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200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也因为同样的理由,流寇在山东所向睥睨,攻一城下一城的时候,当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傅铁衣身上的时候,这位大帅仍能四平八稳地坐在他的中军帅帐,任他风吹狼打,我自岿然不动。

  

  在某次贵族的宴会上,傅铁云说得很好——兄长是范阳节度使,只是去岁受诏命自河北移师济州围困流寇。如今山东有事,若无皇帝诏命,怎敢擅自调动大军,深入齐地平寇?

  

  这样与傅铁衣有恃无恐地按兵不动形成鲜明对比的诚惶诚恐的请罪,莫说皇帝看到之后是何感想,连尚书左仆射徐夫人那样有涵养的人都忍不住骂了句脏话。

  

  请这种罪有意思吗?

  

  莫说这是去年早八辈子的事,万万不可能当初流寇跑到山东的时候没怪罪,现在时过境迁了反而降罪。这样的请罪,分明就是为了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摘干净!然后,手心朝上,向皇帝索要平卢节度使的官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切都是为了平卢节度使。

  

  这个道理,皇帝明白,但她真的不想给。如此明目张胆的伸手要,皇帝没有办法不疑心。

  

  傅铁云不是说没有诏命济州的河北军不能深入齐地吗?那么,好吧,就给你诏命。

  

  宣化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流寇攻陷泰安,威逼历州之后。皇帝下诏命授傅铁衣为荡寇大将军,引河北诸军入齐地平寇,有节制山东诸军之权。限期一年,彻底清剿为祸山东的诸股流寇。

  

  傅铁衣接旨了,并且当天就于围困历州的流寇打了一仗,成功解了历州之围。此后,傅铁衣就在历州方圆一百里的范围内和与流寇反复接战。超过这个范围以外,流寇分兵去攻傅铁衣也不管。

  

  不得不说,傅铁衣和陆子周配合得很默契。

  

  历州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易手了十三次,一时之间,历城旗杆上反复变换颜色的旗帜成为大郑末年军事史上最大的奇观。历城的守将薄超,前任节度使的不肖义子之一,似乎立志要趁这个机会将墙头草做到底一般,以投降十三次的记录在史书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而趁着这个时间,,流寇分兵攻下了历城以南的山东全境。

  

  宣化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一,寇陷临淄。皇帝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下旨切责负有剿匪之责的荡寇大将军傅铁衣。在奉献给钦差丰厚的贿赂之后,傅铁衣诚惶诚恐地上表请罪。奏疏洋洋千言,情深意切,大抵皇帝英明神武,微臣罪该万死,然而归结到山东的战局上,就两个字,没钱。

  

  一说没钱,将皇帝陛下外加满朝文武噎得张口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是啊,皇帝也不能差饿兵啊。大军一动,就是金山银海。傅铁衣说的很清楚,朝廷的军饷粮草还没运到。河北历年战乱,名声凋蔽吗,又正值青黄不接,没有办法补给山东。青州一地的粮饷只允许他在方圆百里的范围作战。倘若硬要出战,那便没有理由要将士空着口袋,饿着肚子还能打胜仗。只要朝廷运来粮饷,他可以立军令状,半年之内收复山东全境云云。

  

  皇帝也很无奈。大郑用兵,粮饷补给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由朝廷负责征调并补给到军中。另一种就是军队直接从当地补给。在山东,偏偏两种都不行。这不是朝廷没钱。事实上,自从均输衙门开张之后,朝廷有钱的很,可问题是从大运河转运粮饷进入山东的枢纽济宁让流寇给占了,有多少钱粮都运不进去啊。等从陆地上运过去,当真黄花菜都凉了。也不是山东没钱。齐地富庶天下闻名,只看流寇被养的膘肥体壮就可窥一二。可关键在于粮饷属政务,归地方官管,武将除非有节度使的官位无权征调。那么,如果要从齐地补给,或者皇帝授傅铁衣为平卢节度使,或者授傅铁衣节制齐地地方文官的权利——这实际上和节度使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皇帝笑了笑,还是为了平卢节度使的权位啊。

  

  宣化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济宁失守之后不多不少正好两个月。以山东战守方略故,天子大朝百官于大明宫含元殿,赵瑟列位其间。

