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285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赵瑟沉默不语,半响言道:“江东大族众多,举旗造反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就做得了主的。”

  

  曹秋何晒道:“就你们麻烦。江东这帮士族,都是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看着吧,早晚毁他们手上。”

  

  这样,赵瑟便召了亲信谋士来商议。商议的结果莫衷一是,那说什么的都有。赵瑟便决定先试探试探江东大族的心意。这个倒是一试就出来,那真叫一个“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赵瑟这就为难了。结盟还是不结盟,反还是不反。整天价的翻过来掉过去地折磨赵瑟。傅铁衣远在范阳,写了信过去一时半刻也等不到回音。曹秋何又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白天晚上的就知道怂恿她造反,一点儿都不体谅她心里的难处。

  

  造反,那是个只拿着军事地图进攻就能干成的事儿吗?安定团结的大后方不要了?

  

  好在很快赵瑟就不需要为难了,叶十一替她决定了。在赵瑟做出决断之前,叶十一突然从襄阳撤兵了。长江上下游势力第一次寻求结盟的努力,就这样无疾而终了,而赵瑟也痛失了她君临天下最好的一次机会。

  

  宣华三十三年六月十二,皇帝病危。天下震动,关中有不稳的迹象。叶十一立即从荆州撤军,班师回朝。匆忙间,只留下宇文翰二万骑兵镇守彭城,越鹰澜三万兵马镇守南阳,罗文忠水军镇守武昌。此外,另有庞玮守洛阳,卢宾守晋阳,赫连胜守大同。

  

  抢班夺权这种事,最关键的就是速度。速度就是生命。所谓眨眼间天堂地狱,这一点儿都不带夸张。大军日夜兼程,刚进函谷关,叶十一就甩开中军,亲自带领一万精骑为前锋,一路风驰电掣,赶往上都。毕竟大军行进自有章法,怎么赶都是有其极限的。骑兵则要好得多。

  

  宣华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叶十一抵达上都长安。彼时天刚放亮,开城门小校打着哈欠推开半扇城门。抬眼间,便见远处黄烟升腾,裹着千军万马,奔腾呼啸而来。小校揉了揉眼睛,登时就吓傻了。长安城,两百三十六年未曾经历过兵马冲着向它过来的情景了。

  

  “快关城门!”守门的校尉大声叫道。

  

  然而,城门这东西,开时容易关时难。哪有那功夫给他们关门啊!刚往回推了几尺,城外骑兵就到了。当先冲进来一员猛将,状如夜叉,力大无匹。只见他肩膀一扛,小校们就都被甩开了。城门洞开。守城的校尉职责攸关,带着士卒冲上去阻拦,被那猛将劈头一鞭就打了下来。

  

  “永安君回城,还不闪开!”那将军吼道。

  

  校尉被推到一边,惶然抬头,只看见千军万马疾驰而过。

  

  叶十一以不符合朝廷礼仪的方式闯进长安城后,并没有立即进大明宫,而是径直去了北衙城门守。一万精骑,眨眼间就控制了专司守卫长安的北衙。叶十一则长驱直入,直接上了大堂。城门守搞不清楚是兵变还是其他什么的,从座位上连滚带爬下来,哆哆嗦嗦地下跪。

  

  内官亮出皇帝钦赐的符节。

  

  “万百千何在?”叶十一道。

  

  旁边闪出一员猛将,抱拳道:“末将在。”

  

  叶十一下令道:“你暂时掌管北衙城门守印信,守卫上都。”

  

  “是!”

