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85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徐光增见着笑了笑,若无其事地继续对宋积云道:“宋小姐,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别嫌弃我说话太直白。元家可不是普通的人家,元允中又是独子,他们家是不可能让元允中还没有娶妻就先纳妾的。”

  他还自顾自地道:“当然,宋小姐也可以盘算着管它元允中在京城怎样, 伱只要在梁县,在景德镇当他元允中的‘妻子’就行了。但宋小姐你想过没有,梁县不是边陲小镇,景德镇也不是穷乡僻壤。这里的瓷器不时运往四面八方,你又是这个行业里最顶尖的一波人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万一元允中家里的人知道了会怎么样?元允中未来的妻子知道了会怎么样?宋家的家业又该怎么样?”

  宋积云嫌他油腻,斜睨着徐光增:“徐大人好口才。就是不知道巡抚大人在你的治下出了事, 你到时候又准备怎么在皇上面前辩解?怎么跟元家人交待?怎么跟定国公交待?难道你出京的时候, 定国公就没有叮嘱你,让你到了江西不要惹事生非、胡作非为吗?”

  徐光增一愣。

  寻常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是在京城闯了祸被贬到江西来的。

  “这是元允中告诉你的吗?”他猜测,神色间流露出迟疑,“看来元允中对你还真挺不错的。他连这些事都跟你说。难怪你愿意做他的未婚妻。”

  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宋积云觉得回答他都是浪费力气。

  好在刚才去江县令那边帮她打探消息的年轻人折了回来,他气喘吁吁地道:“宋老板,有具尸体身上发现了宁王府的标记,邵大人已经一路追了过去。”

  宋积云喜出望外,道:“有元大人的线索了?”

  年轻人摇头,道:“是在那几具尸体不远处,又发现了几具尸体。”他说到这里,犹豫了片刻才道,“听邓大的意思,元大人应该是一路杀出重围的。”

  宋积云不由困惑:“如果是一路杀出重围,发现血衣的地方应该是终点才是?”

  年轻人没有办法回答。

  宋积云在心琢磨起来。

  总觉得这件事有哪里不对劲。

  她想找个人商量,江县令和邵青都很繁忙,有点空闲的,像徐光增, 虽说元允中不见了他有责任,可到底不关生死, 就是帮忙也有限度。

  宋积云想了想, 再次请那年轻人帮忙给郑全送封信:“就说我等着他的消息。”

  那年轻人原本就是江县令留在宋积云身边的人。

  他答应了。

  宋积云借了衙役的炭笔,简短地写了封信给郑全,交给了那个年轻人。

  那年轻人一溜烟地跑了。

  徐光增眉眼掩饰不住好奇,道:“宋老板可是有什么好主意?”

  宋积云置若罔闻,四处观望着,像是在找什么似的。

  徐光增就一直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如此过了快两个时辰,江县令几个神色疲惫地回来了。

  见宋积云眉头紧锁地望着远处黑黝黝只看得见一个浓墨般影子的山林发着呆,江县令叹了口气,和徐光增道:“已经可以确定那些尸体一大半都是宁王府的人,这件事还得麻烦你,和我一起去见宁王。看看能不能从宁王那边入手,找到允中的下落。”

  徐光增愕然,道:“他就没做一点修饰或者是伪装吗?”

  这个他是指宁王。

  江县令冷讥道:“应该是觉得没有必要吧!谁都知道南昌知府的遭遇,可又有谁因此而弹劾他或者是呵责他的。”

  徐光增犹豫道:“就怕宁王不会承认。”

  邓晨听着直皱眉,道:“就管他不承认,难道我们就认了吗?何况人家说不定根本不在意,我们去一问,他就直接承认了。”

  想到历代宁王那疯劲,还真有可能。

  邓晨就有点看不惯徐光增这墙头草,两边都不想得罪的作派,道:“虽说文武有别,可有时候也得同仇敌忾。万一元大人落在他的手里了,他就是不交人,难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元大人受折磨和羞辱吗?”

  徐光增勉强地答应了。

  江县令和他们商量着等会见到了宁王怎么办。

  宋积云在旁边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听着,郑全风尘仆仆地带着两个人赶过来。

  她丢下江县令等人,和郑全及他带来的人说了会话儿,然后陪着郑全带来的两个人朝着周围指指点点的。

  江县令看着奇怪,又觉得宋积云不是那不知道轻重的人,见宋积云拿了根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跟着郑全来的两人在旁边看着不住地点头,他忍不住走了过去:“宋老板,你这是?”

  他说着,目光落在了地上的“鬼画符”上。

  他不禁大惊。

  他是学过怎么看舆图的人。

  宋积云画的,分明是这附近的地貌山水图。

第267章

  有些男子一辈子都未必知道舆图是什么。

  对于像宋积云这样出身的女子而言,不管她是跟着元允中学的,还是从前就会的,都未免有些惊世骇俗。而宋积云已经够耀眼了,江县令的脑海里下意识的闪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话,他想也没想,一脚踩在了那些“鬼画符”的边角上。

  在宋积云眼里,这是生存的根本技能,她根本就没有在意,丢下手中的树枝,拍了拍手,道:“我看你们都很忙,我也想尽一份力,准备出点钱,让郑全带着些人手也找一找,说不定能找到些什么线索呢!”

