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3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轻松 古代言情

  因着三娘平时总会追着问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颜真卿不疑有他,提笔把从兄的名讳写给三娘看。

  权当是教她多认个字。

  杲字取自“如海之深,如日之杲”,《初学记》中便出现过这个字。

  三娘一看就懂,杲字上日下木,代表着太阳已经爬到高高的树顶上,意思是天已大亮、处处光明。

  她二话不说把颜真卿写的字揣走,跑回去和李俨分享自己直接找本人问来的结果。

  颜真卿顺着她跑走的方向望过去,一下子瞧见了还立在原地的李俨。

  李俨:“……”

  李俨到底还是个小孩儿,不懂怎么藏事儿,骤然与颜真卿这么一对视便泄露了几分心虚。

  颜真卿自然把他的表现看得清清楚楚,偏又想不出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不过是他从兄的名讳而已,能有什么问题?

  这般一想,颜真卿便没管两个小不点在琢磨什么,转过身看李俅他们习字去了。

  三娘做事风风火火,眨眼间就跑回到李俨面前,展开手中的纸给李俨看。

  颜真卿刚才是随手拿张纸给三娘写下了他从兄的名字。

  梦中颜真卿流传开的那篇《祭侄文》也是他临时起草的,那字乍一看远没有平日的端庄雄浑,细看方能体会到他字里行间难掩的郁怒。

  那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字,与颜真卿这时候的字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何况中间兴许还隔了二十余年的时光。

  可这个名字是一样的。

  若是再看仔细些,这字与他梦中的《祭侄文》也是一脉相承。

  李俨手又止不住地微微发颤。

  本来李俨已经说服自己那就是一场噩梦,可他今天偏偏又记起了那么一篇《祭侄文》,连上头每个字写成什么样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人真的会这么清晰地梦到从没见过的人、从没发生的事吗?

  颜先生真的有那么一个从兄。

  如果以后当真有个安禄山呢?

  三娘察觉李俨还是很不对劲,不由劝道:“你不要逞强,不舒服一定要找太医给你瞧瞧。”

  面对三娘真心实意的关心,李俨很想把梦中诸事和盘托出。可三娘年纪比他还小,即便知道了那些事恐怕也无计可施。

  说出来恐怕也只是多一个人害怕和苦恼!

  李俨说道:“我今晚早些歇息就好。”

  三娘叮嘱:“你可不能再熬夜看书的。”

  李俨点头应是,心中却依然惶然无助,不知该如何应对那可能会叫他们国破家亡的厄运。

  如是过了几日,连心大如李俅都察觉了李俨的不对头。

  李俅悄然找到三娘,和三娘说起李俨时常心神恍惚的事。

  三娘蹙起小眉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自从李俨上次病愈之后,似乎就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接问他吧,他明显不太愿意说,请太医看诊吧,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李俨脉象没什么毛病,身体应当是康健的。

  身体没问题,那应当是心病。

  三娘认真思索起李俨近来的异常之处。

  很快地,她想起最近不管谁病倒,李俨去探望时总忍不住问他们有没有做梦。

  难道是李俨病中做了很不好的梦,叫那噩梦给魇着了,以至于他过了这么久都没能缓过劲来?

  三娘把自己分析出来的结果讲给李俅听。

  李俅按照三娘的剖析一回忆,也想起了这么一桩事。

  那该怎么开导他才好呢?

  两个小豆丁偷偷摸摸蹲在花圃边上,脑壳对脑壳地冥思苦想起来,脸上有着一模一样的苦恼表情。

  李泌经过的时候不小心发现了他们,忍不住蹲到他们中间问:“你们躲在这里做什么?”

  三娘瞧见李泌后两眼一亮,把他们正在苦恼的事给李泌讲了。

  小伙伴郁结在心,她们好担心的!

  三娘还将自己的猜测说给李泌听。

  也不知是什么样的噩梦,竟能叫李俨心神不宁这么久。

  李泌听得微讶。

  没想到三娘居然能从那么点细枝末节分析出李俨的心结所在。

  他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们改日避开其他人单独约他到外面去,看看他愿不愿意私下讲给我们听。但他给我们讲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得保证不管听到什么都不能对旁人提起。你们可做得到?”

  三娘一口应下。

  李俅也连连点头,感觉有她们两个聪明人帮忙开解,他哥应当肯定很快就忘记那劳什子噩梦了!

