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294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九州 ...

  了德高望重的大臣来洛阳替皇帝认爹,并奉上他们已经拟好的皇太后徽号。即便是赵瑟那样地不愿意和叶十一打交道,也不得不委派了出身周氏的礼部尚书周萍启程前往洛阳。

  

  关于这件事,江东的士族曾希望赵瑟能动用她和叶十一之间的私人感情。他们认为,只是用略显暧昧的方式动用一些事过境迁的私人关系就能达成目的,是非常划算的事。至少也算废物利用嘛。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种场合向赵瑟隐晦地进言。甚至于她的父亲秦合元都亲自劝说她道:“其实,你完全可以以私人的身份写一封信。就算什么都不说也是无所谓的啊……”

  

  然而,赵瑟面色冷谈地拒绝了。

  

  对于赵瑟这样冷谈的反应,只有曹秋何拍手称快。并且,他太高兴了。其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程度,几乎让赵瑟忍不住去怀疑他是不是别有用心,酝酿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于是,赵瑟就很郁闷地问他的丈夫:“你有必要高兴成这样吗?”

  

  “那是当然了,”曹秋何指手画脚地道,“小赵你知道吗,我最怕的就是你和小叶勾搭不清。哎,现在总算可以放心去九江前线了。”

  

  赵瑟不由斥责道:“胡说八道!”

  

  “不是么?”曹秋何理所当然地道,“小叶什么人我还不知道?他现在心里最想杀的人除了我不可能有别人!有他那么个人盯着我的脑袋就很够我一呛了。这要是我老婆你还跟他勾勾搭搭的,你说我还能有活路么?”

  

  赵瑟听曹秋何这样一说,心里便是一哆嗦。叶十一是什么样的人,还有谁比她更清楚地么?于是,她有些激动地突然握住曹秋何的手,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半天,她才道:“曹大,不然你还是留在金陵吧,武昌我另外派人去打。”

  

  “呵,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啊?快别让人笑话了!”曹秋何摆手,转身走了。

  

    淡扫娥眉

  作者:郁之

  破空

  不管怎么样,大臣们都被派到了洛阳。对于这些派到洛阳的大臣,叶十一的态度是一概忽视。既不见面,更不接受他们各自带来的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尊奉他为皇太后的圣旨。

  这样,这些肩负重任的使节们就被扔了进洛阳宫殿的某个角落,仿佛被遗忘掉了。当然,使节们还是好样的,他们都很忠于职守。因为被软禁在同一个院落,所以每一天,他们之间都要发生激烈的辩论——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大约也只能满足于彼此之间毫无意义地口舌之争。不过这也有可能是由于他们太过无所事事,不得不以此来打发光阴。

  到了凤仪元年的三月初,等到花儿都开了的使节们终于在欧阳怜光的提醒下被叶十一想了起来。

  于是叶十一便挥挥手说:“轰他们走!”

  欧阳怜光认为大郑王朝的旗帜仍有被利用的价值,并据此向叶十一进言,劝说他至少见上使节们一面。

  她说:“不管怎么说,有一个女儿毕竟能让您更加名正言顺。就算只是暂时的,也无所谓啊。”

  欧阳怜光很清楚叶十一内心之中那种迫切地要与大郑皇室一刀两段的任性想法。所以,在谏言中,她特别强调了“暂时”二字。这就是非常直露地在提醒叶十一,完全可以用过就丢。然而叶十一对此却非常地不耐烦。

  “所以就算为此冒上腹背受敌,多线作战的风险也在所不惜?”叶十一将他凌厉的视线转向欧阳怜光,诘责道,“欧阳大人,或者你在宫廷里呆得时间太长,不了解战争。不过我想你怎么都应该明白,只要我在战场上战败一次,那不管什么大义名分都没用了!看看图吧!”

  欧阳怜光沉默了。叶十一的态度明确表示了他之所以会反对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原因或者感情原因。他更多的是从战争的态势上考虑这件事。

  的确,不管叶十一现在承认的是谁,另外两方都会毫不迟疑的发动攻击。这样,叶十一就变成别人的挡箭牌了。中原所处的位置,注定了四面受敌,注定了要成为和它结盟边角的盾牌。会进攻的各方不可能愚昧到不知道联合,而躲在盾牌之后的一方也绝不可能是个能让人放心地盟友。

  再锋利的长矛陷入多线作战的境地也有可能会被折断。再坚固的盾牌承受腹背受敌的压力也有可能会被碾碎。

  欧阳怜光迎上叶十一的目光。

  这个男人已经长大了啊!她在心中感慨着。

  这一刻,欧阳怜光的心情是矛盾的,她不知道究竟应该为她自己的眼光而骄傲,还是为了她所选择的人成长得太快儿而沮丧。这种心态无限接近于培育幼崽的公狮。所以,欧阳怜光望向叶十一的目光不由自主就蕴含了说不清的感情。这让她看起来柔和了许多。