  然后她把跟着郑全来的两人介绍给他:“这是这附近的山民,世代居于此,据他们说,这附近有好几个天然的山洞,有几个洞口草木繁盛,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还有一些是他们用来贮藏食物,在洞口做了些伪装,就更不容易发现了。我请他们带了亲戚朋友都帮着找人。”

  江县令觉得以宋积云的行事作派,不可能只“出点钱”,应该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过,她是关心则乱。他们都找不到人,她怎么可能找得到人?但在这种情况下,她能找点事干总比干等着好。

  “那就劳烦宋小姐了。”他客气地道。

  宋积云道了句“大人不嫌弃我自作主张就好”,跟着郑全来其中一个人突然用浓重的山里口音道:“老板,你要找人,光人不行,还得狗。我把我的狗带着,能不能也算个人头的份子钱?”

  要不是形势不对,江县令都要笑出来。

  宋积云却肃然道:“可以。只要去找了的,都算。”

  两人欢天喜地走了。

  邓晨则拿着一叠纸大步走了过来:“江县令,已经拿到了一部分死者的名单。铁板钉钉的是宁王府的人,就算是宁王不承认也没用。这件事一定会引起公愤的。”

  江县令忙道:“给我看看。”

  邓晨把手中的纸递给了江县令,接过身边随从手中举着的火把给他照明。

  宋积云没像之前那样关切地上前,而是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黑黝黝的山木。

  江县令兴奋弹了弹手中的纸。

  徐光增也一改之前的消极,道:“江大人,我陪你去见宁王。”

  江县令点头,温声对宋积云道:“宋小姐,眼看着快天亮了,你要不要先回去歇一会。我这边有了消息,立刻就派人通知你?”

  宋积云摇了摇头,道:“我回去也睡不着,不如在这里守着他们找人。”

  江县令看她态度坚决,没有勉强,叮嘱留在现场的邓晨等人照顾她,就和徐光增、邵青走了。

  邓晨让人煎了浓茶送给宋积云,郑全带着一群山民进了山。

  火把像萤火虫,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间,夜风吹来,宋积云拢了拢衣襟。

  邓晨派人送来了披风。

  宋积云向他道了谢。

  夜风中,有人悄声的议论隐隐传到她的耳朵里:“可惜了,宋老板年纪轻轻的,怕是要守寡了。”

  “说不定这还是件好事。凭宋老板的出身,肯定嫁不到元家去。如果元大人不幸遇难,说不定元家就将就着同意了这门亲事。有了元家的庇护,她这辈子也就一步登天了。说不定过继个儿子,她还能做老太君,不比我们强百倍。”

  “你别听他们胡言乱语。”邓晨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低声安慰她,“元大人不会有事的。”

  宋积云点了点头。

  她此时只有一个念想。

  找到元允中。

  天色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大小姐!大小姐!”郑全的身影出现在林间的小路上,“发现了,我们发现路标了。”

  宋积云喜出望外,心怦怦乱跳得不成样子,一路朝郑全跑去:“在哪里发现的?你们有没有顺着那些布条找人?还有没有其他的线索?”

  郑全气喘吁吁,却掩饰不住开怀的笑容:“有。那些路标全在洪山坳那一带打转。我已经让那些山民再去喊人帮着找元公子了。只要有线索的,赏银十两。发现元公子的,赏银五百两。”

  而得知自己猜测正确的宋积云,再也忍不住,畅快地笑了起来。

  她朝着郑全挥了挥手,道:“赶紧带我去看看。”

  郑全犹豫着要不要带宋积云进山,邓晨赶了过来,有些不敢相信地道:“宋小姐,你们是发现了元允中的新线索吗?”

  宋积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道:“元允中是个路痴啊!你们这样找,肯定是东一榔头西一槌子找不到人的。黑灯瞎火的,他就算是杀出了重围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万一伤重,那就更不可能随便就让人找到了。”

  她的话说到这里,心中又隐隐开始刺痛。

  已经快一天一夜了,救援的黄金时间是二十四小时。

  她虽然找到了找他的方向,可毕竟没有找到人。

  万一他……要是受了重伤……

  宋积云的心情又瞬间低落,笑容也从她脸上消失。

  “我不和你多说了。”她和邓晨交待了一句就急匆匆地和他告辞,和郑全进了山。

  山路不好走,雾重露寒。

  郑全像小时候那样背着宋积云。

  “元允中那么聪明,就算是受了重伤,应该也会想办法求救的。”她喃喃地道,“不过,也不知道他撕的是谁的衣裳,要是找到他衣不遮体,以后我就可以嘲笑他一辈子了。他应该没有这么背吧?”

  郑全低着头,灵巧地从山涧露出来的大青石上跳过,道:“元公子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我看那些绑在树上做路标的布都挺好的,不是湖绸就是杭绸,一看就不是一件衣服上撕下来的,应该不是元公子的。只是那些布条不是黑色就是藏青,夜里他们没有发现也是正常。”

  宋积云“嗯”了一声,道:“洪山坳是不是也是洪家的地方?那些山民怎么说?附近有没有隐蔽的山洞?”

  “有!”郑全道,“还有好几个。我下山给你报信的时候,他们正在找。那洪山坳不是洪家的地方,不过因为挨着洪家的山头,大伙儿就习惯性地叫了这个名字。”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很快就到了洪山坳。

第268章

  洪家坳是个夹在两山之间的小村落,占地面积颇大,有条湍急的小河从山坳旁流过,依山傍水的住了七、八户人家。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