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30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她说不定无意间捡到宝了。

  两个人就站在跨院的垂花门前,说起了铺子开业的事,直到白泥歧土都入了库,小厮们洗了手领了赏钱,只等洪熙上马车就可以走了,两个人还说得热火朝天,一时说不完的样子。

  门口轻轻传来一声咳嗽。

  两人齐齐抬头,看见了站在抄手游廊下的元允中。

  “你过来了!”宋积云眼睛都亮了,她丢下了洪熙,快步走了过去,关心地道,“你今天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用过午饭没有?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又喊香簪去打水,服侍他更衣。

  “你不是过两天要开窑了吗?我把手头的事拢了拢,请了几天假,准备陪你开窑。”他眉宇间泛着笑意地道,抬头朝着洪熙微微颔首,“洪公子过来了。”

  洪熙是民,元允中是官,按理,他见了元允中应该要给他行礼的。

  可他双手抱拳,那揖半晌也没做下去。

  元允中倒没在意的样子,目光重新落在了宋积云的身上,眸中的笑意更盛,如那春日的阳光,透着暖意:“有点累,不太想吃饭。想吃点过水凉面,就是你上次给我做的那种,加了黄瓜丝、萝卜丝的那种。”

  你不是不爱吃吗?

  宋积云差点说出口,可想着之前元允中几天几夜没合眼硬是一点都看不出来,她把这句话又咽了下去。

  人累狠了,有时候就不想吃饭,想吃点平时不怎么吃的东西。

  “好!”宋积云道,“我去跟厨房说一声。”

  “不用了!”元允中按住了她的肩膀,温声道,“你和洪公子商量铺子的事,我等会让香簪去给厨房说一声。我到你书房的榻上歇一会。”

  宋积云虽然住在这边,可元允中很注意男女大防,等闲不过来,过来也会选人少的时候,多是和她在院子里说说话,反而是宋积云,把元允中当自己人之后,精神就松懈下来,反而是主动的那个,让元允中常常又爱又恨。

  像这样主动要求去她书房里休息,还是当着外人的面,他还是第一次。

  宋积云哪还有心思和洪熙多说,忙道:“你赶紧去歇了。我和洪公子还有几句话就说完了。”然后叫了个小厮去催厨房的:“赶紧给公子做碗过水凉面过来。”还叮嘱元允中,“你要是实在饿了,榻几下面的小抽屉里有你喜欢的定胜糕。”

  小厮应声而去。

  洪熙还有什么不明白。

  他苦涩的笑,心里到底有点不甘。

  他拦住了宋积云,道:“我们铺子里的事,和你这么一说,我基本上已经有眉目了。你这边既然有事,那就先忙你的事去。铺子里的事你就放心交给我好了,我毕竟也是东家之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宋积云还真不放心元允中,而且洪熙的想法处处都合她的心意,她应该更相信洪熙才是。何况洪熙说的话有道理。她想了想,道:“行!我也不和你客气了。有什么事我们回头再聊。”

  元允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宋积云的身后,一只手搭着宋积云的肩膀,语气客气地道:“那铺子里的事你就多费心了。等玻璃厂那边忙完了,我请你吃饭。”

  吃饭就不必了。

  你少暗戳戳地做出这样一副圈地为王的姿态就行了。

  洪熙在心里道。

  偏偏宋积云对这样的举动并不敏锐,毕竟元允中还隔着她快两步的距离。

  “我们是应该请他吃顿饭。”她回头笑盈盈地对元允中道,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她刚才只顾着让元允中赶紧休息,倒忘了把洪熙的事告诉他了。

  她对元允中说了白泥歧土的事,并感慨:“多亏了洪公子胆大心细。”

  “是的!”元允中赞成道,等宋积云回过头去,他落在洪熙身上的视线却无波无澜,“多谢洪公子鼎力相助。”

  “不敢当!”洪熙也不冷不热地道,“我和宋老板既是老乡,又是合伙人,我不帮她帮谁?”

  元允中笑了笑,没有说话。

  王华闹腾腾地从门跑了进来:“赶紧的,把那白泥歧土都给我抬进来。”

  (本章完)

第340章

  宋积云和洪熙都朝门外望去。

  门外停着七、八辆马车,十几个小厮肩扛手搬地正在卸马车上的麻袋。

  王华兴奋地道:“大小姐,我们家公子想办法从五城兵马司那里给您弄来了白泥歧土。”

  宋积云震惊地望着元允中。

  元允中淡淡地道:“你的事肯定是宁王捣的鬼。他收了那些白泥歧土也没什么用。我就让人去打听了一下,是五城兵马司的人帮他干的这活。就让王华拿着我的名帖走了一趟五城兵马司,把宁王让他们搜刮的白泥歧土全都买了回来。”

  “啊!”宋积云惊呼。

  这可谓是釜底抽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狠狠地打了宁王的脸。

  “多谢,多谢!”她喜笑颜开地向元允中道。

  元允中眼角眉梢也没有动一下,依旧一副淡然的样子,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原本也是我应该做的。”

  宋积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她笑眯眯地点头,望着洪熙和元允中带过来的白泥歧土,觉得不要说开一次窑了,开个百次、千次都够了。她不由得自我打趣道:“我都能再开一个窑口烧德化瓷了。”

  “也未尝不可。”元允中目光温柔地望着她,“据说湖南还有醴陵瓷。有机会,我们也可以去看看。”

  宋积云再次笑眯眯地点头。

  元允中的目光就落在洪熙的身上:“洪公子,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谢谢你能在关键的时候帮了宋老板一把。”

  他和宋积云商量:“我看我们就定在你们铺子开业后第十天一起吃个饭吧!你那个时候应该也忙得差不多了,我们正好可以庆祝一下你的铺子开业。”

  宋积云忍不住笑道:“你就那么有信心我的铺子一定会大卖?”