  这样,叶十一也就觉得自己刚才说话的口吻,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有些严厉了。于是,他放缓了语气道:“暂时选择一个李氏的小女孩儿当然也是可以考虑的,不过现在……”他的语气转为坚决:“时机还不到。”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

  当然是等他在战场上彻底抹杀掉站在某个李氏女孩子背后的势力,使她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是他一个人的傀儡的时候。

  欧阳怜光在心里自问自答。

  这样,欧阳怜光也就没什么可不满意的了。她告退离去。顺着长长的台阶走下宫殿的时候,她小声嘀咕着:“那么,就不可能先出兵两淮了。张钰和傅铁衣,到底要先选哪一个呢?真让人头疼啊……”

  那么,很快,就有人想欧阳怜光之所想,急欧阳怜光之所急,自己送上门来了。

  于是,吵架进入到了第二个层次。参吵各方在这一层次将双重标准和自说自话贯彻到了极致。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在他们的齐心合力,精诚合作之下,事情被推到了如颠似狂的至高境界。那真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混乱啊!二皮脸和不要脸在这里横飞。

  其间的混乱过程没有任何价值去详细叙述。一言以蔽之,就是每一个小皇帝身后站着的女人都轮番去“调戏”叶十一。她们的使者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只为了让叶十一认识到一个道理——皇帝已经是先帝了,你作为先帝的皇后,再继续掺和天下间的大事是很不要脸的行为。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即交出兵权,找个地方出家做你的道士真人去吧!当然了,你要是能殉节那就更棒了!

  必须得佩服那些敢于在叶十一面前说出这样一番话的使节。他们的姓名或者无人知晓,他们的勇气必定与世长存(红场上长眠的烈士们,对不住了)。想来他们出发之时一定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心情吧!

  叶十一那是好“调戏”的主儿吗?

  于是,在张媛派来的时节在洛阳宫大殿里以大无畏的精神当着叶十一和众多文官武将的面数说叶十一应该主动去死才算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人民如何如何的时候,这一层次的争论终于达到了最精彩绝伦的最高/潮。

  “唯殿下一死,为天下男子道德楷模。殿下虽死,死而何憾?”那使节最后总结道。说罢,他仰头望向叶十一,目光中充满了欣慰。他的脸上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辉。

  平心而论,那使节口才真的不错。这他要是求别的事,叶十一说不定真就答应了。可如果说要他的命,未免也太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那么,不要说叶十一听到这样的劝说是怎样一番仿若被闪电劈了的心情了。连素来被视为功利政治代表人物的欧阳怜光都有点儿张口结舌,一时僵在那里没有出声反驳。当然,不能说欧阳怜光反驳不了,而是……由她来干这个未免有点儿掉价儿。再怎么说,她也是女人诶,没必要非要抢着和男人们比谁更不要脸吧?何况,她们这一边不是还有一个公认的厚脸皮是现成的吗?于是,在众望所归之下,江中流施施然下场了。

  他洋洋得意地摇着他的小铲子,用鼻孔去看那使节,慢悠悠地道:“陛下驾崩了吗?尸首何在啊?谁看见了?你说驾崩就驾崩啊?”

  那使节立即针锋相对道:“先帝不曾驾崩,那陵寝之中又是何人?你说不曾驾崩,你把先帝请出来给天下人瞧瞧啊?”他“哼”了一声,转向叶十一,有些轻蔑的道:“殿下惜命不肯殉节便罢,何必如此托词!殿下以为这般就可以向我大郑的列祖列宗交代了吗?殿下以为这般就向士族宗室交代吗?殿下以为这般就可以向天下亿万黎民交代吗?”

  江中流张口欲驳,叶十一以手势阻止了他。

  叶十一径直站起来,他手里拿着剑走下丹阙。他盯着那使节,一言不发地朝他走过去。他走得并不快,步子也并不算大,但却有力。他的脚步踩在一级一级的玉阶金砖上,轻微的声响通过地面传递到众人的脚下,再由脚下向上传递到心脏,仿佛放大了成百上千倍,成为敲击着的重鼓。

  喧嚣的大殿在霎时间安静得吓人。勇敢无畏的使节脸上发散着圣洁光辉的面具终于出现了龟裂。

  原来,他也是怕死的啊。

  叶十一缓缓地抽出宝剑。

  那使节发出有些尖厉的惊呼:“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这真是奇妙的逻辑。如果是两国,他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逼迫叶十一去死呢?

  叶十一笑了一下。以他的容貌而言,这真是慷慨的一笑。使节在这一霎那间震慑于他这一笑中绽放出的锋芒毕露的美。然后,剑锋如流星划过,鲜血宛如烟花绽放。叶十一斩下了使节的头颅。

  “口舌之争,当得甚用!”叶十一兀立在大殿中央,手中宝剑有鲜血顺着剑尖淌下来。他说:“告诉张媛,我会亲自去讨伐她。这就是我,对大郑、对士家,对天下的所有交代!”

