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71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

  元允中有点懵。

  她不准备和他说隐瞒身份的事吗?

  元允中莫名心里有点慌,他一面撑了桐油伞和宋积云往内宅去,一面像往常那样冷傲地道:“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和江县令说了几句话。”

  风轻轻吹过,打湿了两人的衣摆,也传来夹杂着初生草本的泥土气息,让人闻了心旷神怡。

  宋积云笑道:“你和江县令从前就认识吧?”

  来了!来了!

  元允中顿时松了口气,语气都轻快了几分:“嗯!他父亲曾经做过我父亲的师爷,后来他父亲早逝,他又很有些读书的天分,我父亲就把他接到我家里,从小告诉他读书写字,算是我师兄。”

  难怪会帮她。

  宋积云心情有点复杂,在心里叹了口气。

  想着自风神庙之后,两人还没有好好的说过一句话,她想到拐过弯的桃花林有座凉亭,干脆邀了他去凉亭坐坐:“我们说会话!”

  来了!来了!

  元允中握着伞柄的手不由自主地紧了紧,和宋积云去了凉亭。

  初春下雨的时候还是带着凉意的。

  香簪等又是拿坐垫,又是搬小泥炉,烧水、沏茶、装茶点果子,忙了快两盏茶的工夫,两人才在美人靠上坐下。

  宋积云打发了香簪等人,这才和元允中道:“一直以来都承蒙你关照,我还没有正式向你道谢呢!”

  她笑盈盈地,用青花瓷的小碟给他装了块雪白的定胜糕递给他:“之前江县令就因为你的缘故对我多照应,今天要不是你及时赶到,我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元允中看着她比定胜糕还细腻白皙的柔荑,心里总感觉有点绷。

  “不客气!”他迟疑了片刻,才接过小碟,不以为意地道,“没有我,你也肯定能想得出办法!”

  “那你也太高看我了。”宋积云感慨,“强权之下,一切都会被摧枯拉朽,非人力可为。”

  她摇着头,仿佛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似的。

  元允中一下子笑了起来。

  瞬间点亮了有些阴沉的凉亭。

  “说得王大人像山洪泥流似的。”他吃了一口定胜糕,心情完全放松下来。

  宋积云就非常郑重,非常真诚地正式地向他道了谢,然后和他商量着之后的事:“我知道因为我的原因,大家都误会你了,大人能不能在景德镇的时候都保持沉默,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大人也回了京,我再向大家解释。”

  反正她还要守孝。

  只是有点对不起元允中,人都要走了,还得继续帮她。

  她双手合十,朝着元允中揖了揖。

第245章

  元允中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小碟,耳朵火辣辣的热。

  宋积云这是在问他对于他们是“未婚夫妻”有什么看法?

  这不是应该由他主动,由他先问的吗?

  可这正是宋积云的性子。

  做什么事都喜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只是他还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比较得体。

  但他肯定是希望不要有什么变化的。

  他靠坐在了美人靠上,不由垂了眼帘。

  凉亭外的青石地砖已经被雨全都打湿了,砖缝间青草冒出头来,绿油油的, 随风摇曳。

  “那倒大可不必!”他声线轻柔,显得格外的温和,“我既然答应了你做你的未婚夫,肯定会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

  也就是说,他会继续冒充她的未婚夫。

  宋积云松了口气。

  可莫名的,她仿佛舌底藏了枚苦胆被戳破了似的,满嘴的苦涩。

  她和他把话说清楚了, 以后他走他的独木桥, 她走她的阳关道,她以为……以为元允中会怎样?

  挽留吗?

  他之前的确流露出对她的好感,可那也仅仅是她的感觉而已。元允中既没有对她表明心迹,也没有逾矩的行为。何况她既然因为元允中前途远大已经决定放弃眼前的这个人,怎么能要求别人听了她划清界线的话就要挽留彼此间的亲近关系呢?

  说来说去,她不过是心底还期待着一丝丝幻想罢了。

  宋积云暗暗苦笑。

  她得把这杯自己酿的苦酒喝下去不说,面上还得半点都不显,努力地把两人的关系定位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内。

  “多谢!”她再次诚恳地向他道了谢,并道,“那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吗?”

  就算元允中嘴再毒, 在她心里,他也是个正人君子。

  而且是个屡屡帮了她,他的身份如果不曝光,她还不知道他到底帮了自己多少的好人。

  既然如此,她怎么能以怨报德,让他吃亏呢?

