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180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聂云微微皱了皱眉,低吟道:“西楼……这名字倒是不错,看来也像是出自诗书之家,不像贫寒的家境。或者是陆公子后来给改的名字吧?”

  

  周庄也附和自己的国公道:“难怪看着就非同一般,原来竟是陆郎的学生。如此方才确是有些冒昧了。”说罢微微向霍西楼点头致意。因为霍西楼穿着武士服,便只好郑重抱剑还礼。

  

  傅铁云瞥了陆子周一眼,心道你倒是真肯给赵瑟那家伙帮忙。于是上前一些,笑笑说:“似乎西楼这个名字确实是他母亲取得。或者做了子周哥哥的学生之后才变得风度翩翩?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我这般从小在军营里厮混长大的人,便怎样都不行……”

  

  聂云转头向傅铁云致意,寒暄道:“傅小公子,恭喜喜得贵女。傅侯近来可好?”

  

  傅铁云一笑道:“已然好些日子没收到兄长的信啦。该是我问右丞大人才是,您执掌尚书台,诸将的生死祸福最是清楚不过。”

  

  聂云客气几句。周庄转而对赵瑟和陆子周道:“说到此处,一直倒想给我家瑾儿找个先生,以前也曾想麻烦陆公子,始终也没好意思开口。既然陆公子也收学生,不如我这做母亲的郑重相求,请陆公子也收了我家瑾儿做弟子?”

  

  陆子周进来忙得天昏地暗,哪里有什么时间教学生。然而既然宋国夫人开了金口,万没有拒绝的道理,赵瑟只好点头。于是说定了等赵瑟坐蓐期满,便送周瑾跟陆子周读书。却也不必每天都来,只一个月中有十天便很合适。

  

  周庄饶有兴致地望着霍西楼道:“看起来这位霍公子和我家瑾儿年纪相差不大,一起读书做个伴倒也不错。”

  

  女孩高兴地拍手道:“太好了!”

  

  赵瑟心道:你知道什么呀就太好了!嘴上却说:“西楼今年十九,确实相差不大。”

  

  洗三礼之后照例仍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宴会。这一场大热闹,一直要持续到猗猗满月酒那一天才算暂时告一段落。好在后面的宴会,除了满月之外,赵瑟都可以不露面。于是,她便索性老老实实地躲在屋里坐月子。接近满月的时候,赵瑟的身体已是好转了大半,只是心里却越来越急。

  

  眼看满月的日子就要到了,猗猗的名字却还完全没有着落。礼部掌管勋位的官吏隔三五日便要来催一次,烦得赵瑟头疼。可这也怨不得人家礼官,士家的子女降生,除了要在满月那日写如族谱,皇帝还有另有一番封赏以为恩典。倘使没有名字,你让人家圣旨怎样去下?

  

  礼部催赵瑟,赵瑟便只有去催傅铁云。傅铁云有没有催傅铁衣不得而知,反正总是没取出来。有时问得急了,他还要不耐烦的答上一句:“急什么,不是满月吗?满月还没取出来你给取就是了!”

  

  这一切只能证明傅铁衣心中是如何的踌躇不定。从上都到河北,快马飞骑最多半十来天就能往返一趟。拖了这许多时日,傅铁衣究竟是怎样想的呢?赵瑟的心同样踌躇不定。

  

  及至猗猗满月前的两日,傅铁衣终于以伯父的身份给猗猗送来满月的礼物。是春夏秋冬各九十九套的衣物配饰。严格说起来,外家送这样的礼也算合乎风俗,却总让人觉得有点奇怪。在同一天,傅铁云也给猗猗起好了名字。

  

  “赵谖。”傅铁云如是宣布。

  

  这和礼物一样,又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名字。谖者,忘也。可按照“猗猗”二字所出的淇奥中相应和的句子——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却又是不能遗忘的意思。如果是忘,那么忘得什么呢?是忘了她赵瑟呢,还是忘了她对他的背叛呢?反之对不能相忘也是一样。

  

  总而言之,一切都那样暧昧不清。赵瑟本着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精神苦苦思索了半日,终于愤愤不平的宣称:原来傅铁衣这个人,竟是这么的不厚道!

