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记 第182章

作者:石头与水 标签: 古代言情

竟然要她堂堂世子夫人亲自请一位村姑!

只是想到国公府与凤仪宫对白木香的重视,蓝莉忍着恶心打发下人去给白木香送帖子,问白木香何时有空,她过去拜访。

蓝莉自认已是将姿态放的够低,却没想到她打发人送的帖子直接被裴如玉回绝了。白木香不在家,裴如玉就以内子近日忙碌,怕无心赴宴为由拒绝了。

蓝莉一掌击在案上,葱管似的指甲生生折断三根。

一时倒不知是恼恨白木香架子大,还是裴如玉冷漠疏离的拒绝。

陆国公府的老夫人,也是蓝莉的太婆婆看着她剪的齐齐整整的指甲道,“还是年轻,年轻就心急,心急就难免懊恼,懊恼就会出错。这位白大人不过是个织布妇人,会造织机,会造兵械,官职也高,可她既不管政务也不管军务,她只管造兵械的事。她官虽高,也只是个官位罢了。”

“祖母,可我听说不论是陛下还是慈恩宫,对白大人都非常看重。”

“白大人是有真材实料的,她一门心思为朝廷做事,与官场无干,谁都会喜欢她的。可是,她官位高,却并不管兵械以外之事,我听说,她给凤仪宫的谢恩折子是裴状元所书。”

蓝莉道,“这位白大人读书不多,怕是不会写折子。”

“不。你错了。读书多寡,文采如何,对白大人有何要紧?她就是随便写两句话,谁也不会挑她这个不是?从这折子上应该能明白,白大人所作所为,并非由她自己做主,这应该是裴状元的意思。”陆老夫人道,“白大人这样的存在,凭裴状元的心计,焉能不把她牢牢控制在手里?”

“可据我所知,白大人性情古怪,以前与裴状元极是不睦。”

“傻孩子,出嫁从夫,若非夫妻恩爱,裴状元如何会亲笔替白大人写谢恩折子。”陆老夫人道,“所以我说你们想错了,有裴状元在,断难拉拢到白大人。”

裴如玉是三殿下铁杆支持者,三殿下争储一败涂地,裴如玉拼却前途不要,也要为三殿下说句公道话。

再加上以往旧事,裴如玉对太子的母族陆家是没有半点好印象的。

但,裴如玉也没料到,这次陆氏给他挖的坑还真是挖到他的痛处。裴如玉回朝陛见,原是想连任月湾县县令,北疆玉门关外的七品小县令,扔在地上都没有多看一点的微末小官,要说想升迁不容易,这种冷衙门连任,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结果,吏部对他的考评极尽溢美之词,对他三年任期到后给予的意见是:擢升至新伊同知、通判。

意思是升迁到府衙,做同知通判都可以。

这贱招使的,裴如玉在月湾县县令官位虽低,却是正经正印官。同知通判是正六品,却是辅官。何况,裴如玉想升官当初就答应唐安抚使接任知府之位了,如今却来叫他做知府的辅官。

裴如玉当然不愿意,可他愿不愿意关系不大,还得穆宣帝说了算。

穆宣帝召裴如玉陛见,说来,裴如玉称得上是朝中最频繁陛见的县令之一了。穆宣帝问裴如玉的意思,裴如玉道,“为官为事有始有终,臣还是愿意在月湾县多加历练。”

“月湾县还有什么事没做完?”

“井渠只修了三成不到,外城今年也只能建好外西城外南城,想完全做好,起码再要三年光阴。”

穆宣帝问,“县里哪位官员可堪使用?”