  

  她想,她的十一终于可以回来了。

145

一开始,朝会的焦点很自然地集中在目前山东棘手的战局上。

  

  二选一,或者授傅铁衣为平卢节度使命其收复山东,或者在形势还能勉强控制在不超过一场地方性戡乱平叛战争的规模之前把傅铁衣要的粮饷补给送过去。

  

  为此,朝会上发生了极为激烈的争论。由于赵氏对傅铁衣的承诺,中书省几乎一面倒地支持由傅铁衣兼任平卢节度使。尚书省出于现实性的考虑也持相同看法。但这一建议却遭到了门下省和御史台的坚决反对。节度使不可兼任是不成文的惯例,一旦傅铁衣的忠诚不能得到保证,则挟河北、山东之势足以颠覆天下,其对王朝存续的危害远甚于流寇。

  

  大臣们争论不休,皇帝却一直都没说什么。她只是微微笑着看手上一张清单,那是开列着傅铁衣所要求的用于山东战事的军费粮秣清单。清单上列出的数目极其惊人,以至于当它通过兵部递交上来的时候,身为兵部尚书的苑国公都觉得这是在敲竹杠。皇帝却仿佛并不吃惊,对着那些狮子大开口的数字镇定如桓。

  

  户部侍郎与御史中丞就是否来得及从上都转运粮饷去山东战场争论时,廷争陷入僵持之局,皇帝打断御史中丞的谏言,点名问道:“均属主薄,你以为如何。”

  

  均属主薄就是赵瑟的同科江中流江大人。皇帝问话的时候这位大哥正站着打瞌睡呢。其实也不独今天,每回大朝他都打瞌睡。主薄的官位虽然不高,却掌握着天下财货转输的权柄。江中流江大人那可是素来做梦都想着发财有饭吃的人,不用说,自接了均属主薄那财神爷官位的头一天起,便再也没有花过自己个儿一分钱过日子。每天晚上都有权贵之家的宴会延庆,这位大哥上人家宴会上蹭顿饭、玩一宿,第二天照例上朝补眠,连买宅院的钱都省了。

  

  这天皇帝点名问他,他正睡得流哈喇子呢。旁边同僚一推,江中流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地一抹嘴,出班禀奏道:“臣附议。”

  

  难得皇帝竟然还能和颜悦色,笑笑道:“朕是问你山东的粮饷来得及运吗?”

  

  江中流暗道倒霉,跪下回奏道:“启禀陛下,自流寇占据济宁,截断运河,江南财货便无法直接运入山东。如今粮饷只能从巴蜀经由关内转运山东。据荡寇大将军所奏,山东军士二十五万,折算粮饷军秣,发民夫百万万,一个月之后可保山东粮饷无缺。至于战场是否等得,臣非武将,不敢妄言。”

  

  皇帝叹息道:“举天下之财力以救齐地,则齐地平而天下乱起,天下乱起如之奈何?”

  

  百官面面相觑,自去岁均输告缗之法颁行大郑三百六十州,天下财货汇集长安,皇帝以此募关中健儿为神策军。 如今精兵尚未练成,中产以上商人之家却已破产毁家十之八九。民生凋蔽,盗贼横行,倘使再强征民夫,的确有亡秦之相。由于均输算缗之令乃是皇帝强下中旨,百官无法议论,于是齐齐地将目光转向给皇帝出这馊主意的欧阳怜光的身上。

  

  欧阳怜光如今还是挂着从六品上的中书舍人的官衔,干着天子谋臣国师的活儿。她坦然接受百官瞩目,目不斜视,毫无羞愧之心地一言不发,仿佛今天这个局面不是她搞出来的一样。

  

  相比起来,倒是江中流相当厚道。因为刚才皇帝找他说话,他又没睡醒,以为皇帝是问他,便老实地叩首回答:“臣不知。”

  

  皇帝点点头,挥动袍袖示意内官宣旨。内官展开诏令,宣诏授范阳节度使、辅国大将军、武成侯傅铁衣为平卢节度使,限期一年,平定山东寇乱。至于傅铁衣手中荡寇大将军的金印令箭,皇帝在内官宣旨之后,稍顿了顿,便斩钉截铁的说:“收回。”百官称善。