  元允中笑道:“有洪公子帮你,肯定能行。”

  “那倒是。”宋积云也对洪熙很有信心。

  洪熙却只觉得心里像被裹着层鱼胆,又苦又涩。

  谁让他当时被自己的祖父算计,是一颗棋子呢?就算他有心和元允中一较高下,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有时候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把藏在心底的那点绮丽抛开,深深吸了一口气,笑道:“行!到时候宋老板在琉璃厂努力,我也在铺子里努力,定能把这京城的瓷器界掀起巨浪,重新洗牌。”

  豪气冲天的样子,格外的洒脱。

  宋积云莞尔。

  *

  烧瓷是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胚胎丢在火炉里烧,窑口是封闭的,还需要烧几天的时间,除了添柴,就没有其他事可做了。

  谁有工夫和兴趣就这样看着别人添柴烧火的看几天?

  宋积云这样大张旗鼓的自证,就是想为景德镇瓷器、宋家瓷厂,还有她即将新开的“荫余堂”瓷器打响名声。若是把全城百姓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这里来,最后却没能留住众人,那岂不是事倍功半。

  因为新砌的窑还要阴干两天防止突然遇热的裂痕,她商量过三司后,让昌江帮的人提前两天去琉璃厂那里。

  有听说了这件事的百姓不相信路过那里,发现琉璃厂大门口开始有人砌窑,算是间接地承认了三司要在这里审理宋家窑厂东家被告的事。而且被告和原告还都是个女子,议论声就更大了,想去看热闹的人也就更多了。

  等到了审讯那天,宋积云一早赶过去,从正阳门那里就开始人挨人,人挤人的,挤得马车轿子都走不动。

  宋积云不由暗暗庆幸昨天晚上听了元允中的建议,换了轿子出行。

  郑全好不容易护着她到了琉璃厂,玻璃厂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水泄不通。

  要不是有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维持,她这个被告都没办法进去。

  好在看热闹的百姓都被拦在了玻璃厂外,进了玻璃厂的大堂,就只有官衙和被告、原告以及状师了。

  这还是宋积云自上次风神庙后第一次见到宋桃。

  她穿了件桃红色折枝花织锦褙子,乌黑的头发用支金步摇松松的绾了个堕马髻,耳边坠着莲子米大小的联珠耳坠,珠围翠绕,富丽堂皇。只是人瘦得厉害,皮肤腊黄,眼窝深陷,神色憔悴,呆呆地站在那里,像生了场大病似的,和宋积云印象中的宋桃相比,仿佛老了十岁似的。

  宋积云微微蹙眉。

  宋桃的眸光已望了过来。

  仿佛油泼在只余微许火星的灰烬上,火星“嘭”地被点着了。

  她眼底顿时迸射出灼热的光芒,颧骨微红,咬牙切齿地喃喃了声“宋积云”。

  隔得有点远,宋积云没有听见。

  她按照前世形象管理顾问团队的建议,在这样的重大场合穿了件靓蓝色梅兰竹暗纹的杭绸褙子,领口白色的内里和耳朵上简单的珍珠饰品映衬得她原本妍艳的脸庞格外的雍容大方,端庄沉稳,让人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她的郑重和慎重。

  “各位大人,”她恭敬地行礼,裙摆不动,“民女宋氏。”

  几位主审的大人都微微颔首,对她的印象很友好。

  至于外面看热闹的,更是议论纷纷。

  “这被告没出现的时候我觉得那原告楚楚动人的,肯定是受了极大的委屈。可这被告一来,高低立现啊!这被告虽然也长得好看,可看着就像那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反倒是原告,怎么感觉花枝招展的,不像是来打官司的,像是来逛街的呢!”

  “可不是。你不说我还没有感觉到,你这么一说,我越看越像。”

  “可能是女人小心眼,见被告继承了家业,又赚了钱,心里就不平衡了,这才来告的状。”

  “听说这原告还是被告的堂姐,还真有可能是这么一回事。”

  七嘴八舌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了进来,宋桃脸色微白。

  坐在旁边看审的宁王更是恨恨地瞪了宋桃一眼,眼中闪过明显的嫌弃和不屑。

  这些宋积云都没有注意。

  她在打量陪审的人。

  除了三司的官员和小吏,造办处的陈大使、刘大使、王主簿,甚至是御窑厂的督陶官万晓泉都来了。

  主审官之一的刑部侍郎见了就轻咳了一声,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高声道:“肃静!江西景德镇民女宋氏告其堂妹,景德镇宋氏窑厂东家宋老板用污秽之物烧制进贡的祭祀瓷器一案,现在开审。”

  (本章完)

第341章

  宋桃请的状师上前几步,拿出状纸,开始大声宣读。

  当然,宋桃告宋积云的状纸早已递到了三司,此时,她请的状师不过是让大家知道她为什么要告宋积云,又告了宋积云些什么内容。

  宋积云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对面的宋桃身上。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