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记 第101章

作者:石头与水 标签: 古代言情

“其他两个房头有没有一起托东西来。”

“都有。三房婶子到三叔任上去服侍三叔了,走前留下的东西,说是她不在家,若是我有了身孕,就送到我婆婆那里,让我婆婆一起给我们送来。”

“你这三婶子不错。”

“三婶多精的人哪,这上头再没有一丁点儿差的。”

“二房送的什么?”

“二婶那人,天生不开眼。以前还跟我拌过嘴,按理二叔也是外放,她又不似三婶当时大着肚子,家时怕三婶大着肚子,路上出事,才让她在帝都生完孩子养好身子再去三叔任上。二婶以前跟着二叔任上,收钱包揽诉讼,险些把二叔的前程都折进去。老太太气坏了,把她叫了回来,不让她在二叔身边扯后腿。倒是二房的堂弟堂妹很伶俐,堂弟送了一套笔墨,说是给阿秀大了使。堂妹也做了针线一起捎来的。连信都是二房堂弟写的。二婶就得庆幸她膝下有这一子一女,以后老了不至于没个依靠。”白木香说。她倒并不生气裴二婶没送东西给她儿子,她儿子啥都不缺,就是想到裴二婶这为人,真是够呛。

“要不说,女人还是得有孩子。你看你生了阿秀,你家这两个管事媳妇在你跟前多恭敬客气!”

“她俩也还成吧。”白木香反正什么时候都不会被人欺负的。当然,这次李忠媳妇赵诚媳妇表现不错也是真的,裴家这些下人,势利眼起来白木香就想一巴掌抽死,可要认真做事,的确也精明干练,训练有素,当然,心眼儿也多。

就拿李红梅的嫁妆,这俩人略略一扫,心下已是咂舌,想着亲家太太平时瞧着真看不出这样豪阔来!转念一想,大奶奶手里这么些铺子作坊,说不得是大奶奶拿钱给亲家太太置办的。

两人一时想着大奶奶是不是用大爷的钱给亲家太太置嫁妆了,一时又想其实大奶奶自己钱定也不少,一时再想这嫁妆置了倒也不是去了外处,七老爷也不是外人,等于从左口袋进了右口袋,一时神思翻转,暗暗琢磨如今府里人口滋生的厉害,今年老太爷趁着过寿,放出去了好几家子人,现在府里的好差使都有人占着的,再有就是二房三房的差使,二老爷三老爷都在外任官,二太太那里没人愿意去的,家里的几位姑娘小爷,跟着姑娘以后做陪房或是跟在小爷身边,也没空闲可插。

再者,几位小爷如今瞧着,没一个似大爷状元之才。她们因是老仆,在府里有几分体面,家里孩子也都有差使,只是也不个个都体面,瞧大奶奶这里,人不够使都要往孤独园挑人。挑出小圆小雀这两个寻常水准往下的,都能调理的有模有样。如小财窈窈,虽没挣个姨娘通房,可两人都帮着大奶奶管着那样有大铺子大作坊,听说每月拿的钱比她们这些管事媳妇都多。

不说别人,窈窈当年在府里何等个轻狂样,那不识好歹的嘴脸,她们都是见过的,如今却是会说话会办事,学了一身的本事。就是没许多银钱挣,要是自家闺女能调理的跟窈窈似的,以后还愁什么。

还有司书司墨几人,现在各个管着衙门一摊子事,手底下好几个跑腿使唤的。那份精明能干,稳妥周全,可不是以前在府里跑腿的小厮模样了。

所以,两个管事媳妇怎敢不在白木香跟着客气,就是李忠赵诚,也是踏踏实实做事,两家人都想一处去了,到时在大爷大奶奶跟前求个情,要是大爷大奶奶还缺人使,他们家里倒是有几个老实孩子。

