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17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他眉头微蹙,正有些不耐烦地等着她们上马车。

  宋积雪见了,抿着嘴笑,道:“姐夫还给我买了个糖人,是八仙过海的。”

  所有的糖人的图样里,八仙过海是最大最贵的。

  “那挺好的!”宋积云摸了摸宋积雪的脑袋,笑道,“你向元公子道过谢了没有?”

  “道了谢!”宋积雪面颊微红,低声道,“姐夫还夸我聪明——他问我什么价格,我都记得。”

  她妹妹还有这样的才能?

  宋积云微愣。

  宋积雪没注意到姐姐的神色,还在那里兴奋地继续道:“姐夫说了,我们是大香客,寺庙卖给我们的佛像肯定比卖给其他人贵。我要去和寺庙里的知客讲价,姐夫不让。说我们来八仙庵玩,八仙庵住持亲自接待我们,别人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就是因为我们付出来的比其他人多。我们不差这点钱的时候,就不要和别人太计较……”

  元允中还和她说这些?!

  宋积云非常的意外。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元允中的身上。

  *

  翌日,宋家窑厂的几位大掌柜、大师傅依约而来。

  听说宋积云要用玉瓷烧佛像,几位大师傅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怎么?有困难,却不知道怎么和我说?”宋积云笑道,示意身边的丫鬟给在座的众人续茶。

  罗子兴仗着自己是宋又良在时的老人,宋积云平时颇为敬重他,第一个开口:“从前老东家在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可烧佛像和其他东西不一样,得做模具。景德镇能做模具的人不多,做得好的就更不多了。”

  他说到这时顿了顿,语带犹豫继续道:“这倒是其一。再就是玉瓷的泥料,一直以来都是老东家自己掌握的,若是我们大批量的做佛像,不知道泥料够不够?”

  既然宋桃用了,宋积云也不准备藏着掖着了。

  她笑道:“玉瓷的泥料也没什么特别的。它是从福建德化弄过来的。若是我们要大量的烧制佛像,就想办法大量地从德化进泥料好了。”

  众人大惊。

  只有把桩师傅罗子兴若有所思。

  宋积云含笑喝了口茶,这才道:“大家想办法找模具师傅吧!若是不成,想办法从德化挖人也成!”

  至于景德镇其他的窑厂会不会从中嗅到商机,那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她原本就没有准备一直做所谓的“玉瓷”。

  毕竟玉瓷是低温烧制的瓷器,没有景德镇的高温烧出来的瓷器颜色持久。

  这也是为什么她父亲在世的时候只用玉瓷烧祭祀用瓷而不用它烧日常瓷的重要原因。

  宋家窑厂要想做得长久,最终还是要做高端市场,回到高温烧制瓷器上去的。

  (本章完)

第165章

  周正等人忙收敛了心思,道:“那我们就按大小姐的意思,先想办法找本地的模具师傅,若是实在找不到,就想办法去福建德化请人。”

  宋积云点头。

  众人又商量了些窑厂的事,然后各自散了。

  可模具师傅不是那么好请的。

  周正等人忙好几天,也不过找到了两、三个愿意到宋家窑厂做工的。

  宋积云并不看好“玉瓷”的生意, 特别是在她已经泄露了部分配方的情况下,她主张最好是在本地找,去德化请了师傅过来,到时候“玉瓷”的生意不行了怎么办?

  现在的人,在什么地方做活,只要不出重大的意外事件, 都会做一辈子。

  她总得给人一个交待。

  宋积云问周正:“如果我们把佛像坯胎外包给别人, 你看怎么样?”

  周正不明白:“外包?怎么外包?万一那些人拿了泥料,以次充好呢?或者是随便糊弄我们,一烧就裂成两半呢?”

  有些瓷器,特别是大型的瓷器,并不是一次性拉坯或者倒模成型的,而是把器物分成好几个部分,各做一部分,最后拼凑在一起。拼凑不好,会烧得四分五裂。

  宋积云沉吟道:“若是我们提供场所,他们到我们的作坊来计件呢?”

