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09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郑全也难得跳脱,对邵青道:“我看我们不如联手,大小姐的彩头,我们一人一半。”

  邵青哈哈直笑,道:“我正有此意。只是郑全兄弟没有开口,我不好做这个主。”

  众人哄堂大笑。

  何大志更是叫道:“大小姐,你上当了!”

  宋积云不以为然,随众人一起大笑,想着半天没有理会元允中,她还回头和元允中闲聊道:“没想到邵青的身手这么好。”

  元允中用盖碗拂了拂茶碗上的浮叶,道:“他从小跟着青城山的道士学武。”

  “难怪他能吃辣。”宋积云笑道。

  “他倒不是跟着他师傅学会吃辣的。”元允中靠在美人倚上,望着和郑全等人热闹在一块儿邵青懒懒地道,“他家是我外祖父的家生子,我外祖父祖籍湖南,我外祖父家到如今还保留着吃辣的习惯。”

  宋积云微愣。

  从前元允中对自己的来历身份可是讳莫如深。

  没想到他今天会主动向她提及自己的身世。

  她笑道:“那你怎么一点辣也不能吃?”

  元允中理直气壮地道:“我祖籍苏州,自然不能吃辣。”

  此时的人,有的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自己家乡的方圆十里。他父母祖籍相隔如此之远却能结秦晋之好,按照如今的风俗,十之八、九都是官宦之家。

  宋积云抿了嘴笑,道:“是你母亲迁就你父亲吧?”

  否则怎么能生活在一起?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说着话,钱氏带着郑嬷嬷笑眯眯地过来了。

  众人都向钱氏行礼。

  钱氏温柔地和大伙儿打招呼,听宋积雪说起掰手腕的事,她很感兴趣地问是谁赢了。在得知郑全、邵青和何大志各有输赢,不分仲伯的时候,她财大气粗地笑道:“既然大小姐已经出了彩头,那我就不照着葫芦划瓢了。我给赏你们一人一匹马。”

  这么大的手笔。

  大家都惊呆了,随后暴发出一阵欢呼声。

  宋积云怀疑钱氏上次给元允中买马车的时候认识了卖马的,被那卖匹的忽悠了。

  她低声地问郑嬷嬷。

  郑嬷嬷无奈地点头,证明了她的猜测。

  宋积云倒没觉得这有什么。

  若是花钱能让她母亲心情好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钱氏还是最喜欢元允中。她告诉元允中,她给他看中一匹“乌云追月”:“那马全身乌黑,四个脚子却是雪白。那卖马的人说了,这是百年一见的好马,世上只有不超过十匹。”

  元允中大概没想到自己也有,惊讶地向钱氏道谢,大大方方地收下了。

  钱氏很高兴。

  大伙儿比她更高兴,等上了菜,纷纷以茶代酒向她敬酒。

  她则道:“只要你们以后能好好地护着大小姐,赏赐有的是!”

  “多谢太太!”众人欢呼,水榭里一阵笑声高过一阵。

  宋积云却觉是有些不对劲。

  钱氏很大方,可那是对自己的三个女儿和宋又良而言,对外人却没有那么的大方。

  她朝郑嬷嬷望去。

  郑嬷嬷几不可察地朝她点了点头。

  宋积云就找了个机会和郑嬷嬷在水榭的屋檐下说话。

  “是大太太。”郑嬷嬷道,“她来给太太送请帖,说是宋老爷把宋桃许配给了曾公子。七天之后下聘,太太要守孝,就不请太太过去坐席观礼了。说是等下了聘,让宋桃来给太太磕个头,就算是全了礼数。

  “太太见了,就想起了从前的事,怕您再有个什么万一,盼着何大志他们能尽心尽力的做事,这才决定大手笔赏赐他们的。”

  宋积云非常的惊讶,道:“宋老爷怎么想到把宋桃许配给曾文星?”

  郑嬷嬷撇了撇眉,不屑地道:“听说是因为宋老爷的窑厂始终都能烧出像样的瓷器,宋老爷坚持不下去了,不知用佬办法说服了曾老爷,曾老爷愿意出五千两银子做聘礼,把宋桃娶回家去。”

  五千两?!

  宋积云有点惊讶。

  曾文星却显然不是什么良配。

  她很想知道宋桃接下来会干什么?

  宋积云吩咐郑嬷嬷:“让我们的人继续盯着。”

  郑嬷嬷应“是”,宋桃那边却始终都没有什么动静,倒是开釉料铺子的王老爷来了一趟宋家,说是文先生的意思,过两天大家再聚一聚,把祭窑神的流程定下来,大家也好依章程办事。

  宋积云觉得文先生叫自己去就是为了让她均摊祭窑神的费用。

  恰逢盛会,她肯定是要去的,可宋家摊多少费用,怎么摊,却不能像往年那样糊里糊涂宋家钱也出了,刻碑的时候名字却被排在最后。

  她让王老爷带放在给文先生,文先生又让王老爷带话给宋积云,拉拉扯扯了好几天,才把有些事商定下来。

  宋桃的下小定插钗的那一天,曾文星偷了曾家给宋桃的五千两聘金,和他抱养的一个院子里的姑娘跑了。

  宋桃的婚事黄了。

  宋积云忙派了郑嬷嬷去打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之前我们一点信都没得到?盯着她的人怎么说?”

