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发疯后 第536章

作者:莞尔wr 标签: 古代言情

  ‘不——并不是我晚到。’程辅云想到此处,摇了摇头:‘分明是姚二小姐拉着我说话,耽误了时间。’

  他又看向姚守宁,只见少女冲他笑着挥手。

  她看起来天真无邪,可经过先前的谈话,姚守宁仿佛知道许多秘密,程辅云内心有鬼,又觉得姚守宁的笑容大有深意。

  他暗自揣测:这位姚二小姐先前是找自己求助、探话,还是接到了消息,有意拖延自己,使世子顺利入城?

  程辅云想不通其中内情,见陆执已经过来,便强压下心中杂念,上前与他交涉。

  两人立场不同,说了半晌的话,最终不欢而散。

  陆执沉着脸,转身归来,看了一眼周围的流民,似是猜到了姚家的困境。

  他示意罗子文、段长涯二人各领十几名黑甲,护持在姚家马车两侧。

  将军府的黑甲之名神都城人尽皆知,那些原本心怀不轨的流民见此情景,唯有失落散去。

  陆执亲自领头,走在姚守宁的马车一侧,与她说起了离开神都以来的事。

  当日柳氏受伤之后,徐相宜想出办法,长公主便让人搜寻玄阴木的下落,有了眉目之后,便即刻令儿子亲自去置办此事,就怕中间出了纰漏,害了柳氏性命。

  在晋洲,长公主势力极大,玄阴木收集得也很顺利,若照原定计划,本该六月底时陆执便归来。

  “但中间发生了一些事。”陆执说到这里,停了片刻:

  “晋地陆续有人失踪,案子报到了官府,引起了知州的注意,上报到了我这里。”

  姚守宁听到这里,心中生出了好奇心。

  长公主是晋地实地掌权人,陆执身为她的独子,将来也会继承晋地的指挥权,他这一趟回去,纯粹是为了私事,而晋地的案件能惊动他,证明这件事情不容小觑。

  “失踪的人数很多?”她问了一声。

  陆执点了点头:

  “嗯。”

  他知道姚守宁性情,便特意将这件事情说得详细一些,以满足她好奇心:

  “这位知州是神启九年的进士,当年因顶撞我舅舅,而遭贬谪至宁古塔。”

  马蹄声跟在车子一侧,伴随着车轮滚动声,陆执的声音缓缓传入姚守宁的耳朵里:

  “他是两广之地出身,经不得寒苦,最终险些身死,是我娘看重他人品、性情及能力,出手救了他,将他留在了晋地。”

  此人感念长公主救命之恩,又感动长公主给他机会,因此将晋地治理得很好,让长公主十分放心。

  “这一次晋地陆续有人失踪,开始的时候官府本以为有外地大盗潜入作案,后面这位顾知州发现了不对劲儿。”

  少年的声音清朗,又有意讨姚守宁欢心,将这桩案子前因后果一一说来,不止姚守宁听得认真,就连苏妙真、姚婉宁二人也被吸引,侧耳倾听。

  “他注意到从五年前,便有人陆续报失踪,最初失踪的是一些孩子。”

  照常理来说,孩子失踪之后,第一个怀疑对象便是拐子。

  这位顾知州并没有因为案件小而忽视,当即排查了城中的叫花子、走南闯北的卖艺人及戏园子。

  当时全城搜查,把进城的杂技班、戏班搜查了一遍,抓捕了一些拍花子,但最终并没有找到失踪的孩子。

  兴许是当时顾知州重视此事,将动静闹得极大,此后半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孩子失踪之案,此事便不了了之。

  姚守宁听到此处,已经隐隐猜到这件事可能另有蹊跷,说不定最终是与妖邪相关,但她并没有开口追问,而是任由陆执继续往下说。

  “这件事情过了五年,直到大半年前,陆续有人再报失踪。从一开始的一个月有一人失踪,到了后来每月数量加剧。”

  这位顾知州敏锐的意识到情况不对,调查卷宗:

  “发现去年十一月有一人失踪,十二月失踪三人,一月七人,此后每月数量叠加。”他再查以往户籍薄,便发现了不对劲儿。

  “顾知州上任后,晋地每隔一年便会查一次户籍。”此举一是为了税收,二是便于人口的管理,以及控制当地治安。

  “查看户籍之后,发现从五年前开始,当地没有孩子再报失踪,此后五年也没有相似的失踪案发生,偶有案件,但都另有结论,不能归类于一起。”

  世子既然提到这一茬,证明其中必有蹊跷,姚守宁无声的以眼神催促,陆执就接着说道:

  “恰在这时,有银台的监察使举报布政司一位姓焦的官员贪污舞弊。”

  陆执说的话看似东拉西扯,中间全无关联,但姚守宁却隐隐猜到了他的用意。

  必定是这位顾知州从这桩贪污舞弊案中,发现了失踪案的端倪。

  她将这话一问出口,陆执眼中就露出赞许之色:

  “这桩案子并不大,涉案金额的银钱也不多,但顾知州心细如发,却从这件事中察觉出了不对劲儿。”他低声道:

  “姓焦的官员品队低,手中也无多大权柄,但他却拥有一笔银两处置权。”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

  “我娘接手晋地之后,每年令政财拨出一笔银两发放各县乡,用以处理那些客死异乡,孤苦无依的人的尸体。”