  这样一来,他们原本属于哪家窑厂还是属于哪家窑厂。

  “我们给窑厂一部分管理费。”她斟酌道, “或者是,我们把这门生意和景德镇其他的窑厂, 特别是一些小窑厂共享,会不会好一点。”

  反正宋家窑厂又不准备靠“玉瓷”过日子, 还可以把其他小窑厂的窑工拢到他们窑厂来,能趁机摸清楚各家窑厂师傅的水平到底如何。以后若是有了大的订单, 宋家窑厂吃不完的,完全可以分给他们。

  利益共享之后,自然会聚在一起。

  还能抵抗像李子修这样的人。

  宋积云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周正也眼前一亮, 觉得宋积云给窑厂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要知道,景德镇固然有像宋家窑厂、李家窑厂、严家窑厂这样极具规模的窑厂,也有很多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窑厂。而且这些小窑厂能在大窑厂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也都是各有各不可取代的本事的。

  “我这就去联系一下各家窑厂。”周正顿时坐不住了,“尽快地把消息传出去。”

  这个时候找窑工还都是靠着行内人介绍或者是熟人告知。

  宋积云让他去账房领些银子:“哪怕是给那些牙人中介,也尽快把这件事给落实了。”

  她估摸着,她这边的佛像要是能在十月之前推出,宋桃那边的日子会不太好过。

  *

  此时的宋桃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窑厂上。

  毕竟祭祀用的瓷器是个比较特别的品类,就算是宋积云想做,有他们珠玉在前,又有洪家的管事在这里看着,他们窑厂再怎么也不会太差。

  何况以宋积云的傲气,她肯定不屑东施效颦,和他们做一样的东西。

  宋桃这些日子守在窑前,亲手烧了一套“玉瓷”的茶具。

  茶具出窑的时候,洁白如玉,如玉雕般,惊呆一众窑工。

  有人道:“宋小姐,这是要给洪老太爷送礼的吗?”

  大家都知道洪家二公子洪照在苏州的鹤山书院读书,洪老太爷到处张罗好东西送给洪照的师长。

  宋桃笑道:“不是, 是我烧的样品。”

  窑工赞叹着走了。

  宋桃却觉得窑厂人多口杂。

  难怪当初她二叔父会在家里弄个小作坊。

  她把茶具仔细地包好,吩咐新收的小厮:“送去御窑厂,给万公公。就说是窑厂新烧的样品,让他老人家给掌掌眼。”

  前世,万公公为了“玉瓷”的配方可没有少折腾。这一世不知道宋积云是怎么提前摆平万公公的,可万公公对“玉瓷”感兴趣那是毋庸置疑的。

  她就不相信了,凭着这套茶具,还搭不上万公公的船。

  宋桃去洗了手,在账房里查看了这段时间的收入。

  祭祀用的瓷器销售势头不减,可“玉瓷”做的日常瓷已经连着十几天没有订单了,比之前更差了。

  她正犹豫着要不要把库存的“玉瓷”日常瓷打折全都销出去,以后只专心做祭瓷。

  洪家的管事脸色凝重地推门而入。

  “宋三小姐。”他拿了个尺高的观世音瓷器像递给宋桃,“您看,这是宋家窑厂推出的新品。他们家的窑厂门都快挤破了。我们得想出个办法才是。”

  宋桃定睛一看,那尊佛像虽然是瓷器烧制而成,工艺却惟妙惟肖,头发、衣褶、饰品都如真的般清晰可见,眉眼更是像雕刻的,轮廓分明,表情逼真,而且比石雕、木雕等更有光泽,让人惊艳。

  “怎么会这样?”她盯着那尊佛像。

  前世,可没有这一出。

  宋积云根本没有做过佛像。

  她心里有点慌。

  宋又良私底下到底传授了多少东西给宋积云?

  宋桃的面色也阴沉下来,她道:“烧这样的瓷器是要先做模具的。他们从哪里找来的模具师傅?你们就没有发现宋家窑厂在找模具师傅吗?”

  宋家素来以拉坯烧瓷为荣,根本没有模具师傅。

  做佛像,必须去外面请师傅。

  洪家管事的脸色就更不好看了。

  她这是在甩锅吗?

  他只是来帮忙,又不是来管事的?

  但洪家如今指望着她赚钱,他这个时候和她拌嘴肯定会吃亏的。

  “是我的疏忽。”他立刻认错,但话锋一转,却问她,“那我们该怎么办?”

  宋桃手心有汗,面上却半点不显,而是笑道:“大家不在一个品类上竞争,有什么好慌张的?”但她还是一副当机立断的样子做了个决定,“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客户都跑到他们家去了。这样,那些日常瓷反正销路不好,不如就做个活动,当是聚聚人气——日常用瓷打折,尽快把它都销出去,我们想办法上新品。”

  “还是宋三小姐有主意。”管事语带奉承,去忙着打折的事了。

  宋桃把那尊佛像就摆在了账房的神龛上。

  等她和万公公那边搭上关系就好了。

  生意做得再大,在官家面前也就是根稻草。

  可不过几天的功夫,她还没有等到御窑厂那边的消息,却听说宋积云给八仙庵捐了尊瓷器烧制而成的观世音坐莲像。

第166章

  整个梁县都在议论宋积云捐了尊瓷器烧制的观世音坐莲像给八仙庵的事。

  “听说那尊佛像有一人高,真的假的?”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