  如果是从前,她还能拿银子贿赂他,可如今……她要是真的敢提什么银子,元允中大概能直接黑脸,拂袖而去了。

  至于其它他在意的,她如今不过是个小小烧瓷世家的小老板,未必能帮得上他什么忙。

  但她也不是那种因为帮不上忙,就躺平的人。

  她沉吟道:“我之前听你们在说什么宁王案,之前又有人在传宁王在走私瓷器,伱来景德镇,莫非是来查宁王走私案的?我们也算是世居景德镇了,有什么事我们能帮得上的,你直接打招呼。”

  说到这里,她想起一桩事来,又道:“你之前提醒我不要和洪家走得太近,是不是,洪家有什么问题?”

  问完,她又觉得不妥,忙道:“要是不方便说,你不用告诉我, 我就是问问。”

  “也没什么不可说的。”她这么一说,元允中想到他去湖口的事, 想到他们在洪家山, 也就是赵家集遇到的那些人,他旧事重提,并道,“第二天我派人去查,结果整个赵家集的人都不见了,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找到那些人去了哪里。这其中肯定有蹊跷,你别离他们太近。”

  宋积云顿时背心发凉。

  宋家和洪家一个街头一个街尾,也算是邻居了。

  他们家孤儿寡母的,若洪家真的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们得给人囫囵吞了。

  元允中立刻就看出来了,有点后悔跟她说了这些,但以她的坚强,他又觉得跟她说才是对的。

  万一有事,她肯定有应变的能力。

  “没事!”可他还是忍不住安慰她,“你还记得我来家之后,买了好几个小厮进来服侍。他们是锦衣卫那边的人,身手、能力都不错。我一时半会也不会离开景德镇,你暂且先用着。”

  他要是离开,肯定要把洪家这个祸害端了再走的。

  宋积云松了口气,觉得求人不如求己,何况元允中走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也会走,到时候元允中就算有心帮忙,恐怕也鞭长莫及。

  她问元允中:“何大志他们的身手如何?”

  等到元允中走后,她可以让何大志给她多找几个人手。

  就是她们家全是女流,万一招的人心术不正,太容易被当成肥羊了。

  元允中笑道:“你眼光倒好。他身手很好。若不是有些机缘,还未必能招得到他。好在是你像个地主老财似的,逮住他就让他签了十年的契书,他就是一时半会想走也没得走。”

  宋积云感觉有点心累,道:“香叶和香草是不是也是你帮着找来的?”

  不然不会这么巧。

  而且她用得比香簪还顺手。

  从前只当她们有内秀,如今看来,是她对人还是太过轻心。

  元允中听着她那口吻不好,想着要是自己被人这样摆一道,估计也不会高兴,忙道:“也是有些机缘在里面的。你不会以为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吧?说来说去,还是你运道好,正好需要人手,就有人选。”

  不管怎么样,反正大家都签了十年的契书,要是人出了什么问题,她就找元允中质问。

  元允中不想在这些可能会让宋积云不高兴的事上打转,忙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宁王走私案:“皇上若是真的要处置他,就不会派我来了,他应该派都察院的御史们过来。说来说去,他不过是怕宁王有异心,走私什么的,皇上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反正这天下都是他的,不过是让宁王多往怀里扒拉着点。

  “没有人拿这件事立功、谋私利,景德镇上的窑工都不会有什么事。

  “你要是不放心,等挑选甜白瓷合作人时,把名单给我帮你看看。”

  这可真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她这前脚送了严老爷等人出门,后脚元允中就知道了。

  宋积云气得不行,质问元允中:“谁是奸细?”

  “你御下那么严,怎么可能有奸细呢?”元允中说得斩钉截铁,目光却闪了闪。

  “好你个元允中,赶紧交代了。”宋积云想着元允中既然给官家办事,那肯定不是她这样的仨瓜俩枣可以比的,但知道这其中的差距,她还是想知道他到底知道她多少事,“不然你今天别想好过。”

  她佯装愤怒和他开着玩笑。

  元允中哈哈地笑。

  英俊的面孔在将暗未暗的雨天如温润生辉的明珠。

  (本章完)

第246章

  宋积云看着,也跟着笑了起来。

  元允中就和她说起二月二一起去放风筝的事:“我还从湖口带了几个大风筝回来,到时候她们愿意放什么样的风筝就放什么样的风筝。”

  这样一来,大家岂不是更加觉得他们是一家人?

  可宋积云转念一想,等到元允中回到京城,景德镇对他而言不过是一个曾经踏足的小城镇而已,此后余生,他有可能都不会重游故地,不要说那些议论了,就算是洪水滔滔,又与他何干?

  他和她是什么关系,根本不重要。

  宋积云突然释然了。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