  她最希望的,是能从中查到些东西。。

第152章

  钱氏半信半疑,忙让郑嬷嬷去打听。

  很快郑嬷嬷就来禀她:“真如师太所言,曾少爷卷了曾家给桃小姐的五千两银子的聘礼,和个妓子跑了。宋家和曾家打了一架,亲家变仇人。如今梁县的大街小巷都传遍了。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怎么会这样?”钱氏很是着急,“宋桃以后可怎么做人!”

  而被钱氏同情的宋桃此时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支着耳朵听着宋大良辱骂王氏:“你个蠢货,我让你去找曾家的麻烦,你把我扯进去做什么?现在好了,我被曾家打了,宋桃被退婚的消息也传了出去,那五千两银子也飞了,你满意了?你高兴了?”

  王氏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宋大良还不满意,继续在那里骂道:“把偌大个家交给了你,你就这么给我主持的中馈?别人家的闺女婚事出了波折,恨不得藏着掖着半点风声都不露。只有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又是哭又是喊的,看热闹的站了半条街还在那里胡乱嚷嚷。

  “我看我之所以这么多年都没能发财,日子越过越不好,就是因为娶了你这个扫把精,把我的好财运都扫没了。早知道这样,当年我就应该娶了钱氏……”

  宋桃“唰”地一下放下了帷帐,把那些混帐话都隔绝在了屋外。

  守在她身边的丁香白着脸喊了声“小姐”,欲言又止。

  宋桃安慰她:“没事!那些玉石盆景平时只会放在库房里积灰,父亲是不会发现我们卖了玉石盆景的。”

  就算她帮宋大良建成了窑厂,她还是如前世一样,既不被宋大良看中,也不被宋大良信任。而且还因为这辈子宋大良有机会再次主持窑厂,他比前世更早入不敷出,她和曾文星的婚事也因此提前了两年。

  可前世,她听了王氏的话,觉得曾文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被长辈们宠坏了,结了婚,做了父亲就会懂事,就会顾家,何况曾家愿意出一千两银子的聘礼,而且聘礼还不用她带回夫家,很是尊重她。她带着憧憬高高兴兴地嫁给了曾文星。

  曾文星待她一直冷冷清清的。

  只到她生下次子,她才知道曾文星在外面有个“红颜知己”。他不仅把这个“红颜知己”养在外面,而且还给这位红颜知己谱曲、填词,让那位“红颜知己”名声远播,甚至不满意于呆在梁县,抛妻弃子,一起去了杭州,再也没有回来。

  她不仅成了梁县的笑话,而且为了生活,还被迫求到了宋积云那里,被宋积云打发去窑厂做了个女工。

  想到这里,窑厂炙热的炉火仿佛又在烫伤她的皮肤。

  宋桃打了个寒颤,强迫自己不要再去想从前的事。

  她低声问丁香:“我让你打听的事你可打听清楚了?”

  丁香犹豫道:“打听清楚了。就是帮忙打听的人向我要了二两银子的赏钱。我怕节外生枝,就给了他。”

  宋桃点头,道:“那两盆玉石盆景卖了三千两银子,除了给了妓子的两千两银子和让人传播退婚的消息花了五十两银子,剩下的够我们花销些日子的。这些小事你自己做主就行了!”

  这辈子,她成功了!

  她只是略施小计,偷偷卖了宋大良视若珍宝玉石盆景,拿钱买通了那妓子,就那妓子就怂恿着曾文星和她跑了。

  宋桃深深地吸了口气,低声问丁香:“窑厂现在如何了?”

  丁香敬佩地望着宋桃,道:“如您所料。众人都后悔来了我们家的窑厂,可自您上次露了一手之后,他们就信服了您,安安心心地待了下来,只等您把家里的事处理好了,就去窑厂带着他们闯出条路来。”

  宋桃满意地点头。

  她知道以后的事,包括前世宋积云都干了些什么事,她如同站在宋积云的肩膀上往上走,她肯定比宋积云做得更好。

  她小声吩咐丁香:“你等会想办法去趟窑厂,跟窑厂的昌师傅说一声,我很快就会处理好家里的事,窑厂也很快就能摆脱困境了。”

  丁香信服地连连点头。

  昌师傅是小姐诚心诚意挖过来的把桩师傅,只会听小姐的,老爷根本指使不动,更不可能帮老爷烧瓷了。

  老爷就算是窑厂的东家,没有了小姐,一样守不住窑厂。

  宋桃接着沉吟道:“至于其他的事……你附耳过来,我悄悄地告诉你。”

  *

  而此的宋积云,却在文思楼参加由文先生主持的商会。

  洪熙也在场。

  宋积云颇为意外,在洪熙的目光投过来的时候,她微微朝他颔首,坐在了严老爷身边。

  虽说每年都举办祭窑神,可今年是江县令来的第一年,他受托主持今年的祭窑神,因而举办的格外热闹、隆重。

  这也意味着需要不少银子。

  他下了请帖给宋积云。

  宋积云觉得他就是为了让她均摊祭窑神的费用。

  恰逢盛会,她肯定会参加。

  可宋家摊多少费用,怎么摊,却不能像往年那样糊里糊涂钱也出了,刻碑的时候名字却被排在最后。

  之前大家议论这些事的时候,她一直没有说话。

  等到开始涉及到各家具体出多少银子的时候,她还不说话,文先生忍不住了,看着她深深地呼吸了好几下这才道:“这些钱对宋东家不过是九牛一毛,宋东家对此没异议吧?”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