的目的也就十分明朗了。

  应该说,在赵瑟的心底深处,她是真的害怕了。她原本以为,那些意料中必将到来的死亡是她能够接受的。她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冷酷与无情。而当陆子周的死讯活生生的摆在她面前,她才终于明白那种残酷与痛苦真不是她能承受的,她还远远不够冷酷,不够无情。所以,她必须站出来结束这一切。她决定向叶十一低头了。

  就这样,赵瑟怀着准备低头认输的心情来到了寿州。然而低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寿州之战已经开始了。而战争一旦发动就不可能轻易停下,就算想认输那也是要看有没有机会的。

  箭语

  赵瑟刚登上寿州,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城下激烈无比的鏖战。

  战争的声势搞得很大。叶十一披挂上阵,亲自指挥进攻。寿州一方,张襄也亲自率军反击。进攻与防守的焦点都是寿州城外淮河南岸的紫金山。在紫金山,张襄重重叠叠扎下了十八座连营,护卫犄角,与寿州城守望相互。叶十一要攻下寿州,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紫金山。于是,围绕着紫金山,敌我双方十几万人马撒将出去大肆厮杀。十几万人厮杀的场面是何等的宏伟壮观啊,整个紫金山都仿佛是被翻腾的江海淹没了,使人看来颇有浩浩汤汤之感。

  以赵瑟当年在中原监军之时所培养出来的有限眼光看来,这场战斗似乎正进行到紧要处。大抵一个不好,正在角力的双方就要有一方败退了。当然。叶十一退了收拾收拾明天还能再来,张襄要是退了,恐怕紫金山就要丢了。一旦紫金山失守,寿州将陷入彻底的孤立。从这个角度上讲,张襄要稍落下风。于是他这一方带了破釜沉舟的心情,反而厮杀得更加勇猛。

  寿州城上拼了命的擂鼓助威。“咚”、“咚”的声响犹如响雷,一阵紧过一阵,如同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住了赵瑟。赵瑟的全身都仿佛随着这密密的鼓声抖动。间或有一声重鼓爆炸在她的耳边,像是几乎连心都要随那鼓声掀翻了天灵盖跳出来。赵瑟拖着胸腔里咚咚作响的身躯,尽可能让自己站得英姿勃勃一些。虽说她是打算低头认输来的吧,打仗的事真帮不上什么忙,可既然赶上了这一出,再怎么也不能打击自家的士气啊!

  因为寿州军中主要的大将都随张襄出战了。这个时候,陪着赵瑟登城观战的除了厢军指挥使江源也就是一干无甚紧要的参将、稗将,再有就是城上守卫的将士。除了江源之外,都不是什么大人物,更搞不清上面大人物的心思,是以,赵瑟这般显赫的贵妇高官能甘冒箭矢,亲自登上城头站一站,大家伙儿还是很受鼓舞的。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