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难嫁 第42章

作者:旺了个汪儿 标签: 古代言情

  如今看来,这黄雀,定然是李值威无疑。

  守值的侍卫拦了他的去路,淮绍一从袖口掏出令牌,侍卫唤了声“放”,他微微颔首,迈步出了宫门。

  御前侍卫本不能随意出宫,但皇帝身边有一些侍卫乃是世家大族的血脉宗亲,这些人,有家族作为依仗,才思也颇为敏捷,皇帝瞧上就唤进宫,留在身边,耳濡目染之下,率先拉拢这些将来有望继承爵位的人,好便日后在朝堂之上好好操控。

  御前侍卫,并不是谁都可做的,皇帝须得看中其潜力,认可其日后可栽培为栋梁之能力。淮绍一就是其中之一。

  他并没有直接回齐将军那里,拐了个弯儿,进了荣国公府。

  小厮见他回来颇为惊讶,木讷许久,才回过神拘谨地唤了声“公子”。

  淮绍一并不理会,往内院走去。自从齐将军回京之后,淮绍一鲜少回荣国公府,这里本也就算不得他的家。

  他幼时,这院里的大房恨不得他夭折去死,二三房却又因他苟延残喘地硬活而等着看大房的笑话。

  等他艰难长大,大房手段用尽,只得言语揶揄,话语侮辱,身上不痛不痒,心里却并不好受。

  此番回来,心中有惑,不得不解。

  他觉得自己陷入一个怪圈,圈的中心是陆琼九,他拼命绕着她奔跑,想要将这个圈画好,但却总有无名之手在他绕到另一侧时,从圈的旁侧伸须勾揽,一刀一刀朝着陆琼九挥舞。

  四面八方,处处都有隐敌,他觉得自己……难以护住她……

  日头已经很大,热浪一股一股的席卷上来,淮绍一站在一处与荣国府极尽奢华、处处雕廊画栋着实不搭的木门前,守在一处篱笆后,静静的等候。

  他等了好一会儿,才从屋里探出一只青筋凸显,皮肤被烈日晒的黑黄的带着些斑点的手,淮绍一大步迎上,双手恭敬伸出,一手托上那一只手,另一只手架在了来人的臂弯处。

  他薄唇轻启,清亮嗓音缓缓伴着他喉头的滑动而出,给这炎热的天浇上些许清凉慰藉,他唤了句,“祖母。”

  老人这才从木门后探出身,她腰背已然佝偻,但面色红润,十分精神,发髻用了一枝木簪挽住,发丝分毫不乱,乖顺的贴在脑后。一身素白衣裳干净利落,库管弯起了一角,绣鞋鞋边粘上了些还带着潮湿气的湿泥。

  这个老人,就是当年让整个京城都争议许久的,刑部尚书李勤的长女李思禾。嫡长女出身,偏偏要来容王府做个妾室,丢了自家父亲的人,长了整个京城的见识。婚后,与丈夫一起上了战场,夫妇二人,并肩作战,为大秦打下一片疆域,战场之上,巾帼不让须眉,一把长剑斩匈奴杀叛徒,靠自己得了个诰命。本该风华绝代、恣意无双,却因为与所爱之人晚识一步,处处被正室打压。

  老荣王一碗水端不平,落了个“宠妾灭妻”的风名,不知道被京城长舌之人嘲笑讽刺多久。老荣王去世后,李思禾不愿再与正室相对,给自己在府内偏僻处辟了这么一处院子,不留人伺候,不与人打交道,自给自足,倒也过得安然。

  淮绍一看她精神矍铄,不由笑道:“祖母今年种的菜收成可好?”

  “好,亲手种的,怎样都好,”她目光平静,早已过了为浮华牵眼的年纪,便对事事都淡了下来,不过,今儿看到淮绍一,还是颇为高兴些许,“你倒是许久不来了。”

  淮绍一搀扶着她,在院子里一处小板凳上坐好,“怕总是多来,扰了祖母清静。”

  她不置可否,抬手给淮绍一倒了一杯酒,眼神示意他尝尝。

  淮绍一小口抿了一嘴,酒劲不大,倒是香甜的很。

  “多喝些。”

  祖母鲜少劝酒,淮绍一不由的多望了她两眼。

  “喝的醉了些,你才好将心里事说出口,我看你别扭的很,老婆子可等不及要听喽。”

  淮绍一失笑,也不客气,接连喝了好几杯。又嫌杯子实在小,换了碗,大口饮尽。酒劲实在小,他喝了许多,也不过微醺。

  “祖母没能留下孩子,这些年啊,心疼的、心上放着的也就你一个。有什么事,别憋着了,都告诉祖母吧。”

  她也曾有过孩子啊,孩子来的时机不好,在战场上,人人难以自保,人人自危。哪怕老荣王仔细护佑,也没能平稳度过最危险的前三个月,小月子没做好,身子受了寒,就再也没有过了孩子。

