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重生手册》 第89章

作者:作者:茂林修竹 标签: 古代言情

  苏恒抬手手臂一转,放下他,只一推,便将他稳稳的拍到帏帐外边去了。

  

  “下回请安,先在外边磕过头再进来。”

  

  不过自己却也不能再赖床了。

  

  我们穿衣服的光景,韶儿已经在外边上蹿下跳完了,安安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翻书,一双小腿有一下没一下的晃着。

  

  他似乎是被苏恒弄得有些委屈了,上嘴唇叠了下嘴唇,肉肉的脸鼓得圆圆的。

  

  我起身帮苏恒整理衣襟,他水汪汪一双大眼睛哀怨的望过来,让人忍不住就像揉到怀里来。我便迅速帮苏恒顺好衣服腰带,挥手招呼他过来。

  

  在沈家的时候,每年端午,我的祖母都会结了五色绳扣,为了缠在手臂上。

  

  人说长寿的人结的五色绳是有灵性的,可以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无病无忧。

  

  我自知福寿微薄,便不结绳扣,只用五色丝线绣了荷包给韶儿。

  

  把荷包给他配在腰上,韶儿拿起来嗅了嗅,这才抿了唇对我笑。

  

  苏恒在一旁看着,大概是扫到了韶儿脖子上挂的长命锁,便问道:“你给他换了锁?”

  

  我便俯□,将给他绣的天心梅花荷包也配在他的腰上,道:“那原是我小的时候自己带的,韶儿生辰时我病得厉害,给错过了。便将锁给了他,算是补一份礼。”又笑道:“——不过是端午节应景祈福的意思,我手上生疏,绣得粗糙了,陛下不要嫌弃。”

  

  苏恒垂头瞧了瞧,唇角微微勾起来,笑道:“不过是你一贯的活计,朕何时嫌弃过。”

  

  一面说着,便将腰间鸣玉解了,随手放在桌上。

  

  韶儿大概看出苏恒先前有责怪的意思,忙道:“这就去换回来。”

  

  苏恒抬手揉了他的头发,笑道:“不用换。既是你母后给的,就小心带着,别弄丢了。”

  

  韶儿笑道:“嗯。”

  

  沈府在未央宫东北,细算起来,比长信殿还要近些。

  

  然而若再摆驾、跸路、迎驾,那我这趟回去就不是归宁,而是折腾去了,必然会弄得两边不得自由。

  

  苏恒也不想大张旗鼓,因此我们三个人只带了几个贴身伺候的,坐上马车便出门了。

  

  苏恒大约早跟哥哥打过招呼,我们到的时候,远远的便门前家丁一溜烟的进屋,片刻后,哥哥便从门里迎了出来。

  

  他还是那副样子,脸上表情不多,礼节恰到好处,多走一步路也不肯,看上去无比的从容规律。苏恒不欲张扬,他便只命家中几个有官位的随驾侍奉着。

  

  天略有些热,风都是暖的。艾草的香味四处弥漫着。入庭前当照壁种的美人蕉袅袅盛开。

  

  长安沈府是仿照邯郸旧居建造的,却比旧居更朴素些,只后院女眷们的住处不曾俭省,反比过去更舒适雅致了些。

  

  苏恒陪着我进了二道门,还想往里去,哥哥终于开口,道:“私宅内庭,不迎圣驾。庭前已摆好酒席,请陛下赏光。”

  

  内院住着嫂子,哥哥是绝对不会让苏恒进去的。

  

  苏恒似乎也明白,便问韶儿,“你要随你母后进去,还是跟着朕去赴宴?”

  

  我有些不太明白,他是想扣人质,还是想跟我争韶儿。

  

  可惜韶儿也看不透他那些百转千回的心思,实诚的答:“韶儿跟着母后。”

  

  苏恒便眯了眼睛,韶儿立刻伸出胳膊去,改口道:“肚子饿了,父皇抱。”

  

  我从背后将他抱起来,笑道:“你外祖母哪里就没吃的了?跟娘去看一眼,再来找你父皇。”

  

  难得回一趟家,没有还要憋屈着的道理。

  

  母亲果然带着家中女眷在院内迎我。

  

  她规矩严,其他房中女眷对她都是畏多过亲,连带着跟我也不亲近。何况我一走近十年。

  

  她见了我,面上也不露喜色,依旧是往日端庄沉稳的模样。她这样,别人自然也不好表露出欢喜或是感念来,便都只规规矩矩的叩拜了,便安安静静站在她身后。

  

  母亲道:“皇后娘娘——”

  

  她才开口,我便却已经忍不住泪水,破了音:“娘……”

  

  母亲面上一颤,泪水也跟着珠子似的滚落下来,终于上前握了我的手,再说不出话来。

  

  我们两个就这么对面站着,握着手哭。

  

  韶儿仰着头,看看我,又看看母亲,忽然便跳着去勾我们的手,道:“娘,娘,还有我,别忘了韶儿。”

  

  我一时破涕为笑,忙将他抱起来,道:“跟外祖母打个招呼。”

  

  韶儿便甜甜的一笑,道:“韶儿见过外祖母。”立时便伸出手去,“外祖母抱。”

  

  我本以为这句话要冒犯母亲,谁知她面色竟瞬间慈祥起来,伸手接了韶儿,道:“都这么大了。”

  

  我扫了一眼,没看到嫂子,便知道她的病只怕是真的不好了。

  

  陪母亲进了屋,下首站着我的婶母和堂嫂们。才陪母亲说了几句话,她便对下面挥了挥手,引过来一个小姑娘,对我道:“你还记得馨儿吗?”

  

  我笑道:“自然记得。”

  

  便知道这个小姑娘就是我的六堂妹了。

  

  当年我出嫁的时候,她才只有五六岁。不常进正院来,我只依稀记得她生得白净羞涩。

  

  如今却已不负沈家女儿的名声,微微垂首的模样,略带些女孩家的羞涩,却并不畏缩,恰似一朵净水莲花。

  

  她屈身行礼,道:“二姐姐……”面上一红,又改口道,“见过皇后娘娘。”

  

上一篇:花月佳期

下一篇:淡扫娥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