  

  猗猗的满月宴上,皇帝下旨赐授门阀赵氏新一代的嫡长女赵谖宣德郎,正七品下。这是惯例,如无意外,猗猗将在周岁那年晋封为从六品上的奉议郎,及笄之年晋为正五品下朝散大夫。日后或者以举荐直接进入中书省,或者像普通人一样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便都以这正五品为基点。

  

  就这样,宣华二十五年在一片暧昧不清中结束。事实上,对于新的一年的来临,赵瑟心中一点儿都不期盼。

  

中场

  新年伊始,西北边疆捷报频传,算是为宣华二十六年开了个好头。

  

  去年五月初,绕过玉门关和阳关,旬日间连陷武威、酒泉、张掖、天水四郡,逼得安西大都护张钰不得不亲帅大军与之决战的乌虚大军终于在长达半年的鏖战后败退西域,河西四郡旋即光复。是役,乌虚大单于倾举国兵力来犯,高张为王储右贤王复仇之血旗,最辉煌时陷地五百余里,掠夺金银人畜无算,而仅只半年,便不得不抛下五万余具尸首仓皇逃回西域。谨以战果而论,可算相当辉煌。

  

  至于河西大都护张钰本人,能指挥那样一支一直在暗中被戏称为“遍集九镇鸡鸣狗盗之徒”的良莠不齐的军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的确无愧于乌虚大单于对他“狄桂华之后大郑唯一之武将”的赞誉。

  

  当然,伴随着辉煌的战果,作为张氏之根本的河西军必然要受到相当程度的折损。为此,河西大都护的爱子张襄曾在战后不无可惜地质疑自己地父亲:“为什么呢,父亲大人?为什么您任由那些藩镇派来的援军躲在一边看热闹,却要咱们河西军自己的兄弟为此多流那么多的血呢?战争总有牺牲,就算您像朝廷中所非议的那样,将那些援军当作肉盾来用,只要打赢了,也没有任何人能指责您啊!族姐似乎对此很是不满。”

  

  当时,张钰跨坐在烈火一样浓烈色泽的赤云驹上,举目远眺乌虚骑兵退却后萧条而寂寥的战场,最后一抹残阳笼罩着大地,河西军血与火织就的军旗在他的身后猎猎作响。这位大郑最后的军人抬鞭指着眼前一望而不见边际的战场,对自己儿子说:“阿襄,你看,前面就是玉门关和阳关。张氏和河西军世代就镇守着这两座关隘。我出生的时候,那两座关城将乌虚人阻在中原之外。到我死的时候,河西这片土地和那两座关城也不能落入异族之手。阿襄,你记住,这才是我们张氏的祖训。看来你在上都待得时间太长了,那里的阴谋诡计和风花雪月快要把你毁了……”

  

  “父亲……”张襄微微低头。

  

  另一侧,十一弯弓搭箭,一只雄鹰“隼”地一声坠落于马前。他圈回因为精力过分旺盛而显得有些焦躁的马儿,回首道:“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胜利吧,大帅!”

  

  十一的眼眸中折射出令人窒息的光彩,以至于连他的美貌都似乎被燃烧了。很奇怪,即使他这样的美丽,旁人也难以从他身上感受的如水的温柔。那个少年刚到河西军时还是那种如风吹过草原一般的气质,只一年的时间,就变成了电闪雷鸣中的暴风骤雨。很奇怪,似乎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流血之后,这个少年的心就要更炽热一分,眼神就要跟锐利一分。即使张钰也越来越无法将十一培养成一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这个少年对胜利的渴望似乎时刻都在吞噬着他的心,偶尔连张钰都难以掌握。然而,张钰自己也是一样,一旦听到胜利两个字,就止不住浑身的热血沸腾。

  

  “是啊,一切都是为了胜利……”张钰微笑着对上十一的眼睛。之后,他轻轻地嗤笑一声,重新回到儿子刚才的话题:“那些习惯了和土匪草寇捉迷藏的军队是无法和乌虚作战的。派他们去送死没关系,可他们即便是死了也挡不住乌虚铁骑的步伐。放眼天下,能战胜乌虚骑兵者唯有我河西一军而已。为了胜利,我没有办法吝惜自己的鲜血。”

  

  “张媛嘛……”张钰沉吟半响,缓缓说道:“她根本就是个蹩脚的野心家。万里河山算什么,一家一姓的天下算什么。只为了争天下就要出卖祖宗,这天下不要也罢。”

  

  这话,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完全是在炫耀一个造反后备军的所谓骄傲。如果在上都说出来这样一番话来,完全可以作为张氏灭家诛族的依据。然而,这里却是河西。除了胜利的军报,什么也传不到皇帝的耳中。

  

