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雪 第15章

作者:风里话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古代言情

  然,许是夜中已经发作过两回,耗尽了他心力。熬了两刻钟,痛劲非但没有过去,反而疼地更加厉害。

  贺兰泽便索性吐了咬合的圆木,撑着下榻,从墙上抽开长剑欲切上左臂。幸得薛灵枢陪诊来得早些,推门见此情景,隔空金针刺穴将人控制住了。

  只是这才半个多时辰,隐入金针的各个穴道口,皮肉隐隐跳动。将将昏睡过去的人,额上重新渗出密密汗珠。显然金针即将封不住穴道,筋骨里寒气窜动,疼痛又发作了。

  “叔父,这可如何是好,若再推针进去,恐会伤到主上左侧脏腑,甚至会伤了神识。但若不控制他疼痛,只怕这手真要被他切下来了!”

  “当日我就不主张铤而走险,保守治疗十年八年或许也能慢慢恢复!”薛素给贺兰泽搭完起伏不定的脉象,起身来到殿外,压声道,“就你,弄出这么个法子,怂恿着主上!”

  “天地良心,是主上自个不愿保守治疗,不愿往后更多年都……罢了罢了!”薛灵枢摇开扇子,鬓角虚汗不比贺兰泽少,“那谁能想到他成日金尊玉贵地细养着,自个都成半个大夫了。结果一下就冲到雨里去了!”

  “这么十余日过去了,我都没能想明白,他到底是跑雨里去给他夫人遮风挡雨的,还是寻她吵架的……”

  “好了,成日胡说什么!”薛素接过药童端来的药,“且让主上将这药先用下,总能缓减些,看看今日能否寻到乌色曼陀罗,要是没这曼陀罗,受此邪风侵体,纵是有了六齿花,功效也要折半!”

  叔父俩正满怀愁绪,只听殿内侍者又是呼声脚步杂乱,知晓定是贺兰泽醒了熬不住筋脉酸疼。

  “快,快给主上去送!”

  “薛大夫,外头来人揭了告示,说是送药来的。”

  “叔父您照看主上,我去。”薛灵枢随守卫疾步下楼。

  *

  “是你?”那晚夜色昏暗,大雨滂沱,旁人许是认不出谢琼琚,但是从她身边搀扶过贺兰泽,那般近的距离,薛灵枢又是过目不忘的记性,自然认得出来。

  “你们要的是这个吗?”谢琼琚没有入正堂,在廊下候着。这会只将草药递上去,“他、他的手是不是很严重?”

  “乌色曼陀罗……”薛灵枢翻开布囊,两眼发光,“不是纯种?也行,这般多,足矣!足矣!”

  说着,便拢上布囊往二楼奔去。走出两步才意识到谢琼琚的问话,不由转过身来。

  谢琼琚安静站在长廊中,抬眼的神态有几分迟疑和歉意,待迎上薛灵枢目光,缓缓凝出一抹浅笑。

  “有了这药就无大碍了。”薛灵枢回道。

  两人尚且对望着,薛灵枢蓦然就想问她要不要上去看一眼。确切地说,是在她眼里看到了这样的请求。

  ——能不能让她去看他一眼?

  然而她没有问出口,很快便飘忽了眸光。薛灵枢便也未再言语。

  毕竟,楼上有他叔父,有霍律,有当年的管事,未必能容得下她。

  未几有人奉命给她送来一包银钱,她颔首谢过。

  眼前却依旧是那医者捧药离开的身影,周遭侍者往来匆匆,无人顾及她。她到底还是亦步亦趋,踩上木梯,行过回廊,站在了他的殿前门口。

  屏风案几隔着,她看不到他,但她能听到他隐忍又难耐的呼声,脑海中便能想象他的模样形容……

  不知过了多久,薛素长吁了口气,从里头出来,同她迎面撞上。

  “夫……是谢五姑娘。”薛素一见谢琼琚,便须发皆张,本应得了救命草药腾起的笑意一扫而光,只扫过她手中酬金,冷哼道,“原是五姑娘送来的草药!五姑娘这是念着旧情,不欲要酬金,赶着来退还的吗?”