  她看着淮绍一的目光满是慈祥,只有这个孩子还记得她这个老婆子。

  淮绍一下颚弧线锋利,眼瞳却在酒气的熏染之下,柔和似水,载着粉白花瓣荡漾着缓缓而来,“祖母,我本以为我可以护住她的,但今天突然发现,我高估自己了。哪怕我……拼尽全力,四处透风的墙也不知道藏着多少危险。”

  “我们绍一果然有了喜欢的姑娘,怎么样,长得漂亮吗?”她不正面迎接他的悲伤,选了另一个方向,缓和他的情绪。

  淮绍一抿着嘴闷声笑了,“自然是极好看的。”

  炫耀一般地说出了口,他还怕程度不够,又强调一声,“大概是,我见过最好看的女子。”

  “哦”她音调起伏的哼了一声,又推了满碗的酒给他。

  淮绍一闭着眸子,连看都没看,就一口饮尽。他不嗜酒,但酒解愁人肠,却是真的。

  李威值的认知,让他的心沉了下去。

  “当初啊,你祖父在边疆打仗,我心里怕极了。古来沙场几人回,我怕他回不来,就褪下一身裙装,换上盔甲,牵了匹白色骏马,随他去了。”她缓缓叙着往事,像是叙述旁人的故事一般,冷静自持,细心的观察着半醉的淮绍一的神色。

  “我想着,只要战争结束,他就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了。”她的手握上淮绍一半凉的手指,“我不是心系天下之人,着实自私,毫无什么大义所言,但我那个时候却突然明白,若要他平安,定要这世上再无战争。”

  “大家与小家又怎么分得开。”她轻呵一声,“护住大家,才能保住小家,才能使他无虞。”

  淮绍一的手在她的掌心中慢慢回温,他低垂的头这时才既轻又缓的抬起,眼里落了些不明的晦涩,望不进,读不懂。

  他忽的一笑,灿若梨花白雪,落满枝头,他笑容干净,终于有了几丝符合他如今年纪的意味,“我知道祖母的意思了。”

  “我与祖母一般,自私无两,只想她好。我不要这天下顺遂,不要百姓平稳,不要大秦昌盛,但终究是,我想的太简单了。”酒入喉咙,激得他轻咳好几声。

  “本是天下人,如何逃得出天下这囚笼。”

  “更可况,她生于皇室,比百姓更早的,遭受这朝堂之变的恶果。”

  他低声絮絮,像是说给自己听,又像是将百转千回的愁闷纾解一般,“终究是,要这大秦平稳。”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我们绍一的心理转变完成啦!

  李威值的重生对于绍一来说是个突破他所有冷静的唯一利刃,他这个时候,才开始考虑天下之事。

  自私的绍一,他把他所有的无私都给了陆琼九!

第52章 52.九妹

  陆琼九这几日完全闲暇下来,她窝在仁寿宫偏殿安安生生地绣着手中的香囊。

  太后奔波于乾清宫,暗中笼络前朝权臣为太子一事说情,煞是忙碌。除却早、午膳,祖孙俩并不得空闲聊。

  陆琼九又一次用细针将食指指尖刺破,瞬间,冒出个小血珠,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娴熟的将手指伸到嘴里,含住了。

  如此娴熟,便可得知,这样的行径,已有了数次。

  玫瑰花,并不难绣,但要绣的合了陆琼九心意,却是很难。

  音容端着茶水糕点推门而进,一眼就看到了盯着指尖愣神的自家主子。

  她伸出手在陆琼九眼前来回晃了两下,陆琼九叹了口气,一把将她的手拦下,语气郁闷,“这都绣了三个了,还是不满意。”

  音容将三个香囊的式样放在手心比对一番,虽都是玫瑰花,但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娇艳,绣工又是出自一人之手,实在是难以选出到底哪个更好。

  她琢磨些许,灵光闪现,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陆琼九刚刚倒好的茶水溅出些许,陆琼九着急去扶茶盏,陡然被音容刻意提高的声音吓了一跳。

  “这满意不满意的,还得是收到的人,说了算啊。”

  陆琼九咂咂嘴,瞪了音容一眼,“谁不知道,但我上哪里去找他啊。”

  音容神秘眨眨眼,朝佩晴点了点头,佩晴会意,放下手中摆弄的干花,对陆琼九轻声道:“奴婢……昨日去了乾清宫附近晃悠……”

  她说话吞吞吐吐,任谁听她一个在后宫服侍的婢女跑到乾清宫,都会认为是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她舌尖抵着牙,低下了头,悄悄的瞥了眼陆琼九。

  陆琼九的重点显然不在于此,她微微伸长了些脖子,承接她的话道:“太子表哥早已经被押解至天牢,你去乾清宫也看不到的。”

  佩晴面色一红,被一下子猜中心中密事,更是支吾起来。

  音容看不下去,用手肘撞了撞佩晴,小声嘟囔,提醒:“正事,正事……淮公子……”

  佩晴唔了一声,看着音容使得眼色,压低了声音道:“奴婢当日去乾清宫,见到了淮公子。”

  陆琼九“蹭”地一声站起来,“他还在皇帝舅舅身边当值?”

