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 第146章

作者:作者:15端木景晨 标签: 古代言情

在元阳阁的时候,盛夫人焦急万分,东瑗就是再担心,亦不敢表现出来,怕惹得盛夫人更加不安。

到了自己的院子,她的眉头就不曾松过。

她对宫廷的了解,主要是她前生看过的书籍和影视作品,还有在薛家听祖父和祖母闲聊时的只言片语。

对于这个年代的宫廷,她实在太陌生。

因为陌生,东瑗着实想不到到底会发生什么,才会让盛昌侯父子三人入了夜都不回家。

她草草吃了半碗饭,蔷薇就吩咐小丫鬟们把炕几抬下去,换了新的炕几上来,又端了热茶给东瑗。

“奶奶,要不要我去打听?”蔷薇低声问,“爷一直不回,他身边的人应该也会去打探消息吧?可能外院的人知道些什么,只是瞒着您和夫人……”

东瑗想起处置陶姨娘时,盛修颐原本就想对她撒谎,不让她知晓那事的。对于内宅的女人,盛昌侯父子的态度很相似:自己能多做些,就不让内院的女人们操心。

倘若出了事,不管是盛修颐还是盛昌侯,都会想法设法瞒着东瑗和盛夫人,免得她们为之忧心。

“不用。”东瑗道,“既然不想传到内院,自然是不想我和夫人担心。咱们贸然去打听,不是辜负了世子爷和侯爷的心意?”

就算知道,她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依靠男人生存的女人,又能做什么?

知道了,就不担心吗?

会一样的很担心

东瑗深吸了一口气,起身带着蔷薇去桢园看诚哥儿,嘱咐罗妈妈和橘红安排好院子里的事,一切都跟从前一样。

“倘若夫人身边的人来寻我,就告诉我在桢园。”东瑗临走的时候,对罗妈妈道。

罗妈妈道知道了。

到了桢园时,诚哥儿又睡了。

东瑗坐在孩子小床之侧,静静想着自己的心事。

一直到了亥初,盛修颐父子都不曾回来。此刻,城里已经宵禁了,他们是不可能今夜出宫的。

东瑗心口似什么堵住了般,很沉重。她起身去了盛夫人那里。

盛夫人斜倚在临窗大炕上,眼角有泪痕,看到东瑗进来,还以为是报信的丫鬟,一个激灵起身。看到是东瑗和蔷薇,又叹了口气。

“阿瑗,我的心都碎了……”盛夫人拉着东瑗的手,声音哽咽,“这到底是何事?侯爷从来不曾这样不声不响彻夜不归的。”

东瑗也不知何事,只是说些场面上的话安慰盛夫人,让她别担心。其实她自己也担心,眉宇间的凝重再也掩饰不住。

片刻,康妈妈进来禀告盛夫人:“……都过了一个时辰了,夫人,内院还落钥吗?”

离平常内院落钥都过了一个时辰。

盛夫人蹙眉,半晌拿不定主意,看了眼东瑗,好似再问她的意见。

东瑗道:“娘,门上都有值夜的婆子,爹爹和世子爷、三爷回来,自然有人开门。还是落钥吧。深夜不落钥,倘若有事,爹爹既担心外面,还要担心家里,多不好?”

盛夫人点头:“你说的是。”

然后让康妈妈吩咐下去,内院落钥,各处都歇了,不用再等。

东瑗也派了个小丫鬟去静摄院,告诉罗妈妈和橘红,安排几个丫鬟值夜,其余人都歇了。

去静摄院报信的小丫鬟回来,盛乐郝居然跟着一起过来了。

他应该是从静摄院来的。

看到他来,东瑗和盛夫人都微讶。

盛乐郝给东瑗和盛夫人行礼,道:“祖母、母亲,孩子听说爹爹和祖父、三叔去了宫里没回来,孩子想着来看看,祖母和母亲可有吩咐。”

盛夫人听着这话,很是感动。

她冲盛乐郝招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的炕上,轻轻搂了他,道:“好孩子,你有心了……”

盛乐郝表情有些不自然,显然对盛夫人这般亲昵不习惯。

盛夫人就放开了他,只拉着他的手,问他:“外院的管事们可说了什么不曾?你知道你祖父和爹爹怎么还不回来吗?”

盛乐郝摇头,道:“祖母放心,祖父和爹爹定是在宫里看贵妃娘娘和皇子们,误了宵禁,才宿在宫里的……”

这么小的孩子专门过来安慰祖母和母亲,盛夫人岂有不感动的?当即隐了担忧,笑着称盛乐郝说得对,又问他外院念书如何、丫鬟们服侍可尽心、生活上是否顺心,可有什么趣事。

盛乐郝一一仔细回答了,没有敷衍。

从前盛夫人问他话,他总是说好,从来不愿跟盛夫人多言。此刻见他这样,好似回到了童年、盗窃之事没有发生之前的日子。

盛夫人眼里不禁有泪,注意力却被分散了。

说了半晌的话,东瑗道:“郝哥儿,你明日不用念书吗?”