  “薛神医!”谢琼琚依礼见过,握在布包帛伤的素指缩了缩。

  “不怪主上当年年少,未能及时看出谢家女一颗攀附之心。便是这一刻,老夫都看走了眼。当真唯利是图,无权可贪可不就剩财了!”

  “您还在这作甚,非让主公见你呕死才成吗?”楼下外院车马曹曹,薛素眺望而去,为首的四骑马车上,挂着刻有“公孙”二字的令牌,在风中晃荡。

  “快走吧,莫让未来主母遇见你,徒增误会。”薛素叹气道。

  谢琼琚终于有了些反应,亦望下去。

  马车内出来个十八九岁的妙龄女郎,身形高挑,玉容明丽,正健步往院内走来。

  她福身离开。

  在内院门口同她擦肩而过。

第12章 离开

  ◎我如何一个人走?◎

  这日晚膳后,谢琼琚把十金全部给了郭玉和李洋。

  油灯旁,两人看着桌案上泛着淡淡黄光的小圆饼,不由面面相觑。

  “阿雪……”

  “听我说。”谢琼琚笑道,“原是我考虑清楚的。一来我这手伤也没有个确定的病因,不一定便适合这草药。二来贺兰郎君确实急需此药,于他是对症下药。再来,这么一大笔银钱,当真不是三瓜两枣,有或无,是天壤之别。那草药本就是阿洋寻到的,该你们得银钱。”

  “好了,赶紧寻个地方,先把银子藏好。”

  见两人都不说话,谢琼琚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只将银钱推给小玉,“还有一事,月底前,我便带着皑皑离开辽东郡了,去投奔我阿兄。”

  “你阿兄——”小玉蹙眉道,“且在何处?”

  “冀州。”谢琼琚应付道,“就在相邻的地界,距离此地两百多里,也不算太远,日后还能再见的。”

  阿洋和小玉都隐约知晓谢琼琚身份特殊,便也不再多问,只道待她离开之时,前去送她。

  *

  若非皑皑还需复诊两回,谢琼琚大抵在二月二十这日便已经离开了。

  从二月十六后的每一晚,她下工后都借口去荣氏医馆,实则绕道而行,从东盛里过,遥看千山小楼。

  二十这日的晚上,千山小楼不再灯火通明,二楼寝殿只有内阁一盏灯火,府门前车驾收拢,唯剩羊角灯左右各一处挂着。

  恢复了一贯的内敛宁静。

  她站在夜色中,轻轻呼出一口气。

  即便欠他那样多,终她余生不得还,但能少一分总也是好的。

  也因她多留的这几日,赶上了郭玉和李洋的婚礼。他们原就是赶在她离开前举办的。乱世之中,纵使彼此不言,也是心照不宣。说不动哪次告别,便是诀别。

  都是亲人血脉稀薄的底层百姓,二人自幼毗邻,又皆早早没了双亲。这场婚礼,所邀不过阿洋交好的几个猎户,小玉上工铺子里的十数姐妹。

  小小的院里搭起遮风的棚子,摆了三张大圆桌案,底下生了两个炭炉,二十余人不分嫁娶两方,挤在一起举杯相贺。

  浊酒粗茶,寡肉淡饭,却是其乐融融,快活又圆满。

  虽说宴席少了规矩,但婚仪却半点没有马虎。可谓六礼齐备。

  谢琼琚持笔为李洋写的庚帖,给郭玉绘的婚服样式,字之娟秀,画之逼真,不仅让夫妻二人爱重珍藏 ,更让识货人叹为观止。

  礼成宴散,看着被送入洞房的新婚夫妇,谢琼琚有片刻的恍惚。

  “待孤御极,必以本姓再娶卿一回,冠卿以天家齐姓。”

  七年,其实也不算太久。只是于她,当真已经恍若隔世。

  她已再嫁,他亦即将再娶。

  *

  “阿雪,过来!”唤她的是万掌柜,扔开她手中帮忙收拾桌案的抹布,拉着她寻了一安静地坐下,“且让她们忙去,我有话与你说。”