这就是让裴如玉荐人了。裴如玉有些失望,他是多么愿意连任月湾知县,裴如玉道,“余县丞虽年纪大了,他在主簿一位蹉跎多年,对月湾的政务非常了解,于差使也很尽心。”

“那就让余县丞接任月湾知县,唐安抚使不能总兼着安抚使之职,你现在是五品衔,再继续连任知县有些委屈。同知、通县都是六品官,你做哪个都不合适,朕看你做正印官不错,新伊知府的位子给你,五年之内,让朕看到成效。”

这是对裴如玉的信任。

提携裴如玉到新伊知府的位子上,月湾县县令之位让他举荐,这样的信任令裴如玉恭恭敬敬行一个大礼,“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穆宣帝颌首,就要打发裴如玉下去。裴如玉却道,“陛下,要说北疆,当真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就是缺少人才。”

穆宣帝眼中染上一丝笑意,“倒没听说北疆官员不足。”

“臣说的不是官员,是才子,可传道授业的先生。”裴如玉道,“不瞒陛下,臣在北疆这几年,感触尤其深。北疆地大物博,却缺少教化,如月湾县,臣刚到时县学都只是挂个名儿,一个县里没有一所书院,许多百姓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每次科考,北疆籍贯的进士人数最少。北疆,很缺先生。”

要是裴如玉想要钱,倒是好说,没想到裴如玉要人,穆宣帝会破格提拔裴如玉到知府之位,一则是裴如玉县令三年立功不少,二则便是裴如玉做官尽心。虽则性情寻常,穆宣帝对有用的人向来宽宏大量,多些容忍。

“要是缺官员,吏部可以安排,你要教书先生,人家不归朝廷管,这也不是迁徙百姓,朕也不能强行派他们过去。记得有句话,植得梧桐树,自有凤来仪。你把北疆治理的人杰地灵,想来人才自然就去了。”

“梧桐树刚栽上也得浇水施肥等它长大呀。”裴如玉一向神色寡淡五官俊美的面上露出一丝笑,仿佛霜雪地猝然开出了花。

长得好简直占尽世间便宜,先时恼怒裴如玉如穆宣帝都打趣一句,“以前可不是说话吞吞吐吐的习惯。”

“臣是想,自来想进国子监都是极难的,倘有秀才愿意到北疆寒苦之地传道授业做先生,五年之后,可否请礼部破例允这位秀才进国子监学习。”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穆宣帝道,“朕令礼部斟酌。”

“要是有大夫匠人愿意去新伊,臣也是极欢迎的。”裴如玉继续说着自己的一些打算,“太医院的大夫,也可轮值到北疆效力。在职工匠,有愿意去的,臣内子可与他们一起研究探讨机械之事。”

穆宣帝相信裴如玉先时的确是愿意连任月湾县令,却不想他原来也考虑过北疆的事务,不然凭谁也不能立刻提出这些条例。

真个臭小子。

“你这是早打算好了啊。”

“以前粗粗想过一些,臣没想到陛下令臣接新伊知府之位,匆匆提出这三项,想来还有不足之处。”

“当年北疆之乱,朕可令武将平判,可真正令北疆归心,还是要文治功夫。这样,把你刚刚说的写个折子递上来。”

白木香知道裴如玉要高升的事倒是挺高兴,在白大人朴素的认知里,官儿就得往大里做才是啊!

白木香一高兴,给帝都城弄了个大响动。

是这样,白木香近来在内阁苦读内阁秘本,不知是开了哪窍,想在兵部要些家什做些研究。兵部尚书听闻白大人要搞研究,亲自给白大人安排所需材料器物,因为白大人要对火砲做些改动,便安排在兵部在帝都的火砲坊。

尚书大人其实挺想看看白大人如何鬼斧神工,但这种搞研究的事真不是立刻就能见到成果的,白大人已经开始画图纸,尚书大人就先告辞了,不过也让火砲坊的主事看着些,如果白大人做成什么东西,立刻就会知会他一声。

白木香在火砲坊泡了五天,做了第一次试验。

兵部尚书后头跟着俩侍郎,其中一位是白木香很熟的吴侍郎,裴如玉也在,白木香说了要试验新制火砲,裴如玉身为家属,过来参观。

按例,如裴如玉这种既非兵部官员,且官衔不高的,是没资格来火砲坊的。奈何这是白大人的枕边人,因为工部一直对白大人虎视眈眈,兵部尚书对白大人的枕边人也很客气啦。

上一篇:清寥记

下一篇:五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