盛乐郝说要。

“哎唷,那快回去歇了。”盛夫人看了眼墙上的自鸣钟,虽不舍,还是放开了盛乐郝的手。

盛乐郝又安慰盛夫人和东瑗几句,起身告辞。

东瑗笑道:“娘,我送送郝哥儿……”

盛夫人含笑点头。

已经快到了子初,夜深静谧,空气里有些寒,东瑗送盛乐郝出了元阳阁,盛乐郝脚步微顿,对东瑗道:“母亲,今日不仅仅是父亲和祖父、三叔没有出宫,镇显侯府的老侯爷,还有好几位大臣,都在宫里。太医院的人也都在深宫待命。母亲,怕是宫里有贵人出了事……”

看着孩子一言一句说的齐整,东瑗心里猛然一突。压了压心绪,她低声笑道:“我知道了,你回去歇了吧。”

盛乐郝见东瑗没有深问,看了她一眼,这才道是,带着他的小厮烟雨走了出去。

回到元阳阁的东次间,盛夫人跟东瑗感叹:“郝哥儿今年才十二岁,怕我们娘俩着急,深夜进了内宅来安慰咱们。倒是整日在家的人,不见登门说句贴心的话。”

整日在家的人…….应该是指二爷盛修海。

盛修颐和盛昌侯父子三人连夜不归,可能盛修海不知道;可内院到了亥正才落钥,他应该是清楚的。

这样反常,他不会打听吗?

只要一问,就会打听出盛修颐父子三人不归的事啊。

十几岁的孩子都知道盛夫人和东瑗会担心,二爷难道不知?

他这样装聋作哑,盛夫人原先着急,倒是没有想到他。如今有了对比,心里就有几分不快。

“阿瑗,你也知道,海哥儿不是我肚子里养的,原本就隔了一层。”盛夫人叹气,“我也不曾像颐哥儿和沐哥儿那样严厉教养他,对他到底少了些责骂和苛求,多些宽容。他却只当我一味的羸弱好欺……”

话题和心思就转到了二爷盛修海头上。

自从去年被盛昌侯打了一顿,二爷盛修海好像就丢了差事,再也没有正经任差,整日里外头、家里闲逛。

他从前是在都尉府做校尉,从五品的官职。

婆婆抱怨小叔子,不管是不是婆婆亲生的,东瑗这个做大嫂的都不好接口,她只是赔笑着坐在一旁,听盛夫人说二爷的事。

“……先去的袁提举那个女儿,建昭侯府原先想管,怎奈袁三太太哭着说已经是三服的兄弟,不想让袁家插手。”盛夫人提起二爷,不知怎的,就想起了去年袁家那桩事,低声和东瑗道,“而后袁三太太就带着袁小姐和孩子,离了京师。建昭侯府也跟她们断绝了来往。”

袁提举的女儿,就是说袁璞瑛,那个怀了二爷盛修海的孩子,二爷想让盛昌侯帮着娶进门做贵妾的姑娘。

怎奈她们是建昭侯袁家的族人。

虽然早已不亲近,可出了这等事,别人提起,还是会把流言蜚语落在建昭侯府头上。建昭侯自然不同意袁璞瑛进盛家做妾。

而且建昭侯是站在镇显侯薛家那边的。

虽然东瑗嫁到了盛家为媳,可朝中政坛上,从来不认为盛家和薛家是一派势力。

“那孩子……”东瑗有些吃惊。

她还以为袁小姐和那孩子已经没了…….

不成想,竟然是离了京师的。

第174节风波(2)粉红660+

第174节风波(2)粉红660+

----------

“听说半道上孩子就落了……”盛夫人说着,神色有些黯然。

东瑗就不敢再深问了。

袁璞瑛怀着盛家二爷盛修海的孩子,是盛家的子嗣,怎么可能光明正大离京?盛家不愿娶,袁家不愿意嫁,可这两家都不会想留下话柄。

定是有人下手的。

到底谁下的手,东瑗就不敢问了。

她也不想知道。有些秘密不知道才最安全。

自鸣钟响起,已经子正,盛夫人虽担心不已,却也困了,和东瑗说着话儿,眼皮就撑不住。

东瑗劝她到床上躺躺。

盛夫人一想,盛昌侯父子今夜定是不会回来了,就听了东瑗的劝,起身进了内室。又对东瑗道:“你不要回去了。虽说在府里行走,可园子里种了那么些花树、果树,又正是春夏跌交,要是半夜里撞了花神、树神的就不好。你在我暖阁里歇一夜吧。”

东瑗正要说好,香橼进来禀道:“大奶,罗妈妈和寻芳、碧秋几个都来了,问您是否回院子歇息。”

在盛夫人的暖阁睡,总是不太方便。

盛夫人听说罗妈妈带着一群服侍的来接东瑗,就笑道:“既这样,你回去歇了。”

多些人陪着,走夜路也安全。

东瑗道是,帮着康妈妈服侍盛夫人躺下,才起身回了自己的院子。

虽吩咐过让满院子的丫鬟婆子们早早歇下,可盛修颐和东瑗未回来,满院子的谁也不敢去睡。檐下站着的小丫鬟扛不住,眯着眼睛打盹,一个晃悠,踉跄了两步,差点摔倒,倒让她猛然清醒过来。

远处便有脚步声传来,在静谧的午夜特别清晰。

守门的婆子知道是接大奶的人回来了,忙开了门。

东瑗进了门,就让寻芳吩咐众人都去歇下,明日还要当差。只留了蔷薇、罗妈妈和橘红服侍她。

盥沐一番后,东瑗反而没有了睡意。

“还是没有消息吗?”罗妈妈问东瑗盛修颐的事,也跟着着急起来。

东瑗就把盛乐郝告诉她的话,说给罗妈妈等人听。

“会不会是贵妃娘娘?”蔷薇问东瑗。

东瑗摇头:“镇显侯府的人也进宫去了,还有些近臣,自然不是娘娘们的事。大约是皇上不好了……”

罗妈妈忙捂住东瑗的嘴,吓得不轻:“瑗姐儿,你怎能这样口无遮拦说天子不好了?这样会遭天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