第46章

  不管是百孙院还是郭家, 都免不了有旁人在,最后他们把说话的地点约在李泌住处。

  李泌从小研读黄老、庄列之学,住处瞧着比别处清冷许多, 走进去没多少生活气息,只桌上摊开的数卷书显示出有他这么个人住在里头。

  三娘住得近,常过来与李泌一起读书, 对他这边的陈设一点都不陌生。

  她坐下好奇地看起了李泌写在书上的批注。

  李俨兄弟俩过来时,瞧见的便是李泌坐在一旁煮茶,三娘捧着卷书在细读,画面瞧着静谧又和谐。

  李俨顿住脚步。

  李泌注意到他们的到来, 起身迎他们入座, 吩咐仆从都退到外面去守着。

  三娘也把手头的书放下了。

  四人相对而坐。

  李俅向来是憋不住话的,一坐定便和李俨说明来意:“哥你最近不对劲, 我们都看出来了。”

  李俨目光从他们三人面上扫过, 看到了李俅的急切、三娘的关心以及李泌的……冷淡和冷静。

  李泌七岁就因通晓《易象》入宫面圣、以巧妙的应答得了神童出身,偏偏对谁都不甚热切, 仿佛天生便游离于俗世之外。他年纪分明只比他们稍长几岁, 却被宰相张九龄称呼为“小友”,足见他天资到底有多高。

  若不是弟弟和三娘开口,李泌应该不会腾出自己住处来安排这次聚会吧?

  本来李俨辗转反侧将近半个月了,心中始终惶惶然不知该如何是好,此时却莫名把小小的背脊挺直了。他兴许没有李泌这样的好天资,可老天让他早早预见那些还未发生的惨祸, 是不是也对他有所期望?

  三娘察觉李俨的转变,也跟着坐直了身体, 与她们三人提前商量好的话讲给李俨听。

  今天他们在这里说的话,除了天知地知, 只他们四人知晓,再也不会入旁人之耳。如果是很为难的事,可以说出来让他们一起想办法;如果是很难过的事,他们也可以为他分担一点儿,兴许只要说出来就会好多了呢?

  李俨对上三娘乌亮的眼睛,知道她肯定会说到做到,李泌与他弟弟也肯定会信守承诺。

  他想到这些天的辗转难眠、想到那一次次凭借自己很难改变的灾祸,终归还是动摇了。

  李俨捧起自己面前的茶饮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滑入喉咙,温暖了他的喉管与整个胸腹。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困扰他多日的那些“梦境”。

  若是把这些梦境排个先后顺序,最先发生的应该是“一日杀三子”,接着发生的会是“父夺子妻”,最终大唐迎来的便是那场巨大的劫难。

  更多的他暂且还记不起来。

  可以推断出来的是倘若前面两桩荒唐事当真发生了,后面会出现那么可怕的动乱便不足为奇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现在的问题在于前面两桩事都还没发生,他们无从知晓这个“梦境”的真假。

  李泌耐心听着李俨的讲述,没有第一时间发表看法。

  三娘也听得很认真,没有把李俨的话当成儿戏。她等李俨讲完了,还思量许久才说道:“你都梦见了,应当把它当成一种警示才是。”

  李俨抬眸看向三娘:“你不觉得是我想多了吗?”

  三娘说道:“贺学士曾教过我,做事应当像下棋那样提前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我们只有把各种糟糕情况都想明白了,才不至于落入被动局面。”

  贺知章闲暇时偶尔会邀她下棋,随口教她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虽贺知章只是不经意地提及那么几句,三娘还是全都记得牢牢的。

  李俨微愣,回忆起自己学棋的经历。

  下棋似乎真的是这样的,你每走一步就该想得清清楚楚:下一步对方会怎么走?对手可能会借由哪些位置困住自己的棋?只有确定自己的棋都守得住,才能安心去思考怎么落子去蚕食对方的棋。

  三娘继续说道:“所以我想,既然知道了有这种可能性,那就把它当成真的来对待不就好了?”

  李泌转头看向三娘,她年纪分明还这么小,说话做事却都极有章法,眼神更是澄明通彻,叫人不由自主便生出种由衷的信服来。

  这样的小孩怕是几百年都挑不出一个来。

  李俨也被三娘说服了,只是他还是没什么好主意,忍不住追问:“那我们该怎么做?”

  这可把三娘难住了,她平时主意挺多,可都是在琢磨该怎么玩耍,哪里知晓该怎么应对这种局面。

  事实上李俨梦中那些惨祸令她既震惊又不解。

  都说虎毒不食子,他们圣人明明待人挺和气的,怎地会做出“一日杀三子”那种事?

  接着她又想到那个犯了错后被李隆基亲自下令杖杀的侏儒。

  皇帝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态度吗?喜欢时便捧在手心爱若珍宝,不喜欢时便随意往地上一摔,哪怕摔他个七零八落也毫不惋惜。

  三娘也拿不出特别好的主意来。

  她只觉得如果可以还是不要到旁人的掌心去为好。

  不管对方是皇帝也好、是王侯公卿也罢,想法和做法肯定都是差不多的。

  可太子已经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根本就无从选择。

  那是一个险隘重重的困局,而太子早就身在局中了。

  三娘转头看向李泌,嘴里问道:“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李泌已经把李俨所说的梦境消化了大半。

上一篇:锦鲤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