  姚守宁听到此处,脑海里灵光一闪,隐约像是抓到了某种预知的感觉。

  人死之后,若无人处理,尸体便会腐烂,异生瘟疫。

  神启帝登基之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设立了一项死人税。

  大庆治下若家中有人死去,便需向官府交一笔土地使用费,被百姓戏称为‘见棺发财’,许多百姓家中有人去世,都不敢大张旗鼓的办理丧事,偷偷入葬的不知凡几。

  甚至有人为了躲避税收,家里有人口出生也不愿意登记户籍,大庆治理至今早就乱了套。

  而长公主则与他截然相反,晋地被她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富庶安逸,甚至针对神启帝的‘死人税’,她反其道而行之。

  每年拿出一笔税收,专门安置无人下葬的尸体。

  这位姓焦的官员恰好管的就是这样一笔钱,经顾知州深入查询,发现那位银台言官的举报属实。

  “这位焦光年俸三十五两,但他置办了宅子,养了两名外室。除此之外,他家中仆人十几,妻子穿的是绫罗绸缎,戴了珠宝首饰远超他们夫妻的收入。”

  大庆治下官员收入不高,尤其近些年朝廷财政艰难,时常克扣俸禄,改以陈米抵薪。

  但长公主身家丰厚,对治下官员不薄,除了年俸,另有米粮、布帛、柴禾等补贴,纵使如此,焦光的消费也远超出了他的收入。

  顾知州因此而生疑,再一细查,发现他每年贪污了长公主立下的‘治丧费’,足足五百两银子!

  这一查之下,顾知州顿时吃了一惊。

  五百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寻常百姓,二十两银子便能供一家五口富足的生活一年有余。

  但这笔钱若用于政事之上,又嫌少了些。

  晋地颇大,每年死去削藉的人也不少,其中无亲无故无人收尸者也多,人死之后分派到各地义庄,将其入葬所产生的费用便要晋地财政受理。

  “五年之前,这五百两银子时常不够,每年财政司总要多申报一些,但自五年前起,这五百两银子便再也没有花超过。”

  陆执叹了口气:

  “没有超出,但也没有富余。”姚守宁接话:

  “全进了这位焦大人的口袋里。”

  陆执微微点了下头,姚守宁就又道:

  “但晋地之中不可能没有孤身无依的人死去。”

  “是。”陆执看了她一眼,“经顾知州再追查,发现这几年晋中多地义庄竟已经名存实亡,当地义庄官吏有将义庄改换门庭,占为己有,做其他生意。这些义庄官吏与焦光沆瀣一气,每年从焦光手中分得一笔银子,上下打点,瞒得严严实实。”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桩特殊的人口失踪案,竟五年都悄无声息。

  “……”

  姚守宁虽说已经猜到了些端倪,但听世子说到此处,依旧感到寒毛倒立。

  “顾知州当即大怒,捉拿焦光及相关人等,再一严查,又令晋中官员彻夜对应户籍,让兵卒清查人口——”

  陆执可能也觉得这件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他一脸无语,将中间经过省略,最终只道:

  “经查证,发现五年期间,共失踪人口有八百余人!”

  这个数字简直令人胆颤心惊。

  要知道长公主将晋地治理得好,虽说达不到夜不闭户的程度,但城中乞丐、无家可归的人始终是少数,百姓大多安居乐业,五年期间这偌大一个晋州失踪了八百余人,这可以说是一桩惊天大案了。

  “这些人无亲无挂,死了、失踪了也无人记得,百姓也没有谁多管闲事去报案,这才让那焦光钻了空子。”

  陆执说到此处,也有些怒火:

  “顾知州审问之后,焦光交待,说开始他也恐慌,害怕人没死,便不大敢贪污,后面发现这些失踪的人不会再出现,胆子便逐渐大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他为了贪污这笔钱财,竟搜查户籍,挨个将城中登记在案的孤寡者一一记录在案,事情之后,他果然发现这些人接二连三离奇消失。

  “不止如此,有些前往晋地的独来独往的客商,他也留了心,后经他留下的账册发现,这些商人也有不少在晋地消失。”

  五年之中,晋地发生了这样一桩天大的案子,却因为一个小官吏的贪污之举而隐藏得严严实实。

  顾知州已经知道出了大事,他强忍不安,再将这桩大案与五年前那些失踪案交叉比对。

  他想起了五年之前,最初的一批孩子失踪,与这桩案子有相似之处——

  姚守宁与陆执异口同声:

  “失踪的人都下落不明。”

  世子应了一声,道: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事情说到这里,已经逐渐离奇。

  姚守宁皱了皱眉,分析着: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一般的案子。”

  朱姮蕊外表大大咧咧,可实则粗中有细。

  多年以来,她将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纵使仍有罪恶发生,但绝不可能出现如此恶性的案子。

  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办出这样一桩大案,使得将近千余人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是一般小打小闹的团伙能办到的。

  长公主有权、有势、有兵、有钱,在晋地之中,她说一不二,不可能有如此大股恶势力能隐匿。

  “是妖邪作祟?”

  她猜测着。

  陆执听她这样一说,面色并不变异,而是接着说道:

  “顾知州发现不对,便开始排查城中乞丐、独居者,并加派人手暗中保护、监视,试图抓捕到那害人的凶手——”

上一篇:登堂入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