  “您说。”谢琼琚给她倒了盏茶。

  “前头你不是同我和表姐打听,除却辽东郡我们这处,旁的还有哪些能让女郎活命的营生的吗?方才瞧着小玉婚服,可算想到一处。旁人不行,唯你可以。”

  谢琼琚面露喜色,认真听着。

  “你那丹青水平,怕不是一二皮毛吧!”万掌柜押了口茶道,“在辽东郡以西和冀州的交接处,有一座飞鸾坊,那处多有文人墨客,你的丹青……”

  “你浑说什么!”王掌柜走过来呵止她,对着谢琼琚道,“那处不成,你莫听她的话。”

  “怎么不成?如今乱世之中,活命方是最重要的。阿雪的丹青若被售卖定不是凡品,再深一层,作场景画,临摹状,便是日进斗金也不再话下。”万掌柜道,“待你攒足银子,哪日你阿兄处住不下去,便可将钱捐给红鹿山,得一世庇护。”

  “你这些都扯远了。”王掌柜剜她一眼,只对着谢琼琚道,“旁的不说,那飞鸾坊乃是章台处,什么文人墨客,清倌女郎,在那门里进出一遭……阿雪,你可莫起这念头。即是投奔你阿兄,便放心着去。真到了你阿兄无力护你,需你谋生时,你且回来我铺里,总有你吃饭的地。 ”

  谢琼琚含笑谢过两人,一时并未多言。

  然万掌柜的话还是过了她的心。

  毕竟,一来她压根没什么阿兄,二来她也没法留在这辽东郡。

  他能容她到月底,已是极大的宽限。

  *

  二月二十四这日,是皑皑的最后一次复诊,索性恢复得不错,但是较前头相比,还是有所模糊。

  “多合眼休憩,少费神,病去如抽丝,得养。”荣大夫嘱咐道。

  至少能重新视物,谢琼琚尚且欣慰,只揉着孩子脑袋,同她额尖相抵。却不想小姑娘神色淡淡,低眉拂开了她。

  最近几日,她一直如此,对谢琼琚又开始沉默起来。

  尚在医馆中,谢琼琚便想着等回去再和孩子谈谈心。

  “这是一些跌打损伤的药油,方子里头也有,你都留着。”荣大夫的目光落在她右手间,不免遗憾道,“眼下上佳的药没了,你这处也着时寻不出病因。旁的倒也不怕,就怕病根不在手,在心。”

  “在心?” 谢琼琚疑惑道。

  “因心病而起,外化在躯体上。我也是前两日偶然想起,六年前有幸上红鹿山同那处医者切磋,听过类似的。但因罕见,也无具体病例。只是闻这病骇人,伤人伤己……”

  “荣大夫!”谢琼琚唤住他。

  她的手时好时坏,最近数日又恢复如常,刺绣洗涮都不在话下,她便也未放在心上,神思多来都聚在在离开辽东郡后该何处安身的问题上。

  这会又闻红鹿山,不由细问那处境况。

  荣大夫道,“红鹿山在辽东郡边缘上,一半属冀州,一半属于幽州。那处医者无数,佛寺亦多,属于方外之地。凡俗人能进入,可得山主薛真人一世庇佑。然方外之地容俗人,便也免不了俗。”

  话到这处,谢琼琚便明白了。

  与自己早前了解的一样,即万掌柜所言,入山需偿百金。

  “自然的,若是庸人恶人,入山后亦会被逐出。”荣大夫还在絮絮道,“今岁四月初八,便是

  两年一度的开山之日。你要是能去,你这手伤或许……哎!”

  “多谢您的好意了。”谢琼琚收下药油方子,辞别荣大夫,带着孩子回了郭玉处。

  *

  如今李洋搬去了东厢房夫妻同榻,谢琼琚母女二人便宿在了西厢房。

  晚间时分,谢琼琚收拾行囊,又算了算手头尚有的银钱,还有三金多,足够她和皑皑生活很长一段日子的。