  朝廷接到河西军的捷报时,不管皇帝多不情愿,也都得高高兴兴大事封赏有功将士,加河西大都护,武安侯张钰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这些官衔已经到了极高的从一品,如果张钰再不长眼立下什么功劳的话,极少加给武将的骠骑大将军也只好封给他了。

  

  圣旨颁下的这一天,是宣华二十六年的二月十四。赵瑟因为身体尚未完全复原的原因,还告假在家修养。苑国公散朝之后过来看望孙女,径直取出一份吏部令谕的副本给赵瑟。赵瑟翻开一看,正是此次封赏河西军的最新任命。长长的名单,没扫几眼,便见清清楚楚一段写着晋河西军正五品下宁远将军叶十一为从四品下的宣威将军,授轻车都尉。

  

  即便是因为经过大战,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能官至四品,也算平步青云。料想祖父主持兵部,总还是帮了点儿小忙的。官至四品,在武将,才算境界始开,以后便可以作为主将独立领军。这样一来,出镇一方乃至封侯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同时,战死于沙场的比例也随着成倍地缩小。赵瑟心中欢喜,甜甜地冲祖父一笑,道:“多谢祖父大人。”

  

  芫国公哼了一声道:“倒是不用谢我,这是张钰的保荐,皇帝照准罢了。不过瑟儿,这一战之后,乌虚伤了元气,西北总要平静几年,你指望他在三年之内有所成就恐怕是不大可能了。”

  

  赵瑟却是一点而都不丧气,眨眨眼睛道:“没关系,等武安侯把他教出来,祖父想个法子把他调到别处升官不就是了?”

  

  苑国公以手指点了点赵瑟的额头,佯怒道:“你以为从河西军调人是那般容易之事吗?何况你那人张钰还在极力栽培。”

  

  赵瑟便只管抱着祖父撒娇。苑国公突然想起什么似地问:“陆子周呢,怎么没陪着你?”

  

  赵瑟答道:“他教学生去了,周夫人非要送女儿过来读书,推脱不得,只好每月应付几天。”

  

  苑国公点点头道:“也是急不得的事。你三叔公近来急着给你寻亲,你要是闲呢,就多见见,碰见合适的定下来也无不可。聂云这人,素来沉得住气,你不逼一逼他是不行的。”

  

  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赵瑟为祖父话中的老谋深算击节赞叹。取侧夫是有讲究的事,就算是皇帝公主都不能超过四个,士族门阀家的女儿取三个一般也就到家了。倘使赵瑟再迎了其他男人进门,那么势必就没办法再取西楼。这样,聂云大约也该坐不住了。

  

  苑国公走后,赵瑟一阵烦恼。不管是谁,这侧夫终究还是要取一位。西楼虽然很好,恐怕十一知道了也不会高兴。可怎生写信告诉他呢?难道说:反正总是要取一个逃不掉,从家里现成的寻总好过新找一个,总之人头不变?

  

  说到写信,真正让赵瑟苦恼的是怎么写信告诉十一她新生了个女儿。这位大小姐竟然孩子都满月了还一直都不敢告诉十一自己怀孕这回事儿!

  

  婚礼那日的谋略被傅铁衣看破了赵瑟只会难为情,却不会害怕。对于傅铁衣,赵瑟能背叛的都背叛了,能失去的都失去了。剩下的只差也是挽回和弥补。对于十一看破这种可能,赵瑟却是一想起来就会莫名的恐惧。在她的潜意识里,自婚礼前夜十一决然离去那一刻,就始终在患得患失。

  

  赵瑟手指拂过斜斜地叠成一摞的帛书。那是十一在战火纷飞的空闲里写给她的。或者沾着血腥,或者带着焚烧过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片破布。每当收到这些书信的时候,赵瑟就再也没有勇气厚颜无耻地写下“我生了个女儿,虽然不是专门为十一生的,可你也千万不要伤心呐!快点回来吧,我和十一才好生个乖宝宝”这样理所当然的话。

  

  最终,赵瑟还是没能在写给十一的信里提起猗猗的事。她不停地在安慰自己:其实不说也没关系,反正结婚前生的孩子想不起告诉恋人是很正常的事……再说米饼也会如实地告诉十一的。

  

  傍晚之前,米饼来取书信。这次,他别出心裁地从接入赵瑟浴室的温泉孔道中钻出来,在浴池中翻起一片美丽的水花。泉水溅到赵瑟脸上、身上,成功地带来一阵欢笑。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