非但在裴七叔的亲事上得力,前前后后的,李忠赵诚张罗官客吃酒饮宴,李忠媳妇赵诚媳妇就在堂客这里当差,他们到底是相府出来的,的确比月湾县的乡下把式们强的多。

裴七叔和红梅姐的亲事料理的热热闹闹、体体面面,尤其今次迎亲,裴七叔走的极稳,没有险些摔跤,待揭了那鸳鸯戏水的红盖头,裴七叔和红梅姐脸上的喜色就甭提了,红梅姐羞红了脸,裴七叔眼中亦似有泪光。

第二天一早,白木香原本想去瞧瞧她娘的,结果,她娘跟七叔的院子直到中午都没开门,白木香跟裴如玉感慨,“这,这,这可真是……”

裴如玉私下嘴贱,见丫环不在屋里,贼笑道,“都是空旷日久的老房子,这烧起来还了得啊。”

白木香轻捶裴如玉一下子,也笑了。裴如玉令厨下炖两盅浓浓的补汤,晚上送过去。

裴七叔红梅姐第二天才出的院门,早上吃过早饭去瞧了回小裴秀,俩人就甜甜蜜蜜手拉手的往药堂去了。那幅旁若无人的模样哟,裴如玉白木香都为他们高兴。

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再深厚的亲情与友情,也无法代替夫妻的位置吧。成亲带给裴七叔红梅姐的改变是巨大的,红梅姐一下子年轻七八岁,愈发神采飞扬。裴七叔更不必说,以往爱穿的灰黑色系全部摒弃,现在都是穿红梅姐给他做的衣裳。

每当七叔坐堂诊病累了,抬头时都能看到红梅姐坐在一畔或理账簿或做针线的身影。红梅姐也是,回首时总有那样一个人在,每天都觉着心里曾经空了一块的地方现在被填的满满的。

像红梅姐说的,我就想有这么个人,我照顾他疼爱他,他也照顾我疼爱我,我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说话,有大事小情商量着来。哪怕偶尔拌嘴吵架,赌气翻脸,可过日子不就是这样么。

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的两颗心,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让我觉着,纵是再寒冷的深夜,人生都不再孤单。

第95章 来匪

七叔和红梅姐成亲后, 小九叔与崔莹也举行了个简单的小定礼, 留下信物, 约好明年成亲。

崔家都挺愿意这桩亲事, 崔凌一直同白文在新伊城主持生意,听白文说过不少小九叔和白木香当年创业的事, 本身就认为小九叔能干,是个有本事的男人。这几次小九叔来北疆,两人也打过交道,彼此心中有数。只是,白家在关内, 崔家在关外,原本小九叔还担心崔家舍不得崔莹远嫁。

结果, 根本不存在这种担心。说来, 崔家一百多年前也是关内显赫人家, 那时家里还有人做官, 就是做官坏了事被发配到关外,一下子就在北疆扎了根。日子越过越差, 现在就剩一家四口。崔凌当然愿意妹妹嫁到关内,就是崔凌自己,以后也有去关内的打算。

至于崔父崔母,这对夫妻完全就是那种吃苦耐劳的老好人, 对于闺女和小九叔的亲事,见过小九叔后就没了意见,这样体面俊俏又有钱的女婿, 在哪儿找去?原本因家里闺女挑剔的厉害,几乎是把全县的媒婆都要得罪完了。都说他家闺女眼界高,寻常人瞧不上。二老就担心闺女挑捡太过反寻不到好婆家,没想到,柳暗花明嫁给东家了!

这样的好亲事,哪里寻去?

崔家特愿意,至于小九叔家里么,他爹白氏家族族长兼白家村里长以前对儿媳妇的期冀是,明理贤惠能干的乡村姑娘,后来儿子发了财,白族长对儿媳妇的要求就更高了,提升为,明理贤惠最好能娶个秀才家的姑娘;然后,待白木香飞黄腾达嫁给了状元郎,白族长开始梦想儿子能娶个官宦人家的小姐。结果,小九叔一直打光棍到白木香都当了娘,他身边儿连只母蚊子都没有。

白族长急的眉毛胡子一起掉,现在不用剃头,出去人家都当他是不是从庙里出来的和尚。白族长现在对儿媳妇的要求已经降低到一个字:女。

所以,小九叔家里也不成问题的。

就是李红梅对于她定亲二嫁的事,白家村那些乡亲竟然无礼相贺很是不满。小九叔是送了贺礼,可是以前在村里,她随往的可不少,如今这些人听到她二嫁的喜事,竟然都装死人没表示!