  殿上的谋臣勇将一起下拜,某种激情在他们的血液里战栗着、叫嚣着。殿下的武士举起刀戟,发出无限热忱的欢呼。

  就这样,充满了荒诞意味的无聊吵闹,被叶十一华丽而坚定的一道剑光终结了。

  刀与剑发出嗡嗡的蜂鸣声。大地一片肃杀,只有疾风从草尖刮过。

  战争,迫在眉睫。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叶十一这一天关于将要讨伐河西张氏的宣言,即为中原向关中的正式宣战。包括张媛本人,还有张钰,都是这样认为的。

  当使节的人头被送到张媛面前,叶十一的话一字不差的转述到她的耳朵里时,张媛轻轻叹了口气。

  的确,她并没有指望手握重兵的叶十一能像大郑历代的宫廷里的皇后那样乖乖地出家或者是殉节。可是,在气势上打压他一下的心理还是有的。她实在是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是这样的直接并无视游戏规则。这样一来,被削弱气势的反而是他们自己了!

  “请太尉大人过来吧。”她吩咐跟在身边服侍他的小七道。

  然而,一转眼,她就又改了主意:“还是我亲自去见舅舅好了……”

  小七诧异地看了一眼张媛,然后才低下头去称是。

  “你跟着我去就可以了。”张媛又说。

  张媛带着小七来到张钰的居处。制止了门口侍从传报的声音,她信步走进庭院。

  鸟儿发出婉转的叫声,叶片水洗过似的翠,繁华挂在枝头,花香飘荡在空气里。太阳活泼照在石子路上,令人精神振奋。满地的绿,踩在脚下软软的。有沙沙声,像春蚕的啃啮……

  原来已经是春天了啊……

  张钰坐在院中的石桌旁,颦着眉,手中扣着棋子,下一盘棋。张襄坐在对面陪着他的父亲,脸上是温和地笑。

  “这孩子真是我们张家的芝兰玉树啊……”张媛在心里感慨。

  张襄发现了张媛,于是站起身施了一礼,将座位让给了张媛,自己站到了父亲身后。

  张媛坐下来审视棋局,黑白正争于中盘,纠缠得难解难分。她在左上角飞了一子,张钰不由“咦”了一声。扣子在棋盘腹心处。两人落子越来越快,不一刻,张钰投了手中的棋子,认输道:“阿媛,你的棋风凌厉了不少啊。你们年轻人欺负我老头子,这可不好!”

  张媛道:“舅舅,叶十一要向我们开战了。”于是,便将叶十一斩杀使节之事的始末详细道来。

  “原来是这样啊!十一那孩子,的确……”张钰没有说“的确”什么,只是转而道,“那么,你心中已有成算了吗?”

  张媛沉吟道:“此时开战,也非我所愿。奈何事已至此,也只好先战再说。关中固然有巴蜀的元元牵制,中原又和尝不是四面受敌。想来一旦交战,巴蜀那边必趁机侵我汉中。河北的卢文瑶和傅铁衣也不会不趁乱劫中原的后路。赵瑟会怎样,倒是难以预料了。”

  “我想,元元那里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所以开战之前,必得先派得力之人扼守大散关。我军主力或者西出、或者扼守函谷关,与叶十一接战。另外,还当派人去金陵联络赵瑟。倘使能说服她出兵两淮正面,必定能使叶十一腹背受敌,首尾不能兼顾,全胜不难。至于我军是扼守函谷关、守株待兔,还是抢先出兵河东,就要看舅舅的意思了。”

  张钰道:“河东地势险峻,出击四面易,四面仰攻河东难。既有叶十一在,出兵河东,我军主力必然受损。而况出兵河东,固然有高屋建瓴之势,可直下洛阳。可是,对河北的卢文瑶、傅铁衣也有切肤之痛。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催折可下。卢文瑶和傅铁衣不可能坐视不理。一旦他们趁我与叶十一纠缠之机争于河东,渔翁得利,反而不美。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函谷关下决战吧。叶十一自洛阳出兵也好,自晋阳出兵也好,要进关中,总是要来函谷关的。”

  张媛点头道:“就按舅舅说的办。却不知函谷关的守将派谁合适?不然阿襄吧!”

  张襄抬眸间有跃跃欲试之色,张媛冲他一笑。张钰却摇头道:“不,我亲自去。”

  张媛愕然,半响才道:“叶十一固然名将,可函谷关天下雄关,号为金池,只以守而言,舅舅实在没有必要亲自去。”

  张钰叹息道:“他何止是名将。我在他这个岁数的时候,是绝对没有他今日的能为的。便是我亲至,尚且没有十成的把握,如何能叫阿襄去。阿襄去守大散关,和元元相抗倒还是可以的。”

  用兵之事,张媛亦不好多加干涉。于是转而问张襄道:“玉京前一阵去淮南,回来了么?”

  张襄答道:“还未曾,她要等粮草筹齐了亲自押运回上都。”

  张媛便道:“如此,你写信给玉京,请她稍稍多留一阵。似乎她和赵瑟自小就是闺中好友,不妨走一趟金陵。”

  张襄答应下来。于是便就此定下大计。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