  

  于是万百千一挥手,便收缴了城门守的印信,用实际行动告诉城门守可以回家伺候老婆去了。

  

  叶十一将上都守卫掌握在手中之后,才带兵从朱雀大街直驰皇城。东宫的侍卫统领兮宁亲自带了金吾卫在朱雀门外迎接。叶十一这才命军队在外城驻扎,自己只带着侍卫和内官进了大明宫,一路直奔长生殿——那是大郑历代帝王的寝殿。

  

  总算叶十一跑得快,宣华天子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然而看情景大概也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禁军守卫森严,文武重臣都聚集在大殿里,后面寝殿传来断断续续地哭泣之声。叶十一在大殿看见了张媛。两人眼神一触,张媛眼眸中便闪过一丝失望。接着她便和百官一起低头下拜。

  

  皇帝身边的陈内官从后殿闪出来,眼睛也是红红的,他冲十一弯了弯腰,道:“君上总算是赶回来了,陛下叫您进去呢。”

  

  叶十一点点头。内殿门口处,永安公主亲自在那等她。她满手的冷汗,冰凉凉湿津津的伸过来,握住十一的手。

  

  “外城的守军……”她问。

  

  “已经控制住了。”叶十一轻轻点头。

  

  公主全身都松弛下来,道:“大明宫是段文虎和兮宁在宿卫。”

  

  然后她就突然悲伤起来,几乎遏制不住哭声:“母皇马上就不行了,你去见她最后一面吧……”

  

  长生殿的寝宫是大明宫最宽敞的一间寝宫,甚至很多李家的天子都以为它是在是太宽阔了。平时,这里不管如何陈设总是空空荡荡,四面不靠地让人心里发凉。而现在,到了皇帝弥留的一刻,修造之人的远见卓识就凸现出来了。

  

  寝宫里满满地跪了宣华天子的后宫君侍,许皇后坐在榻上,托着皇帝的身体,给她喂药,神色之间一片黯然。

  

  宣华天子看见公主和叶十一一起走进寝宫,嘴角露出一个微笑。“都下去吧。”她说,“我和孩子们呆一会儿……”

  

  许皇后扶着皇帝平躺在凤榻上,带着后宫君卿们回避了。只一刻,殿中就又是那空荡荡了。

  

  “到我这来……”皇帝冲他们招手。

  

  公主再也忍不住,扑过去哭泣起来。皇帝扶着她的头发道:“好啦,好孩子,不要哭了。春发秋落,生老病死,世之长情。”

  

  叶十一站在凤榻旁,无声地注视着垂死的宣华天子。这个他如此憎恨的女人要死了。她在面临死亡的时候竟是如此的娴静,就像树叶无声地飘落。他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样的滋味。

  

  “十一,”宣华天子望向叶十一,“我把我的女儿,我李氏四百面的天下都交给你了。像男人一样着守卫她们吧!”

  

  像男人一样守卫……

  

  叶十一咀嚼着这几个字,他不能明白为什么男人就得要守卫。然而皇帝的目光死死盯着他,他只好点了点头。

  

  “这样我就放心了。”

  

  皇帝对她的女儿说,“芛芛,枕头下面有个匣子,你递给我。”

  

  公主从床榻见翻出一个楠木匣子。皇帝用眼神示意她打开。里面是一副镯子,一个卷轴。公主照皇帝的示意展开卷轴,却是一副栩栩如生的小像。相上女子顾盼身姿,傲立云间。叶十一身子晃了晃,伸手去抓那卷轴。因为太用力,他几乎跌坐在了凤榻上。

  

  “我年轻的时候,”皇帝微笑着说,“漂亮吧……”

  

  “把她还给谢十七,我只要那一对镯子作陪葬。”

  

  皇帝突然伸手去够叶十一的脸。她的目光已然涣散,声音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只低低的呼道:“十七郎,你来看我了么?”

  

  

忠诚

  宣华三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宣华皇帝李詟崩逝于大明宫长生殿,谥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上庙号曰英宗。储君永安公主李芛于灵前即皇帝位,改元仪凤,以明年为仪凤元年。

  

  二十七日释服,李芛于大明宫含元殿举行登基大典,封赏百官,大赦天下。乃以元君叶氏为皇后,侧君张氏为贵君、赵氏为德君、柳氏为淑君。尊先帝许皇后为皇太后,上徽号仁圣。次日,以大郑祖制,仁圣皇太后出为太清宫道士,皇帝尊为太一真人。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