  音容和佩晴一齐点了点头,音容又强调一句:“郡主,千真万确,佩晴亲眼所见,本以为因着殿下这层关系,淮公子早就被免了职位,送出宫去。却没想到陛下竟然毫无芥蒂。”

  “郡主,若实在拿不定主意,您去见见淮公子就好啊,仁寿宫与乾清宫隔的倒也不远。”

  音容的确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并且出的点子也甚合她心,但是,她自言自语,“若现在出现前往乾清宫,怕是不妥。”

  陆琼九忍不住在殿内徘徊几许,扭头看叠放在一起的三个香囊,心里像是被羽毛轻扫过一番,痒得她脚步发虚,心思发慌。

  悄悄见上一面……总不为过吧……

  她在心中暗暗安抚自己,不停的给自己暗示,又不做什么出格的事,就见一见,将香囊交给他,应该不会教人看见。就算是教人看见了,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吧。

  陆琼九探头在铜镜前细细打量自己一番,确定妆发完好,裙衫飘逸,才揪着眉头,吩咐道:“去,让小厨房做些消暑的绿豆汤,加些糖。”

  音容到底是伺候她日久,一眼就看出她的心思,有些为难道:“郡主,拿着绿豆汤去见陛下,是不是太简陋寒酸了。陛下这段时日心情不佳,不若我们拿些精致糕点也好彰显您一片孝心。”

  陆琼九用手指蘸取唇脂,点涂在淡粉色的唇瓣上,她五官深邃妖冶,适合偏红唇色。她抿了抿唇,确定颜色均匀,整张脸都生动起来才满意的勾了勾唇,哼声对音容说:“现时准备糕点,总是太慢了。”

  音容张大嘴巴,着实惊了一跳,“您急这一时吗?”

  陆琼九左右转了个圈,询问佩晴,“这裙衫可还漂亮?”

  得了佩晴肯定的点头,陆琼九才掰着手指淡淡道:“绿豆汤也好,糕点也罢,都是走个过场。皇帝舅舅此时忙的不可开交,东西送进去就好,舅舅不会去细究里面是什么物件,再说了,那么多盒子,舅舅也分辨不过来。”

  她声音越说越低,到最后完全降了音量,倒像是说出了心里话。

  音容瞧着完全拗不过,也不再阻挠,主子的意思定然不可忤逆。更何况,郡主既敢这样做,定然是有了应对之策。

  陆琼九提着食盒踱步到乾清宫,昨日才下了一场大雨,路上坑坑洼洼到处都是水坑,陆琼九提着裙摆小心翼翼的躲过,所幸天气甚是凉快,她走了许久,浑身都干爽的很,并没有出什么黏腻的汗。

  到乾清宫殿前,陆琼九放慢了步子,看着汉白玉石阶下一架架轿辇,不做声的扯了扯音容的袖子。

  音容看过来,就见她一副“瞧我说得对”的傲娇模样,她凑到陆琼九耳边,忍不住絮絮道:“这各宫娘娘真是一刻都不得安生,太子殿下出了这样大的事,一个个还跟没事人儿似的,上赶着争宠。”

  陆琼九嫣然一笑,拿起帕子按了按唇角,看着帕子上的口脂颜色,不以为然的耸耸肩,“正因为太子出事,各宫才赶着献殷勤啊。不然,别的时候哪里轮得上她们。”

  “所以,绿豆汤还是精致糕点,都没什么两样,皇帝舅舅根本不会吃不会尝,甚至,都不会拿到他面前,何来彰显孝心一说。我们就借由送东西的名号,偷偷见一眼小绍一呀。”

  说到这里,陆琼九忍也忍不住地笑了出声,音调轻快,还带着黏人的声线,招摇得很。

  陆琼九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嘴角的弧度抿平,她挺直了腰杆,即刻端庄起来,朝殿外守着的公公点了点头,示意音容将食盒交出去。

  陆琼九张望一番,道:“今日李公公这般忙?平日里来总能见到李公公的。”

  门口的太监提着食盒朝陆琼九行了礼,才道:“公公偶然风寒,陛下给了手谕,接出宫疗养了。”

  “出宫?”宫内有规矩,哪怕是秉笔太监,也不可随便出宫。

  “陛下给了公公座宅子,公公瞧着宅子空闲也可惜,这次疗养就直接出宫歇息了。”

  陆琼九别开了眼,用手帕挡住了嘴角泛着的冷笑,“舅舅可真是器重李公公。”

  嘲讽话语,说的圆滑,解了气,也并未叫人抓住把柄。

  她不再逗留,径直转了身,牙齿咬上了唇肉。

  李值威此时出宫,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巧合。此时,朝廷正为如何处决太子一事而争辩,他作为秉笔太监又是一厂厂公,陆琼九纵是如何也想不明白,皇帝舅舅究竟是听信了他怎样的花言巧语,在这节骨眼上将他放出宫去。

  陆琼九百思不得其解,她搀扶着音容的手走下汉白玉石阶,她想的很深,便没注意脚下的路,陡然一脚踏空,身子不稳朝着地上扑去。

上一篇:渔家调

下一篇:胡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