李红梅跟小九叔叨叨了几句,说村里人没情分。小九叔道,“他们都羡慕嫂子你哪,听说你嫁了举人,一个个的张大嘴巴话都不会说了。倒是都打算送你贺礼,只是大都不是三尺红布头就是一篮子鸡鸭蛋的,我这来北疆前也没回老家,要不等下回我给你捎来。”

“算了。大老远的东西不好带,只是礼不能不收,小九你替我收,鸡鸭蛋给你爹娘吃,布给你家用,不能便宜了他们。”

“我折现以嫂子你的名义捐给咱们村里的族学吧。”

“别以我的名义捐,以木香的名义捐。我以后就不是你们老白家的人啦,让木香去赚这个名儿。”一想到以后她就不再是白家村的寡妇,而是举人家的太太,红梅姐就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小九叔笑着一口应下。李红梅又问,“我这一出门子,木香她二叔没闹妖蛾子吧?”

“那倒没有,五哥现在到族学里教书了,五嫂带着几个侄媳妇也往作坊里织布去了。”白木香的二叔在族中排行第五,故而小九叔称一声五哥。

“先时木香叫我们二婶过来一起织布,她那二叔不识好歹,硬说有辱斯文,我说你饭都要吃不上了还斯文个头啊。当初我们老太爷临去前分家,我们两房是平分的。我家分来的产业,这些年一家子吃喝了,倒没委屈了肚肠。他家分的东西也不少,都是叫她二叔吟风弄月折腾干净了,还不如吃喝了哪。”李红梅念叨一回那酸掉牙的前小叔子,“现如今不摆臭架子就好,到底有木香这里,他们在村里也吃不了亏。”

还真是这个理。村里的作坊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作坊里管一日三餐,按工挣钱,外地的姑娘还能包住宿,出了名的好差使,还有县城的姑娘过去织布赚钱,比在家织布心静,挣的也多。

当初白木香真是好心,让她二婶过去织布,她二叔拦着不叫去。不然,有白木香这里,几个堂弟煅炼一二,旁的不说,小管事也能做一个了。

可就是这样,现在她二婶要带着媳妇们去织布,也得给这个面子。技术不行就先学着,待学好也就行了。只是,有这样的一个爹,当真耽搁孩子们。

小九叔私下特意同白木香商量过这事,说有个堂弟想去铺子里学活,白木香想了想说,“伙计什么样,他就什么样。他们都不是出挑的资质,要是能占个老实本分,就让他们学着做点事。倘能管一个人的活,就别让他管两个人的活。挑不起的担子压身上,压折了他,也摔了货。”

小九叔也是这个意思。

小九叔并不似旁人想的存私心,担心木香的堂弟们起来抢了他的位子,就像木香说的,都不是出挑的资质,要真是能干的,也轮不到小九叔跟木香合伙。

相对于堂弟们,白木香更关心小九叔的亲事,劝他说,“你回去后赶紧把三媒六聘的事料理妥当,北疆规矩散漫,两家愿意立刻就能办喜事,咱们那里你办妥了,明年好娶阿莹过门儿,我看族长爷爷都急的不行了。”

“我也急。”小九叔说着扬起笑意,“要不是为了咱们那里的规矩,我就在这里跟阿莹直接办喜事了。可还是那句话,不知会父母,待阿莹过门儿不大好。待我们成亲后,我可就带她回帝都了。”

“回哪儿都行,阿莹不管在帝都还是在老家,都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你可真算娶着了,不枉蹉跎到这把年纪。”

上一篇:清寥记

下一篇:五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