  

  赵瑟琢磨着时机差不多了,便横跨一步行礼向皇帝禀告道:“臣有本奏。”

  

  这赵家小姐第一次在朝堂上进言,立即便引起了满朝的兴趣。赵瑟向来在朝堂上都是混吃等死的形象,一时之间,对于满朝焦点这样的位置十分不习惯,实在没法如欧阳怜光一般安之若素。事到临头,退堂鼓无论是如何都打不得。赵瑟轻轻扭了扭脖子,硬着头皮一口气奏了下去。

  

  “山东之势,利于纵横四出。不论流寇自济宁西去中原,自沂州南下荆楚都有祸乱天下之虞。如今山东重镇除济州之外尽入流寇之手,武成侯以平卢节度使征讨,流寇溃败必流窜中原。武成侯即缴荡寇大将军金印而授平卢节度使,则无诏命不得出引军出山东,臣请集天下名将精锐于中原,伺流寇溃逃中原,以关内、河东、河北、山东、荆楚、淮南张网以待,毕其功于一役,了结我大郑二十年匪患不解之局……”

  

  赵瑟话音一落,朝堂之上便是一阵大乱。这几乎是大郑最近二十年平寇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策略的全盘否定。随即,朝会争论的焦点便转到了平寇方略上面。赵瑟这时候也豁出去了,反正她准备充分,后台强硬,论着论这道有几分舌战群雄的味道,连欧阳怜光都不耻下问和她浅浅地争锋了几句。

  

  一般来说,这样重大问题的廷争折辩,赵氏绝不会允许自己家的嫡女赤膊上阵和人短兵相接的,如此风险极大的体力活自会安排依附于赵氏的文官武将来干。但这一次,赵瑟坚持。

  

  事实上,这个方略的雏形来自于陆子周偶然一句闲话,赵瑟集合赵氏谋士门客完善并在朝堂上提出来则是为了十一。一个出自陆子周而为了 十一而成形的方略,从赵瑟的感情上来说,她认为应该由她亲口提出并推动。赵氏的长辈们反对未果,便决定将这件事作为赵瑟真正参政的开始。

  

  朝会从清晨持续到黄昏,最后以皇帝的一句圣旨作为结束——

  

  “所奏甚是,下中书省详议。”

  

  赵瑟斗志昂扬的精神一霎那松弛下来,现在她所有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饿。强烈的饥饿感在她的五脏六腑中燃烧。出了含元殿,赵瑟爬上自己祖母的轿子,掂起点心就往自己嘴里塞。

  

  “这下可如意了吧!”芫国夫人说。

  “什么时候能下旨?”赵瑟咬着点心,声音含含糊糊的。

  

  “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圣旨,中书省不过走个过场,拿出详细方略便是。不用多久,大约半个月也就差不多了。”

  

  “那么,顺利的话再有一个月之后十一就回来了啊。”赵瑟很是雀跃。

  

  ……

  

  那么,某种意义上说,宣华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那天朝会所确定下来的平寇方略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谁将是取代大郑牡丹帝国成为天下共主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赵瑟可谓居功甚伟。正是她在这次朝会上首先提出抛开山东的局面不谈,集天下精兵猛将于中原的建议。这一建议直接导致了日后帝国中枢“十面张网,毕其功于一役”的平寇方略出台。

  

  不管无论是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还是百余年后的后人如何誓死不承认,在事实上,赵瑟之所有有兴趣攒一大批人搞这样宏伟的东西,的确完全是为了把她的情人弄回来。其在日后之所以能最终发展成为颠覆整个王朝的谋略完全是个巧合。由此明证着一个女人的爱情足以改变历史进程。

  

  在等待中书省详细方略的日子里,皇帝似乎心情极好,整日召见宗室亲贵宴饮。仿佛授了傅铁衣为平卢节度使,山东的战局便再也不必她这个皇帝操心了一样。之后在宣华二十六年五月初八的一次赵瑟也参加的宴会上,皇帝注意到燕王妃卢文瑶腰间所配的玉石饰物不似宫廷形制,便随口问了一句。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